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年5年級,常在家裡大喊大叫,對老人經常表現出很嫌棄的樣子。但是見了外人卻一句話都不敢說?

該怎樣教育她,給她講道理完全不聽。你要是凶她,她就開始大喊大叫,真的很無奈


如果幼兒園的年齡這樣的行為模式可以說父母疏忽,小學5年級了還這樣確信無疑是父母失職。

你表達批評的方式是大聲罵她的話,她表示反抗肯定也是大喊大叫。。。跟你學的

我見過的行為舉止良好彬彬有禮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裡氣氛和諧,平時大家都輕聲細語說話的。

說話聲音太響那簡直就是噪音,更別說是吵架摔盆子摔碗了。就算批評孩子甚至是指令孩子去回到座位上也應該是很平緩的語調,安靜而有力。復讀機一樣重複嘮叨和大嗓門的呵斥往往起到的是反效果。而孩子習慣並適應了復讀機模式和大分貝呵斥以後,自己也會複製這種模式。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力量。

我有幾次火大情緒失控的時候就這樣罵過兒子,隨之馬上覺察到,這樣根本沒用還把自己給帶溝里去了。所以每當我想「好好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必須是我也冷靜他也冷靜的前提下,即「都先安靜下來咱倆再好好說話,我現在不說你不代表我會把這件事當沒發生放過,你什麼時候安靜了我會找你好好談談這件事」。哪怕他不冷靜,我也是冷靜的,但是毋容置疑的堅定,讓他想跟我跳腳都沒辦法,恩我形容過這種套路叫「讓他一套王八拳不知道朝哪打」。

對孩子,平時小事盡可以寵溺,比如看著他西瓜吃得胸前滿桌滿地板都是(吃完收拾嘛),比如允許他在床上亂蹦亂跳撒撒野(摔個大包算你自己的嘛),比如他的臭襪子又神出鬼沒到處都是了還給他收拾(收拾完了叫他當晚自己洗乾淨嘛)……但是原則性的問題上,比如學業,比如對老師和長輩的態度,比如對電腦遊戲的控制,是堅決不給他縱容的機會的,說好咋樣就咋樣別想跟我耍賴玩渾的。

你女兒在外面不大喊大叫,就在家這樣,說明她不是不懂是非道理,只是在你們面前無須顧忌,反正最後你們也不會真拿她怎麼樣。說的再嚴重一點就是,她還是看重周圍人對她的評價與認可的,但是對你們的評價她無所謂,或許因為一直以來你們在她耳邊對她灌輸的評價都是負面的虱子多了就不癢了?還是因為一直以來她從未認同過你們的觀點,所以批評也罷誇讚也好,並不會給她帶來成就感或者內疚?

所以,你所描述的「講道理不聽」和「要是凶她她就……」癥結還是出在你們身上

對老人很嫌棄的事情分兩面看,講良心話大多數孩子都會有方方面面看不起老人的地方,衛生習慣啦語言方式啦。。。但是懂事理的孩子會把這種不認同藏起來,表現出應有的對老年人的尊重。你女兒不懂得隱藏甚至表現刻薄的話,我覺得也是跟大人自己在家裡對老人的態度息息相關的。如果我一邊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一邊又經常在孩子面前跟老人吵嘴嫌棄老人這也不好那也不對的話,我兒子只會覺得我是說得好聽自己做又是一套而嗤之以鼻。

及:

不知不覺這麼多贊,好慚愧。為什麼慚愧,因為我重新通讀一遍自己的回答,還是對父母的指責口吻比較重,本意不是想指責什麼的,所以說句抱歉。在孩子長期的言行雕琢過程中,父母的模板作用比較重要,但也未必是決定的,不排除有其他外因因素的刺激,在負面刺激下得不到父母的包容理解也容易被越推越遠。有的孩子拙於交流,情急之下往往也會選擇自己並不想要的極端方式來表達情緒。這些因素都是有的。


