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捲入車流中的嬰兒

不知不覺洋洋洒洒寫了三篇,一開始寫周年談心系列只是想給自己一年的創業生涯做個階段性總結,沒想到得到了比較強烈的反響,尤其是在汽車之家上有贊也有罵。說實話,在侵淫這個行業多年的老炮們面前,我這個剛入行一年的小學生突發奇想來寫這個系列文章,純粹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寫的這些東西很多業內人士都深有體會,而且比我更有發言權,我只不過是替大家把想法整理出來了而已。所有參與到這次討論中的同行和車友們,你們的反饋對我對漢威客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我代表漢威客全體員工對大家的關注表示感謝!

正值漢威客誕生一周年之際,我想寫最後一篇談心,也是這個系列的完結篇,今天的這個話題似乎有點沉重,它關乎每一個車主、每一個生活在汽車社會中的人。

汽車社會這個詞是日本人在上世紀70年代發明的,在日語里是「車社會」,因為汽車的普及引發了大量不同於以往的社會現象,人們的生活節奏隨著汽車的到來明顯加快,於是日本專家將這種新的社會形態命名為汽車社會。2009年10月,隨著第1000萬台汽車下線,中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第三個汽車年產量超千萬台的國家。根據NTI汽車研究在2010年北京車展發布的《中國汽車社會藍皮書》,把2009年設定為中國汽車社會元年。

然而,進入汽車社會的中國人顯然還沒有做好思想上的準備,不管是從買車、用車、養車、修車還是賣車的整個汽車後市場環節來看,我們的認知還相當不成熟,中國人就像一個個被捲入車流中的嬰兒,懵懂而無助。

從1984年大眾桑塔納進入神州大地開始,中國人對於買車這件事就開始變得不那麼單純,老百姓們買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自我證明,證明自己在經濟和身份上的實力。當然,這並不是中國人專利,全世界都有這種需求,只不過在剛剛進入中國社會不久的中國更加盛行。我個人認為這種不成熟的汽車消費觀正是導致中國汽車後市場亂象的原罪,一切都是從中國人的一個錯誤買車心態開始的,最終慢慢演化成了一場蝴蝶效應。

當汽車被劃分成一種用於證明經濟實力的商品後,「不懂車」便成為國民購車時的普遍狀態,買車人的注意力更多被放在了品牌、外觀以及花里胡哨的配置等與日常使用需求並無太多關聯的因素上,從而產品本身的使用特性,如油耗、操控性、保養維修方法、二手車殘值等因素往往被忽略。很多擁有人生第一輛車的車主很容易犯一個本質錯誤,那就是把汽車當成了像電視、冰箱、洗衣機一樣的常規家用電器來看待,他們並沒意識到將要在未來的數年裡為這個與眾不同的「家用電器」付出昂貴的保險、罰單、停車、保養、維修等一系列的費用以及大量的精力。很多人攢夠了十萬塊錢,那麼他就考慮買一輛價值十萬元的車,如果攢夠了二十萬就會買一輛二十萬的車,然後當他開開心心地把新車開回家之後才發現後面有無窮無盡的賬單等著他來慢慢支付,並超出了經濟承受能力。加上現在銀行瘋狂地提供車貸服務,這種先把車開回家再每個月大把大把掏銀子的車奴模式就愈演愈烈了。

當這些車主落入了這個深坑後,才發現很難爬出來了,於是他們會出現兩種反應,一是各種抱怨,抱怨油價高、交警黑、保險貴、停車費貴、維修費高等等;另一個反應是窮盡一切辦法去節省這部分的開支,比如與交警鬥智斗勇,找賣保險的朋友買便宜的保險,油價漲的前一晚去排長隊加油,當然還有找報價最便宜的那家修理廠去保養維修。好吧,我並不是說這些努力一定是徒勞的,但如果縱觀全局你會發現效果真的很有限。你以為在油費漲價的前夕加油省了油錢,但排隊燒的油錢可能更多;你以為你找到了不用交停車費的秘密地點,結果一張罰單讓你半個月的努力全都白費;你以為你找到了一家可以花地溝油的錢加頂級機油的汽修店,結果發現後面修發動機的錢夠你買一浴缸的頂級機油;你以為車子出現了小問題不去修可以省維修費,結果發現拖成了大問題之後維修費翻了好幾倍……

當我們在為此抱怨養車難的同時,我們應該意識到,並不是養車的費用太昂貴,而是我們當初在買車時就忽略了這些早已悄悄放在你購物車裡的賬單而已。在與車主閑聊的時候,經常聽到類似的牢騷——「早知道不買寶馬了,修個車這麼貴」,這就是現實。

