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鑒定專家是不是能在收藏市場大殺特殺?
他們是不是能憑藉專業能力,各種撿漏? 那不得賺翻了?
你以為他們的工資能買得起文物?
哪有這麼多的漏可以撿?買的沒有賣的精,除非你自己是天南海北到處一線收貨,但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真的會有很多「高價值的好東西」嗎? 現在還在出的精品古玩都是生坑,鏟子自己親手挖出來難道不知道是真貨? 生坑的價格也都不便宜,人家既然做了這個行當肯定懂市場價,並且還不會到處兜售,都是壓貨幾個月避避風頭再給熟人,故宮博物院的鑒定師哪有機會看見。
你說對了,真的是大殺特殺!曾和超級著名的某某行的副總逛樊家井(景德鎮的假貨集散地),他花160買了個瓶子。一個月後在某某軒的拍賣圖冊上看到那個瓶子,起拍價60萬。最後賣沒賣出去我不知道,一眼假,一眼假啊!
2013年,美國精神病協會已將「收藏障礙」(或「極端收藏癖」)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15年,和朋友組織了幾場小拍,請的某寶節目的專家取經組,四萬一場。我覺得如果能大殺特殺,他們何苦來干這些玩應……
至少我爸在他的興趣領域是的。不僅是和不懂的人能撿漏,就是和懂行的人交易同樣能撿漏。也確實賺錢。
版別眾多,造假方法層出不窮,在收藏這個市場上能夠形成壟斷勢力並賺到錢的人,不憑別的,就是要憑自身的鑒定能力。除此之外,也要對市場行情了如指掌。比如錢幣上某個字母粗細不同,就很可能差價很多。有些人是不懂,有些人是懂但沒看那麼細緻,有些人是懂且看到了但不熟悉市場,這些都有漏可撿。雖說不是幾十變幾萬那樣的(也並非沒見過),累積起來同樣收益不菲。
專家如果不賺錢,可能是自己本身水,也可能是只知道鑒定不熟悉市場。也可能是工資夠用。不能一概而論。但若做到我所說的既有深厚的知識和經驗,又對市場非常熟悉,賺錢真的很輕鬆(前提是你積累學習了很久的相關知識並有豐富的相關領悟交流和閱歷)第一,沒錢,第二,現在沒漏了。中國人做這一行的對洋貨,比如煙斗,手錶,雕塑油畫什麼的也是很懂的。老外對於中國水墨畫,鼻煙壺,陶瓷瓦罐兒青銅器什麼的比部分中國人還專家。所以幾萬塊錢從國外一群沒文化的老外手裡買回個官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再多說幾句,現在很多東西不看成色了,看收藏記錄。上海某大金主幾億買個蘇軾的字,上海博物院和他的文物鑒定團隊撕逼也不是一兩天了。都是對細節的爭論。上博告訴你你這豎彎鉤不是蘇東坡他老人家的風格,wqnmlgb,幾億買的,一個豎彎鉤就把我擼了,換你你服不服?實際上你就可以看出文物鑒定為真不是一兩專家說行就行的。後來這人幾億買個茶杯就沒人說話了,為啥啊?履歷清楚,沒法質疑。很多人問幾億買個杯子值嗎?明顯值。為啥啊?假設隔壁老王從垃圾堆裡面找出個一模一樣的,而且我們假設是真的,幾億有人買嗎?沒人買,你說真的,誰知不知道是衚衕小攤兒買的呢?履歷不清楚,大家各種爭議,也沒啥意義。
CCTV有個節目里講過這樣一件事
有兩個專家去逛潘家園,看到路邊擺著幾塊魏碑。
這倆人看來看去都覺得是真跡,便趕緊向故宮博物院說明了情況,申請了十萬,把這些文物買下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這倆人又發現同樣樣式的魏碑,便又申請了幾萬買了下來。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市場上這種魏碑越來越多,專家頓感大事不妙,這麼大的文物盜掘事件,報告了警察,警察也很激動。
後來警察終於查到了源頭一家工藝品廠我記得搞文物考古的一條鐵律就是自己不收藏…
撿漏首先要有漏存在,不然眼光再好的專家也沒辦法。大賺特賺基本不可能的,時代不一樣了,一般意義的撿漏也比中彩票還難,如果眼光好,能用稍低一點的價買到些小東西還不太難,但那也都是不怎麼值錢的東西。比如說那種販子,手裡一堆地攤級假貨,但也有一些各種渠道收來的不值錢的真東西,他們本身什麼都懂點,但不可能什麼都精,小東西也不值得人家太詳細考證,這時候不必專家,對某樣東西比較熟悉的人就可能買到挺值的東西。當然發財就不要想了,小則10塊錢買到價值幾十塊錢的郵票,大則幾十塊錢買到幾百塊的小玩意,這還是有點幾率的。
什麼專家?吃藥的磚家?
史樹青先生不就買了好幾把越王勾踐劍
地質學家都沒有「礦老闆「」煤老闆」有錢。
現在哪有漏讓你揀,不是量身定做的騙局就是買了市場不熱的品類以後被炒熱了
撿漏的好時機早就過了。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139]中方主持的肯亞吉門基石遺址考古初戰告捷
※資本暗流中的一葉扁舟——中國近四十年來盜墓猖獗之梳理
※可以根據日本正倉院的文物復原出唐代室內的各類陳設傢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