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Lending Club 的 CEO 辭職?

LendingClub CEO Resigns Following Loan Sales Review

新聞地址:wsj.com 的頁面


1. 提到的 Faulty Loans 是 LC 內部發現 (whitesloblower) 然後內部調查隨後引入第三方機構深入調查並立即對相關的purchase進行了糾正 (LC買回並賣給了其他的investor) 。是自己主動發現並主動糾正主動公開的。

2. 涉及到的investor Jefferies Group並沒有遭到任何損失。調查了2016Q1和之前兩年的數據並沒有發現其他的violation.

3. 這些 faulty loans 並不涉及違背 credit/pricing policy,小道消息是Jefferies要求borrower是閱讀並同意過某些terms and conditions or agreements的,這點只是聽說。但是LC某些人在明知這些NP loans不合此項要求的情況下依然賣給了Jefferies. 另外發現這些 loans 的申請時間被修改了。

NP loans就是near prime loans,是 fico 在620-660之前的loans. 一般是針對 institution 整塊售賣(retail or prime loans 通常會被 diversification 按note 售賣)。NP 是 LC 業務里非常小的一塊。

4. 雖然說投資者的信任問題對金融機構來說很重要,但是這件事其實並不需要上升到CEO辭職,尤其在他可能並不知情的情況下。但是內部調查時 Renaud 貌似先調查了但是在隨後調查里並沒有公布所有自己知情的信息。

5. Renaud 在其他機構有投資(貌似2-3%)隨後 LC 要投資那家機構,但是 Renaud 並沒有公開conflicts of interests.

6. 雖然有些問題,但是並不認為這些可以足夠讓九年的cofounder and CEO引咎辭職……

7. 謠言是街上想買 LC, 但是嫌太貴,而 Board 的成員們都是,你們懂的。

10. 公開消息這天也公開了財報,財報很好看,但是股票受CEO辭職影響,跌很慘。

11. 影響很大,但是有足夠時間了話,滿血復活也是可能的。畢竟 LC 現金很多,又不虧損,增長也算喜人。但需要觀望。

Source:

LendingClub board lost trust in CEO amid probe: Sources

http://www.nytimes.com/2016/05/10/business/dealbook/as-lending-club-stumbles-its-entire-industry-faces-skepticism.html

Lending Club Reports First Quarter 2016 Results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lending-club-ceo-stepping-down-2016-5

Lending Club Founder Renaud Laplanche has Resigned as CEO


與其說是CEO個人的問題,倒不如說是LC的業務模式本身就有問題,換個CEO,說不定早就出事了。

Lending Club出事後,P2P信息中介模式也破產了

https://www.zhihu.com/people/xuehongyan

薛洪言 · 1 分鐘前

這兩天,全球P2P行業的龍頭Lending Club出事了,引發全球投資人和從業者的激烈爭論。不少人看來,LC出事,意味著P2P行業模式的潰敗。在中國,P2P幾乎已經成為了坑蒙拐騙的代名詞。原來還可以講是中國的這些學生們沒學好,沒想到全球P2P的學習典範竟然也出了嚴重問題。

不少人開始思考,是不是互聯網金融甚至金融科技本身存在缺陷,需要全面實施監管升級。比如,洪言微語在知乎上就看到了類似的問題「金融科技行業是否應該面臨和銀行一樣的監管標準?」

市場中從來不乏偏激的觀點,兼聽則明的同時也要保持一份清醒,不宜人云亦云。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就LC事件而言,與其說P2P行業甚至互聯網金融存在問題,倒不如說是LC平台所代表的一種模式:信息中介模式出了問題。

|P2P行業的兩大模式之爭

說到P2P行業的幾種模式,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純線上模式、純線下模式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這只是國內P2P行業的玩法,是基於渠道角度的劃分。

為了更好地把握在線借貸的本質,洪言微語基於信用風險的歸屬將P2P行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信息中介模式,一類是平台擔保模式。

信息中介模式。所謂信息中介模式,即P2P企業只是信息發布平台,不承擔項目信用風險,不提供任何擔保,通過收取平台服務費獲得利潤。項目信用風險由投資者承擔,當然,平台會基於評分模型設置一定的貸款客戶准入門檻,以求最大化降低借款人違約率。