我班裡有一個男孩子跟你女兒一模一樣。他只會對著媽媽大喊大叫發脾氣,媽媽一走,立刻變成小綿羊一樣努力抹殺自己的存在感。

可能大家覺得這種孩子是被家長溺愛壞了吧?其實不是。

他媽媽只是單純地嘴巴毒+懶得理他。

比如他做了手工,畫了畫,興沖沖地拿去給媽媽看,等著他的永遠都是「哎你這畫得什麼啊難看死了」「怎麼顏色塗得亂七八糟的」「做個手工都做不好」……

然後他發脾氣的時候呢?他媽媽則是一聲不吭得滿足他的無理要求,原因是「我受不了他這樣叫」。

在我班裡半年,溝通多次無果。

我經常跟家長說,如果你不喜歡你孩子和你的溝通方式,請先檢查下你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有沒有問題。

畢竟家長才是孩子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老師。


你描述得很模糊。

我很愛我的奶奶,和奶奶爺爺感情很深,但是我也經常對她大吼大叫,小時候家人覺得我是因為非常不懂得尊重我奶奶才大吼大叫的,經常因為這個被打被罵。

後來我找到了原因。奶奶對我的愛太無微不至了,導致我我無法擁有一個自我空間,我感覺快要被吞沒了。

舉個例子,我喜歡用削的方式來給山藥去皮,奶奶喜歡用刮的方式。奶奶就覺得我沒有掌握到正確方法,就一定要來糾正。而且不是一次,每次削山藥她都會來干涉。之前我會解釋,但是她真的不會去聽我說的話,她的下一句話和我剛才的解釋一點關係都沒有,依舊繼續想來改變我。這樣的事雖然小但是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切菜洗菜的動作,我掃地的方式,我洗衣服的方式,我的頭髮,我的愛好。想像一下,幾乎就是我每動一下,只要動作和奶奶不一樣,奶奶就會來糾正我。

我放假回家2天,被奶奶說衣服穿的少會冷已經說了10多次,但是我真的不冷,也說了很多遍「我真的不冷」,真的很崩潰啊,我只有大吼大叫的說「我真的不冷!!!!!!」。

她覺得她是愛我,想讓我得到做事的正確方法。而我感覺她總在否定我,她在消滅我的個性,她想把我變成她的2.0版本。

現在家裡除了我會幫她做家務,家裡沒人會想幫她做家務。和她共事很痛苦。

說的抽象一點就是,我很喜歡我奶奶,但是我必須要讓她明白我有我的界限,我希望她能尊重我。我大吼大叫,真的只是為了反抗她對我界限的侵犯,以及我被她弄得已經十分崩潰的情緒。尊重老人有很多表現,我不覺得對奶奶大吼大叫是不尊重她。我會幫她做家務,會幫她塗面霜,給她買好看的鞋之類的。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生活大爆炸》,我十分理解裡面的霍華德。


這種一種極為常見卻不正常的現象。

不是有一句很知名的話嘛,在情感方面我們總是表現的對外人太好(忍),對家裡人太冷(殘),大而化之這個國家也基本是這個德行,外忍內殘。

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潛移默化,造成了這種國民心理,總覺得家裡人不會把自己怎麼樣,再大的裂痕在親情面前都會很快癒合,但外人就不一樣了,即便不一定討好也要表現的客客氣氣,有里有面嘛。有一句話說的挺好:即便是對最親近的人也要保持起碼的尊重,但是中國人確實不懂得尊重親人和家人,尤其是20歲以前,仔細想想多少家庭矛盾甚至離婚反目成仇都和這個有這莫大關係。都說日本人精神割裂,中國人精神也夠割裂的,在外面和家裡完全是兩個人。

我想這不僅僅是幼兒教育的問題,而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關於具體教育方法上面講的都挺好,但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方法,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個榜樣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


如果像你說的一直是這樣,那這種大喊大叫對她來說一定是跟你們有效的溝通方式,至於為什麼在外面膽小,因為她不知道應該怎麼跟其他人溝通,小孩子是很敏感的,他知道家裡可以用這種方式達到目的,但是在外面沒見過別人也這樣,實際上是跟外人無法溝通,所以才害羞害怕。

一定是他在嘗試達到某些目的的時候,家長無視孩子或者反對他的要求,但他開始大吼大叫時候就滿足他。長期以往形成的習慣。

面對外人,這種方法又沒有效果,自然就不用了,跟家裡人又沒學過其他的正常溝通方式。

家長好好反思吧,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好好說話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


慣的!老人慣的!

