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之居

原回答:秋蘭菁:當前考古學對夏朝建立的年代一般認為是公元前2070年,而二里頭文化年代上界是約3700年前?

當前考古學界一般認為二里頭屬於夏代末期都城斟潯。而此前有哪些夏朝遺址呢?本文將對此做一些介紹及探討。

二里頭之前是王灣三期一新砦文化時期。也就是下面圖中的王城崗和新砦遺址。

下面圖是二里頭之前一些城址的年代。

先說王城崗

王城崗有幾個比較重要的依據

1.地望,本身就是夏禹都城陽城傳說的區域。

2.地位規模,王城崗城很大,有34萬平方米,是王灣三期文化比較大的城址,屬於一個中心城市

3.時間,王城崗年代符合

4.大城和小城,正好符合鯀作城的傳說

5.後世記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王城崗發現了文字。王城崗附近發現了東周的一個城址,而這個東周城址出土了大量文字,並且其中有大量寫著陽城二字,表明這裡在東周依然被稱作陽城。

另一方面,王城崗也發現了幾片龍山時期的刻符,基本和甲骨文類似,但是只是單字。(王城崗還出土了青銅,也就是說基本符合了網上傳說的文明三要素)

綜上,王城崗符合年代、地望,並且有後世文字為證。極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大禹都城,也被大多數學者認定為夏禹的都城。

另一方面,甚至夏商周斷代工程本身都是依據王城崗年代作的結論。這也是我非常質疑的一點。下面三幅圖截取自夏商周斷代工程紀實,可以看到,實際上工程本身是先認定王城崗為禹都,再以王城崗大城修建為基礎斷代夏朝起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的,個人認為問題非常大。這裡先不討論。

再說新砦

新砦實際上也是被學界認為是夏都,理由也有幾個

1.地望,符合夏朝啟都黃台的傳說

2.年代,新砦最早是在龍山晚期就修建了城牆,年代是公元前2050一公元前1900年,在新砦期公元前1870一公元前1720年進一步發展,直接與二里頭公元前1735年銜接。正好符合夏朝和夏啟年代

3,地位規模,新砦在新砦時代達到了100萬平方米,城牆內70萬平方米,新砦城牆壓在龍山時代城牆上面,說明龍山時代至少有70萬平方米,規模是略早於此的王城崗的2倍,是同時代王灣三期最大的城。

綜上,新砦極有可能是二里頭之前的夏朝都城之一。

附上王灣三期聚落和城址地區,這可能就是夏朝早期勢力疆域情況。

個人的一些看法。

從上面王城崗就可以看到我其實對王城崗和新砦,乃至斷代工程不是特別認同的。理由就是斷代工程很大程度上是先主觀認同王城崗和新砦就是夏朝某城,再以此斷代,實際上是不太合理的。

另一方面,王城崗和新砦的規模可能很難當得起夏朝都城這一地位。事實上,陶寺直到公元前1900年才衰落,而石峁更是在公元前1780年才衰落廢棄,在王城崗崛起到新砦這300年間,石峁和陶寺可能一直以更大的規模地位存在的。

而在文獻方面,也並沒有哪個文獻肯定夏朝就是公元前2070年。新舊竹書紀年都不一致,大約認為夏朝始年在公元前1990年前後。而其他也有古文獻支持夏朝始年在公元前2200年,這種觀點影響頗大,很多國外書籍採用的這一年代。

如下圖是布萊恩費根的世界史前史,可以看到這裡夏朝取的是公元前2200年,商朝取公元前1766年。正好也符合傳說。

以此斷代我們做一個有趣的附會。

下圖是石峁城的年代圖,可以看到石峁在公元前2300年皇城台和內城主要區域,公元前2100年修建了外城牆,內城牆早於外城牆而晚於皇城台,很有可能就在公元前2200年前後。石峁約亡於公元前1780年

再結合夏朝公元前2200一公元前1766年的斷代,就會發現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此斷代下的夏朝基本是和石峁城同時生滅的。而皇城台早於內城也可以解釋為鯀築小城。

同樣的情況也可以用在陶寺上。陶寺文化分為三期,早期約為公元前2300年,而中期大致開始於公元前2150年,陶寺中期大城也是修建於此前後,同樣可以附會夏朝傳說,而且在陶寺還發生了毀宮殿的情況,也可以附會太康失國。陶寺還有很多夏朝傳說。即使以公元前2070年斷代,陶寺依然是最強勢力之一,而同時王城崗還只是小字輩。

另一方面,前兩年備受爭議的許宏的二里頭為早商都邑的假說,就已經說明了二里頭是有可能是商朝都城的。

若以公元前1766年作為商朝始年,則二里頭目前斷代公元前1750年正好與之契合。

以上均為個人的思考辯證,非學術觀點,請不要傳播。

最後,個人認為在沒有決定性證據之前,夏朝究竟對應哪些遺址還是存疑的。不過,以目前考古成果看,商朝之前有文明是肯定的,有一個王朝也問題不大。所以目前問題不應當是夏朝存不存在,而是哪一個文化對應夏朝。王城崗-新砦-二里頭是其中最有可能的。


推薦閱讀:

中共在1944年國民黨慘敗於日寇的豫湘桂戰役之前,忽然軍隊異常調動。這是真的嗎?
印度近代歷史上的馬拉塔帝國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
50到80年代時TG為什麼不組織僱傭軍去外國打仗以賺錢?
三分鐘看懂德國歷史

TAG:夏朝 | 历史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