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蝶的:我選擇最後一人終成究竟覺。是什麼意思?
如題,此句詩出自周夢蝶先生的《我選擇》,以下附上全詩:
我選擇紫色。 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閑而閑人之所忙。
我選擇非必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
我選擇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選擇以水為師——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我選擇以草為性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
我選擇高枕;地牛動時,亦欣然與之俱動。
我選擇歲月靜好,獼猴亦知吃果子拜樹頭。
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
我選擇不妨有佳篇而無佳句。
我選擇好風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來。
我選擇軸心,而不漠視旋轉。
我選擇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兩枝。
我選擇漸行漸遠,漸與夕陽山外山外山為一,而曾未偏離足下一毫末。
我選擇電話亭:多少是非恩怨,雖經於耳,不入於心。
我選擇雞未生蛋,蛋未生雞,第一最初威音王如來未降跡。
我選擇江欲其怒,澗欲其清,路欲其直,人慾其好德如好色。
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我選擇迅雷不及掩耳。
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
·究竟覺(十地菩薩真窮惑盡,以一念觀心,與無念相應,心無初相,遠離最初微細動念,得見心性,心即常住,故名究竟覺。)
這是究竟覺,佛家用語。從我對周夢蝶閱讀,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最終的歸宿。
早期的孤獨軍旅,(他在河南省考入青年軍補充團,後隨軍入台灣,在幾年中與軍友分離,直到1950年才到鳳山相遇重逢),後來的自身的孤獨飄零(眾多從大陸的同伴已成家,而周夢蝶自己卻依舊隻身一人),到晚年。
結合他自身的經歷,或許還只是皮毛。
我覺得余光中給他的評價」狷者「更能深入。狷,引申為孤潔。所以,我認為周夢蝶性格里有一份柔弱,一份諾諾的無為拘謹。
他說過」紫色,是暗淡的。「所以他承認自己的無為。周夢蝶我們都清楚,他後來他上了禪的道路,
而這首詩,可以說是他在佛學中找到的價值定向。(這裡我有必要講一下我自己個人的看法。我並不認為周夢蝶是一位真正的文人,但他是一名真正的詩人。周夢蝶他創作詩,我認為是是真正的源於生活,而不是熱愛。他是孤獨的,我們從《孤獨國》不難而知。他沒有像其他文人一樣,有自己固定的價值觀念,他是迷路的,是迷茫的卑微的塵土,他隨著生活的大風大浪搖曳,他的創作來自生活的」壓迫「,是自我尋求的解脫。)
所以,」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閑而閑人之所忙「是他的態度
」我選擇非必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是他的方式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是一種堅持,一種謙遜。(這句獲得意思是,人能夠一下子做完的事情,我要做十次來達到目的,這句話,後面還有是」果能此道,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我選擇以水為師——高處高平,低處低平」是一種平等的態度。(這是禪語,我大概解釋是無論眾生都是平等的,是絕對的,不能以相對的眼光來看待)
」人慾其好德如好色「是一種德行的追求。(這裡是說,對品德的追求,就像人自身對慾望的追求一樣)
綜上,我認為「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是周夢蝶不斷追求的最高境界,追求的是禪的大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