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信任孩子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題主自己包括身邊不少姑娘的媽媽都非常熱衷於檢查孩子的手機。有些是正大光明地翻閱,覺得自己掌握孩子的一舉一動是非常自然的權力。還有一些喜歡偷偷查看。她們總是在想像中樹立很多心懷不軌的壞男孩子整天騷擾自己的女兒,然而對自己孩子誠實的彙報,比如「我只是在看知乎」,置若罔聞,堅持相信孩子一定在干其他不想讓她們知道的事情。我們深知她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她們所認為的關心,想讓我們少走彎路。但是卻又常常感到不被信任、無奈、無力。所以很好奇長此以往,會不會對孩子的人際交往等等,產生什麼值得探討的影響。


題主描述的這個,其實已經是病情的第二階段,正常的發病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孩子信任父母,什麼都和父母說,有些小秘密孩子還會說,「媽媽/爸爸,我只告訴你,你可別告訴別人喲。」結果,回頭父母就把孩子告訴他們的事情當作談資或一個笑話聊了出去,甚至孩子在場的場合去聊,甚至孩子越尷尬父母笑的越歡。

然後,孩子不信任父母,什麼都不和父母說。父母還奇怪,孩子怎麼都不給我說了。肯定是跟外頭孩子學壞了,肯定是交了不好的朋友了,肯定談朋友了。我是孩子的爹媽,我得管好孩子。於是各種監視,日記、手機,凡事能涉及孩子隱私的,通通的搜羅出來。而且以查到蛛絲馬跡為樂,孩子回家,把各種證據往桌子上一擺,像審犯人一樣審孩子。

最後,徹底失去孩子信任,孩子有能力之後,走的遠遠的。

至於影響,從小就在一種不安全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影響都差不多。不自信,對外界警惕,甚至覺得自己不配有好生活。碰到好事不敢上,拿到好處不敢相信是真的,然後由於潛意識的作怪,各種失誤導致自己失去好處。


先放一個示例:打電話

Parenting by Cell Phone: Parental Monitoring of Adolescents and Family Relations. 《Journal of Youth Adolescence》, 2009, 38(38):1123-39

parents who called more frequently reported less truthfulness when speaking to their adolescents via cell phone. Greater frequency in parental calls also was associated with less adolescent-reported truthfulness. From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for parents, calls when upset were associated with less parental knowledge and poorer family relations. For adolescents, the same was true; however, adolescents who made calls seeking social support and to ask and confer with parents reported greater perceived parental knowledge and better family relationships.

從however發現了什麼?

看看是不是這樣:

To know you is to trust you: parents trust is rooted in child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999, 22(6):737-752

knowledge of daily activities that came from the childs spontaneous disclosure was most closely linked to parental trus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lds delinquency and family dysfunction were mediated by parental trust.

What parents know, how they know it, and several forms of adolescent adjustment: further support for a reinterpretation of monitoring.《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0, 36(3):366-80

Feeling controlled和表現負相關

child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a better explanation than tracking and surveillance measures (parental solicitation and control) of how parents get knowledge.

以及

child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was more strongly linked to adjustment than were measures of parents tracking efforts, and child disclosure provided a better explanation

than tracking and surveillance of why parental knowledge is linked to adjustment.

忘不了這一篇:

Self-disclosure and li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4, 116(3):457-75

Significant disclosure-liking relations were found for each effect: (a) People who engage in intimate disclosures tend to be liked more than people who disclose at lower levels, (b) people disclose more to those whom they initially like, and (c) people like others as a result of having disclosed to them.


可能就像我這樣吧,自我懷疑,沒有安全感,幻想有一個很疼愛自己的人,心裡不舒服什麼也不說,內向敏感,沒有朋友。豎起全身的刺包紮自己,看起來堅強卻十分脆弱。有兩個QQ,互相聊天互相安慰,生日的那天互相祝福,這簡直就是人格分裂,其實自己很清楚,無論是什麼樣的安慰,都騙不了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感受,只是想尋找可憐的安全感。

