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申遺成功?

那真的算工業革命么,不是模仿西方么日本明治工業遺產申遺成功 中韓曾表示反對根據復旦大學教授徐靜波所言


一直關注這個申遺項目,本人也是維基百科該遺產條目的起草者,在起草該條目時,查閱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其中最主要的是這個網站(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 九州?山口と関連地域。)拋開其背後的政治因素,單從這個遺產群來講,個人覺得是具備申遺價值的。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題主問到這個是否真的算工業革命,是不是模仿西方。我的認為是,該遺產群所反映的日本工業發展算工業革命,但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大英帝國自十八至十九世紀以蒸汽機的發明為代表的那場狹義的工業革命,而是日本國內的一場工業革命(日本稱:產業革命),正是通過這場工業革命,使得日本從一個落後而鎖國的封建農耕國家,發展成為近代世界工業強國。該革命不僅是模仿西方,而且是全盤仿照西方的工業發展制度,如果放在日本歷史來看待,這場工業革命也是日本幕末和明治時期走上世界強國的重要基礎。

其次,談談這個遺產的價值所在,這個遺產實際上是一個遺產群,類似於中國的明清皇陵、老司城等,這些工業遺產群集中分布於幕末和明治這個時間段(1850至1910年代),所以又稱「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為什麼說它能夠資格稱得上是世界遺產,這與其歷史背景密不可分。

1840年代和1850年代,中英爆發了兩次鴉片戰爭,昔日天朝上國被堅船利炮叩開了國門。同樣,在1840年代,日本也屢屢遭到美、荷的騷擾。甚至在1853年,日本發生了影響國家命運的「黑船事件」。

在鴉片戰爭爆發前和黑船事件之前,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和大清帝國一樣,彼時的日本也是一個閉關鎖國、弱不禁風的國家。相比起中國地大物博,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而日本資源稀缺,甚至無法自給自足,於是很多日本人只能去中國和東南亞當海盜。而日本長期以來受到中國儒釋道思想的影響,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有很強的自負感,總認為自己的制度是最好的,是天之上國,太陽神的子民,神風庇佑,認為世界上除了中國,他就是第二強國。明朝在十四世紀頒布海禁命令,無獨有偶,日本也在1635年頒布了大型船隻建造禁令,開啟了閉關鎖國的時代。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日本親眼看到昔日的「老大哥」中國,是如何被一個西歐一隅不知名的「小國」所蹂躪的,於是國內一些人認識到,如果日本還因循守舊學著中國來,最終就會落得和中國一樣的下場,國內的仁人志士產生了改革的思想,一些有錢人和藩主也開始辦起了西式學校和工廠,發展民族工業。但是當時日本的統治者——德川幕府卻不為所動,1846年,美國海軍貝特爾將軍率領三艘軍艦來到日本游弋,要求日本開國,但被德川幕府所拒絕。1852年,荷蘭商人又拜訪德川幕府,遊說日本開國,和西方國家做生意,但是也被日本當局給拒絕了。

這裡補充一下,日本天皇雖然鼓吹是神人合一,是神道教精神領袖和最高統治者,但是實際上沒有太多的實權,當時日本真正掌權的是幕府,也就類似於現代的軍人獨裁政府,日本的事物都是幕府將軍說的算。

1853年,美國將軍佩里率領的四艘艦船闖入江戶灣(今天的東京灣),強行登陸,並要求轉交美國總統的信件。聽到美國軍艦來襲,整個江戶地區乃至日本全國一片恐懼,大家都以為美國要像英國對華一樣,以堅船利炮的手段叩開日本的國門。而正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德川幕府將軍德川家慶在這個關鍵時刻病死了,也就是說整個日本政府沒有了頭頭,也沒有敢說硬話的人了,幕府其他工作人員只好把美國總統的信件轉交給天皇,並搪塞美國人,說咱們得和天皇商量下,他同意了,這事才辦得成,而天皇還在千里之外的京都呢,要不你們先回美國等我們消息。於是,日本政府以此為借口送走了佩里將軍,拖延時間不做開國決定。1854年年初,佩里再次率領艦隊來到日本,這一次的規模比上一次還大,德川幕府猜測,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來,會不會是先禮後兵,萬一他們等的不耐煩了,也像英國對付中國一樣的手法,以戰爭手段對付日本可咋整。於是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了美國的要求,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神奈川條約》和《下田條約》,對美開放日本港口。其後日本又和荷蘭、英國、俄國等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日本的門戶幾乎完全打開。