平台擔保模式。平台擔保幾乎是國內P2P行業的標配,平台為投資者提供本息保障,承擔信用風險,通過平台服務費彌補不良損失。投資人享受無風險高收益(當然,是在平台不跑路的前提下)。

LC是P2P的龍頭,也是信息中介模式的堅定貫徹者。基於此,信息中介模式一直被視作P2P行業的本源模式。反觀平台擔保模式,引發了平台間的利率大戰,逼迫行業進入高風險次貸領域,誘發行業性旁氏騙局,跑路事件頻發。兩相比較之下,信息中介模式完勝,也成為國內P2P行業監管轉型要求的終極目標。

|從LC事件看信息中介模式

LC平台的借款和投資流程如下:借款人在平台發起借款申請,經平台准入審核後在平台發布;借款額度由投資者全額認購後,由平台的合作銀行WebBank向借款人發放貸款;WebBank將債權轉讓給平台,平台發行「會員償付支持債券」給投資人。

該模式下,投資人是平台發行的債券持有人,與借款人之間不存在直接的債權債務關係,但收益完全取決於所投資貸款的表現。整個過程中,LC都只是信息中介,不承擔任何風險,穩穩地賺取平台服務費。

按照這個邏輯,LC應該是一家盈利豐厚的企業,但事實與之相反,LC在2014年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LC的宗旨是「改變銀行體系,使信貸更為實惠,讓投資更有價值」,在美國,P2P放貸的競爭優勢是低放貸利率、高投資利率,平台作為信息中介,按照放貸金額賺取服務費,費率並不高,不足以覆蓋銷售與推廣、產品研發、放貸服務等費用支出。成立以來,LC先後進行了超過10次的對外融資,是靠著融資活下來並發展壯大的,而不是盈利,而不盈利的企業顯然不可持續。

問題來了,平台不能通過提高服務費率實現盈利嗎?空間並不大。Lending Club 的主要業務收入來源是向借款人收取的交易費用,費率是貸款成交額的1%至5%不等。其他兩個收入來源:一是向投資者收取的服務費用,費率是投資者從借款人那裡回收本息的1%;二是管理費用,來自LCA 的收入,管理費用率從0.75%至1.25%不等。

對借款人而言, LC最大的價值是較低的借款利率,低於信用卡的利率。若平台收取過高的服務費率,自然會抬高借款人成本,會將優質借款人趕回至競爭對手甚至傳統金融機構,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侵蝕行業健康發展的根基。

對投資人而言,可讓利空間也不大。信息中介模式下,投資人承擔信用風險,自然要求較高的利率回報。當前,LC貸款不良率平均在5%,投資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10%左右,扣除風險損失後收益率並不太高。

正常渠道難以盈利,平台難免會想一些歪主意。日前,LC被曝出CEO違規將2200萬美金的貸款銷售給個人,貸款發放環節也存在問題,更是給信息中介模式致命一擊,也成為LC事件持續發酵的核心原因。邏輯在於,平台不承擔信用風險,平台可以通過放款給不合格借款人實現盈利或進行利益輸送,反正損失均由投資人承擔;而將資產銷售給不匹配的投資人,投資人的利益誰來維護?美國對P2P行業已經實施了嚴格的監管措施,並設置了很高的行業進入門檻,造就了美國P2P行業LC和Prosper兩家獨大的局面。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止平台的道德風險問題。平台道德風險問題不解決,投資人怎能安心把錢交給平台,又憑什麼獨自承擔信用風險呢?顯然,在這個場景下,信息中介模式出了大問題。

|中國信息中介模式的可行性

回到國內,本息保障模式的弊端有目共睹,信息中介模式則被認為有千好萬好,但LC事件警示我們,平台的道德風險問題不解決,從保護投資人角度出發,信息中介模式並不比本息保障模式更好。

更何況,Lending Club 能夠正常運營的背後是有美國強大的信用體系支撐,這一點正好是中國P2P行業的短板。沒有信用體系的支撐,個人投資者並無能力去區分貸款項目的好壞,自然也就無法做出投資決策。當然,平台可以自行開發出信用評分模型供投資人參考,但這些模型的可靠性未知,且需要大量的歷史數據試錯修正,投資人又憑什麼會為平台的風險模型試錯買單呢。