我有病,對吧,是的,我就是這樣定位自己的心靈。


不管在外面遇到多麼困難的事情,從來沒想過回家,沒想過要告訴爸爸媽媽。


半夜看到,不請自來。

從小不被爸媽信任。我媽倒不會翻我手機,日記書包等一類東西,只是會做一些讓我覺得的她不信任我的事情。

比如在我小學時候,班主任比較勢利眼,我又是轉學過去的。人生地不熟,在學校被男生欺負,被當時的班長動不動孤立。小學時候都會成幫結夥的玩,忽然沒什麼原因,班長說,不跟你玩了。我就被孤立了……回家跟我媽說,小孩子鬧矛盾正常的,是不是你惹到她們了?還有為什麼你班男生欺負你,還不是因為你軟。老師不幫你因為你學習不好。

然而小學時候學習中上幾乎考試前十……

我大概在初二時候,那會兒自己的隱私性已經很強了。收拾出來的舊書廢紙堆在一邊打算賣掉,並且明確告訴過我媽,這些是我收拾好的,不用再收拾了。

我媽會重新再折騰一遍,並且不告訴我,我看到了很疑惑,問她為什麼還要收拾,我媽說,我再收拾一遍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可能這個是我自己的問題……只不過我需要或者不需要……是我自己已經確認過的事情。

還是上初中,那會兒不會打扮身材也不好,被班裡男生起外號嘲笑。初中時候偏科很嚴重,導致排名一直上不去。

我媽會把一切都歸結於,

我學習不好。並且,一定是我自身性格問題導致的。

後來上了高中,高一分文理,在理科班成績不好,頻繁被找家長。我媽就會責怪我學習不好。從不跟我分析原因。後來高二我實在是忍不住了,主動申請調轉藝術班。

終於在藝術班裡我找到了自己。理了短髮,推掉了鬢角,人也瘦下來了,可能對文科天生的敏感,成績一下就拔尖了,被老師重視。專業課也可以勉強對付,算是找回來一點自信和所謂的尊嚴。

我媽一直都不肯聽我的話,我說過的話,她也要去找老師或者別人確認,才會信

一直到現在,我大學快畢業了,我媽永遠在質疑我所做的一切決定。

比如沒有聽她的話去考公務員,沒有學造價可以回國企上班。

然而以上,我挑出來說的這幾件事,對我現在的影響直接反射到我的親密關係上。

1.對我對象,毫無安全感可言,一直在懷疑或是憂慮,她說去睡覺了,我一直在胡思亂想,她說去睡了,是不是不想理我了,之類。

2.戀愛時,總是把自己放的很低,不要尊嚴,不要臉面,總是會害怕被討厭,被拋棄。總想討對方的喜歡,卑賤的像一條狗。同時又不安焦慮,把一切自己能想到的好全部硬性堆到她身上,不管她接不接受。只為自己心裡的安慰,以為這樣可以留住她。

3.面對懷疑時候第一反應不是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或清白,第一反應是暴怒到想讓對方永遠消失。

4.想起來以前讓自己決定的尷尬或難堪的事,整個人代入進去出不來,輕微自殘讓自己覺得舒服一些回到了現實。

5.面對爭吵的時候,只想從窗子跳出去一了百了。

6.特別愛逃避,敏感自卑又玻璃心。

7.大一時候情緒崩潰了,去精神專科醫院確診雙向。醫生說這些和我的原生家庭有關。

說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我跑沒跑題了,我也無法把這些我現在已有的問題全部歸結於不被信任上。

只能說每每一想到我媽那個質疑的語氣和眼神,都可以讓我覺得我一無是處,不配被信任。

以上。


「媽,我真不冷。」


不給我改變的機會,

又嫌棄我這裡差那裡差。

比如我想走藝體,因為真的學習跟不上勁。她一邊罵我不上進一邊逼我去學數理化,完全不給我走藝體的機會。

說什麼讓我去學美術是浪費錢,不會給我機會了。

然後我補了課後還是考差了怪我不認真學習。

我明明是真的很認真的學了的。


開始會哭,會非常生氣,非常非常非常難過,為什麼不信任我?為什麼要騙我?明明我儘力做的最好了。

現在無所謂,愛信任不信任,不信任拉到,已經不需要了。但,還是會有些期待吧,那個人能相信我,不再否定我的能力。

另外,曾經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他能說這句話。


應邀!

如果題主能理解她們的孤單寂寞甚至投射,那麼被養育長大的孩子,這個時候用這些方式去滿足下她們也未嘗不可。

題主是否能相信自己,並且抵抗住這些侵擾呢? 甚至把它當成歷練而提高自己,那些殺不死你的東西會讓你更強大!