我姑娘爺爺奶奶從小到大對她的態度好像對待老佛爺一樣的,有一次我看見我姑娘癱在沙發中間看動畫片,爺爺喂飯,奶奶喂湯,每吃一口都得商量,吃完了還得漱口,她爺捧水壺,奶奶捧著碗,接我姑娘漱口水,對,就是碗,不是痰盂。你說臟他們說他們孫女不臟,你說不能這麼慣孩子,他們說他們願意。。。孩子對他們什麼態度呢?小時候就是很嫌棄的樣子,大了,看在零花錢的份兒上態度就是敷衍。

反而,我媽沒帶過我姑娘,我姑娘還是比較尊重我媽的,該叫人叫人,小時候也能跟老人像小大人一樣平等對話,因為我媽從來不巴結孩子。


我好奇的是:她嫌棄的是誰?是祖父母嗎?

那麼,她有沒有一個很討厭公婆的母親?

反過來,如果她嫌棄的是外祖父母,她的父親是不是心裡很看不起岳父母?

有時候,大人以為自己裝得更好,當著孩子的面,剋制住了對」那幾個老東西「的厭憎,但孩子,比你們想像中更靈敏。

她看到的東西,就是她看到的。

她聽到的東西,就是她聽到的。


窩裡橫啊,典型的。除非家庭之中的溝通模式改變,否則還是老樣子。

家長先自省,改改自己行為吧。尤其在與孩子交流中。


我有個親戚,他家的孩子上小學。

對待親戚父母,長輩拳打腳踢。

他唯一不敢欺負的一個親戚是因為親戚會私下打他。

家裡人溺愛他,也不管。

在學校被人把衣服搶走都不敢告老師家長。


其實很多人小時候也是這樣,各種地方不好,各種地方有毛病。大人角度看確實很不好。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直到有次看到妹妹太無理取鬧,我問父母,我小時候有這麼皮嗎,回答我說比她還過分。甚至聽到爺爺奶奶說爸爸小時候的行為,真的感覺自己錯的都是小問題。回想不少以前同齡人小時候都是有各種毛病。而小孩心裡想法就是一個,我想這樣做。大人需要的是一次次告訴他哪裡不對。可能你的孩子做的事,你現在看起來很不好,你問問自己的父母以前自己小時候是不是這樣。現在不也是可以教別人了嗎。自己的長輩養育你的時候見慣了這些事,有經驗了,容忍度比較大,個人覺得這應該是爺爺奶奶普遍比較溺愛孫子孫女的原因吧。而大人只要一次又一次告訴他哪裡不對就好了。 結論:不用太過於擔心,一次次教就好了。


孩子怕是心裡壓抑。

在外人面前不敢說話,證明有不安全感,壓抑自己。然後壓抑的部分在自以為安全的環境(家裡)又以誇張的形式表現出來。

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有表達自我的需求。孩子可能因為年幼採用不當的方式表達自我,家長不應當粗暴的方式打回,這樣會造成孩子強行壓抑自己。而是要學會分析孩子不當的表達方式背後的動機,加以引導,培養孩子分辨的能力。

另外要培養孩子識別情緒的能力,情緒化比較消耗能量,過後會回復到一段時間的平靜狀態。應當在這個時候,引導孩子回憶剛才她的狀態,並告知是什麼情緒,有什麼不好。如何在別人陷入情緒的時候幫助別人,等等。

可以參考《爸爸去哪兒》節目中,陳小春跟他孩子的相處模式,陳小春的孩子能識別出爸爸不當的表達方式(憤怒),並幫助他回復清醒。這得益於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

現在的成人,不會表達自己,不會識別情緒。然而我們的下一代應當學習這些東西。


首先,【孩子是大人的鏡子,你的態度如何?】你是如何對待老人呢?如何對待愛人呢?你的示範作用如何?孩子對待親人、外人的態度,往往會先學習家長;

其次,【11歲的女孩正處於自我認識的階段】女孩由於荷爾蒙和生理的原因,和男孩成長規律是不同的,10到14歲的女孩大都處於自我認識的階段,這個階段女孩更願意思考,也更容易封閉自己,女孩開始問自己: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的人生意義何在。14歲之後女孩將進入另一個階段,就是成為女人,一般來說,女孩比男孩成年早幾年。