在全行業轉型信息中介模式的當下,是時候反思一下信息中介模式的適應性問題了。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 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當地時間6月28日晚,LendingClub正式宣布任命總裁斯科特-桑伯恩(Scott Sanborn)為公司CEO,執行總裁漢斯-莫里斯(Hans Morris)為Lending Club董事長。

5月9日,LendingClub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在內部評估中發現有2200萬美元貸款違規出售,該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Renaud Laplanche被迫辭職,另有三名高管同時離職。

LendingClub 5月違規貸款事件發生後,悲劇就一直沒有停過。

這次事發的2200萬美元次優級貸款,存在的問題就是,貸款實際條件與投資者要求不符。通俗講就是貨不對板——我要買這個,你給的卻不是。

LC的經營模式,看起來像是投資者與借款人的在線交易,但實際上是經過了銀行中介:借款人獲得的貸款由銀行發放,LendingClub再把這些貸款買下來,然後銷售給投資者。換言之,LendingClub是進行了一次貸款證券化銷售,將不同評級的貸款銷售給不同需求的投資者。

尤為過分的是,為了完成對Jefferies Co.的貸款出售,LendingClub居然修改了貸款的日期(大忌大忌!)。按計劃,傑富瑞買入這些貸款後,會將其以證券化債券的形式轉售給投資者。

美國司法部為此事對LC進行了調查,其商業模式可能會因此進行較大的調整。

-------雪梨醬金融圈八卦時間-------

說句題外話,這次LC事件到讓在江湖銷聲匿跡已久的陳天橋再次成為「網紅」。

陳天橋自2014年11月退出盛大遊戲之後,就很少被人提起了。今年5月,陳因接盤LC,才重新受到了大眾的關注。

陳天橋之所以能低價抄底美國P2P鼻祖LendingClub,也正是因為LC違規銷售2200萬美元貸款的事兒被發現了。緊跟著的是LC沒完沒了的接受調查……股價就一落千丈了。

SEC文件顯示,從2016年3月起,盛大便持續購入LendingClub的股份:

5月9日,LC因負面消息而暴跌之時,盛大並未拋售,反而以每股權利金0.35美元賣出400萬份6月17日到期的看跌期權;5月10日起的幾個交易日,盛大也持續賣出看跌期權,並買入看漲期權,到期日皆為6月17日。

5月至6月盛大繼續買入LendingClub普通股,5月底盛大持股比例至11.7%,6月至今盛大持股比例增至15.13%。

上圖可以直接地看出,「老江湖」陳天橋秉持「只買好的,不買貴的」的投資理念,將低價接盤堅持到最後。

-------雪梨醬金融圈八卦時間-------

以上。

參考資料:SEC官網,澎湃,一財網,零壹財經 等。



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股價暴跌與創始人被驅逐 Lengding Club樓塌了?

文/秋源俊二

一、

一早起來,就看到LC的聯合創始人被趕出公司的消息。LC作為P2P行業標杆,地位影響無需多言。

先來還原一下事件:

美國最大的P2P網路借貸平台 Lending Club周一宣布,公司聯合創始人雷納德·拉普蘭奇(Renaud Laplanche)已辭去董事長兼CEO職位,主要因為他在兩筆貸款業務中違反了公司政策。

這是大概的事件還原。

而資本市場最直接的反應是股價大跌34.93%。

二、

而在於此同時,LC公布了第一季財報:

財報顯示,一季度經調整EPS 0.05美元,預期0.05美元;一季度營收1.52億美元,預期1.48億美元。

熟悉美股的朋友都知道,華爾街對於互聯網公司的業績預期與實際業績,會產生極大的反應。毋庸置疑,對於營收這樣的關鍵數據,超出預期,股價應該會大幅上漲。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當同時出現一個壞消息和好消息時,表面上看,應該產生對沖效應。而最終的股價是大跌35%左右,這是為什麼?

