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是信教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

世界上宗教信仰比例最低的是中國大陸地區,只有7%,大陸地區有6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無神論者。排名倒數第2的是日本,信教比例是13%。排名倒數第3至第5的是瑞典(19%)、捷克(23%)和荷蘭(26%)。

-----------------------------

5月30號題主編輯

題主雖提出問題但並沒有對此現象表示質疑或不滿!

題主雖提出問題但並沒有對此現象表示質疑或不滿!

題主雖提出問題但並沒有對此現象表示質疑或不滿!

題主現居台灣南部,對台南和高雄大量的寺廟產生了興趣和好奇,了解到台灣群眾的信教人數比重較高,令我對這種差異產生了思考,故提起此問題,別無它意。

----------------------------

5月31號題主編輯

剛才問題標題被某知友修改為「中國為什麼是信教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

原標題為「如何看待中國是宗教信仰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

補充一點:感謝各位知友的回答,題主問的問題只是宗教信仰,很多答案都把宗教和信仰分開單說信仰,這一點我提出質疑,因為宗教可以說是一種信仰,而信仰可能不只是宗教,請不要混淆視聽,題主也拒絕玩文字遊戲,愚見請海涵。


這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世界性的優勢。


當然是西門大官人了??


昨天的回答應該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興揚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從歷史和神學兩個角度來闡述,歷史之中也有神學,興揚會專門提出來。

甲 歷史

張良遇黃石公,得傳太公兵法。苦讀之後助劉邦統一天下。史學界以前一直認為太公兵法一書為後世偽造,直到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古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太公》。

太公兵法中有一個故事,反應了我們祖先的無神論。

武王伐紂時,到牛頭山遇狂風驟雨,旗鼓毀折。武王的驂乘驚嚇而死!驂乘就是在戰車胖保衛武王的人。

姜太公在這個時候說:「打仗這個事,順天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凶,如失人事,就一定會輸!而且天道鬼神這些東西,看不到,也聽不到,智將不管他們,愚將就信這個。」

「找到賢人來指揮戰爭,不看日子的吉凶也此則不看時日而事利,不占卜也吉,不找人祈禱也有福。「

於是命令全軍繼續前進。此時周公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現在太歲於我們不利,且燒龜甲占卜的結果是凶,星象也說有災,應該還師歸朝。」

姜太公聽到這個話就火冒三丈!說「現在紂王刳比干、囚箕子,以飛廉(飛廉大家可以理解為眾叛親離,克六親)為政。有什麼不能討伐的。你這些枯草朽骨,知道什麼?」

於是用火燒了占卜用的龜甲和蓍草,率先帶軍過河,武王聽了姜太公的話,繼續前進,於是滅紂成功。

道教有一句話叫窮人問卦,富人燒香。這裡的窮富說的是心態,心態正確積極,很多時候比算命對人更有益處。

史學界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期,活躍春秋末年的墨子記載,那時就有一群無神論者堅持鬼神不存在,並旦暮以為教誨乎天下,逼得墨子寫下了明鬼篇來闡述有神論。

後有論衡闡述無神論,比如王充用孟嘗君的故事來闡述某些禁忌的可笑。孟嘗君在時流傳五月生子不吉,等孩子長的和門一樣高的時候就會剋死父母。於是田嬰不願意撫養孟嘗君,孟嘗君長大後知道了這個事,就問父親「人命由天決定呢?還是由門決定呢?如果由天決定,你擔憂什麼!如果由門決定,那就應該把門增高,誰還能長到跟門一樣高!」

後來田文長得跟門一樣高,而田嬰並沒有死。

魏晉南北朝戰亂三百餘年,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三百年內戰,讓無數漢胡英雄的血染紅了土地,也讓無數的人對今生絕望。佛教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讓佛教從微末的教派,成長為一個巨大的怪物。

當時的南朝齊佛教昌盛,無數人信佛。道家學者范縝和佛門信徒展開論戰。後范縝認整理自己的觀點成《神滅論》一文。

無神論思想是我們中華民族本來就有的思想,無論儒道都可以衍生出無神論思想,如道家有范縝,儒家有荀子。

乙 思想

其實剛才說的就是中國的無神論思想史,在興揚看來,中國的思想,本來就由史而出,無論諸子百家,皆重歷史。

興揚所在道教秉承的道家思想,在許多文人眼中出於史官。如老君爺是周王朝的圖書館館長,他看的圖書館,有無數的史書。

我們的歷史最為完備,因為我們相信,順天未必昌,逆天未必亡,如失人事,必定滅亡!所以我們的歷史有皇帝為人的一面。

司馬光曾記下一個故事,宋太祖在用彈弓打麻雀,玩的正開心了,有幾個臣子就去上奏,稱有要事。宋太祖急急忙忙的接見他們,發現都是平常事,就問為什麼上奏,一臣子答,我覺得這個事情比打鳥重要。宋太祖一起,就拿玉斧打他。

臣子掉下兩顆牙齒,然後他把牙齒撿起來收好,這時宋太祖罵他:「你把牙齒踹懷裡,是想告我嗎!」他說:「臣不能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後宋太祖開心,送了他很多禮物。

文天祥《正氣歌》最先列舉兩個人都是史官!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齊莊公好色,貪屬下崔杼之妻棠姜和其私通,後崔杼設計弒君,一時權傾朝野。太史記下了他弒殺君主,崔杼怒,殺太史。後太史弟弟再記之,崔杼怒,復殺之!後其弟再記之,再殺之!

太史的第三個弟弟又記下了這個事,崔杼放棄繼續殺,這時南史氏聽說太史都死了,於是帶著竹簡想過去記錄這件事,聽到已經記錄了,於是走了。

敬天法祖,就是信仰歷史,信仰事實。我們的神靈是我們的英雄,黃帝統一中國,建文明,為道教雷祖。大禹治水,救萬民於水火,於是為道教水官。關羽詮釋忠義,為伏魔大帝。

道教的神不是天生為神,他們生而為人,與我們一模一樣的人,在世頂天立地、器宇軒昂,是人間大丈夫、紅塵奇女子,不是躲在山裡修行的懦夫,也不是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一生光明磊落、至善至美,或許有缺點,但是他們的光芒掩飾了他們一切的缺陷,死後才為神。

而儒家信仰的聖人,都是著書立說,為我華夏文明作出貢獻的人。

記載在歷史中的人,是我們的神。

所以就算出現了一個人,自稱是神的獨子。在華夏文明中,看得到的王侯將相,都是寧有種乎!在大家眼中,你就算真的是神的獨子,請問你為我們的文明作出了什麼?既然你什麼都沒做,我們憑什麼相信你!憑什麼跟你走,還要按照你說的,陪你打一個國家?

所以興揚認為,哪怕太平天國成功了,中國也不會成為宗教國家,這個神權國家一定會被推翻。

因為太平天國號稱建立人間天堂,卻把人間變成了地獄,華夏的子民不會信一個滿手血腥的人是神。

在華夏文明的眼中:「天神有過則謫其位,地祗有過則降其職,神仙有過則墜其塵,鬼祟有過則滅其跡。」就算你是神的兒子,你滿手血腥,就有英雄弒神子

總結:

敬天法祖讓我們從歷史中吸取知識,讓我們實事求是。而歷史告訴我們的是以人為本,才能得到好生活。而不是以神為本,互相殘殺。


我們小時候一般就懂得拜公,拜祖,拜社公,拜土地公,長大了以後還加入少年先鋒隊、共產主義青年團,甚至還有中國共產黨。於私有公、祖、社公、土地公以及天地可信慰孝行,於公有少先隊、共青團、共產黨還有學校、公司團建可參表忠誠,宗教不就是對於絕大多數來講都是已經多餘了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大中國信教比例最低的主要原因!

我們不信仰那些鼓吹什麼好東西都要等天上掉下來、不上學不學習不安分工作、耍潑圖謀少干多佔不勞而獲的宗教理論,我們信的是世界上沒有造物主也沒有救世主,我們能靠的就是自己的腦子和雙手雙腳當然還有父母長輩的教導和支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強腦,正常勤運動健身保健康,勤勞致富不作惡互相尊重互相幫助!

忠孝雙全不迷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才是保障家和萬事興、國強社稷穩的根本!!!

最後補刀,信教比例最低是很有希望成為全地球最文明最富強的國家的基礎,但是目前還那麼窮弱就是其他很多方面還不能匹配強國必備的幹部群眾基礎 。


世界上宗教信仰比例最低的是中國大陸地區,只有7%,大陸地區有6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無神論者。排名倒數第2的是日本,信教比例是13%。排名倒數第3至第5的是瑞典(19%)、捷克(23%)和荷蘭(26%)。

從現在的問題描述來看,這不是很好的嗎?除了中國不夠發達之外,其餘幾個國家都是即發達又安定的~~~

中國難得有個在精神層面真正意義上世界領先的地方,不要妄自菲薄嘛。實際上我很擔心再過幾十年,經過一共洗腦的那一代都逝去之後,我國還能不能保持這項優越之處!


