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 1998 年狙擊香港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很多媒體都說任志剛非常及時的提高了香港銀行的拆借利率,使得索羅斯失敗了。但是郎咸平說索羅斯提前就做空了恆指,使得他在做空港幣上面雖然虧了,但是在做空恆指上面賺的更多。


大家關注點都在匯率上,其實匯率這東西,對於交易者來說,沒有充足的對手盤,獲利真的不容易,所以一般來說,匯率往往被當做工具使用,工具的使用會有消耗,那是必然要付出的成本。

貨幣並非鈔票,鈔票只是占極少的一部分,並且,為了維持經濟的運轉,貨幣只需要社會財富的很少一部分就可以了,比如你買了100萬的房子,你把款打到對方賬戶,沒多久對方就已經把這筆錢用於他的用途,一個月內,或許這筆錢已經流動了好多次,對應的交易額將數倍於那100萬,不過,實體經濟對應的財富卻都是真實的。如果沒有你的100萬,這一系列的交易,以及對應的實體經濟活動都沒法完成。從這個例子上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貨幣對應於實體經濟,其實自帶槓桿的。

香港在回歸前,就詭異地把貨幣變成了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這個制度給炒家們給了一個絕佳的操作空間。既然港幣發行量是跟美元數量相關,那麼炒家只需要高利率收購港元,換成美元到自己的賬戶上,那麼官方的美元就會減少,相應地,等值的港幣會被註銷,造成香港出現了通貨緊縮,只要緊縮規模足夠大,這種情況傳導到股市樓市必然導致現金缺乏,人人拋出股票房產求套現,股指房價下跌。

所以說,主戰場在股市樓市,貨幣匯率是個自帶槓桿的工具,人家根本就沒想通過匯率賺錢,而是提前做空股指樓市,然後製造通貨緊縮,收割實體經濟。數據只要看看指數和房價就能一眼看出。

香港政府明白了其鏈條之後,為了防止持續惡化,採取了行動,但僅限於防止持續惡化而已。從保衛戰來說,是贏了,但從獲利的角度講,那肯定是輸了,從制度上說,英美贏得很徹底。

歸根結底,英國佬高明,這一手留得不留任何痕迹。並且炒家們狙擊英鎊,英國佬依然恪守契約精神,李首富去英國,實在是老馬識途。



如果不考慮那些狗屎陰謀論,那麼索羅斯為什麼要狙擊香港?賺錢唄。

索羅斯賺到沒有呢……賺到了,而且還沒少賺。

所以索羅斯當然是成功了,只是沒能大獲全勝。


結論:金管局沒敗,索羅斯沒敗,香港敗了

金管局為什麼沒敗?因為他維護住了固定匯率,一場激戰過後外匯儲備不減反升,完美

索羅斯為什麼沒敗?因為他賺了足夠多的錢,怎麼賺的?通過做空港幣遠期和香港股市,轉了個盆滿缽滿

香港為何敗了?大盤暴跌,失業率飆升,許多市民財富一夜蒸發,經濟進入衰退

對了,中國中央政府也算贏了,雖然一毛錢沒出,但落了個拯救香港的名聲


失敗了,攻擊香港的目的是想通過控制香港金融來攻擊大陸(因為大陸金融不開放,香港是一個窗口)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俄羅斯債務危機導致的(注意下兩者的時間點)。順便糾正一下香港金融保衛戰是在98年。實際這是美國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控制全球金融的嘗試,此後就由全面進攻轉入了重點進攻,現在已經是戰略相持階段了。


1~國際炒家的攻擊本身就是立體而全方位的,即匯市股市的聯合攻擊。在97年7月,進攻就已經開始了,而且國際炒家在第一波攻勢中就從股市的下跌中獲利頗豐。97年底,整個亞洲的金融市場已經風聲鶴唳,日韓皆如是。到了次年8月,國際炒家變本加厲,數據顯示,當時港幣空頭在300億以上,股市亦有8萬份左右的沽空合約,恆指沒下跌1000點,國際炒家獲利約在40億港幣左右,一年間恆指幾乎跌了一半,這期間基本是國際炒家瘋狂進攻而香港被動防守的階段。

2~然而,8月14日,港府「毫無徵兆」的入市反擊,亦是通過股市匯市兩條腿同時反擊,國際炒家有些措手不及,8月下旬,由於當時盧布突然貶值,很多對沖基金急於從香港市場套現離場,港府將計就計,推高8月期指,拉低9月期指,逼的國際炒家平倉轉倉,形成夾擊態勢。8月28日,大決戰開始,國際炒家大肆拋售股票,港府擺出了「你有多少我吃多少」的架勢,結果不言而喻,當日恆指站穩7829,股市成交量近800億,超出歷史最高規模的70%??