三、

再回到那個CEO被提出公司的消息,連同CEO一起,還有三個高管也隨之被辭退。

在網上有以下幾種典型的說法:

√、內鬥論

事情看起來就是ceo把別人申請貸款的日期修改提前了幾天,然後沒告訴任何人,這樣就能提早把貸款發出去。在中國估計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沒造成任何經濟損失。當然LC有非常大牌強勢的理事會,ceo敢這麼做被趕走也不奇怪。

√、小題大做論

2200萬美金數據較小,警告一下就完了,忒認真了。放在中國公司,完全不是事兒。

√、陰謀論

花街上大銀行大摩citi要收購LC,LC的創始人不同意,畢竟親生的,有理想,價格估計也不會高過ipo(15),死活不從。board裡面都是大摩citi前高管ceo頭頭,還有前財長(花街大銀行的老相好),所以創始人被趕走,準備賣身了,賣身給銀行後肯定不缺funding,也好發展,這可能是board給公司規劃的方向。創始人一心想挑戰大銀行,就被趕走了。

對上面這些說法,暫不予評論。

四、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上,有哪些典型CEO被提出局的情況。

案例一:喬布斯

當年喬布斯被提出董事會,大概原因是出現被微軟、intel、IBM等戰略聯盟公司,和其競爭,公司開始走下坡路,而本身推出的APPLE3、Lisa等表現差勁,apple2的紅利吃完了。

而喬布斯本人,過於驕橫不可一世,特立獨行,最終被提出董事會。

就目前得到的信息,公司業績仍舊快速發展,而且Renaud Laplanche不是一個非常驕橫的人。

案例二:傑克·多西

多西,Twitter的創始人,也是Square創始人,於2008年從Twitter離職,仍是Twitter董事會的成員。

當時的解釋是2008年底,多西與威廉姆斯正式交換職位,成為公司董事會主席。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多西當時曾因交流問題和對公司發展方向有異議被要求辭職。

後來隨著出走,傑克創立了Square這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

目前P2P行業,對於大發展方向,分歧沒有多少。這種可能性不多。

案例三:帕克爾·康拉德

這是一家美國人力資源軟體公司Zenefits聯合創始人兼CEO,這家公司是矽谷獨角獸企業,估值一度高達45億美金。

給出的解釋是:新任CEO稱,康拉德離職是因為在內部運作和控制方面做得不夠。

「事實上,我們在遵守監管要求方面的內部流程、控制和其他一些行為上不得還不夠充分,並且犯下了一些極其簡單的錯誤。」

這個是和官方公告,最為相似的一個,也就是商業流程、內部控制出了問題。

案例四:劉雁南

有利網三個合伙人之一,公司內部政治鬥爭,最後有利網分家。吳逸然接替CEO位置,劉雁南出走創立美利金融。

不排除這種可能,畢竟原來的CEO走人,另外一個合伙人繼任,十分類似。

案例五:吳長江

雷士照明的創始人,由於存在「掏空上市公司、轉移資產「等行徑,被賽富亞洲合伙人閻焱提出公司,稱其「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一般來說,公司創始人CEO除非做出了重大不檢點行為,才會被提出董事局,這個有可能。

也有一些其他的案例,可能和這個案子關係不大,這裡就不在一一列舉了。

五、

公司的官方報告里表示:「董事會無法接受違反公司商業準則的行為出現,也不會接受審查中的不完整披露。」

公司董事會的審查發現,這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公司向一位投資人出售了2200萬美元的貸款,但貸款規格與投資者的「要求」不符。董事會還發現,公司內部某些人明知貸款不符合投資人的標準,而且公司修改了其中300萬美元貸款的申請日期,使其符合要求。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根本導火索。

由於互聯網金融,特別是P2P企業,講究內控、流程和風險審核這幾個基本點。而原本華爾街對它給予80億美金的估值,最主要以為有一個體系,來系統化、流程化從事借貸中介工作。然而這條消息就是告訴人,這個流程或者體系是失效的。就好比銀行,被證實你的風控放貸模式有問題

本身LC這家公司立足的根基就是這一套體系,現在這個體系出了問題。對於華爾街投資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信仰的互聯網金融風控放貸中介流程技術,居然是失效的。

除此之外,還反映一個問題:居然可以改日期(雖然放在我國P2P企業,會被當成小事),企業內部控制是怎麼做的,金融屬性的企業,內部控制就這樣的水準,內控失效。

這樣就基本解釋了,為什麼即便出現讓股價可以上漲10%以上的財報業績,股價還是大跌35%的現象。

核心原因就在於:這一商業中介體系,是效力待定甚至無效的;同時內控控制,出了嚴重問題。

整個信仰崩塌了,商業模式效力待定,業務流程出現重大問題。

六、

消息人士稱,拉普朗什發現了早期的篡改行為,並下令進行內審,但董事會後來認為,他在調查時未完全公開自己所知內情。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在想為什麼CEO沒有阻止。後面發現,這一現象,不是第一次出現,也就更加證實了前面的判斷。

