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的廣告為什麼看起來總是這麼與眾不同?
曾經修過一個學期的影視廣告創意賞析,就來班門弄斧一下吧,各位見笑了。歡迎指出錯繆之處。
廣告批判優劣有一些國際通用的標準,例如5p, AIDMA等等,在這裡以AIDMA為例我們來分析一下旺旺的廣告。這裡的AIDMA分別指的是注意(attention) 興趣(interest) 慾望(desire)記憶(memory) 行動(action) 。
1.attention.如題主所說,旺旺的廣告都比較2,但這樣也能快速抓住觀眾眼球,吸引注意力。
2.interest.首先旺旺這個商標就很好 抓住中國觀眾的傳統心理,而他的廣告也是圍繞「旺」這一主題反覆強調渲染,逢年過節更甚,因此很容易吸引消費者的興趣。
3.desire.承接第2點我們就可以知道,抓住中國人想旺和祝福喜歡講究彩頭的性格,旺旺這個商品從名到廣告都容易吸引消費者興趣。。。而且,它也挺好吃的。
4.memory.因為它二,比起其他廣告你更容易記住他。除此之外,你還會跟其他人講這廣告怎麼那麼2,你看,題主不就跑來知乎問了么。。 而且在廣告中,旺旺多次出現它的可愛娃娃商標,加深它的商品印象。
5.action.這是廣告最重要的環節,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後引導行動。這個見仁見智,我覺得旺旺的廣告這方面還是做的不錯的。
旺旺的廣告雖然我們覺得2,但是經常作為優秀廣告案例來點評。可能藝術性不夠,但是它本來就不是為藝術創作的,而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同樣的例子還有腦白金啦,同樣很2,但是效果很好。當然,藝術 和商業結合的很好的優秀廣告不是沒有,我最喜歡的一個廣告--大眾銀行的公益廣告「母親的勇氣」就是,看一次哭一次。
最後,謝謝觀看。
旺旺進入大陸市場是在92年,不知題主當時多大?
92年老夫年方小六,換言之,汪記廣告如影隨形廿余年,如果題主跟我遭遇相仿,應該能體察到,這期間,旺旺給人的感受有如天壤。因為身份在轉換,我從【產品終極用戶】邁步到【產品購買者】。在92年,西湖彩電顯像管播射到視網膜的那十幾秒信息,斷然不會在我主要由消化系統構成的大腦里形成如ohking所言的【腦殘】印象,我隨著那個眯縫眼小鬼蹦蹦跳跳,完了跑到灶前:外婆我要旺旺!旺旺!「儂是只小狗啊真當倒灶,叫外公去買。」那一年吧,產品終極用戶們家裡冰箱的冷凍閣外都貼著旺仔貼紙(再高我們也貼不上了)。這是我【被廣告】生涯里體驗到的第一款大中華區品牌的周邊產品。
一條有黏性的傳播訴求核心必然只有一個,且持之以恆,以之在目標受眾心智某處高地安營紮寨,形成牢固品牌印象。李格弟在歌詞本《這隻斑馬》里寫道:「張震岳必須干譙而且必須干譙下去王力宏不可以,趙傳受傷辛曉琪療傷,王菲最好一以貫之什麼也不鳥。我以前很天真以為哎不要這樣吧這樣誤導宰制,後來才了消費者根本完全識破而且要的就是這個。他們就是要買齊秦深情陳升浪蕩而且不要他們改變。」
而且不要他們改變。
干譙、受傷、療傷、什麼也不鳥、深情、浪蕩,這是以上幾位歌者最核心的品牌資產。【核心】何解?有核必有肉,有肉必有皮,這就是品牌傳播的同心圓理論。如果你去聽《1945》,齊秦還反戰呢,但這不是他個人品牌的核心訴求,是同心圓較外層的某一圈,是皮。說回旺旺,雖然這些年產品線趨廣,覆蓋更多階段終極用戶(諸如香蕉牛奶),但廣告形式、風格一以貫之。