就這樣你想怎麼發展…………


修改下自己第一句,第一句對提問者似乎有些人蔘公雞了,題主我向你道個歉。以下是回答正文:

1. 我們的國家和文明從堯舜禹時代開始就已經脫離了宗教的束縛,我們的傳說中是人戰勝了洪水,說明我們強調的是人的力量而不是神的力量。

2. 信仰這個詞語被無知的人給用爛了,看到大家都在信宗教我們沒有信就覺得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題主你理解的信仰只是宗教而已,而宗教對社會和文明的發展沒有正比例的線性關係。為何一提到信仰就要跪著說話呢?民族自卑心理這麼嚴重?

3. 宗教的產生本身就是人的情感安慰和呵護的需要,從上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到中世紀各大宗教教派的興起,再到進入科技飛躍發展的兩百年,宗教逐漸的世俗化,去神秘化。這是科技逐漸滲透的過程,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4. 宗教到底能不能讓人向善,這個問題我是持很大保留意見的。雖然宗教教育人如果不行善就會怎樣怎樣,然並卵,有的宗教本身就是惡的,比如某顏色教,看看古蘭經裡面通篇都在說什麼,看看那些信仰的人對異教徒的態度吧。如果這樣的教派都還有人來辯護,我不知道你們到底還是不是文明社會下的人?

最後,很慶幸我們國家文明萌芽的時候擺脫了宗教的束縛,也需要我們時刻警惕宗教在我們國家內部的蔓延和滲透~~


這是難以想像的巨大優勢,可惜很難保持。


這是非常巨大的優勢,必須繼續發揚這種優勢


信教≠信仰

某些人不要理解錯了

宗教的傳播與」固定」是有極高政治色彩的,真搞不懂為啥有那麼多人踩我

好吧,中國「信教」情況如此之低

原因有二:

一為啥別人信教比例高

1.歐洲與北美,是從基督教化的封建神權社會發展而來,雖然發達且進入現代最早,但還是有不少殘餘影響,這也和新教不是通過思想文化運動(戰爭)產生的有關,新教與天主教最本質的不同,前者的教會國有化,後者的教會教廷化,(東正教的教會就是國有化的,不過還存在一個影響力不太大的普世首牧),,,這類國家的信教率現在應該是比較高的,並不斷下降(被經濟發達的長期影響)

(經濟不發達的時候嘛……)

(牧師這個階級很有影響力,封建社會他們當地主,現代社會他們又成了資本家)

2.伊斯蘭國家,所有國家都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宗教是地主/軍閥/買辦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信教率想不高都不行,且伊斯蘭教與儒學一樣主張出仕,兼濟天下,政教合一 所以,,應該是信教率最高的國家 再加上,最近幾個軍閥被幹掉 伊斯蘭有識之士…………(不多說了)

3.曾殖民地國家(除了印度),其宗教信仰與其殖民母國相同,如果其母國利用了自己的宗教去同化摧毀殖民地的社會,那信教率也是很高,並且成為了現在當地地主/軍閥/買辦統治人民的工具

4.印度+巴基斯坦+孟家拉(印度教國家),這些國家,文化同化能力與中國相當,十分恐怖,自雅利安人入侵再加上阿富汗高原上跑馬的漢子一波又一波的入侵,,,種姓制度已經根治於勞苦大眾的脊樑,伊斯蘭打了進去,卻被同化了,,資本主義殖民了,卻只能與當地的地主/軍閥/買辦一起剝削人民 做不到完全殖民地化,,,, 對於這些國家,人們在自己祖宗十八輩之前,就信教了

5.東南亞佛教國家,所有國家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宗教成了地主/軍閥/買辦統治人民的工具……

二為啥中國日本(儒家文化圈)信教率不高

……

很簡單,中國的同化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

①將外來宗教本土化了--漢傳佛教(清代還出了不少回民大儒……)

②本土宗教「意識形態化」最成功,儒學自漢朝後,與宗教漸行漸遠,最終脫離宗教,成了一門政治學,(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務實性簡直……出土的秦簡說 國家授予個人的土地,死後一律充公,我們tm搞的國家土地所有制啊!……雖然最後官僚化了)

世界上在這個方面僅次於儒學的,就是伊斯蘭(遜尼派)了……

③像宗教的宗教,在意識形態化的同時,邊緣化(大部分), 脫世化, 超世化,最明顯的就是道教(什葉派)了,漢傳佛教夾在儒道之間……

⑤「儒釋道」不論在中國多麼意識形態化,最終都是 宗教,而且是服務於集權封建社會的 宗教(西方的是服務於發達資本社會的宗教)

所以,,儘管有我們民族的特性,它們也必然有世界社會發展的特性,它們最終成了地主/軍閥/買辦統治人民的工具,,,

④我們是真正意義上世界上唯二的經歷了共產主義革命的國家,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必然是不信教的,

日本我就不說了,反正織田信長血洗本能寺,鎮壓一向一揆,,德川家康五次鎖國,禁止天主教的傳播,,不過對於儒學與蘭學(荷蘭學)比較推崇,為啥?因為這些學派 最不宗教

(神道教與原始信仰無異,現在成了地方豪族(地主/資本家)統治百姓的工具+地方鄉村增加旅遊收入的工具,所以才有所抬頭……)

對了,中日韓,兩個是附庸西方的發達國家,一個是與西方對抗的帝國主義國家,所以,宗教的偏差,大家是可以自行腦補的

三特殊發達國家/地區

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發展成發達國家/地區

西方+本土原生的結合+(半)殖民

栗子:

台灣:西方+中國本土結合+半殖民

新加坡:西方+殖民+中國本土+馬來半島結合

香港:西方+殖民+中國本土

以此類推……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世界各國的宗教情況及原因


中國是非伊斯蘭國家中,信仰伊斯蘭教的公務員官員最多的國家。


這個問題下,大家都很樂觀嘛!

其實很多中國的無神論者的立場並不是自己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家裡人/學校就這麼教」的。

大家都覺得宗教最強大的敵人是科學:我們強勢的基礎自然科學教育,讓國人在小時候就在內心埋下了科學的種子,自然對於牛鬼蛇神是免疫的。

但我認為宗教最強大的敵人並不是某一條或者某一族具體的知識,而是理性,是批判性思維,是質疑的精神:沒有容不得的批判的理念,沒有容不得質疑的老大哥

但是我們教育中,對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培養是很缺乏的,「權威主義」思想的霉斑還隱藏在大學教育的每個角落。而「權威」(Authorithy)這個概念,這個不容挑戰的姿態,正是宗教的溫床。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雖然絕對數量上宗教在中國很弱勢,但是他們的發展勢頭是很強的-----即使在大學校園裡。

------------

但是宗教即使在中國發展地再好,都不可能成為主流。中國人就是不喜歡做奴隸,不管是人的奴隸還是神的奴隸。

對於很多宗教信仰,價值的終點是「神」,很多信徒的人生價值的終極體現也是「彰顯神的榮耀」。這也難怪,畢竟很多宗教典籍是2000多年前的奴隸主寫就的嘛!也許一小部分中國人會接受這個扭曲的設定。但是對於中國人的主體, 呵呵,GOOD ~~~~~~ F**KING ~~~~~~ LUCK~~~~~~~~~~

我們早就過了這個階段了,即使再迷信的中國人,再信神的中國人,都不可能把「神」這個概念放到「蒼生」之前:賢明如漢文帝,也因為「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被中國百姓指責到今天。你能想像中國人會如何評價一個對自己創造物不滿意,就暴躁地降下大洪水殺死所有人的神?還有給它這一行為洗地的人?

搞笑的是,就有這麼一群跪在洋神面前的人,指指戳戳說我們中國人有奴性

I can understand the stupidity of the white people,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ir culture is young, dumb and full of cum. You come from a Civilization that is older than the "Earth" in their retarded scripture, whats your fucking excuse?

------------

另外,挾洋自重的教徒們也別得意,外國的宗教也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強勢。很多「教徒身份」實際是家庭傳承過來的。

看過知乎上很多討論,大家都傾向認為和教徒辯論是沒有可能說服對方的,頂多只能辯論給第三方看。我認為其實那是對於那幫具有「皈依者狂熱」的那幫後天教徒來說的。

對於很多發達國家的居民,他們關於「批判性思維」接受的教育比國人好得多。對於他們中的很多人,「宗教」和「理性」在他們的頭腦里暫時可以和平共處,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細想過,也沒有人過來捅破那層窗戶紙。

說句招教徒恨的話:我「轉化」(convert)的教徒少說有一打了。而且都輕鬆得一比那啥。

記我和一個美國小哥的一次對話:

----So, are you religious?

----你信教么?

----Yeah, I am a Christain.

----對啊,基督教。

----So you believe the story that God sacrificed God to God to protect Gods creation from God.

----所以你相信:為了不讓上帝的創造物毀於上帝,上帝把上帝獻祭給了上帝。

----Huh..... Now that you mention it, it does sound a bit stupid.

----額,你這麼一說,確實挺傻的。。。。

----Yeah, superpower inflation --- thats how you mess up a superhero story.

----是啊,「超能力通貨膨脹」,超級英雄故事就是這麼講砸的。

下一次偶遇的時候,他老遠就跟我招手:

----Hey, dude! I work it all out! I am an Atheist now.