可能業務流程是原本是這樣規定的,可能類似中國一樣,下面的人在執行中,由於某種因素(不太認為是類似中國人那樣「省事」,而是業務本身限制因素問題),導致下面的員工出現不合規的操作。

CEO本人早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沒能解決好,更加說明了這個問題。說明這個商業模式、流程體系存在重大缺陷。

而且CEO本人沒有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在隨後的董事會交流溝通中,處於私利(可能不希望股價大跌,或者類似於雷士照明那樣的」損公肥私「行徑)考慮,沒有及時對董事會透露。

這個性質很嚴重,存在「遺漏重大信息」「嚴重誤導投資人」的情況。沒完全公開自己所知內情,也說明公司治理是缺乏效力的

七、

本來這事,應該不至於CEO辭職,畢竟公司內部警告一下就可以,CEO引咎辭職,高管被開,這對於股價的影響,董事會在相關問題時候,不得不考慮。

然而還是這麼做了,說明問題不單單是公司商業流程的問題。畢竟公司自身的重大缺陷,CEO也做出了努力,但沒解決好。

公告的一段文字,說明了問題所在:

CEO involving a failure to inform the board』s Risk Committee of personal interests held in a third party fund while the Company wascontemplating an investment in the same fund. This lack of disclosure had no impact on financial resultsfor the first quarter.

這是說,拉普朗什未完全申報在自己在一家第三方基金中的持股,而公司當時正考慮對該基金進行投資。

典型的坑公司啊,公司準備投資相基金,這貨提前買入股份,而且不公告自己持股。公司出高價,實現自己「內幕交易」行為。

說白了,就相當於我作為這家公司高管,提前知道了公司可能收購某企業,我提前去買它的股份,這樣收購的時候,就能獲得很高的溢價。

這是典型的內部交易行為。

八、

因此,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個人認為三個看法:

1、股價大跌,是由於LC中介借貸模式,流程體系有重大缺陷,而且在CEO的努力下,沒能解決好,商業模式本身出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內部控制也是失效的;

2、在涉及CEO辭退,三個高管被辭,反映出來公司治理是存在重大問題,創始人本身,由於可能內幕交易問題,存在「道德瑕疵」,人品有問題。

3、公司內部政治鬥爭,可能不存在;公司業績按照原來的發展模式,還能繼續發展,但對其估值模型,需要做從新調整。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眾號 QYJEQYJE

http://weixin.qq.com/r/UkgAGJnEo8Tcrd179x1A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實我挺想知道他們公司是什麼導致的股票大幅度下跌


Lending Club犯了什麼錯?

根據LC9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LC內部進行了一次在外部法律顧問和其他諮詢者協助下和分委員會監督下的評估,該次評估主要針對兩筆接近最高級(Near-prime)信貸評級標準的總額為2200萬美元的貸款出售,一筆發生於3月份,額度為1500萬美元,另一筆發生在4月份,額度為700萬美元。

LC指出,這些存在問題的被出售的貸款不符合投資者的投資標準,並且有一些人員明顯知曉這樣的出售不符合投資者的投資要求。

LC在發現問題後,於4月初以標準價格回購了這部分貸款,並且將這部分貸款以標準價格出售給其他的投資者。整個過程中所帶來的財務方面的影響是該公司無法將大約15萬美元的貸款出售相關的收入計入財務報表中。

LC在該報告中並沒有披露該投資者的信息,但華爾街日報根據內部消息獲知,該投資者為知名投行Jefferies。

9日,Lending Club宣布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Renaud Laplanche因此事辭職。除了他以外,還有3名高管被停職或辭職,包括投資者部門的負責人Jeff Bogan,機構投資者部門負責人Adelina Grozdanova。

簡而言之,Lending Club所犯的錯就是將貸款賣給了投資需求不匹配的投資者,在沒有任何外部監管幹預的情況下,LC自己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並且付出了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不得不引咎辭職的代價。