形式這個詞很容易讓人感覺是皮,而非核。但在傳播學中,「形式,即內容」。怎麼講,和講什麼,未必有高下之分。如前所述,旺旺產品線在拓寬,食用人群在拓寬,所以要在廣告傳播上有辨識度,唯一能保持的,當然便是形式,或說風格。那麼旺旺廣告傳播不變的形式核心是什麼?在我看來,可以概括為:歡樂多
我想你可能已經把這三個字當成了歇後語,並默默在前面腦補了四個字。沒錯,這就是你,我,還有絕大多數經受互聯網影響多年的知乎用戶們會條件反射的答案。也就是題主十分禮貌的評價【與眾不同】。但,我們的小孩,以及我們的老人,形成的印象只會是【歡樂多】。智障兒童歡樂多/歡樂多——所以旺旺廣告受眾們的印象交集還是【歡樂多】。這是旺旺【無差別攻擊】市場策略下的必然廣告產物。歡樂多必然表演誇張,無差別攻擊必然劇情簡單,兒童也能看得懂——台灣創意產業其實很發達,八九十年代很多廣告比起現今那幾個銀行廣告,完全不遑多讓(例如中華汽車廣告爸爸的肩膀篇)。所以旺旺的表達並非台灣廣告人腦殘,而是由受眾決定的。反正二十多年了,但凡想起旺旺,首先會想起的,就是一個好似中了六合彩的小鬼喜大普奔。所以老人小孩都喜歡,小孩好吃,老人好彩。我們呢?我們買單啊媽蛋!當然,讓人感覺【與眾不同】的,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模特
和logo中的大眼仔不同的是,TVC中的小鬼,眯縫眼;其它模特,也沒一個俊男靚女,更沒有明星。一來,消減距離感,增強品牌親和力(無差別攻擊就是要老少咸宜);
二來,也是在舒緩觀眾審美/審名人疲勞的基礎上,建立辨識度。非常大膽/精準。這一點,從未變過,即便是面向成人的產品,其演員,都會給人一種【我褲子都那啥了你就給我看這個?】【廣告牌掉下來砸中十個妹子也有九個比她漂亮】···的感覺。祝大家新年歡樂多汪汪汪,旺旺!因為產品就是給幼稚的人買的。難道你要小朋友也站出來問你一句:為什麼蘋果的廣告總是感覺這麼冷清,這麼裝13咧?
群體不同,廣告定位也不同嘛,人家要的就是:讓他們知道旺旺是大牌子,知道過年得送這個,沒有其他選擇,小朋友喜歡……
廣告效果很好嘛,你還想怎樣?
與眾不同是指只要出現一個畫面或者聽到一句台詞就可以辨識出嗎?那這就是他廣告的成功之處啊。1 強烈對比的畫面色彩2 台灣腔3 各種加大加粗的字幕4 打雞血一般反覆強調品牌名個人感覺目前內地還沒有哪個廣告能跟旺旺帶來的視覺聽覺衝擊相比。另外說一下這種粗暴的傳播方式,我記得大一上廣告學概論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看一些國外優秀廣告,並且跟我們強調有的廣告本身就沒想用產品本身取勝。舉例是一則外國手機廣告,情節是小女孩跟爸爸去動物園,小女孩好奇地把手伸到籠子裡面,結果被咬斷了手指,伴隨著斷掉的手指彪血的畫面,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尖叫,彈出來手機產品並且廣告詞和廣告情節一點關係都沒有!當時我們就震驚了!這尼瑪也叫廣告?!這就是在粗暴傳播啊,弄一個恐怖驚悚的情節讓你在尖叫聲中記住產品名稱,保證你看了一次就忘不掉了。這個手機還有另外兩個系列廣告分別是手伸進食人魚魚缸和打電話途中耳朵被電話咬掉,血淋淋的大奇葩廣告!
廣告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讓你記住它么?