----嗨!哥們兒!我想通啦!我現在不信教啦!

--------------------------

這麼愚蠢的評論,我是一定要展覽一下的了。

你究竟看懂我的答案了沒有?我「佐證」的是啥?這個例子實在炫耀自己的口才么?這個例子的中心思想就是「批判性思維」已經在他腦海中成熟了,他自己已經處在哪個平衡點(Tipping point)了,所以轉化他是那麼的容易。

是啊,英語不是我的母語,我三言兩語能轉化一個美國博士;漢語是我的母語,你給我十天我也說服不了一個信你教中國農民。

對啊對啊,我沒有技術含量,我對我這個沒有技術含量的convert很是高興呢:沒技術含量正是這個例子的賣點呀!愚昧是你們的盟友,理性是我們的盟友。

You guys see what religion can do to people? Religion actually makes these idiots proud of their own retardation, un-fucking-believable.


其實很多中國人是有迷信的,但他們並不屬於哪一個宗教的信徒,自己可能也不太明白自己信奉的是啥神(也許是我們經常說的「老天爺」?)人們相信世間萬物都是受到某種超自然力量的控制的,相信每個人的命運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有定數的。但同時又相信科學,也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教義對自己的生活習慣作出限制。

假洋鬼子們經常說中國人啊信仰缺失,這很危險

信仰缺失危不危險暫且不論,說中國人信仰缺失我不同意

中國人有信仰,但沒有某種成系統成組織的信仰

很多中國人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相信轉世投胎,相信天堂地獄,相信善惡有報,我們只是沒給這個超自然力量起一個高端大氣的名字而已

這種信仰既指引人們多做好事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又沒有宗教不寬容等副作用,豈不是很好嗎

同時呢,中國人真的很相信人的力量。對於神鬼,我們相信你,但也敢懟你。我們希望你能為我們帶來美好生活,但是如果你沒有......那我們也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反抗你的決心

我們來賞析一下張宗昌將軍的一首名詩

【前半部分:玉皇大帝也姓張,為啥為難我張宗昌】

天不下雨首先想到還得是求助玉皇大帝,張將軍還是相信下不下雨是由神來決定的

【後半部分:三日之內不下雨,先扒龍王廟,再用大炮轟你娘】

我求你下雨,但你要把我逼急了我也能收拾你

這就是很獨特的民族文化了。你聽過哪個外國人說過「上帝我轟你娘」?(不好意思寫到這笑場了)

正如其他答主所言--中國人信教比例低真的是我種花家的巨大優勢呢。教徒少有利於科學的傳播,我們可以更多的去進行關於人間關於社會的思考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虛無縹緲的神上,我們會自我奮鬥而不是靜等救世主來賜予我們美好生活,我們啥都吃大大促進中華美食發展。

哦對了補充一句,答主發現我認識有些人信基督教信佛教就是為了裝逼的......


國之大幸


與國人千年文化以及近代某些事件有關。具體來講,民國以前中國正統文化普通階層大部分信奉佛,道,儒三教,其中儒被奉為處事正統,精英階層立身之本。而佛,道兩派不斷更迭。

時間來到1860s之後,西方思想進去,精英階層開始接受新的思維,漸漸摒棄儒教。

新中國建國初期,太祖執政,摒棄一切宗教,消滅一切牛鬼蛇神,整個中國大地徹底變為無神論者的天下,這時的信仰只有一種馬列思想,mao理論。

文化大革命結束,百廢待興,全國人民投入到轟轟烈烈的賺錢大潮中去,有些東西慢慢開始復甦。可中國社會依舊為官本位體制。在統治階層,在面對全國人民,依舊是無神論者,所以成千萬,上億的體制內群體大部分在表面都是無神論者。他們所引領下的社會主流也就是無神論者。

他們所最能影響的就是教育體制,所以不大多數在學校上學的孩子,也都是無神論者。

還有一點很重要,中國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所佔比例雖少,可總人數卻比很多國家都多,這是因為我們的人口基數在這裡。

綜上所述,中國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所佔比例少之又少。


最低的難道不是朝鮮么?


問出這問題可能學習比較差吧,或者上課喜歡睡覺。因為初中政治就說過,我國宗教信仰自由。


要看怎麼定義信教了.....包括祭祖、去寺廟上香、葬禮請道公,那就是百分之百。要是只包括念經,那這個比例應該差不離

畢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實用主義者,而且皇權從來壓倒神權。中國的皇帝甚至有冊封和誅殺神靈的權力,比如大禹就誅殺了不少毛神,劉邦這個流氓憑空封了一個黑帝


中國是宗教信仰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

這不是件好事嗎?


1. 信仰不等於宗教信仰

2. 有宗教信仰絕對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3. 宗教必將消亡

4. 我們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

5. 宗教不是人擺脫苦難獲得解放的現實途徑和方法,它只是對「現實苦難的抗儀」,「被壓迫生靈的嘆息」,「無情世界的心境」,歸根到底是使人麻醉的「人民的鴉片」,對人具有負面功能;

6. 越是虔誠的信徒越是激進的政治投機者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深層解讀

宗教極端思想是毒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最大危險

應對宗教熱升溫 毛澤東關於宗教批示仍意義重大


中國人信教的比例很少,但是大多數人有著最簡單的信仰,信天,大多數中國人認為人在做天在看,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因為我們是社會意識形態最早實行普世價值的國家。


宗教信仰人口比例高有什麼好處么?


政治步步緊逼,宗教欲迎還就,他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合作形式上卻多有變化,大部分時間裡政治都置於宗教之上,但宗教凌駕於政治的情形也不少見。表面上看是政治分開宗教的雙腿,一次又一次的征服者宗教,實際上卻是宗教用自己的柔性溫柔的纏住了政治,使之欲罷不能。政治深深進入宗教之內胡作非為,自以為已經徹底掌握了宗教,熟不知宗教也已經把政治的關鍵所在納入自己的口中、手中和奧秘之地,潛移默化間使其俯首稱臣。

……在持續了一個小時以後,最終政治的虎軀一震,把革命的洪流一下子全注入宗教體內之內,雙方共同達到了政教合一的巔峰。

——馬伯庸《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

讀起來有點黃?黃就對了,本就是在描寫做愛。

總覺得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儒家思想充當了政治的夥伴角色。而我tg又把孔教批判了一番,於是就有了題主這種思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199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073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29723

這個問題已經有好多人問過了。

還有啊,題主,你知不知道其實無神論者比那些一神論有神論者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你知不知道那些信教的大科學家沒幾個把那個神當成至高無上的存在的?

寡人誕生下來,生存的意義重來就不是為了侍奉一個不知道從哪蹦出來對世界沒什麼卵用的所謂神的,寡人有寡人自己的目的,願意為此奮鬥一生,必要時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而且寡人知道,寡人做的事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比整天向一個bug滿身的怪物碎碎念有意思多了,寡人的每一步都跨在自己開闢的道路上,寡人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的,知道自己為何而做。

不知道你皈依了某一教派後能不能趕上我的腳後跟。


我覺得現在很多人都把信仰和行善劃等號,其實二者真的不是一個概念

確實相信神靈的人會願意相信因果報應,導致他作惡事的時候會有顧慮,而無神論者作惡的時候便不會在意報應一說,貌似有信仰確實可以約束人,但這些都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

那就是人們內心裡對「善」與「惡」的判斷!

歐洲不少小偷(尤其是旅遊勝地)認為偷竊只是「小惡」,只要懺悔便會得到原諒,所以他真的是以偷竊為生,每次偷完後到教堂一懺悔,出來之後便認為主原諒他了

還有不少黑社會大哥,同樣信佛,然後非常堅定地做一個重情義的硬漢,並不認為自己做的行業是惡,即使進了監獄也要伸張正義去懲罰那些性犯罪者

所以所謂信仰其實只是在利用你內心本就存在的愧疚感,來約束你,但是如果你天生就是個毫無愧疚感的人,或者在某些事情上毫無愧疚感,那麼信仰根本無法阻止你作惡

而且有個重要的細節,中國人很多時候是被壓力逼迫的顧不上行善了,就好比你此刻已經半年沒有工作,靠社會福利活不起,時刻擔心自己得病之後沒錢看病,除了向父母要錢之外找不到任何辦法,此刻有一個工作,各方面待遇都很好,這個工作的老闆是一個大騙子專騙老人的錢,你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你會選擇放棄這個工作嗎?

另外我覺得佛教還是不錯的,因為它的教義沒有統治和階級的味道,小乘佛教中也沒有那些無用的束縛


先說結論:不信宗教≠沒有信仰,

或者說中國人並不需要宗教。

以下轉自《百家講壇》易中天的諸子百家:

【前言】從上期節目《事出有因》中,我們看到孔子生前是不得志的,不得志的原因則是他要恢復周禮周制,而那些執政者沒一個贊成。孔子要維護禮樂制度,執政者沒一個感興趣,所以才四處碰壁,不但執政者不贊成就連儒道法三家也都不要禮樂,如果以對禮樂制度和禮樂文化的態度為標準,先秦諸子可分為兩大陣營,儒家和非儒家。儒家維護禮樂非儒家反對禮樂。只不過他們反對的原因也不相同,提出的替代方案也不一樣。那這樣一來儒墨之爭,儒道之爭,儒法之爭這三場爭論可歸結為同一個問題,即要不要禮樂制度,這就是先秦諸子爭論的總焦點,那禮樂制度是種什麼樣的制度,為什麼會成為儒家和非儒家爭論的焦點呢?

