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檔案】高價錢在外國買迴文物的意義是什麼?
最近國寶檔案確實讓人對歷史中的種種肅然起敬,但是每每看到一些文物是花巨資在國外夠得回來的時候,總會有一個疑問,花如此高額的價錢買回來一件文物意義真的很大嗎?個人覺得歷史的東西值得研究的很多,難道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嗎?還是文物的價值不僅僅如此?請高人解答本人的疑惑
做我們這一行(文物)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不談錢。
文物的價值傳統認為有三種:科學、藝術與歷史。
科學是凝結在文物中的技術與工藝;藝術是文物形象呈現出來的讓世人愉悅的「美感」;歷史是文物背後的故事,也是文物隱藏的關於那個時代及相關的信息。
文物是我們溝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
這些都算是「意義」。
因為有了文物,我們可以探索過去古人們生活的方式,想著他們的衣食住行與當代有何不同,他們又是怎樣度過一天,他們都在想些什麼,那個年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都是何種樣子。因為有了文物,我們得以拂去黃沙,揭開塵封的歷史真相。
比如《竹書紀年》讓我們了解了夏代存在的「更確切性」【國外普遍觀點是不承認中國存在夏代的】;《雲夢睡虎地竹簡》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另外,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院長段清波教授提出,文化遺產(文化)蘊含在超越這三大價值(科學、藝術與歷史)之上的文化價值。
文章很長,感興趣可以搜索:《段清波:論考古學學科目標和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
我就舉一個例子,比如看到「雲紋銅禁」,我們是不是會為其精美的紋飾、精湛的工藝而震撼,在我們以為的生產力如此落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卻能生產出這樣精緻的青銅器?我們是不是會為古人的智慧、古人的工匠精神而折服?
進而,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這也是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一方面是科研,一方面是文化自信。我相信一個國家的政府會願意花高價建設這些,是我們的大幸。有的文物確實值這個價,比如說汝瓷,全球就七八十件,市面上流通的就那麼三四件,品相還不咋地,現在每件大概值3億左右。汝瓷在很多博物館裡都是鎮館之寶,自然是不賣。很多收藏者和博物館做夢都想有一件汝瓷,因為五大名窯,其他四種都好找一點,汝瓷能有一片碎瓷片就算不錯了。所以說高價買迴文物還不是最可悲的,更可悲的情況是有價無市,就是你有錢,你也想買,可是人家就是不賣。比如當年洛克菲勒就說我把你們建故宮博物院(台灣)的錢掏了,你們給我一件汝瓷得了,可是最後這生意還是沒談成,畢竟國民黨一直認為自己是中華文明正統,如果把汝瓷給賣了,臉可就沒了。
以前讀心理學的時候,就是說人吧,有一種本能,就是收集癖,就是總想將東西收集齊活嘍,要是有些地方缺了,難受勁別提了,這個時候就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你說,我五大名窯,四種都齊了,就缺汝窯了,你想不想要,肯定想啊,對吧。
還有吧,知乎上經常討論貴族啥的,這個貴族吧,得有底蘊,當年丘吉爾家族就這樣,落魄的時候把家裡古董都賣出去了,後來娶了美國富豪的女兒,趕緊把古董又給買回來了。因為每件古董背後都藏著一個故事,沒了古董,你這故事講起來可就沒底氣了。我們中國的做法跟丘吉爾家族是一樣的,現在經濟好點了,趕緊把有故事的古董買回來,給子孫後代講起來也帶勁不是。錢,我們現在滿世界賺錢,以後會越賺越多。可是,很多文物是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獨特的記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可以激發強烈的共鳴,那種瞬間穿越千年,和祖先對話的感覺別提多奇妙了。然後,你對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上的人的熱愛就出來了。人啊,這有了激情,創造力跟著就出來了。
藝術性 文化性 稀缺性有錢人和文人雅士喜歡這些,前兩年歐洲一個木筆筒拍了一千多萬人民幣,你說他和10塊的有區別嗎?不都是裝個筆嗎?那個筆筒是名字如雷貫耳就像我們近代的徐志摩一樣的的清代名家手工刻出,圖案栩栩如生,帶有詩文和作者的款,用的上好的黃花梨(明清御用高級木材),全球不過三兩個,這個筆筒承載著清代最高雅的人的藝術意志,代表著一個時代最頂級的工藝技巧,就憑這些,它出現在歐洲一個員工就幾人的超級小拍都能拍出一千多萬。後面再補充幾個例子
(*/ω\*)剛剛將《國寶檔案》看成了《國家寶藏》
《國寶檔案》有看,但是只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幾期,最近一直在追《國家寶藏》。1月14號的一期,是湖南省博物館的展品展示,其中有一件曾經流落海外數年,幾經波折,多次被拍賣,最後於2014年3月19日,紐約佳士得拍賣行在公開拍賣皿方罍前一天,中國湖南收藏家群體已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聯合洽購皿方罍,佳士得經過與皿方罍當前所有者積極溝通,買賣雙方達成協議,該器將捐贈給湖南省博物館收藏。
國家寶藏(2017年CCTV3文博探索節目)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皿天全方罍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據介紹,在得知紐約佳士得將公開拍賣皿方罍後,湖南省博物館正式致函佳士得亞洲區總裁,商購皿方罍事宜。湖南代表團一行抵達紐約展開商談,當湖南代表團將從長沙帶到紐約的3D列印器蓋模型非常契合地蓋上器身時,佳士得公司和賣方,都已經認同了皿方罍的最終歸宿。最終,在各方善意的促成下,代表團以低於預計拍賣成交價一半左右的價格,與賣方及佳士得公司達成了購買協議。購買方在協議中承諾,皿方罍將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永遠不再出現在拍賣會上。
曾經因為戰亂、因為國力孱弱、因為蠅頭小利,許許多多的文物流落海外,有的是在博物館對大眾展覽,有的是在私人收藏家手裡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可能只有那個圈子裡的才能對其有一二了解。各種文明文化流傳至今,依靠的是人人的手口相傳,或是書記典故。可是手口相傳、書記典故使我們只能管中窺豹不能全面,其餘無法驗證的只能憑想像,這卻與史實差之甚遠,南轅北轍。
若是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現在看到的了解的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是通過鄰國相關的典籍記錄研究得出的結論,會不會覺得可悲可嘆。
自己長輩喜歡的東西能隨便給別人偷搶了,放別人家裡還給你炫耀?與錢無關,這是中華民族的尊嚴!
拋去各種意義不說,文物還有不可複製的特性。尤其某些能夠揭示文化起源以及特殊歷史事件的文物,雖然放在哪裡都能欣賞,放自己家裡作為證據更放心一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