但是如果只是逃避和抵抗,確實會消耗掉很多不必要的動力,比如拖延的產生等等,另外渴望的遏制…… 最可怕的莫過於等有了自己核心家庭和自己的孩子的時候,越是不清楚或者粗暴抵抗,問題越是容易再現。


自卑

我媽還經常和別人說 這小孩很自卑 可能我給她的壓力太大了

可她卻從來沒有改變過

缺愛

我媽總說給我的物質多麼多麼好 給我買名牌

但是卻從來不給我信任 指責多餘鼓勵

這樣的愛 寧可不要

自暴自棄

「你都這樣不信任我了 我為什麼還要委屈自己表現給你看 你都這樣給我扣帽子了 我不好好戴這個帽子豈不是對不起你」


我父親出軌,母親天天只會哭哭啼啼,怨天尤人,總想拉著我摻一腳,晚上和她談話,因為情緒原因,告訴了她一些她不知道的那個女人的事情,第二天和父親吵架把我說的話全部抖落出去,我成了罪人,父親說我挑事。我母親可以是個合格而又不合格的母親,小的時候給我灌輸父親外面有家的思想,不去討好長大便不會給我們錢,父親很久不回來,就會開始用難聽的語言辱罵父親和外遇對象,她永遠不會知道對我的童年有多大影響,厭惡她們。現在最大的願望便是考上外地的大學將來嫁遠一些,以後負起贍養義務支付贍養費不見面。


一次吵架我媽親口跟我說她從來都不信我的時候我是崩潰的,之後和她很嚴肅地再提到這個事情,好幾句說的很難聽的她都告訴我說是氣話,唯獨不信我這裡她沉默了,我就回了房間,那時候真是滿腦子一輩子都不想相信她了,並且幾天後還開始妄想一些可怕的事情以腦補她因為不信任我而感到後悔以此獲得精神快感。我已經病入膏肓了……。


家長對孩子的信任程度有一點體現在:幫孩子關房間門時是【全關】還是【虛掩】

我叫我媽幫我把門關上,我媽從來就只給我虛掩著,還美其名曰:空氣流通(我學習桌旁就一大窗),結果就是沒過幾分鐘門就會被風吹開一個大口。

我關門的目的就是不想聽到說話聲。

這個點我就算強調很多次我媽也會故技重施,所以一般選擇自己關上。

無語的是,我是每次關門前就算自言自語也要先解釋一下關門的原因(在我知道他們聽得到的情況下)。

不然我媽沒過多久就肯定藉此來開我的門。就算沒有原因也會找個原因進來。而且。每次。出去。都只把我的門虛掩。

每當這個時候都會急火攻心,想跟她吵架。

感覺她就是想監視我在幹嘛,一定要知道我在做什麼才滿意。

這不僅不會督促我學習,而且會降低我的學習熱情。

別說什麼多交流多表達。

我已多次表現出我的不滿,她都沒很好認識到這個問題。

也許她一直堅信自己本心是好的,也沒多大過錯。

但是我很無奈啊。

隔閡就由此生。

所以我,在感受到不被他人或者朋友信任的時候,會一個人在那生悶氣,想跟那個人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什麼的。

反正就,很情緒化吧。


腦子裡總有矛盾的想法,我要改變變得更好,然後有一種想法告訴我你不行的,變成什麼樣都是廢物。你必須接受別人的任務,你想做的絕對不可能成功,把你的想法排除就是正確答案,就算你做到了,你沾沾自喜的時候總有個想法告訴你做到這點有什麼可開心的,是個人都能做到,你看別人做的多好,就算你做的和別人一樣也肯定是別人做得好,只不過你沒看到,你要永遠向別人學習,因為你永遠沒有別人做得好。

做到任何成就都開心不起來,看到別人受表揚極端的嫉妒和委屈,他做到的我也做到了,為什麼他會受到肯定,我做到了就是應該的?是平淡無奇的?從來不允許表現自己,因為自己做到什麼都是正常的,做不出來才是傻逼呢,有什麼可表現的?丟人現眼,臭美!

我做到的事別人做不到,就不願意理他,心裡想這麼簡單都做不好,我這種什麼都做不好的笨蛋都能做出來的事,你都做不到你得笨到什麼地步?然後對別人不屑一顧。

做錯了活該被打,做什麼都不能出錯,錯了就要被打

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而不是為了工資為了房車,這些腦子裡通通沒有,就算會想到也會有想法告訴你,你也配有房有車?