【正文】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清一個事,就是禮樂制度是誰發明的,誰?周公。周公是什麼人,孔子經常夢見的人,孔子臨終前的哀嘆是什麼呢?我好久沒夢見周公了。孔子為什麼經常夢見周公?就因為周公是禮樂制度和禮樂文化的總設計師,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周武王伐紂兩年以後就病死了,繼位的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叫姬誦,但成王這時年幼呀,於是周公攝政,所以周公是攝政王,在攝政期間周公制禮作樂,就是制定了禮樂制度,也就是說周公是在取得了軍事勝利後對周王朝進行了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從而奠定了周文化的基礎,後來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影響是非常非常深遠的,直到今天中國人身上還有周公的影響,只是大家不知道。往下讀完了就知道了。下面的問題就是周公為什麼要創立禮樂制度?直接的原因是殷商王朝滅亡的教訓,武王伐紂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多少時間,一個月。正月出兵二月份滅了【畫外音】武王伐紂大約要追溯到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大軍討伐殷商,商紂王聽到消息後立刻拼湊了70萬人馬到牧野迎戰,可那70萬商軍有一大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一些俘虜,他們平日受盡了商紂王的壓迫虐待,早就恨透了商紂王,誰也不想再為他賣命,在牧野戰場上當周軍勇猛進攻時,他們就調轉矛頭紛紛倒戈,大批奴隸配合周軍一起攻打商軍,70萬商軍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商紂

王眼看大勢已去最後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正文】那個是什麼時代,沒有汽車沒有坦克沒有飛機沒有導彈,冷兵器時代,一個月滅一個王朝,太快了。快的連周人自己都不敢相信,他就要想呀,殷商王朝那麼強大怎麼手指頭一捅它就倒了,什麼原因?得出結論是他們太不把人當人了,殷商政權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把人當人,怎麼不把人當人,兩點,一個叫人牲一個叫人殉。人牲就是把活人殺了去獻祭,舉行祭祀活動時殺活人。牲這個字它和兩個詞搭配,一個是畜牲,「畜」什麼意思,動物養的時候叫「畜」,殺之前叫「牲」,合起來叫畜牲,做犧牲品。做獻祭品的動物毛色純的,白毛的就全是白毛,黑毛的就全是黑毛,純毛的叫「犧」;體全的身體完整的叫「牲」合起來叫「犧牲」,就是不管是畜牲還是犧牲都是

動物,人牲就是拿人來當畜牲,犧牲,典型的不把人當人,這叫人牲。第二個叫人殉,就是人死了後殺活人去陪葬,兩個都是不把人當人,現在有大量的在殷墟里的出土文物可證明,有的人和狗埋在一起,而且殷商王朝這個人牲和人殉不僅僅是殺奴隸和平民,當然大量的是奴隸和平民,也殺貴族。為什麼殺貴族,因為殷商文化的特點是特別敬重鬼神,如果舉行最大的祭司活動或是王死了,那是一定要殺貴族的,因為犧牲品是獻給神的,是向神行賄送紅包,紅包越大獲利就越多嗎,殺個貴族大紅包;殺個平民中等紅包;殺個奴隸小紅包。那殺奴隸要怎麼殺啊,成批殺,等於都是一塊錢,要好多,殺個貴族100塊錢,一張票子就夠

了,這個道理一說大家就明白,所以殺貴族。但殺下來的結果是什麼呢?還是滅亡。不得人心啊。當時武王伐紂時聯軍剛開進去,殷紂王就派出部隊迎戰,還沒接火,怎麼樣呢,前途倒戈,就是殷紂王的先頭部隊一下把槍頭調過來了往後打,結果殷紂王派出的防禦部隊變成了周武王的先頭部隊,一個月就完了。這個教訓太慘痛了,周公就想啊,我一定不能讓我們周王朝再重蹈覆轍。怎麼吸收教訓呢?殷商王朝不把人當人那我們就得把人當人。這是什麼?這就是「仁」,仁愛的的仁。仁就是「人其人」,什麼叫人其人,就是把人當人。怎麼把人當人?廢除人牲人殉制度。廢了嗎?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說廢了,就把這個用人做犧牲和用活人殉葬的制度給廢了,但我讀史書看資料覺得有點問題,因為這個人牲和人殉制度至少秦漢還保留了,秦始皇陵墓里有大量的活人陪葬,不過雖然這個制度沒被徹底廢除掉,但在周人心目中它建立起了一個觀念,人牲和人殉是不對的,這個有文獻記載做證明,可舉幾個例子。第一件事宋襄公的事,宋襄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有一次和曹國,邾(朱)國會盟,就是結盟,結盟時宋襄公就下了道命令,他是盟主嘛,要邾文公,就是邾國的國君,把鄫(增)國的國君殺了,祭司社神,這就是人牲呀,而且殺貴族呀,殺一個國君,等於把一個小國總統給殺了【flash】請安靜諸位,稍安勿躁,今天是會盟大典,我們要祭祀神靈,這次嘛要隆重一點。這樣吧,你,去把鄫國的國君殺了,就用他來祭祀,什麼,你讓我把鄫國的國君殺了,那不就是把鄫國給滅了嗎?【正文】現在不可思議啊,你比方聯合國開會,拎個小國總統殺了,是不可能的。但那個時候是可以的。宋襄公下面的一個官員司馬,司馬是官職,叫做子魚。子魚就反對了。子魚說:「小事不用大牲,而況敢用人乎《左轉僖公19年》」小型的祭祀不能用大牲口,因為祭祀的牲口是六牲,有六牲的說法,就是馬牛羊豬狗雞,牛馬都是大牲口,小祭祀牛馬都不用就殺只羊呀,你還敢用人啊「祭祀以人為先也。《左轉僖公19年》」祭祀祖先呢原本是為了人的幸福嘛,你怎麼用人去做犧牲品呢。反對。很可惜這次反對無效。最後邾國的國君還是把鄫國的國君殺了,鄫國是個小國,子爵,第四等的,

宋國是個大國。公爵,第一次封的就是公爵,這是沒反對成功的一次,但表達了一種觀點一種意見一種聲音,第二次呢反對成功了,這是怎麼回事?有個大夫叫陳子車死了,他的妻子和管家就提出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要殺的人都選好了,陳子車有個弟弟叫陳子亢表示反對,就去跟他嫂子和管家說【flash】你們不能這樣做,為什麼要殺活人殉葬呢?你是有所不知啊,老夫子老先生,他不是死在國內是死在國外呀,生病時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真對不起他啊,所以他死了後我們得派兩個人到陰間去伺候伺候他,病人嘛。是啊,大兄弟,你哥沒享著福,死後找個人照顧這不很正常嗎?噢,我知道了,你是說我哥在陰間需要有人照顧是嘛,照我說最該照顧他的不就是嫂子和管家你們兩個嗎?【正文】所以我的意見是這樣,能夠不用人殉葬最好,如果一定要派兩個人去伺候我哥,要不你們倆去,這兩個就不說了,這就反對成功了。陳子亢這人大家也許能想起來,就是陳亢,講孔子時講過這個人,他曾向子貢提問題,向孔鯉提問題,我稱之為編外粉絲的那個。現在看來陳亢雖然是孔子的編外粉絲但是得孔子之真傳,為什麼呢?因為孔子也是反對人殉的,孔子不但反對活人殉葬而且連用俑來替代都反對。因為周人廢除人殉制度後他要找替代品,替代品就是俑,比方說秦始皇(陵墓)里的兵

馬俑就是替代活人,它不能把一個軍都埋進去,就做成泥人。俑當時有兩種,一種是木頭做的一種是泥做的,做的跟真人一樣。孔子連這個都反對,孔子的說法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孟子梁惠王上》」。誰發明的用俑來殉葬呀,這個人斷子絕孫。那孔子為什麼說得這麼重呀,這段話記載在《孟子》這本書里,楊伯峻先生注《孟子》時是這樣解釋的,說孔子不知道俑是替代人的,有了俑做殉葬,發展下去就會有活人殉葬,所以孔子反對。但我覺得不是這樣,孔子應該是知道的。我認為孔子是從根本上反對人殉,用真人用活人不行用假人用替代品也不行。孟子就講的很清楚,孔子為什麼要反對用俑,太像人啦,我們看秦陵兵馬

俑,它是真人大小,而且那時木製的俑是能動的,能夠涌動,所以叫俑,那你能夠用一個很像人的東西來殉葬,意味著你承認用人殉葬是合理的,孔子從根本上反對,這就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人道主義,一種原始的素樸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孔子這裡表現出來了。這就是周人做的第一件事,把人當人。【畫外音】儘管殷商政權殺了那麼多人,甚至殺了貴族來祭祀來陪葬,皇天上帝還是不保佑他們,他們還是滅亡了,而且亡的很快,所以殷商滅亡的教訓自然就成了周朝的經驗,周人要想保住勝利果實必須反其道而行之,殷商的統治者不把人當人周朝的統治者就要把人當人,所以周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人當人,但問題僅僅

