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有一個很富有的女性,她選擇了獨身主義/丁克,沒有後代,那麼她的物質財產繼承權應該怎麼辦?

之所以不問男性,是因為男性做不到生育後代這件事情,痛苦不在他身上。當這個男性有錢了之後,很容易變質,會娶一個或多個願意為他生孩子的女人,會擁有幾個或多個兒女。並且在下對當今中國男性的整體質量表示深刻的懷疑。

只有女性有最大的可能性會堅持自己的獨身/丁克決定,因為子宮在自己身上,自己可以做主。

物質財產包括很多,比如動產和不動產, 還有自己創業的話擁有的各種公司企業以及內部員工,還有人脈。

條件:

獨身/丁克,沒有後代(也就是說,並沒有領養孩子)

沒有兄弟姐妹,獨生子女

父母早已去世


繼承法有規定的,相關條款如下:

第五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

第十一條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第十四條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十六條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第三十一條 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第三十二條 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大體上在上面這些條款中總能找到適用的


謝邀

不用假設,宋慶齡基金會(後半身獨身/因革命意外導致丁克),現成的例子。


捐掉呀!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捐給母校大學,設立一個獎學金。


謝邀!

這麼富有,除非猝死,否則一定會有遺囑指定繼承或者捐贈。


謝邀,估計被情人/老公轉為己有。


?歸公。


跑個題,我是一名單身主義者,男性,我永遠不會改變我的想法,更不會因為金錢而變質。


送給有緣的小女孩。或者做簡單的公益 教小女生一技之長。


嗯,一個富有的基本無親緣關係的女子。

那她必須很有能力才對啊~

一個人擁有足夠的能力,那麼必定有與之相匹配的三觀

她願意賺那麼多錢,那麼必定有巨額款項的支配需求

所以題主其實想問的是:她賺錢到底想用來幹什麼?

大多數人普通,所以只能管好自家的事情,普通生活中的的柴米油鹽、花前月下就是她們生活的主旋律,當然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也就是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以小家為重的。於是乎,對於大眾來說,錢就是安生立命的根本罷了,對於他來說,錢財便是一種調配的手段

大禹治水,三經家門而不入

慈禧攝政,是想保大清江山,世代千秋

秦孝公變法,是為強國--跳出大國挾制的怪圈--統一六國

所以對於有理想的人根本不能用常規的格局去理解

她最有可能是個聖母,並且是個真·聖母

所以她需要很多基金,需要大筆錢財幫忙運作

譬如說建立難民署?兒童教育基金?殘障人士盟所?養老院?某項學說學派的建立和發展?

你看看影視界大亨邵逸夫生捐了多少棟教學樓;古天樂建立了多少所古天樂小學;比爾蓋茨為什麼建立世界慈善基金會?陳游標為什麼高調豪捐?矛盾文學獎應該是矛盾的財產建立的;諾貝爾獎就是諾貝爾的遺產成立起來的

總之,這樣的人是一個守財奴的概率基本為零

即便是有孩子,留巨額財產給自己的孩子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咋以為古代的政治世襲、家族企業、學術繼承僅僅就是想把所有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孩子嗎?

子承父業,子循父志。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特別是在商業跟政治領域

本質上他們只是想延續自己的政治理想、商業宏圖、學術追求罷了

而自己親手培育的孩子,恰恰是最能繼承先帝遺志、老父之願的人,更容易實現志為一體的理想

以前看過一短篇小說。一大學教授為父又為師 。兒子違背了父親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從政涉商,使得父親很痛心,然後他漸漸將期望轉移到徒弟身上,把自己領域所有前沿研究所得經驗一併傳授給徒弟,使得師徒建立了更加深厚然後類似父子的關係。

父與子更像是血脈的繼承,師與徒則是事業思想的繼承。如果兩者能結合起來,將會是人生一大幸事

還看過tvb醫療劇 ON CALL 36 小時,男主張一健的師傅范爺,是業界認可度很高的神經外科醫師,男主是他最得意最看重的徒弟,該師父教其畢生所學,解其困惑,發其潛能,為其鋪路,打通關係(動用人脈給他在私立醫院留了個辦公室),建立人脈(當然只是單純的介紹他給別人認識),其女也未得這樣的待遇,當時只覺十分感動。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親子繼承發生在商界當中基本為100%、政界60%、學術領域低於30%,有了一些思路,但是還木有完全理清?反正可以看到讀書是對普通人生性價比最高的投資。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扶不起的阿斗可謂是人生非常大的遺憾

普通人生孩子,不過更傾向於傳宗接代,延續血脈罷了

本質就是無理想以為繼承,但是這種繼承也太綁架式了,不適合現代社會

但是類似家法、家訓這樣的家族優秀的文化、理念傳統倒是很值得現代人借鑒

大有裨益喲~


有錢之後可以在很大程度獲得掌控自己生活的自由,不想生就找個代孕唄。男女一樣。


推薦閱讀:

TAG:法律 | 中國 | 財產繼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