事情發生到這裡,可以看得出,在1850年代,日本和大清的命運一樣,都過著閉關鎖國、優哉游哉的生活,從來不把洋鬼子放在眼裡,甚至連什麼英格蘭、弗朗機、法蘭西、露西亞、米利堅這些鳥不拉屎的國家在何方都不清楚。突然有一天,他們都被列強強行打開了國門,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屈辱條約。面對國際社會的「黑惡勢力」,日本和大清唯一的區別就是日本是被「黑社會」罵了幾頓就屈服了,而大清是被「黑社會」打了幾頓才屈服的。但是後面發生的事,日本和大清就完全不一樣了,這也是決定了日本此後迅速成為東方最強國家,而大清淪為了半殖民地國家的關鍵因素。

前面提到了,早在中英鴉片戰爭後,日本就有很多仁人志士覺醒了,他們類似於中國的林則徐、魏源等等,提出了學習西方,發展工業的口號,不過這些行為頂多算是這些仁人志士的「個人行為」,德川方面卻不為所動。這些人雖不會像當時清朝的進步分子被政府當做異議人士進行打壓,但是他們的呼籲也沒有得到德川幕府的官方認同。

而1854年黑船事件後,特別是與列強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後,讓德川政府徹底覺醒了。此後的日本,沒有像大清一樣一邊簽訂不平等條約開埠割地,一邊繼續保持閉關鎖國的政策和天朝上國的心態,而是下定決定要「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美、荷、英等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重點圍繞國防建設,發展教育和重工業。而其中的標誌性事件就是1853年德川政府廢除了大型船隻建造禁令,鼓勵政府和民間發展船艦工業以鞏固國防。

於是一系列西式工廠和西式學校就像雨後春筍般建起來了(後來這些工廠就入選了遺產群):

軍事方面:

還在黑船事件之前,薩摩藩(一個位於今鹿兒島地區的封建藩屬地)就意識到來自西方列強的威脅,立刻著手引進西方的工業技術,提出了「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的口號(當時日本中央政府還沒有開國,薩摩藩已經走在了前列),他們以鹿兒島地區為中心開始了日本第一個近代西式工廠群的建設,這些工廠群涉及造船、冶煉、紡織、軍事、玻璃製造等,被統稱為「集成館事業」。發展工業,鋼鐵和煤炭是重要原材料,於是薩摩藩還建立了反射爐、寺山煤窯等配套設施,為了解決工業用水問題,開闢了關吉水渠。

集成館事業的意義在後來爆發的英薩戰爭中凸顯出來。1860年代,英國和薩摩藩爆發戰爭,薩摩藩雖只是日本的一個小小的分封地,卻憑藉著集成館的工業基礎,與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pk,幾乎戰平(由日本中央政府出面協調並向英國賠款),但是贏得了英國的尊重,英國對薩摩藩這個地方政權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日本中央政府,此後英國再也不敢對日本虎視眈眈。

日本是一個島國,為了抵禦列強入侵,必須要造大炮,造大炮也要鍊鋼鑄鐵,於是日本就建起了一堆煉鐵廠,於是就有了萩反射爐、韭山反射爐等反射爐,不過現在也僅存這兩個反射爐了。

造船業方面:

大型船隻建造禁令解除後,1854年幕府成立了日本第一個西式造船廠長崎造船廠,後來該船廠幾經易手,被三菱集團收購。建成於1905年的長崎造船廠第三船塢長222.2米,底寬27.0米,深12.3米,載重達30000噸,是當時亞洲最大的船塢。1909年12月建成的巨型吊臂是日本第一個採用電磁技術的起重吊臂,起重能力150噸,至今該吊臂仍在服役。