我總結一下中國最沒創意的三大國民級廣告
1.腦白金
2.恆源祥
3.旺旺
親愛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共同點?專門開設了一個專題,在我的公眾號,中國廣告批評,想說明一個事情:你以為這些(包括旺旺)廣告很傻,其實是你傻罷了。
原因幾個方面:
1、和產品有關。
作為零食的廣告,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沒那麼複雜,和手機、汽車完全不同。熟悉就會產生信任,而不會是一個完整的AIDMA過程。所以,讓你記住是第一要務,並且不斷的播出廣告,擠壓其他競爭對手,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感。
2、和消費者有關。
批評旺旺廣告的人,絕大部分都不是旺旺的受眾,你都不是旺旺的菜,旺旺當然也不在乎你的觀點。尤其在這個日益分眾化的社會,不是目標客戶的你,肯定沒辦法理解另外一群人的想法。
3、和廣告自身有關。
廣告本身就是一種付費的商業活動,它不是藝術,不是為了取悅你的心情,所以,它和電影和音樂作品不同,你會花費40塊錢去看電影,但是廣告主需要花400萬買廣告時段讓你免費看廣告,所以,廣告根本就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去思考如何吸引你,它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讓視覺衝擊力越大越好,衝擊你的眼球,因為反正你會觀看廣告插播的那個節目和電視劇的。
旺旺的廣告本身就是一個事件,當你在某些媒體場合批評它時,它就已經成功了,它就是想引發你的批評,你的批評對於它來說,就是一次廣告的曝光。
說完啦,歡迎搬磚我。
針對的就是兒童,而且它是零食食品如果是一些使用工具或者其他的,那麼它要做的是攻克父母的顧慮,因為安全性的問題但是它是食品,所以它要做的是讓小孩子喜歡他,其次讓父母在給小孩買零食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這個幼稚的廣告同時看到這個品牌就想到小孩。為什麼它不需要打消父母的顧慮了?第一,因為它是食品,不會有安全隱患,或者影響身心發展。
第二,它最初的的市場的時候,中國還沒那麼多食品安全隱患,所以無需再這方面做文章。而現在它已經是全國知名品牌,同時幾乎沒有沒有任何負面報道。所以它也不用在這個問題上大肆宣傳它多安全。
一篇關於旺旺廣告的吐槽文,不喜勿噴。
前幾天,嗶嗶君聽說,廣西南寧市的謝先生在市區的一家華聯超市購買生活用品時,看到了旺旺雪餅。上面印著赫大的幾個字「天天吃旺旺,運氣就會旺哦!」。哇塞,這不就是我想要的轉運神器嗎?於是這個哥們兒立馬就買了幾袋旺旺雪餅。回家一邊吃著一邊等著轉運。
但是呢,連續吃了幾天之後,這哥們兒仍然不見自己的運氣好轉。一氣之下他就寫了一封實名投訴舉報函,向南寧市江南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投訴了廣西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厲害了我的哥,嗶嗶君表示很能理解這哥們兒的心情啊。畢竟吃了20多年老婆餅的嗶嗶君,也沒有吃出老婆來(悲傷臉)。不過千萬別以為這個認真的哥兒們只是鬧了個笑話。
「我是受了雪餅廣告語的誘導才會購買的,但是自己的運氣並沒有因為食用它而變好。因此對該食品的宣傳是虛假的、迷信的、沒有科學依據的。」
這哥兒們說的確實不無道理。誰能證明吃了旺旺,運氣就會變旺呢?
不過這魔性的旺旺廣告,坑的可不只是這位哥們兒,還有那些爹媽們。
坑媽廣告1號 — 旺旺碎碎冰主見篇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要!我要!我就要旺旺碎冰冰!」
「我是個有主見的人!」
看了這個廣告的孩子的媽媽們可怒了。因為看了這個廣告後,孩子變成了這樣的。
坑媽廣告2號 — 旺旺果蔬汁牢騷篇
「吃點兒青菜」
「又逼我,你又逼我,天天都逼我。我就不吃青菜。」
「旺旺果蔬汁,不吃青菜也可以!」
「媽媽愛你才逼你.....」
旺旺果蔬汁,傳說是一款可以代替果蔬的神奇飲品。於是,媽媽滿滿的愛變成了滿滿的逼迫......求媽媽們的心理陰影面積。
坑爹廣告1號 — 旺旺大禮包唐先生篇
「過年了不吃旺旺,新的一年不會旺!」
旺旺廣告唐先生篇描述了一位父親因為在過年期間沒有收到旺旺,窮困潦倒運氣灰常背。最後兒子用零花錢買了一袋旺旺,讓唐先生感動得下跪流淚。
對於這個廣告,嗶嗶君只能:額......沒有吃旺旺的爸爸們感覺受到強大的咒力了嗎?
感覺大過年的就被一則廣告詛咒了。不少消費者還投訴「旺旺」的廣告——唐先生篇,語帶威脅地警告消費者。最終旺旺廣告《唐先生篇》因涉嫌違反廣告法、傳播迷信內容被江蘇衛視和四川衛視叫停。
雖然嗶嗶君也覺得這類廣告讓人覺得不舒服,產生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覷。但為什麼這樣的廣告能如此深入人心呢?