3~進入9月,「任七招」出台,進一步鞏固戰果,是役基本結束。

4~總得來看,港府花費大約150億,但是隨著恆指的企穩回升,其所購股票是有不少盈利的;國際炒家方面,雖然在第一波攻勢中收益頗豐,但在隨後的戰役中損失慘重,但應總體還是有盈利。此役對中國而言意義深遠,不亞於建國之初的朝鮮戰爭,對於國際而言亦如是,國際炒家們從此大概明白了「勿謂言之不預」的意思,正如那句老話,大國的聲望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雖然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開放仍未完全完成,但是香港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教訓。另外,不要小看華爾街和美國政府之間的曖昧關係,還真以為別人就是自由民主了?

以上。


索羅斯做空港幣也是老套路。他在美國成立了老虎基金,私募了很多美元,到香港銀行以美元抵押,借港幣債,賣空港幣外匯期貨。香港市場上沒有這麼多美元接盤,眼看港幣就輸了。香港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政府不能干預外匯的具體合同。但曾蔭權採取了兩個辦法,一是香港銀行貸款隔夜利率漲到了300%,等於停止放貸了,切斷索羅斯再借港幣賣空的可能性。二是去找內地求助,當時朱把美元給香港,接下了賣空期貨盤。索羅斯輸了上半場。

索羅斯其實也意識到了港幣會找內地幫忙,所以同時做空恆指期貨。因為香港停止貸款了,所以股市沒錢了,股指一瀉千里,索羅斯贏了下半場。

綜合估算,索羅斯大概賺了十億美元。但這種玩法對一個國家和地區傷害太大,基本類似於貨幣宣戰了,主流的華爾街也不贊成經常搞。這事情就算翻篇了。此後,索羅斯就沒什麼大的動作了。


對比一下泰國你就知道當時的香港絕対算是成功的抵禦了國際炒家。當時也是咱們朱總理說了要做香港堅強的後盾么。不是還有人戲稱說索羅斯聽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喝茶的杯子都顫了一下。

當然,個人認為香港可以作為成功抵禦國際炒家的經典案例。

郎教授的很多觀點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他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讓大家更信服,不免會有一些例子覺得稍偏極端。

樓主多了解各方看法,慢慢就有自己的看法了。

祝開心。


你的問法嚴重有問題,第一,你的成功是相對於誰的??如果一個客觀標準的話,索羅斯當然是失敗了,在最後一次做空基礎藍籌股的時候,被突然的大資本投入,給壓飛,虧的不少,這種壓力也是的很多炒家都放棄了這一次,港府得以保全。。但是單純,就盈利來說,索羅斯前幾次做空非常成功,這次香港戰役自然是賺了不少錢。第二,歷史學者特別喜歡對國際金融戰爭進行陰謀論,比如此次阻擊被很多學歷史的人士解讀為美元亞洲戰略的一部分,即是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的美元顛覆性運動,如果,姑且把這一段陰謀論成立,那麼索羅斯確實也算輸了。。不過個人對後者比較不以為然


朝鮮戰爭的結果也有兩種說法


結合新浪和維基的記載,我認為戰略上港府方面取得了勝利。

從索羅斯一方來看,預期目標是和之前打垮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一樣,通過迫使對方央行允許貨幣大幅貶值,獲取超高回報。但在香港受到反應過來的港府的強力阻擊,久攻不下,之後在俄羅斯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沒有能力繼續持久戰,不得不撤退。戰略上沒有達成預期目標,但在恆指由高點16673下跌到決戰日(8.28)的7829的過程中獲利豐厚。