端島煤礦和高島煤礦,服務於長崎市的工業需要,1890年,端島煤礦和高島煤礦被三菱集團收購。而端島煤礦有一個著名的別稱就是「軍艦島」。

教育方面:

松下村塾,1842年,玉木文之進開設私塾,1857年,幕末時期長州藩士吉田松陰接手,該私塾為19世紀、20世紀日本現代化和工業化建設培養出諸多重要人才。

三重津海軍學院,1858年,佐賀藩在此建立了海軍學院,1865年,日本第一艘國產實用汽輪船凌風丸在這裡建成。

其他的就不一一列出來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該遺產群的意義表述為「這是西方工業化成功傳播至非西方國家的先例,並且在1853年至1910年短短50多年期間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可以想像,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農耕封建國家,迅速發展成為現代化工業國家,甚至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了西方傳統列強,躋身世界強國行列,其價值和意義不遜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更超越了美、德、意等國的工業發展速度,成為了亞洲國家紛紛效仿的榜樣。而正是明治時代留下的工業基礎和科技遺產,使得日本在二戰後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迅速恢復元氣,變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我們今天熟知的三菱、雅馬哈、東芝、松下等都是那個時代(幕末+明治:1850-1910)發展起來的工業公司。

其三,關於中韓的反對。雖然該遺產群確有申遺的價值和意義,但是中韓反對的意見不無道理。可以換句話說,中韓反對的並不是這些遺產本身,而是對現今日本政府對待甲午戰爭、日韓合併和二戰歷史認識的一種回擊。

遺產群中爭議最大的就是松下村塾、端島煤礦、高島煤礦、三池煤礦等幾處,松下村塾的爭議來源於其曾經培養出一批日本軍事和政治人才,而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後來甲午戰爭、日韓戰爭中軍隊和政府的領導人。而端島煤礦、高島煤礦、三池煤礦的爭議來源於當年日本從韓國、台灣強征的勞工,這些勞工在日本煤礦裡面遭受著類似於黑奴一樣非人道的待遇,端島煤礦曾經被韓國勞工成為「地獄島」。

在這個問題上,中韓兩國多次表態,反對日本申遺。華春瑩說:「現在日方提出把相關工業遺址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卻無視其中存在的強征勞工問題,將向國際社會發出什麼樣的信號,值得深思。」、「日方申報的23處工業遺址中,有多處在二戰期間使用了中國、朝鮮半島和其他亞洲國家被強征的勞工。中方反對把日方申報的相關工業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朴槿惠說:「這是一次逆歷史潮流的申遺,會為國家間帶來不必要的分歧。」

其實韓國政府的要求很簡單,不是不讓這幾項申遺,而是要求日本把這些遺址的「黑歷史」寫進申遺文本中,讓世人在感慨日本近代工業發展歷史的同時,也了解到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對東亞國家所犯下的罪行。

為了阻止日本明治申遺,韓國甚至派出了外交部副部長帶隊的大型遊說團,到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進行公關,要求教科文組織代表們對明治申遺項目投反對票。由於日韓兩國的角力,該申遺項目的表決期被迫推遲了一天。最後,日本同意將韓國勞工問題寫入申遺附加文本中,在最終表決時中韓並未阻止,該遺產申遺成功。


看了各位的回答,我看中國不配強大,你們中國人自己看不起自己還指望比肩歐美?你們被擋的唯物歷史觀洗腦,認為一切都是歷史的必然.50年前誰能想到改革開放?井岡山佔山為王時候誰能看出必然奪取全國?事在人為。


推薦閱讀:

為什麼民間俗語把"丑妻、薄地、破棉襖"稱為人之三寶?
為什麼說古埃及文明沒有得到傳承?
文人間有哪些常見的相互吹捧與肉麻的恭維?

TAG:日本 | 歷史 | 文化 | 工業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