「把人當人」就可以了嗎?似乎還遠遠不夠,那周朝既然不能再像殷商那樣不把人當人又該怎麼辦呢?它會做什麼事情來保障自己的政權呢?【正文】周人做的第二件事:「把神當人」,為什麼要把神當人呢?因為周人他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天命還要不要,鬼神還要不要,周人說必須要。因為不講天命他的統治就沒有依據,不講鬼神他的統治就沒有手段。天下原本是殷商王朝的,憑什麼我們周人來統治,周人的解釋是天授權給我的,天的這個授權就叫做天命,天的命令。那為什麼我們可替代殷商,是因為天不授權給殷商了,天本來是授權給夏的,但夏犯了錯誤所以天改變了主意授權給殷,殷商替代了夏王朝,這叫做革命,革除天命,簡稱「革命」,又叫做殷革夏命。現在天又改變主意了,已授權給我們周了,所以周革殷命,所以天命必須講否則統治沒依據,鬼神也必須講否則統治沒手段,要講天命要講鬼神就得有祭祀,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只有把神當人。這個想法估計也是周公最先想到的。《詩經》里有一首詩叫《文王》,據說是周公作的,什麼內容呢,就是講周王朝在祭祀時,有很多殷商王朝的那些貴族也穿著漂亮的衣服來參加祭拜,於是周公就想這些殷商王朝的子孫他們拜的可是我們周人祖先啊,殷商王朝那麼多子孫轉眼之間就得拜我們周人的祖先,我們周人將來也會有很多子孫會不會去拜別人的祖宗呢?所以這一幕看得周公是驚心動魄,得出的結論是什麼呢?「天命靡常」上天,上帝,皇天,老天爺他並不是只眷顧一個政權呀,他可是說

改變就改變啊。所以周公對昭公說「天不可信,我道惟寧王德延《尚書君爽》」我們只能把文王和武王的德政繼續下去,才能保住我們的勝利果實。這是周人在勝利面前表現出的一種理智和冷靜,非常了不起。那怎麼做呢,對天神命重新定位重新解釋。怎麼重新定位重新解釋,第一,人與天的關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左轉僖公5年》引《周書》。天不講感情,誰有道德它幫助誰。第二,人與神的關係,「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轉庄公32年》。神怎麼樣呢?根據你的表現賜福或降災。第三條,「禍福無門,為人所招。《左轉襄公23年》」。就是禍福它沒有什麼一定之規,你做得好,你想福你就有福,做的不好你招禍,禍就來了。這三句話就重新定位了人和天神命的關係,而且第一句話說的最早,第二句話說在中間,第三句話說的最晚。這三句話本身也是一個過程,就是「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的時候,還承認天有主動權,「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的時候,主動權就打折扣了。「禍福無門,為人所招」的時候,主動權在人家手上了。這就叫做越來越不把村長當幹部,越來越不把豆包當乾糧,越來越不把天命神當天命神。這樣一來「以神為本」就變成了「以人為本」,神的祭壇就變成了人的舞台,由此產生了孔子對於鬼神的態度,什麼態度,「敬鬼神而遠之」,就是拜還照拜,祭祀還要搞,簡樸一點,疏遠了,而且孔子說得很清楚,我們在祭祀中對待鬼神的態度應該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論語八佾》」。什麼意思?鬼神存在嗎,祭神時你就當它存在,實際上是已經不信了,但你又不能公開說無神論,沒有鬼神你祭祀幹什麼,墨子就批判他們嗎,你們又不相信鬼神又要去搞祭祀,你不是偽君子嘛。那孔子這樣說是偽君子,老滑頭嗎?不是,是什麼呢,是孔子把祭祀問題想清楚了,人為什麼要舉行這個祭祀儀式呢,是借這個鬼神來凝聚活人,就是當我們都去敬神時,大家在一起時就團結起來了,它就有凝聚力了,我們對待祖先對待鬼神是表示一個心意,就像我們現在人死了要開追悼會一樣,你說這個死了人,開追悼會搞個遺體告別他知道嗎?不知道的。但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表達心意表達敬意,寄託哀思,而且通過這樣一個儀式把我們這些人團結起來,這才是目的。既然目的在這地方,你就不要問鬼神在不在了,你只當它存在就是了。所以這是一種理智的態度。孔子自己說的也很清楚,「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也《論語雍也》」。這是周人做的第二件事「把神當人」。但這裡面有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就是在人類文明的初期任何一個族群都必須有崇拜和信仰的對象,為什麼必須有?【畫外音】周人對待鬼神的態度是敬而遠之,可以說周人的這種態度來自他們對殷商滅亡的反思。眾所周知殷商是特別崇拜鬼神的,對鬼神的崇拜無以復加,可以說是遇事必卜無日不祭,而且動不動就大批殺牲,殺人。殷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可這樣的一種鬼神崇拜最終成了他們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的周人當然要以此為戒,自然要改革了。但問題是為什麼一個族群必須有崇拜和信仰的對象呢?【正文】因為需要依靠這個對象作為一個中介來凝聚族群。人類在這個時候只有團結起來才能生存才能發展,所以早期人類他崇拜什麼,圖騰;後來崇拜什麼,鬼神。夏就是崇拜圖騰,商是崇拜鬼神,現在周人已經以人為本了,已經把人當人了,把神當人了,那他們崇拜誰呢,只能崇拜人,崇拜什麼人,聖人。這就是周人開創的我們民族的一個傳統,聖人崇拜。聖人是什麼人,最早的聖人有兩個條件,第一是有大貢獻第二是有大發明。哪些人?伏羲,神農,炎帝,黃帝,堯、舜、禹、

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後來再加上周公、孔子。為什麼?有的有大貢獻,大禹治水呀,周公制禮作樂,大發明嘛;黃帝發明了車子(傳說了);神農嘗百草(傳說了);大貢獻大發明啊。是聖人,崇拜他們。現在我們的神壇上已經沒有神了,得換呀,就把這些聖人換上去了。但這裡面又有一個問題,有人會問了,人的崇拜也不一定要崇拜聖人呀,可以崇拜英雄嘛,英雄不也是人嗎,英雄不能崇拜嗎,在咱們中國有英雄崇拜,但英雄崇拜遠遠不如聖人崇拜。怎麼講,比方說三國,曹操是不是英雄,劉邦是不是英雄,孫權是不是英雄,英雄,崇拜嗎?不崇拜。崇拜誰呢?諸葛亮,關羽,而且民間信仰的關羽還超過諸葛亮,最崇拜關羽。為什麼,聖人,武聖人嘛,文聖人孔夫子,武聖人關老爺。那關羽為什麼成了聖人呢?他沒有大貢獻也沒有大發明還打了敗仗,過五關斬六將,別人幫他打的,走麥城是真的,怎麼成聖人了?我們來看孟子對聖人的定義:「聖人,人倫之至也《孟子離婁上》」就是人當中最有道德的,道德楷模。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忠義嘛,義薄雲天嘛,我們去看後來增補的那些聖人,諸葛亮,鞠躬盡瘁;關雲長,義薄雲天;岳武穆岳飛,精忠報國;被我們樹為聖人,樹為榜樣的無一不是道德楷模,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就是聖人崇拜其實是道德崇拜。我們可以把周人做的這些事做個總結:周人在取得了滅殷商的勝利後進行了反思,殷商王朝不可一世為什麼頃刻間土崩瓦解,是因為他們不把人當人,為了吸取這樣一個教訓保證自己的勝利成果,周人提出了一個思想,當然沒明確地說,我們自己總結出來的,四個字「以人為本」。因為殷商王朝是以神為本的。以人為本表現為三點:第一點,把人當人;第二點,把神當人;第三點,把人當神。而且自從周人把人當神有了聖人崇拜後,中國人從此沒有了宗教情結。中國沒有宗教,中國人也沒有宗教意識,因為宗教起的某些作用,比方凝聚人心,勸人向善等都由聖人崇拜替代了。有人說儒學是儒教我是不贊成的,就是說那是不是宗教的宗教,佛教,道教,儒教這種說法我是不贊成的。它不是宗教也不可能是宗教,因為我們

不需要宗教,宗教起的作用,聖人崇拜都解決了。那這樣的三個做法它分別體現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把人當人體現的是人道主義;把神當人體現的是理智態度;把人當神體現的是道德精神,三條加起來就是「以人為本」,或準確的說就是周公他們的以人為本,跟今天的以人為本還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問題是,這和禮樂制度有什麼關係呢,下集討論。


