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號的弓箭製作水平和地位在國內是什麼水平?
北京的聚元號,楊福喜
瀉藥,事情比較忙我比較謹慎的答一下,和圈裡主流觀點差不多。
第一個,火種保存者,如果沒有聚元號,那麼很多工藝技術流程就只能看書或者靠猜。要知道工藝技術流程如果失傳了,再重新梳理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拿大量的歷史實物,做逆向工程還不見得能復原出多少。
第二個,目前做清弓的,基本都或多或少受過聚元號的影響,直接或間接的從聚元號的工藝流程中受益,或者可以放大一點講目前中國所有做清弓的都是老楊的直系或旁系的徒弟,不管認不認。
第三個,老楊的宣傳,因為我當年作為屌絲商務人士,接觸的多一些,比如一些早期高端雜誌動車上的刊物之類的對他介紹很多,所以他的客戶群體應該是高端商務人士和收藏家,幾萬塊錢根本不是個事兒,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不愁這個買賣做不來。
第四個,老楊的定價策略是成功的,和媒體的合作是成功的,高端路線也是成功的,做長線發展也是成功的,畢竟買清弓的和玩清弓的直白說不是一類群體,只有買清弓的人去買,造成邊界溢出,擴大市場,才能惠及以前買不起清弓的玩清弓的群體。比如我們這一批玩清弓的一開始一般都是買不起筋角大拉距清弓的,即便玩也會考慮性價比先從反曲弓開始。
第五個,清弓體系本身現在已經走上了非常良性的發展道路,逐步開始恢復一些比較好的中期和晚期細節特徵,然後清箭的現代化和仿古復原工作都有很多朋友在做,取得不錯的進展。在現代工藝材料化和仿古復原化兩條腿走路方面都取得不錯的進展。具裝方面也逐漸配套,瞎逼逼的人也少了,純粹鑽研技術的人多了,專註自己該乾的事情,這是好事。
第六個,實事求是的講,聚元號除了基本工藝流程以外,還是流失比較多的,而且屬於清晚期到民國時期的習射弓的簡化遺存,離戰弓這一層級還有很大的區別,距離還原到復原巔峰時代的清弓體系還有更大的差距,隨著大量其他清中期到晚期官造、鋪號弓的發現和研究肯定會有更多系統化的發現、這裡面大量的復原和創新工作,都需要清弓愛好者和工藝專家不斷在已有內容基礎上繼續摸索實踐。
最後,聚元號是古典清弓乃至中國古典傳統弓的終結,也是中國現代傳統弓的開始。想必在不遠的近未來人們會認可這種說法。嗯,雖然圈子裡整體對老楊是負面的評價,但不巧我正好接觸過幾個實際接觸過老楊的人,評價還是有點正面的。怎麼說呢,畢竟比起大多數人來說,他的確是接觸過做角弓的傳統技術流程的,作為真正有傳承的傳承人,他還是靠譜的。東西是糙了點,但傳說中的各種不靠譜事迹比如說拿棉線當筋鋪,根據我聽到的說法是不至於,但活太糙讓人把筋當成棉線是可能有的(沒鋪好隨便咧開的筋真的像棉線)。
而且限於受教育的水平,他的確說不出什麼我們聽著有邏輯很靠譜的話。
但很多正經的上一代傳下來的東西,還是要靠他這樣的人去傳承下去,後人才能有機會聯繫起來去復原原貌吧。這個問題,不好說………地位上,我認為楊老爺子是傳統弓箭製作行當內規則,概念,術語和歷史文化上的傳承者的突出代表之一,是傳統弓箭在國內復興的帶領者之一,這就夠了,能跟人家並駕齊驅的一隻手數的過來。論製作水平,實話實說目前沒聽說過他賣出的弓適合拿來實射的,演藝圈明星掛牆合適。某貼吧皇漢大神黑他藉機黑清弓清射清朝滿族,也是無關痛癢。澄清一點:清角弓做得好的人很多,具體有誰參考第一次北京角弓研討會和內蒙角弓研討會非內蒙參會者。從傳承角度來講也不是只楊老爺子他一個人,但是不能否認人家的地位。其中「可能有一系列複雜原因」,楊老爺子淡出弓圈,專心做掛牆弓,那是個人選擇。如果不是開煤礦挖稀土、炒房炒股、收高利貸或者上電視演戲主持致富的人群,還是把錢省下來,建議去買更實惠的………反正少八卦弓圈吧,有些事情和方向無力改變吐槽定會招來撕逼。就別欺負人楊老爺子不在論壇上發言了,給人留一清凈,撿軟柿子捏不好,有本事正面肛沒本事心收好,安心玩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了。
最後:
以上皆為戲言,純屬八卦;現實如有雷同,自辯真偽;禁止轉載禁止傳播,出了問題概不負責。普通弓匠做弓是給會用的人用的,老楊做的弓是給不會用的人用的,聚怨號,你,值得擁有
土豪掛牆裝逼專用
聽說他家的弓可以用來看。買不起他家的弓,沒用過,純屬道聽途說。
弓箭界的8848
實用性來說不算好。更多的是一種傳統技藝和文化的傳承吧。
也算接觸過一些弓箭圈子裡的人吧,要說東西,老楊的東西不算次,但是對不起那個價錢。
推薦閱讀:
※趣談華夏帝王射手的十宗「最」
※日本弓道和射箭有什麼區別?
※20160606_510後計劃
※日本的弓道到底是什麼作用?
※如何評價射箭這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