受到該消息的影響,在紐交所上市交易的LC股價在周一大幅下挫近30%,市值縮水至不到20億美元。實際上自2014年底上市以來,這家號稱P2P行業第一股的走勢一直不盡人意,股價從最高接近每股30美元的價位,下跌至目前僅不足6美元,市值從最高的近85億美元,縮水了70%。

愛護好自己的財產,才能愛護好自己的家庭


5月9日,美國最大的P2P網路借貸平台Lending Club宣布,公司聯合創始人雷諾·拉普朗許(Renaud Laplanche)已辭去董事長兼CEO職位。

消息公布後,Lending Club 股價應聲大跌超過34%,報收4.66美元。可見董事長的離職產生的影響比較大。

那麼,雷諾·拉普朗許為什麼要離職?原因是該公司在近期的一次內部評估中發現3月至4月間的兩筆總額2200萬美元的貸款出售違反了相關條例。

一個看似並不嚴重的問題,竟然導致了全球P2P行業標杆公司Lending Club創始人的引咎辭職,這背後反映的卻是美國P2P行業從業者的高度自律。

反觀國內,很多平台的創始人的素質遠遠不及啊。

LC在該事件中所表現出的自律自省的行為,無疑將在長期讓其重新贏得投資者和用戶的信任,讓外界有理由相信這家出現問題後不隱瞞、不掩蓋,公開承認錯誤並承擔相應懲罰措施,在未來的貸款產品審核、出售、管理等一系列業務行為上,將會更加可信可靠。

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地方。

想深度了解互聯網金融圈?微信搜索【共時財經精選】關注我們或下載【共時財經APP】(共時財經_專業的互金媒體)。共時財經:有趣,有料,有思想!


金融行業的立足之本是:信賴。

一家金融企業如果需要證明自己可以被信賴,說明其信用基礎已經出現了問題。無論是花旗、摩根還是高盛。

Lending Club出現了兩個足以導致其需要證明自己可以被信賴的關鍵問題。涉及到其關鍵的業務模式,可能導致不可預計的後果。因此導致資本市場對其有嚴重負面預期。

從其CEO辭職,三名高管離職來看,Lending Club還是希望止損。只是其核心商譽已經嚴重受損。

那麼Lending Club事件是否會導致國內的蝴蝶效應,乃至對於P2P行業信息中介模式的推倒呢?

應該還不會。畢竟信息中介模式本身是可以很好的執行的。只是其流程和風控出現了問題。

國內對於P2P行業的18個月轉型整肅,最讓人擔心的結果是,本來無法達到信息中介服務標準的垃圾公司,藉機坐大。反而導致風頭過後的更嚴重系統風險。

畢竟這次整肅過後依然運營的P2P公司,均有了政府信用的隱含擔保。


謝邀!金融行業,這不稀奇!

沒有什麼好看待的東西,近幾年的金融行業都在走下坡路


借LC的股價以及美國財政部的態度來看,lc始終是不被看好的,在美國金融界的地位甚至不及國內P2P造成的影響大,此次事件時LC的一個態度,略微有點炒作的成分?不清楚,但P2P做的是信息中介,賴以生存的確實信用。所以,LC這樣一來其實已經是最好的做法了。

但,辭職事件會不會有其他被掩蓋的「你懂的」,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一個CEO辭職了而已,上市公司CEO出走的那麼多,何必驚訝


1.投資者沒有任何損失 2. 內部調查並糾正 3.主動辭職而非迫於輿論或監管壓力。中國的李老闆不知道比他高到哪裡去了。


LC CEO引咎辭職的問題在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根本不算事,太普通。

「資產荒」的年代,差不多的資產就可以放到平台上,投資者也不會有風險測評,不會因為你測評為保守型就不讓你買相應的資產。

LC的事件也值得我們反思一下:「聰明」的中國人需要反思一下,為什麼國外模式到中國就變味,如果大家都遵守規則,也許事情會好辦很多。



這件事問問以前的創始人怎麼看


u


我就來吐個槽,請摺疊

lendingclub的股價啥時候起來過?~&>_&<~


國內宜信曾號稱全球最大p2p平台,但在現在輿論浪尖選擇了低調,創始人唐寧!這個公司水很深!


推薦閱讀:

大城市買房子的錢都去了哪兒?
吳英最後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對於這個判決結果,對中國民間金融有什麼象徵意義?
數學對金融工程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TAG:P2P | 金融 | P2P網路借貸平台 | Lending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