對於我來說,不是不信教

是信了也沒用


太上老君姓李

玉皇大帝姓張

王母娘娘姓楊

閻王姓包

火祖姓風

所以信自家老祖宗比信那些個虛無縹緲的神靠譜多了


我信索尼大法好

team cap大法好

顏即正義


因為共產黨不可信教。


非某宗教信徒不等於沒有信仰。

習慣理性邏輯大於感性盲從而不順從加入某宗教不等於沒信仰。

無神論者不等於從小被書本洗腦唯物主義固執堅持者,

或者並不是所有非教徒就是 被某些人釘上標籤 的無神論者。


因為國內人多地少,而且大幾千年的發展自然條件不會太好,北方一直有強大的游牧民族。要與天斗地斗還有人斗才能活下來


「中國人沒有宗教,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做官。」 這是200年前英國公使馬戛爾尼說的一句話。

黑格爾認為,造成中國的落後的原因是中國人內在精神的黑暗,中國是一片還沒有被人類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裡,理性與自由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人還沒有擺脫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狀態。「凡是屬於精神的東西……都離它很遠」。

所以,中國人很少信教,恐怕不是精神力量的強大和理性的發達,而是中國人完全物質化的人生態度,生存的艱難,讓中國人根本沒有心思考慮心靈的安寧。


不知道題主的數據來源為何,在我看到的這篇:

當代中國宗教狀況報告

當中,統計得到的自認有宗教信仰的人僅佔10%。但涉及到相不相信「有神」,就是另一回事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華人社會中,很多自稱
無宗教信仰的人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無神論者。張茂桂和林本炫曾對無信仰者進行過細緻的知識社會學考察。他們對於那些自稱無宗教信仰的被訪者進行了多次追問。
首先是問被訪者是否有宗教信仰,很多人選擇無信仰。然後對無信仰者進行第一次追問,是否「信神」?有六成無信仰者選擇「信神」,有四成人選擇不信。接下來
進行第二次追問,對象是不信神者,問他們是否「拜神」,發現在自稱無信仰也不信神的人中,有七成是會拜神的。而所有這些人,當被繼續追問時又會說自己所拜
的神屬於佛教。如此一來,真正無宗教信仰且不信神也不拜神的人,只佔被訪總體的6.3%[5]。上述研究表明,很多人選擇無宗教信仰只是因為他們對「宗
教」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說我們的測量工具仍有待改進。單純測量宗教歸屬而忽略宗教性的其他維度(宗教實踐,宗教信念,宗教體驗等)仍難以真實反映現實狀
況。未來在測量人們的信仰狀況和宗教活動時,我們需要有更合適的問題。有鑒於此,CFPS2014年的調查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改進,屆時我們就能對自認為無
宗教信仰的被訪者進行更為細緻的探究。

看了下,文章的數據來源是CFPS(2012),那時應該還沒有考慮到飛天拉麵教的情況。


謝謝邀請!

首先我覺得這個說法不是很確切,會引來許多人的攻擊。我知道很多人習慣於把宗教和信仰作為一個話題。但我個人認為宗教和信仰是有極大不同的。宗教更多來自一個團體的教導,給人一種歸屬感和慰藉感,也會有很多要求和外在的表徵;信仰卻不同,信仰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可以像春雨一樣滋潤人的身心靈性,在人歷經磨難依然使之樂觀善良,飽含熱情。

從這個叢面看,中國不缺宗教,從土生土長的道教,到外來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不謂不多。接到邀請後我特地到網上查閱了一些關於中國大陸宗教信仰現狀的調查資料,資料顯示其實現實中絕對的無神論者並不太多,也就是說,宗教在中國也是強而有力地作為一種精神慰藉而存在於許多人的認識中,但可能還沒有真正成為內心深處的強大力量,許多宗教人士更多的可能會用宗教的所謂教義來教導別人,卻不一定使之成為個人內心的信仰使之成就個人生命的品質。而信仰就更一言難盡,所謂信仰,廣義來說,就是一個人相信並仰望的,願意為之交託自己。這樣的話,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今天不是有許多人只相信金錢是自己的保障,是自己可以相信和依靠的嗎?也有許多人只相信科學,依賴科學,什麼都要以科學為依據,凡和科學不能相合的都是胡扯;至於它到底是否真的是你的保障和依靠,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需要時間的證明,更需要人經歷了才知道。你經歷了你的信仰,你的心中什麼時候都有春雨秋露,謙恭溫和,知道自己有所不能,雖偶爾跌倒,心有失望,但總能勇敢爬起,微笑面對生活,如果你的信仰給你帶來的是如此豐盈的生命感受,你又何必在乎別人說什麼,信的是什麼呢?就像許多人攻擊聖經,說上帝不可能是人的依靠一樣,但我還是願意選擇相信並依靠啊。


我同學河南鄉鎮的。他說他們那邊掛對聯都掛基督,耶穌的。

有的人不信,你們去看一看法醫秦明,有一集一個小孩不小心被母親踢了一腳內出血,死前跟小夥伴在那裡盪鞦韆聊天,背景房門上就有一副對聯內容是是基督耶穌之類的。

簡直可怕

希望有關部門能多宣傳下中世紀的黑暗和宗教作惡,這個信教密度,將來是個隱患


我一直想信仰共產主義,怎奈何這個教派入門門檻極高,

大學時代要求每學期都不能有不及格的,英語4級是個硬指標!

工作之後入黨更是一般群眾不要想的。。。我部門近20年只發展了兩個黨員,一個是準備提科長,一個姐夫是市委常委。


大家不會都忘了1966年的破四舊吧?

宗教信仰的傳播,其實是一件感性的事情,對宗教活動和文化的情感參與是必須條件。

很少是有人突然覺醒跑到教堂里說我要受洗的,而是更多受到家庭傳承、社區氛圍的影響。

所以一旦在社會上大規模清洗宗教相關文化資料,阻斷公開宗教活動正常舉行,其實也就是破壞了其賴以生存和傳播的人群土壤。

哪怕是步入二十一世紀,宗教文化資料已經可以大部分不受限制地自由瀏覽的時候。但由於缺乏傳承的感性條件,想依靠大部分純理性的資料信息去恢復宗教繁盛,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不知道題主的這份調查具體是什麼時候出的,但是我覺得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受到中國現代歷史的影響,並不完全是從特殊的國民性的角度去考慮。

此外,不要說宗教組織了,我國的社會團體都很少。

「結社」,是中國幾百年以來,歷屆統治政府都最恐懼、最打壓的一件事情。

中國人雖然大多熱愛結隊湊熱鬧,但是在宗教或者社團依舊作為社會少數、甚至處在統治者對立面的時候,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很少人會真的對這種團體有什麼忠誠度可言。

同時,這也不符合宗教需要長期、穩定的團隊(包括社區、家庭)活動共建的才能真正成為堅定信仰的條件。

最後多說一句,一部分答主覺得信教人群少是中國的巨大優勢,恕我不敢苟同。

宗教並不一定是軟弱、愚昧的同義詞。

哪怕是同一條教義,也有各個教派不同的解釋和執行方式。淺程度的宗教信仰和深程度的信仰又表現得完全不同,對信徒的影響也不一樣。

具體在此處不展開討論,只希望大家都能共同客觀看現象,不要武斷把宗教就作為「毒草」對待。


因為漢語里有「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不丹沙特信仰比例高得到了什麼?


現在許多西方人都知道,與別國人相比,中國人一向是最不關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DerkBodde)有篇文章,《中國文化形成中的主導觀念》4,其中說:"中國人不以宗教觀念和宗教活動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是倫理(特別是儒家倫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規的、有組織的那一類宗教)。......這一切自然標誌出中國文化與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數,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後者是寺院、僧侶起主導作用的。"

在一定意義上,這個說法完全正確。但是有人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對於超乎現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類先天的慾望之一,為什麼事實上大多數民族以宗教的觀念和活動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這種追求如果是人類基本慾望之一,為什麼中國人竟是一個例外?若說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是倫理,不是宗教,這是否意昧著中國人對於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毫無覺解?

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價值。愛人,是道德價值;愛上帝,是超道德價值。有人會傾向於把超道德價值叫做宗教價值。但是依我看來,這種價值並不限於宗教,除非此處宗教的含義與前面所說的不同。例如,愛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價值,但是在斯賓諾莎哲學裡就不是宗教價值,因為斯賓諾莎所說的上帝實際上是宇宙。嚴格地講,基督教的愛上帝,實際上不是超道德的。這是因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從而人愛上帝可以與子愛父相比,後者是道德價值。所以,說基督教的愛上帝是超道德價值,是很成問題的。它是准超道德價值。而斯賓諾莎哲學裡的愛上帝才是真超道德價值。

對以上的問題,我要回答說,對超乎現世的追求是人類先天的慾望之一,中國人並不是這條規律的例外。他們不大關心宗教,是因為他們極其關心哲學。他們不是宗教的,因為他們都是哲學的。他們在哲學裡滿足了他們對超乎現世的追求。他們也在哲學裡表達了、欣賞了超道德價值,而按照哲學去生活,也就體驗了這些超道德價值。

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它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積極的知識。我是指關於實際的信息),而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第四十八章)這種損益的不同暫且不論,《老子》這個說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現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國哲學傳統里有為學、為道的區別。為學的目的就是我所說的增加積極的知識,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說的提高心靈的境界。哲學屬於為道的範疇。

