在將來,漢字文化圈內部會不會統一漢字?

兩岸三地以及日本使用不同的漢字體系。未來會不會統一漢字的標準。如果能,採取的表準是什麼(簡,繁,還是新的體系)?若不能,最大的阻力是什麼?


我覺得除非漢字文化圈中的某個國家武力征服了其它國家,否則不會統一。

原因有二:一是改變漢字標準會產生大量不必要的成本;二是畢竟漢字文化圈各國之間還是有一定的敵視態度的。

至於說博採眾長,設計一套與現在各國標準都不完全相同的標準嘛……


除去政治因素,單從語言的角度看,日本的漢字也是不可能與中國的漢字統一的。漢字里,形聲結構所佔比例最大。而日語和漢語畢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中國漢字里的形聲字的聲符到了日語里可能就完全失效了。

而在中國內部,希望有新的體系來統一兩岸三地的文字。

繁體字某些「基本部件」的筆畫過於繁瑣。而大陸在50年代簡化漢字的時候,有一種不好的觀念,即「多一筆不如少一筆」,過分拘泥於「筆畫數」,
置 「基本部件總量」和「字形結構」於不顧。新的體系需要從「控制基本部件總量」和「字形結構合理性」入手。

文字作為工具,它的便利性當居於首位。但便利性絕不單單是由筆畫的數量來體現的。

以下回答,參考了這個

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傳統楷書一路走來了,為什麼到了大陸簡化字就遇到這麼大的阻力?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文字不是孤立的字元,它的總體是成系統的,是按一定的區別原則和組構手段結合而成的體系。討論文字的性質要看整體系統,而不應拘泥於某一字一符。

為什麼要控制基本部件總量?像英語這樣的拼音文字較容易上手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基本部件」只有26左右的字母。只要掌握了這26基本部件,就可以拼寫任何詞。我們的漢字兼具表意和表音的功能,其「基本部件」主要是「獨體字」和「部首」,這些基本部件數量具體多少記不清了,大約300多。有了這些基本的部件,就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拼湊出「合體字」(會意,形聲)。

簡化漢字的時候本應當避免「基本部件總量」的膨脹。很遺憾的是,50年代的簡化並沒有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或許,壓根就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對合體字草書楷化」(注意,強調的是對合體字)。譬如「頭」(頭),本來從「頁」,「豆」聲,由兩個獨體字合成,結構合理,容易記住。而草書楷化得到的「頭」就成了需要死記硬背的記號,而且給我們的漢字體系里又增加了新的一個部件。而且這部件就是個擺設,有人可能會覺得「頭」構成了「實 ,買,賣」,可實際上,這幾個字不過「草書」的樣子「恰巧」長得像「頭」這個符號,與「頭」在表意或表音功能上八桿打不著。又譬如「堯」(堯),本來上面是由獨體字「土」構成,而現在畫蛇添足一般,在我們漢字體系里增添了一個既不是「戈」,又不是「弋」的新部件。

個人支持對「筆畫極其複雜的基本部件」進行減省。像受盡了嘲諷的「烏(烏)」和「龜(龜)」,以及「鳥(鳥)」這樣的「獨體字」。原本這些獨體字都是象形字,粗略畫得像即可,無需一板一眼的描繪。

許多人誤將「筆畫少」與「易學易記」畫上了等號,對「字形結構」表示不屑。那麼我們可以看看這兩個字:(16畫)
(10畫)。

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字形結構,你就知道這個「擁」對應的是哪一個簡體字,而「鬯」呢,雖然筆畫少於「擁」,恐怕沒有多少人能猜出來,因為這個字匕首上方的「部件」很罕見。


歷史意義上的漢字文化圈主要就是天朝勢力範圍輻射到的地方,日本,韓國,越南以及東南亞。這是隨著農耕文明的繁榮,儒家文明的傳播以及朝貢體系的建立,自然發生的,並非統治者有意推動。

等到西方工業文明的崛起,天朝的衰落之後,昔日建立的勢力範圍也就隨之瓦解。經濟上不能自主,文化上自然也會被全面壓制。昔日漢字文化圈的小夥伴們或存或廢都是必然的。

漢字文化圈裡能不能統一漢字完全就看

天朝的國力發展狀況以及對周邊國家經濟和文化的輻射能力。

目前來看,周邊國家對漢語漢字明顯比以前重視多了。

什麼時候我大天朝重回「宇宙」中心,科技文化全面領先,他國人需要學習漢語才能獲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中國古典文化風靡全球的時候,統一漢字什麼的就不值一提了。

最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啊,意淫是木有用的。


將來漢字文化圈不崩了就不錯了。


沒有統一的必要,也就是說,統一了並不會帶來多大的好處。對於漢字使用者來說,字形差異並不會帶來多大的障礙。相對而言,簡體字使用者對字形差異的容忍度更高一些,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基本沒有識讀繁體字的障礙,同時也能猜讀大部分日文簡化字(新字體),少數類似於売這種字會造成障礙。

對於漢語自身,也沒有統一繁簡的必要,只需要整理一對多,字形根本不足以造成難以逾越的障礙。

至於印刷體的字形標準差異,實話告訴你,除了類似「歸」這種筆畫處理得不一樣的,大多數人都感知不到差異。

漢字的冗餘度相當高,把每一行遮住一半,都基本可以閱讀。同時,漢語書面語的冗餘度也很高,隨機、不連續抽掉一個文本的三分之一的漢字,其可還原度仍然比較高。區區幾個字形上有關聯的繁體/簡體字,即便彼此不學,第一次接觸也能正確猜讀。


統一個屁。

當今國與國都是平等的,中國大陸和台灣政治上對立,香港澳門還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文化權利,拿什麼統一?

計算機「區域和語言」選項里,塞爾維亞語8種,英語和阿拉伯語各16種,西班牙語20種。


會啊,畢竟中國有13億人口,話語權很大,同時日韓都是小國,經濟發展必須靠外貿。旁邊又是有幾千年聯繫的巨無霸國家


這取決於將來中國有多強大。

日本人普遍認識1、2千漢字,如果中國文化強,日本人學漢字門檻不高。

韓國人名字都是漢字,韓語書面上也離不開漢字。

除中日韓以外就無視好了。

兩岸三地只是時間問題。13億人的影響力遠大於3000萬。


不會。

因為沒有必要。

最大的阻力就是人的惰性。「除非不統一要砍頭,不然老子才懶得動。」大部分人大概都是這麼想的。


cjk漢字碼就把三國漢字在代碼上統一了 不過漢字意思要完全統一不太可能


這就是個政治問題


我認為很困難,

要知道文字不單單是為了傳達信息,

還承載了這個國家的文化。

推行一個像英語一樣的國際通用體系,倒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想統一各個國家的官方語言,

和平手段下,

除非使用漢字的所有的國家之間主動的將文化融合起來,

否則可能性不大。


推薦閱讀:

My Life In Art
二廠開工——Fake Hieroglyph (1)
One Impulse from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TAG:文化 | 東亞文字 | 語言文化 | 文字 | 漢字文化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