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然後「熵減」
今天算是又一次比較重大的mindset,或者說看世界,理解事物角度的更新。我的思考主要由下面兩方面的內容觸發,然後將它們提煉到一個更meta level,從而內化為我的新的世界觀。
- Creating Abundance (by Steve Pavlina)
- 熵的社會學意義 (by 阮一峰)
在工作和讀書的這幾年裡,我一直碰到過這樣一些人,他們在自己的專業中技藝精湛,各種興趣愛好也耍的有模有樣,財務狀況很好經濟富足,為人處事讓所有人都感覺很舒服,朋友眾多,家庭和睦溫馨愛情故事令人羨慕,並且生活中不斷獲得各種好玩的新的體驗。直到看到Steve Pavlina 的視頻我忽然發現用「abundance」這個英文單詞來形容他們的人生最恰當不過。而與之相反的可能就是「scarcity」的狀態: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什麼積極的興趣愛好,經濟上捉襟見肘,朋友寥寥,親情愛情也是一團糟,習慣待在舒適區中恐懼改變和嘗試新事物,因而生活中也沒有什麼新體驗。
其實要從「scarcity」的狀態逐步轉化到「abundance」的狀態,也就是要打破舊的平衡狀態,建立我們希望的新的「平衡」。將關於「熵」的知識延伸一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個系統從舊的「有序化」(平衡)到新的更好的「有序化」(平衡),它必然要:1. 接受新的事物,2. 消耗能量。而這個過程正好是一個熵增然後熵減的過程:因為舊平衡接受了新的事物,所以熵大量增加,系統從有序變為無序,而消耗的能量也使系統變得有序達到新的平衡,所以熵又減少了。
這裡接受的新事物概念十分寬泛,新的領域知識,新的人際關係,以前不願參加的活動,新的軟體,新的工作流程,新的嘗試,新的生活體驗等等,當這些新的東西剛進入你的原有系統(生活狀態)時,會出現短暫的無序狀態(熵增),然後就需要你消耗自己的精力(能量)讓系統重新變得有序,進入新的平衡,而新的平衡是一種更好更富足的狀態。
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接受新事物(熵增)需要不斷地鍛煉自己的勇氣,因為這往往意味著你需要做一些你有點害怕,甚至很害怕的事情,但是不做一些勇敢的事你也怎麼敢奢望自己從舊的平衡轉化到新的平衡;二是消耗的能量其實就是你每天吃飯睡覺獲得的精力,首先得承認人和人先天的差距就很大,在不考慮先天的情況下,我們能做就如Steve所說,「withdraw the power from negativity, feed it to the things that I want to experience」, 我的理解就是將能量,注意力從負面的無法改變的事情上轉移,將能量「喂」給帶你進入新的平衡的「熵減」過程,這樣你就不會在焦慮、愧疚、恐懼、嫉妒、憤怒等負面情緒上白白耗費能量,對新系統的有序化沒有任何幫助。
Steve提到每天都要花至少二十分鐘想像、感受當你真正擁有了你想要的富足生活時的感覺,這樣做的目的是漸漸地讓這樣富足的狀態和感覺成為你生活中默認的狀態,儘管你還遠遠沒有那麼富足,也就是裝著裝著自己都信了。他認為這種你身上散發出來的新的震動頻率會吸引到新的機遇,新的朋友。我覺得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是當你自己一直處於十分滿足、富足的狀態時,你的負面情緒就很少,能夠專註做事,對待別人的狀態也更好,進而你就省下了更多的精力去「熵增」、「熵減」不斷達到新的平衡。(哎,所以真的馬太效應啊!)
以上思考還有一個引子是自己最近的一個例子,我之前很長時間,由於種種無法改變的原因,總會周期性的陷入負面情緒,比如狀態好上兩三周,然後由於一些誘因造成情緒的崩塌,我思考觀察了很久卻發現似乎是一個死循環。後來我想到一定得有新的元素加入到生活中才可能打破舊有的平衡,於是我加入了健身這個新元素,也不是多系統的訓練,就是一周去四天隨便練練,目前感覺不錯。(希望不要立flag)
裝修房子是個很好的比喻:新的裝修材料帶進來,舊的一些東西也會自然去掉,此時一切變得更混亂了(熵增),然後你得花能量,既動手又動腦讓一切變得有序起來,讓房子達到更好的狀態。不斷的「熵增熵減」就能讓你越來越接近你想像中的富足(abundance)狀態,所以理解新一章數學內容,學習一種軟體工具,認識新的朋友們,嘗試一種新的事物,開啟一段新體驗,做一些之前不敢做的、拖延著的事都是這一過程。
推薦閱讀:
※熵增定律如何系統說明生物學上的永生無法實現?
※【評價演算法】01. 熵權法確定權重
※如何證明熵增是正確的?
※從熵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角度,能否說明戰爭是必然?
※梳頭是熵減過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