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革新和設備的更新換代是否降低了技術人員操縱設備的能力要求(或減弱了他們的綜合技術水平)?

舉幾個例子:

1.80年代前,開解放車的解放軍戰士屬於技術兵種,需要花一年的時間專門學習開車

對比:現在拿駕照只需要二三個月,還有自動檔的更快。

2.以前的飛機按鈕,錶盤非常多,對比現在的飛機操作系統非常人性化,故有一部分老飛行員覺得自己從舊的飛機操作上得到的經驗較新飛機多的多。

3.民用汽機輪現在操作越來越簡便,甚至出現了一鍵啟停的燃汽輪機,以前的師傅併網需要憑感覺,看錶盤,但現在完全智能化。有些老師傅說現在的設備鍛煉操作人員效果越來越差了。

4.從前的電力設計院的設計人員,往往更懂設備,工藝流程,但現在只需要要廠家配合,許多設備內在原理並不清楚,只需要知道如何走管,配管道,設置閥門就可以了(甚至許多新人都沒見過氣動或電動閥門)。

綜上總總,許多老的有經驗的師傅覺得現在年輕人學的東西越來越淺了。

大家討論一下,是不是出現了這種情況,如果是,又可詳細說明其內在原因(多方面討論)。


朋友,你想歪了,機器的操作應該越便利簡單越好,但是你以為這樣便利簡單的設備都是綜合技術水平很差的技術員設計出來的么?顯然不是。

汽車,過去一不小心就會死火,得要老駕駛員才能掌握,現在可以自動換檔還帶動力分配,設計老解放的技術人員,和設計自動換檔的技術人員,誰的技術能力比較好?

飛機,以前得端著把一路操作,現在平飛階段還可以自動駕駛,那麼哪種系統的設計人員技術水平比較高?

你舉的這些例子都是讓操作技術門檻下降的例子,殊不見,這些操作技術都是沒有意義的技術,並不能給人類帶來革命性的進步。如果飛機汽車都能自動駕駛,我們為什麼還要飛行員和司機呢?能夠把生產力從工具中解放出來,才是技術的進步。

老一輩的技術員他們老自豪了,操作那麼難,智商160才能玩得過來,現在可不一樣了,機器都簡單的好像玩具了,智商80就玩得轉了。那是不是人類都退化了呢?不是的,現在智商160的人不用留下來操作機器了,而是有機會加入研究機構做進一步的開發,這才叫社會的進步。


嘗試爪機慢慢回復一下

這是社會技術發展,協作分工的必然結果

1.國內學駕照那是應付考試,但國外很麻煩的。澳洲舉例:先理論考試,然後得到L牌。L牌規定必須有老師傅陪同駕駛的情況才可以上路。L牌時間滿後路考,pass後換紅P,一年還是兩年之內無任何違規情況換黑P,黑P可以輕度違規兩次,兩年後還full牌。這時候恭喜你可以算拿到正式駕照了。歷時三四年。(具體時間,數字離開澳洲太久了,大概就是這樣)

2.開飛機不會,但是是飛行模擬愛好者IL-2到lock on 到fs全系列都有嘗試。3go編號sn-1005,參與過a10手冊的翻譯。航電系統已經這些遊戲已經模擬得很好了。

其實現在飛機要比二戰時電風扇複雜不少,操作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F16或者K-50的全模擬冷啟動,熟練操作的教學視頻有半小時!!當年有一篇文章叫做怎麼才能偷走一架f16。。。。

二戰最複雜的就是元首牌電風扇,那也是搖起來了就走的節奏啊。

su-27早期型號也是幾乎全儀錶,f-15就是兩大塊屏幕。這麼複雜的玩意兒全機械錶的話,真的是沒地方放這些圈圈啦。 ps.真的打起來,躲導彈狗斗的話,只有空看hud,和下面的雷達還有導彈來襲指示儀了。

3.老師傅的經驗,沒智能化的設備靠譜啊。大功率電流併網時,動力線咔咔咔的巨響,我是有多遠跑多遠,如今這些能自動化操作,真是人類福音

4.沒見過氣動閥門這個的確有點誇張了。作為總結問題很好。

現在這種現象應該說系統越來越複雜的體現。和飛機操作的道理一樣。東西實在太多,合理分工才是出路。作為電廠設計人員,不需要把每個設備都那麼精通吧。以我的專業方向空壓機來說。我們一台大功率空壓機有200多個故障點,代表著200多個技術點,每個都對壓縮空氣的穩定輸出都有各種作用。電廠設計人員只要知道關鍵的信息:比如故障率,最大連續工作時間、耗電量,最大功率,產氣量、保養周期這些信息來合理安排設備就夠了。具體裡面梭動閥,旋轉閥,反比例閥到底幹啥的,長什麼樣?沒必要花這個精力去了解。設備平時好用,壞的時候有備用機就行。


推薦閱讀:

TAG:技術 | 工業 | 科技 | 技術人員 | 工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