最後,【11歲,五年級的女孩,父母需要讓女孩敞開心扉,幫助女孩自我認識】重點做這幾個事情:1.家庭中必須有一個成年人支持她。2.在家庭外部——學校或者社區——他也需要一個成年人了解她,幫助她。3. 要找到機會鼓勵她,找機會幫助孩子敞開心扉。

最後,和孩子的身體在發育一樣,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大腦也在發育中,所以不要認為5年紀的孩子就應該很成熟了,要觀察孩子不同階段的不同,她的身體在發育,她的大腦也在發育,有的大腦能力完善甚至要到20歲。


「最好的教育在家庭」,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不僅僅是經驗的積累


我支教的時候 當了小學四年級班主任

一心想著要給孩子們帶來(所謂)對未來的嚮往 要給他們看(所謂)人生的樣子 然後就講道理啊 (所謂)男孩子要有擔當 (所謂)女孩子要自信驕傲

巴拉巴拉的....

然後沒毛用

說了半天好說好商量

照犯不誤

遲到 上課說話打鬧

樣樣精通

而我們副班主任(當然長得比我帥...他是戴眼鏡的霍建華..我是戴眼鏡的標準死宅)

只用一通帶髒字的「你們他※的」罵

結果一個個就都老實到不行→_→

而且特別喜歡班副...

所以結論

「跟懂道理的人才講道理 小孩子都還不懂道理 條件反射趨利避害的思維還沒形成 你跟他講道理怎麼可能講得通....」

垃圾大學生的一點想法...╯^╰

話外: 但我的支教還是真的很好的 真的很幸福 孩子們跟我也非常好 發生了太多的故事。

夕陽下目送孩子湧出校門回家 一輩子難以忘懷。

只是學會了很多和自己最初的想法完全相反的道理 感悟受用至今。


這件事情很簡單,以前遇到過好幾種你這樣的情況的孩子。

解決辦法說起來也不難,今晚找個時間你就可以試試。

那就是找一個外人來對她進行批評教育。

在家裡已經是小霸王一個了,但是在外人面前她還是很害怕的。

所以,要記住一點,在威嚴面前她是最聽話的時候。為什麼她不聽你的話,是因為你沒有威嚴了。

晚上吃飯找外人來一起吃個飯,把外人安排坐在她旁邊。如果看見她吃飯吞吞吐吐,就讓外人嚴厲教育她,給她擔驚受怕的壓力感。然後再深入批評她平時對家長的態度不端正,一定要讓外人自己來說,你就只管附和就行。你要是不怕女兒受刺激,你還可以讓外人教訓她教訓得更嚴厲些。

小孩子吃點苦頭一定能夠長記性,讓她當著外人的面給家裡老人道歉,相信她不敢不做。如此教育遠比媽媽你苦口婆心講道理來得有效得多。

題外話,要是男孩子的話,我還建議外人當眾給孩子幾巴掌呢。

家長也別太寵愛孩子了,該嚴厲就嚴厲,嘴上不聽勸就動手打。老祖宗傳下來的教子良方,還是有些道理的。


可能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會用這些虛張聲勢的方法,強化自我的存在,因為在他心裡可能是深的藏著一種不安全。請父母回憶一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是否曾經有過什麼經歷?給孩子留下了一些創傷。

還有一些朋友的回答我覺得也是很值得借鑒,那就是我們父母家庭的氛圍,整個家庭成員當中的相處模式,一定是會影響孩子的。整個家庭的氛圍,團結友愛,溫溫爾雅。孩子,即便先天性格比較個性,也會慢慢在家庭環境當中同化。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孩子改變先要父母改變。請調整自己和孩子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方式不變,結果不變。

祝好!


從小就不喜歡我外婆

當然外婆自己做的一些事是一部分

最多的是我媽每次都在我面前說外婆怎麼怎麼

外婆生了六個女兒...

現在想起來對外婆的形象就是在媽媽一次次的嘴碎之中毀掉的

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媽媽是很愛外婆的

只是有時候外婆有些偏心媽媽覺得不公平

而這些負面情緒她又不知道怎麼宣洩

結果...我就遭殃了

長大了又發現外婆其實也不喜歡我┐(′-`)┌

所以啊大人們真的在小孩出問題的時候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啊

真的不要以為是小孩怎麼怎麼

小孩們有時候也是你自身的反映不是嗎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