哲學的功用,尤其是形上學的功用,不是增加積極的知識,這個看法,當代西方哲學的維也納學派也作了發揮,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為了不同的目的。我不同意這個學派所說的:哲學的功用只是弄清觀念;形上學的性質只是概念的詩。不僅如此,從他們的辯論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學,尤其是形上學,若是試圖給予實際的信息,就會變成廢話。

宗教倒是給予實際的信息。不過宗教給予的信息,與科學給予的信息,不相調和。所以在西方,宗教與科學向來有衝突。科學前進一步,宗教就後退一步;在科學進展的面前,宗教的權威降低了。維護傳統的人們為此事悲傷,為變得不信宗教的人們惋惜,認為他們已經墮落。如果除了宗教,別無獲得更高價值的途徑,的確應當惋惜他們。放棄了宗教的人,若沒有代替宗教的東西,也就喪失了更高的價值。他們只好把自己限於塵世事務,而與精神事務絕緣。不過幸好除了宗教還有哲學,為人類提供了獲得更高價值的途徑--一條比宗教提供的途徑更為直接的途徑,因為在哲學裡,為了熟悉更高的價值,無需採取祈禱、禮拜之類的迂迴的道路。通過哲學而熟悉的更高價值,比通過宗教而獲得的更高價值,甚至要純粹得多,因為後者混雜著想像和迷信。在未來的世界,人類將要以哲學代宗教。這是與中國傳統相合的。人不一定應當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應當是哲學的。他一旦是哲學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


宗教並不能等同於信仰。

中國人並不缺乏信仰。

聽起來像是笑談,馬列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還是有著不少人真誠的信仰著的。


這個問題很明顯是歐美人問的。

其實歐美人是一種發展階段比較低的種族,他們從狩獵文化直接進化到工業社會,很多東西,比如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都無法理解高一級文明的狀態。舉個例子。

為什麼歐洲人看不慣東方人吃狗肉?

中國人在大約2500年前進入農耕社會,在農耕社會,狗並不能為種族發展提供幫助,反倒是牛可以幫助人們進行農業生產(可以參考下古代法律,所有傷牛,殺牛,在古代都是重罪),於是中國人堅決不吃牛,而且狗除了防盜,還可以被吃。

但是在農耕社會之前,是狩獵社會,沒有穩定的糧食收入,女人需要靠採集生活,男人需要靠狩獵去尋找肉類。在狩獵中,狗可以為人類探路,追捕獵物,尋找方向,是重要的勞動力,自然,地位就很高啦。命運翻轉,牛在歐洲則是人類尋找肉食的主要目標,他們足夠大,行動不算快,肉走夠多,最重要的是沒有農田需要來耕。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歐洲人用刀吃飯:史記中的鴻門宴,大家就是席地而坐,一人一塊大肉,然後拿著刀割肉吃

歐洲人穿皮衣:山頂洞人也穿皮衣,這是最原始的最直接的可以獲得的保暖衣物的方式。我們的祖先在夏朝發明了麻做的衣服,周朝發明了絲和綢

奴隸制:美國總統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同時他也有150名奴隸,因為在那個時候,奴隸不是人,是私人財產。我們的祖先在南北朝時期就廢除了奴隸制。之後又奴隸殉葬,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落後的民族建立的政權。

屠城:中國自漢朝開始再也沒有屠城行為發生。有記錄的屠城,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落後的民族建立的政權。當崖山4萬人追隨者皇帝跳海自盡的時候,十字軍正在耶路撒冷屠城。

信仰:拿破崙戰爭使得歐洲民族意識覺醒,在此之前,平民,奴隸,騎士和貴族只需要國王開價合理,就願意效忠。這個場景像極了我們的戰國時期,只要國王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就肝腦塗地,哪怕滅了自己的母國。但是僅僅200年後的蘇武,就已經知道胡沙不隔漢家天,一節堅持十九年了。

OK說遠了,下面來回答題目,中華文明的特點在於,發達性和連續性,這個是歐洲人所無法理解的,因為他們的社會發展程度使他們無法理解比他們更發達的社會形態,就如同三維世界的我們很難理解四維五維的世界一樣。而對歐洲的社會學家,宗教學家來說,我們的社會現狀,就是個四維五維的世界。但可悲的,他們卻強行把四維五維世界的東西放到三維的世界來做比較,這個當然逼出來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呀。

和這群歐洲的學家們一樣可悲的還有中醫學,我們明明是自成體系的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系統,中醫們卻總是把按照西醫的標準來定性中醫,就如同一定要一塊上號牛肉按照魷魚肉的標準來評定一樣。隨便說一句而已。

中國的宗教體系和歐洲的起步是差不多的,舉個例子就是神仙都是有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在那裡,神仙之間的打架都是在拼法寶。但是發展到明代,例子就是西遊記,你會發現首先有一些神仙已經變得虛無了,其次,法寶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制勝的關鍵因素了。這個是一種抽象化的形象,在思維領域,這個叫抽象思維,是思維的最高層級。也就是說,在明代,我國的宗教已經進入了一個抽象化的階段,這就是發展。

反觀現在的歐洲宗教體系,以哈利波特為例,大家會發現,裡面幾乎所有的法術都是以魔法棒(特定工具)或者藥水為基礎的,沒有這些東西,魔法師和凡人沒有區別。雷神一定要有個鎚子,超人一定要穿著內褲,而孫悟空什麼都不需要就可以跑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去吃宵夜。

通過這個進行比較,我們發現,從宗教發展階段而言,現在歐洲宗教發展的水平,至少是在我們明朝的水平之前的。

中國至少到清朝為止,宗教層級的發展都是遠高於歐洲的。得益於新文化運動和建國後的一系列運動,中國的宗教體系出現了嚴重的斷層。但是你斷層了,不代表民間斷了。民國禁止纏足,但纏足至少是到了51年才得到有效禁止。民國使用公曆但是老百姓還是用陰曆,沒辦法日曆就變成現在這種陽曆在上陰曆在下的方式。民國開始推廣公制,就是米,千克,公里這種,老百姓買菜依然說,我去三里地外的菜場買五斤去,沒有人說我去1.5公里外的菜場買2.5公斤米,民國時候一斤等於320度克,一里地等於412米多一點,新中國也糾正不了老百姓這個問題,於是作為妥協,強制規定1里地等於500米,一斤等於500米,於是在中國超市裡有就出現了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單位:元/500克。

日常生活是這樣,和平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宗教生活也是如此。表面上宗教傳承斷了,事實上他依然傳承著。

由於中國宗教已經進入了一種抽象思維的境界,至少說已經一隻腳踏入了,所以說中國人在進行宗教活動時,他已經超越了某一個特定的神,而是一種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是集合了西方基督教,佛教,中國傳統儒教,道教等文化體,形成的一種綜合的思維方式,再換句話說,這是個超越了上帝,如來,各種老祖的超神,是這些神仙柔和在一起的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宗教本身就是虛無的)。這個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中國人信佛教的生死輪迴,也願意接受到家的無為而治,但是又有基督教的血腥擴張心理。


這是當今中國最先進的地方,沒有之一。


馬克思主義也是信仰的一種。


題主是想問為什麼國人沒有信仰么?信仰不只是宗教!信仰不只是宗教!信仰不只是宗教!

我信仰 「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愛國 誠信 敬業 友善」。


那又怎麼樣?

每個人外披袈裟內穿道袍頭戴白帽掛個十字架,見面畫個十字口念一聲阿彌陀佛?

開口上帝保佑你,閉嘴安拉胡阿克巴?這也不是回事啊【攤手

再說宗教信仰人口比例上去又怎麼樣…

宗教信仰人口比例底這不就是自古以來的事么╮(╯_╰)╭


白人信教所以我們也必須信么?


中國的信教比例不低的,小時候對著旗子發誓說時刻準備著…………

這種儀式相當於基督教的決志禱告。然後掛著紅領巾又是從東正教學來的。中國人的思維又被無神論那一套灌輸。

所以,妥妥的是信教人數比例最高的,只不過馬教在世界上已經沒市場了。

另外,不是入了tg才算信仰共產主義,有權有錢以後,………………,難道要共自己的產嗎?


謝謝,我從不認為一個虛無縹緲的存在,能夠給人類任何外在的力量,當然了,精神力量除外,人類的歷史,終究是人類自己來書寫的,而非神,中國人記錄歷史的原因,恐怕就是為了那句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先人們記錄歷史,是為了對後來人負責,希望後輩不要重蹈覆轍,這才是中國人記錄歷史的本意,而且中國的文人集團,很多都是敬鬼神而遠之,畢竟鬼神無法幫助文官集團處理日常事務,只能是文官集團相互合作,官民一心,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專心侍候神的話,那麼都江堰+萬里長城+大運河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就很有可能不存在了,因為那樣中國只會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修建神廟,而不是必要的基建,你要問我修廟和修路那個重要,我只能回答修路,因為多間廟和多條路,哪個更能方便人民,我想我還是知道的,廟的金碧輝煌,對於人民的生活其實並無多大的改善,而路的平穩,卻可以給人民的出行和物資的快速流通帶來方便,所以宗教對於中國的漢人來說,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因為宗教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精神問題的話,儒生有論語,和尚有佛法,道士有道書,雖不同,但皆言和,故三教之別,教義有別,而非教核有別,


中國人不是不信教,只是不信發展程度高的一神教

討論宗教信仰低

首先,民間信仰怎麼算?媽祖,土地,關公,財神,老天爺,年獸灶王爺。。。

科學主義,馬克思怎麼算?如宗教信仰般誠敬,不容置疑

儒教怎麼算?二千年之國教

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又怎麼算?