小時候學習的時候成績要第一要比別人強,要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都是廢物,所有人都是競爭對手

父母說不要想著去問別人,沒學會才問呢,你這麼笨,這點玩意都學不會還有臉問呢,這個老師沒講過啊,講過你怎麼不知道用這個公式?少依賴別人,依靠別人的那是廢物,別人幫你算什麼本事,告訴你以後家裡什麼忙都幫不上以後就靠你自己活著我看你能不能活下去,就你這德性我看你以後在社會怎麼辦,告訴你,你以後的成就有你爸媽一半就燒高香了,你到我這個年齡你啥也不是!

我幫你弄,弄錯了怎麼了,這是你的事,沒做好還怪別人?誰讓你相信別人了?

平時不能出錯,出錯就是廢物,100分卷子考99分回家挨頓揍,床板打裂了,拿一道解不出來的題問媽媽,她說:這公式都解不出來?然後她解半天沒解出來,下不來台了,就扇我嘴巴,把我臉打腫了。這種事告訴我絕對不能認錯,錯了就要往死里打

5歲過生日非要展現對我好,給我買玩具,我想要50塊的變形金剛,然後說這麼貴你回去能好好玩么肯定玩壞了,你看那個不會動的橡膠恐龍多好啊,還便宜就幾塊錢,你再想想選哪個好?告訴你買貴的玩壞了以後就不給你買東西了,不得已選了橡膠恐龍,然後他們說,這是你選的不是不給你買好玩具知道么?你不挑好的別怪我們,好了過生日都給你買玩具了,以後別管我們要玩具了聽到沒?

又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就欺負你呢,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也不是什麼好餅,肯定是你做錯了才欺負你的,你對不起所有人,你怎麼這麼熊呢。然後拿折櫈(看過《食神》么)拍臉。

先寫這麼多以後補充


謝邀。題主本身問題是「父母不信任孩子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像如此這麼複雜的一件事情,很難說出或概括它的所有影響,因為這樣的影響一定非常長遠,也許甚至會影響我們將來的教育方式。也很難定性好壞。

我老爸比較喜歡看我的隱私,甚至會記下一些,然後與我談話時他故意提到,這每次都讓我覺得很尷尬也比較生氣,不過那也是初中偶爾發生的事情。我媽媽從來不會看我的隱私,即使我給她看她都不會看。

我覺得我們讓我們感到反感的行為並不是父母看見我們的隱私,畢竟我們的父母(好人)應該是我們值得信任的人,他們知道我幹什麼我覺得十分能接受。我們感到反感的是他們知道我們隱私後對我們隱私的指手畫腳,就像我老爸甚至會拿我的隱私跟我開玩笑。但我覺得實在太少的人,能知道別人隱私後不對別人指手畫腳,畢竟隱私。所以我覺得挺幸運我父母現在從來不會主動窺探我的隱私,而是十分信任我,雖然他們還是會嘮嘮叨叨說各種,但從不會真正的干預我去做。

我從小以來,就很少跟父母談我的個人生活,他們也不會主動來與我交流。我不知道別的家庭是怎樣,但這樣似乎也沒有激起他們對我個人生活的窺欲。所以如果題主覺得現在父母的行為讓你反感了,我的建議還是不要將就,就向父母提出來,畢竟也成年了:],然後我覺得可以直接向父母光明正大查手機的做法說NO.

我昨天剛剛把朋友圈所有的黑名單都去除了,應我父母的要求,因為我平時也不跟他們講什麼,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現代的方式來了解我。再說馬上出國,父母也就只能打打電話了。

另提,父母想窺探的大部分內容無非就是什麼戀愛,飯局之類的,而這些又是他們一定會幹涉的,所以我從初中開始總是各種障眼法來不讓父母知道,其實父母也知道我在幹嘛,但他們相信我不會幹壞事。反而我要是告訴他們我在幹什麼,他們反而會說一大堆[我比較煩的233。

所以父母雖然很難改變,但與其想會給我們帶的影響還不如Do something233 是吧成年人hoho


慢慢會疏遠,沒事不會打電話,再痛苦再難過也不會想回家。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