以「省錢」為需求,以「不懂車」為特性,這是我為當代中國車主勾勒的一副畫像。我們在汽車後市場所觀察到的現象也大抵如此,有相當一部分車主(尤其是女性車主)並不太清楚汽車保養是什麼個概念,也並不明白自己的汽車在保養中做了哪些項目,該做哪些項目,不該做哪些項目,在很多人的腦海中「保養」這個詞就是一個單純的陌生名詞,這個名詞的感覺更像是學生時代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雖然不想做但必須完成。於是,花最少的代價把保養完成就成了這部分車主的需求,很多車主在找到我時會問同樣一個問題:「老闆,我的車保養一下多少錢?」。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因為不同的車型,不同的行駛里程,不同的保養方式,使用不同品質的材料而計算下來的費用都是不一樣的,甚至會有天壤之別,可是車主因為完全不懂汽車,所以不清楚其中複雜的細節問題,在他們的概念中,保養可能就像例行公事一樣,「過」了就行。最基礎的保養尚且如此,那麼維修技術就更不用說了,對於剛剛進入汽車社會的國人來說,想要普及汽車技術知識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況且現在大部分的車主還是沒有這個興趣和精力去了解它。

市場的特性就是當需求出現的時候,一定會有資本和商家在第一時間裡跳出來滿足它,哪怕這種需求是不合理的。因此,「省錢」的這個需求就像一頭飢餓的狼般急待被滿足,如果你看過我上一篇講汽配市場的文章,那麼就能明白為什麼翻新件和高仿件在國內汽修市場大行其道了,因為市場有強烈的需求,自然就有無良商家在利用它牟利。於是乎各種假機油假配件被神州大地的作坊生產出來,用來餵食追求便宜的車主,200元就可以保養寶馬車的店大有人在。各種稀奇古怪的號稱可以省油的「黑科技」產品被腦洞大開的商家研發出來,最可悲的是還真的有大批車主為此買單,我見過一種奇葩的節油設備是一個插在點煙器上的裝置,號稱可以節省20%的油耗,其實拆開來裡面除了一個電容器其他啥都沒有,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從技術層面上完全解釋不通的產品,真的有很多人使用了之後覺得效果不錯。還有一種更誇張的產品叫「節油帖」,就是一個類似於創可貼的東西,號稱貼在發動機上能達到節油30%的效果,我覺得這個東西真的可以劃分到玄學的範疇了。當車主普遍都不願意為真正的技術付錢,轉而追求廉價的小聰明來服務自己的愛車時,後市場哪裡還容得下那些真正埋頭走技術流的工匠呢?畢竟辛苦的工匠們也是需要有人來認可他們的價值不是嗎?

對科學技術缺乏敬畏之心,不求甚解卻又吝嗇於為工匠精神買單,不單單是當代車主的病,而是整個中華民族下五千年以來的病,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否看到中華大地出現像德國社會那樣,技術工人收入高於大學教授的奇觀。

有人說中國的車主和汽車服務商放在一起就是一出羅生門,善和惡難以辯清楚,到底是中國特色的車主造就了中國特色的汽車服務商,還是中國特色的汽車服務商造就了中國特色的車主,這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無解。不過我不太喜歡模稜兩可的東西,我的觀點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就像我開頭說的那樣,原罪在於中國人骨子裡存在的中國特色的汽車消費觀,我自己發明了一個詞叫「汽車觀」,中國人不成熟的「汽車觀」才是這場混沌的源頭所在,說到底還是車主這邊先出現了畸形的需求和不成熟的特性,然後才出現了利用這種特性去滿足這種需求的商家,接著導致整個汽車後市場一點點的混亂下去。

我知道上面這個結論說出來對於廣大的車主朋友來說很刺耳,也一定會有人罵我,認為我在替那些無良商家找借口。其實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的觀點雖然不一定對,但這種思路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結束中國汽車後市場混亂局面的辦法,那就是儘快讓所有被捲入車流的嬰兒們快速成長起來,因為只有當大部分中國人都能夠有一個成熟的汽車消費觀時,我們的汽車社會秩序才能迎來真正的曙光,值得慶幸的是在我的身邊在漢威客的周圍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懂車、愛車、理性消費的車主,他們本身對汽車有一定的了解,既不保守也不盲從,然後把剩下的自己無法觸及到的更專業的事情交給我們去做,及時溝通相互信任,這種模式就非常好,已經比較接近美國和德國那樣的車主和修理廠的關係。

我猜測汽車在美國、德國或者日本剛剛普及時,那些國家的車主也和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一樣,像嬰兒般的不知所措。或許經過了幾十年的歷練,他們的汽車觀早已從嬰兒成長為巨人,於是伴隨而來的也是整個汽車後市場的成熟,真心希望中國也早日迎來這一天。


推薦閱讀:

豐田的卡羅拉和雷凌哪個性價比更高?
最美別克誕生了,車裡全是屏幕,比特斯拉炫多了
為什麼上汽通用五菱的產品如此受歡迎?
你見過哪些車技特別差的人,車技究竟能有多差?

TAG:汽车 | 汽车后市场 | 天天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