沒什麼好看待的這是政策導致的,如果不是因為政府的壓制,輪子恐怕都已經幾億人了。

我更感興趣的是美國,如果除去移民難民,歐洲的信教比例近幾十年是大幅降低的,而美國卻沒有,論經濟發達兩者相差不多,這無疑更有趣一點。


因為中國是唯一一個傳承到現代的古文明。

其他國家連文明都是外來的,自然容易被宗教洗腦。在他們還是野蠻人的時候就習慣於接受其他信仰了。


中國本身是有宗教文化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把關羽作為武財神供奉。

但是:

1.自商亡以後,中國哲學思想的主流本身就偏向無神論;

2.因為上述原因,中國的本土信仰無法完成組織化,只能以非常鬆散的結構存在;

3.共產黨本身明確是無神論,加上破四舊這一頗有矯枉過正之嫌的運動,徹底消滅了中國本土宗教信仰的基礎。【另一方面給某些東西騰出了發展空間】


有什麼可信的,我連那什麼,那什麼和那什麼都不信,讓我信教?


我記得上次看的電影叫《神戰·權利之眼》,看完第一反應是:他們的神好菜啊。

我特么一俗人都不服他,你讓我怎麼信他。


因為我們的信仰是中國共產黨呀


信仰什麼時候就成了宗教的專利了?我們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可不可以?建議把信仰這個標籤去掉。

多好的優勢啊。我沒辦法待在一個周圍都是宗教分子的地方。


首先我認為,宗教是信仰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除了三大宗教之外,我們中國還有其他的信仰。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自古以來就呈現周期性的百家爭鳴和單一思想交替出現的特徵。所以中國人的思想是多元化的。之前是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本朝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外加一個中國夢。


中國居然有將近一億人信教...不敢相信


人的尊嚴呢!人的尊嚴呢!人的尊嚴呢!

動不動就談信仰,裝什麼裝啊!

非得賤到去相信那些已經被證明的錯誤了嗎?非得去相信那漏洞百出的古代混子的某綠嗎?非得去相信人生而受苦嗎?非得去相信神創嗎!

我們經歷了多少磨難發展到了今天,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吃自己想吃的紅燒肉,對無窮的知識有著自由的探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人不敢上樓,他們不眺望遠方,他們一米四,他們畏懼陽光,那就讓他們滾吧!

內心得有多麼寒冷才會去誦經禱告啊

神創造的知乎嗎?神創造的互聯網嗎?

之前有答西門豹的,對比一下

某教民啊 圖樣圖森破

那些嘩眾取寵的媒體總想搞個大新聞


因為黨員一律不許信教!共青團員也是!很慚愧,只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謝謝大家。


信教者被信仰所煽動,不信教者被情感和利益所煽動,其實都是愚蠢的民眾,並不分什麼高低。

【以下跑題】

其實我覺得日本算挺特殊的,雖然對宗教的態度非常迷幻【神TM和尚還能娶老婆!但人家確實是有主流信仰的,雖然說我實在不理解仗打到一半撲通撲通就一個個切腹了是什麼原理= =但武士道精神確實一直保留並作為民族精神延續到了今天且在不停地發展進步……

可能也就是這種主流信仰導致日本在國際事件上的反應一直畫風清奇= =ISIS抓了日本記者,白左忙著洗YSL,天朝微博忙著挖被害者生平點蠟燭,日推則刷起了love live把綠綠嚇到刪號【???

簡而言之島國人民對大部分事情都有一種切腹律己冷眼待人的蜜汁冷漠,身處一個治安全靠人民自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我覺得這種冷漠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天啊 ,中國居然有上億的人信教。。


政策需要。


因為悠久的歷史告訴我們唯物主義才是真理。一切迷信遲早都將被破除。手動微笑。這是優勢毋庸置疑。


信教還不如信自己。


限制傳教的必然結果


開頭先強調,不管你們怎麼說,我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我尊重你們的觀點,但也請尊重我的觀點。外國人信教的(中東國家不算)也不多,最後會寫。以下以基督教為例,循序漸進討論。

我喜歡看《聖經》,但是從來不把它當宗教讀物。很多人以為我是虔誠的基督徒(這小子信教了),呵呵噠。我看的心態就和看網路文學一樣,純粹消遣。你們看言情看玄幻,還不准我看《聖經》了?

出身書香門第,家族藏書不少,小時候家裡長輩是把《聖經》和《金瓶梅》放在一起列為禁書不讓看的。小孩子沒啥判斷力,容易被洗腦,看《聖經》極容易受到價值觀影響(至於為啥不讓看《金瓶梅》,你們懂的)。長大了看的時候有意識開啟反洗腦模式,以免中毒。

去過歐洲,中國,韓國的教堂,我發現兩個規律:

1.去教堂的絕大部分是老年人,年輕人極少。

2.去的年輕人,除去看熱鬧看風景的(不少教堂是著名旅遊景點,比如我去到塞維利亞教堂時候被宏大的氣勢鎮住了),無一例外是那種一眼就看得出受了很大精神刺激的人,看言行舉止,我覺得他們走錯地方了。他們應該去瘋人院接受治療,而不是來教堂添堵。我一個五大三粗的爺們,每次去看風景都被一些奇怪的「教徒」騷擾

綜上,信教的人在我看來絕大部分並不是真的信教,而是在逃避現實,逃避責任,逃避肉體上和心靈上的創傷(以年輕人為主),或者純粹是沒事找事打發寂寞時光(以老年人為主)。引用一段我和一奧地利好友的對話如下

我:「你每周都去禮拜,但是基督教嚴禁婚前性行為,你為啥還這麼愛到處搞?」

奧地利人:「你們中國人有幾個信佛的?去寺廟裡還不是都要拜一拜。」

你看到信教的人,很多不一定真的內心在信教,就跟很多人不信佛但是逛寺廟還不是要拜一拜一樣

不少人披著宗教外衣,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活脫脫「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影視作品裡德高望重的神職人員只是影視作品裡的,現實中上班念經下班嫖娼的神父和住持還少?


我大概搞懂你們上面說中國人不信教是什麼意思了,在你們看來只有基督教等系統性宗教才算信教。

--

宗教是對神聖性的崇拜,包括了你們所認為的信教以及聖人崇拜、英雄崇拜、領袖崇拜、君主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動物崇拜、植物崇拜等等……怎麼能說中國人不信教呢?實際上中國宗教信仰比例不低(誰家不祭祀祖先呢?)當然,在西方中心論的宗教觀看來,中國人這不能算信教,所以歐洲人最初碰到中國人的時候認為中國人個個都是無神論者。

你在微博上祈禱一個人「一路走好」,也是廣義的宗教信仰。不信死後有靈,何必談論「一路走好」?


中國信奉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超過了8千萬人,怎麼能說少呢?


中國歷史悠久

朝代更迭

在秦朝以前,有諸子百家。「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genre」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 thinkers

doctrine

秦朝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比以前,顯著得加強了集權程度和對整個國家的控制。

漢朝取代了秦朝,漢武帝這位皇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君權天授,統治者推崇儒教

科舉考試。中國讀書人的地位顯得較高。當我們比較日本武士時。

唐朝 佛教興盛

儒教和佛教產生了 文化衝突。

諸子百家就有無神論,范縝更是推出了《神滅論》批判了佛教。現代的新中國的更是將其視為中國唯物主義無神論的代表,在教育中有不少宣傳。

儒家,到底能不能算一種宗教。

其實 我們 有 儒教 孔廟 文廟 關帝廟

儒家倫理文化 三綱五常 程朱理學

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五常仁、義、禮、智、信 這是世俗道德的指導、戒律

有些起義和宗教有關

黃巾軍 道教

紅巾軍 明教

白蓮教 佛教

太平天國 拜上帝教(受基督教啟發,在起義組織行政中結合小農思想、平均主義等等)

新中國 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 便是信仰


有宗教信仰還怎麼入黨,如果你真的看過黨章


中華文明的道統是由道家/道教來傳承的,因此從頭就看不起番邦蠻夷充滿惡毒詛咒的邪教

一輩子吃飯的人是不可能主動吃屎的


文化底蘊深厚,文明程度比較高。


實用主義吧,還有很多老頭老太太都是因為送東西才參加宗教活動的。


微博上看到的,不管原po最終想表達的是什麼,其中所描述的現狀感覺不能再同意


推薦閱讀: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空虛、寂寞」,是不是就必須去尋找所謂的「信仰」?
上帝是否允許基督教徒信仰佛教?
為什麼國人很少有宗教信仰,人到底是不是被神創造的?
西方的基督教被拿來當做信仰,指導者他們前進,為什麼我們的共產主義要被人詬病?

TAG:文化 | 信仰 | 社會 | 宗教 | 中國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