要說旺旺廣告,一方面人物的演技,那都是平民中的奧斯卡,誇張的表情、動作,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主打兒童市場的旺旺產品,廣告也從兒童視角切入。旺旺廣告中Q化的兒童、動物形象成為了重要的廣告符號。兒童自身會不斷對這些廣告符號進行定義和解釋,然後形成自我認同,甚至是相互感染、相互模仿、以及社會性遵從。魔性的旺旺廣告以極具感染力的情節吸引了不少兒童的模仿。這也就出現了現實中的孩子希望和廣告中的孩子一樣,成為有主見的人。然而對媽媽說「不要」,自己選擇旺旺碎碎冰等行為成為有主見的人的標誌。孩子也會認為聽從自己的意見,給自己吃旺旺碎冰冰的人才是好媽媽。
嗶嗶君覺得,雖然從廣告本身和對商品的轉換購買率來說旺旺廣告是成功的。但是從廣告倫理來看,旺旺廣告傳達出的信息對成年消費者造成了誤導,對撫育期的父母造成了困擾,對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兒童更是一種誘導。
正如大衛-帕金翰在《童年之死》中描述的那樣:「兒童的社會和文化不可避免的通過他們與物質商品的關係被表達、定義,並且通過商業性的產制滲透到與他們相關的媒體文本里。」
兒童買的東西,玩的東西其實都在不斷地塑造著他們的思想、知識、態度、消費觀和價值觀。現在的社會環境,除了水和空氣就是廣告了。旺旺廣告對成年人尚且如此魔性,對兒童的影響豈不是更「荼毒」?
為了祖國的幼苗,旺旺廣告請手下留情,少放點毒啊!!!
做個軟廣,如果大家覺得嗶嗶君有趣,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兼職吐槽那些讓人不爽的企業社會問題。
微信號公眾號:嗶嗶beep
底層優質男青年嗶嗶君個人號:togethergirls
濃濃的台灣風味。
題煮大概是沒見過「恆源祥——羊羊羊」生肖系列的廣告,可以搜索感受一下。有時候簡單粗暴的廣告起到的效果更加好。
會發現,讓你能記住的人或事大概有兩類吧,要麼是你喜歡(欣賞,愛,有共鳴,blabla)的,要麼就是讓你感到反感(厭惡,二,弱智,blabla)的,廣告也是這樣吧?總之,不管我是否喜歡,能讓我記住的廣告是這兩類中的一種。除了樓上知友提到的腦白金,恆源祥,旺旺,我覺得徐福記也在此之列……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是我的觀點。我喜歡旺旺的廣告。最近看到旺旺脆脆冰最新的廣告,我仔細看了下風格和以前的一樣,這裡的風格指的是拍攝風格。印象里最深的旺旺的廣告是QQ糖果,小女孩從滑梯上滑下邊吃著糖吸引著小男孩,那個廣告詞「你也來Q一下」成了很多年後我引笑周圍同齡人的方法之一,還有「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小夥伴」,這句話我覺得特別適合小孩子去交新的朋友。樓主的問題表達的是自己的個人情緒對旺旺廣告的不滿,類似60 70 80後對90 00後的各種偏見一樣,人的品味是不同的,一樣事物不可能滿足所有人,對於自己不喜歡看的東西就換台唄。
卧槽,我一直以為是淘寶旺旺。我是天貓運營狗
因為聲兒大
其實有篇文章提到過。這些讓人熟記於心的廣告,一般都是應用硬廣告和軟廣告的贏家。就比如說旺旺,那些所謂「腦殘」的廣告詞和背景音樂,不斷出現地在電視銀屏上,使我們就會認為這些產品的確很「腦殘」久了,也都會出現一些不知不覺就會跟著哼出來的情況。這就是通過硬廣告來集中一段時間的宣傳。通過那「腦殘」的商標和易記的名字,讓人們知道有這麼個品牌。之後就是軟廣告登場,在很多雜誌,報刊上都會出現旺旺那個標準的「傻笑」的小孩。人們也就會對其一開始的「腦殘」性質開始感興趣,會產生模仿之類的行為。到後來也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購買,也還覺得還過得去。利用這種軟硬廣告兼施的行為,來獲得絕大部分人的利潤。這是我的理解,若是有不同意見,勿噴。
旺旺的廣告針對的人群不是我們這些人,而是小孩子,那些我們看起來很簡單粗暴的廣告,小孩子容易接受而且是深入小孩的人心的。很少旺旺大禮包之類的產品是家長自己主動去買的, 好多情況下都是小孩子央求家長去買的,久而久之大人就形成一種觀念小孩子喜歡旺旺。所以說一個產品的目標市場定位是很重要的,這個關係到產品今後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