從港府來看,雖然最終套牢了天量資金在股市、股指腰斬、經濟支柱之一的樓市泡沫破裂、超多市民資產變負數、GDP用了10年才恢復,但守住了港幣匯率,險之又險地躲過了東南亞的比慘大賽。

從大家都懂的第三方來看,展示了支持小弟的決心,保住了面子,戰略上贏得了勝利。

資料來源:

回顧:香港1998年金融市場血戰大鱷索羅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6%B4%B2%E9%87%91%E8%9E%8D%E5%8D%B1%E6%A9%9F


香港是慘勝,索羅斯是白忙活一場,成功逃了。

百度一下《搶錢的雞》講解的簡單明了還挺搞笑!


我不知道賺得盆滿缽滿怎麼能說失敗

那麼我願意接受一個失敗的人生


為何要討論成敗,無非就是索羅斯是神或者不是神,中國強大與否的訴求,即使索羅斯敗了,他仍然是一個成功的金融投資家,就像他的理論基礎,人是不可能完全認識世界的,市場在本質上是不能完全被預測的;即使中國政府現在很強大,作為國民的我們深知這一點,但是範圍僅限於中國國土範圍,就算中國成為第一強國那又如何,中國是不會一統世界的,根本沒那個文化和野心,只不過因為歷史民族原因爭一口氣,況且我們現在還很嫩。作為一場戰鬥,香港是戰場,不論誰勝誰敗,香港註定是損失慘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作為平民,基本上長期處於被割韭菜的狀態,朝鮮戰爭,不論戰爭結果如何,中國一開始就輸了。


維護聯繫匯率,這個面子是成功保住了。除此之外,個人認為里子是香港輸了。

首先,索羅斯是盈利的。郎咸平沒講錯,匯市輸,股市賺,最後還是賺,不過沒有達到預期那麼多罷了。以後再看到財經文章里大談索羅斯在香港敗局的,作者專欄都可以無視了,一點都不專業。

其次,為了維護這個聯繫匯率,代價很大。就不說被質疑違反契約下場比賽或者套了多少資金,拿樓市為例,大幅提升拆借利率,導致房價暴跌,破壞了董建華當時推行的「八萬五」,負面影響深遠。董伯雖然因為推行二十三條立法而不得人心,但他的「八萬五」是一次給房價解套努力。本來已經初見成效,結果碰上金融風暴和利率的雙重打擊,房價跌到谷底,迫於民意壓力(所以民意真是雙刃劍),最後取消,香港從此和房地產越綁越緊,走上不歸路。很多香港人現在都後悔,當年不應該取消「八萬五」。


冷暖自知吧,對沖基金未必就沒有對衝風險的後手。

ps.攻擊什麼的太陰謀論了,表面上來看只有套利。


成功還是失敗,得看他賺道錢沒有,


不過,比起香港的整個財富流失,還是非常有價值,你說呢


索羅斯虧損十多億,香港政府勝利!


衡量值應該有: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雙重損害才算成功吧?

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有兩種特性:購買力同時本身也是商品。購買力影響的是實體經歷,而本身是商品則體現為外匯匯率傳導的貨幣供應量影響購買力。

98年阻斷的是外匯傳導機制,因此沒有影響實體經濟。


答:戰術上失敗了,戰略上成功了。

中國人總是喜歡觀察戰術,而不喜歡觀察戰略。

《紙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個權謀更深刻? - wuweilxl 的回答

我們評價一件事,要放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去看。

索羅斯最後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當中是賺錢了?還是賠錢了?

這就是索羅斯的戰略目標。

索羅斯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而那些人(特指華爾街),兩邊通吃。

那些人最後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當中是賺錢了?還是賠錢了?

這就是那些人的戰略目標。

美國最後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當中是賺錢了?還是賠錢了?

(美國要收割中國、日本在東南亞的資本!!!從而削弱中日,壯大美國。美國經濟基本就是低增長,甚至還有負增長,那多出來的幾萬億美元,是充話費送的?)

這就是美國的戰略目標。


推薦閱讀:

TAG:香港 | 金融學 | 歷史 | 經濟學 | 郎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