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慾望社會走紅法則:養個男(女)朋友,不如養只蛙?

幹掉了《戀與製作人》和《王者榮耀》,一隻不會呱呱的小青蛙,在朋友圈刷了屏,迅速登頂APP遊戲榜第一名。

看到朋友圈瘋狂曬蛙的蛙爸蛙媽(當然,也包括我),蛙看書、蛙寫字、蛙旅行、蛙寄信、蛙吃飯、蛙交朋友了,恨不得一天曬十遍,我突然理解那些過去天天曬娃、求投票、求點贊的親爸親媽————畢竟,連一個虛擬青蛙兒子,你們都hold不住了!

這隻蛙很有主意,不用你操勞,也不和你互動,就連啥時候能和蛙兒見面,也是隨緣。你無法預料它下一刻會出現在什麼地方,是正在淺草寺拍照,還是在木筏上漂流;當然,它也可能突然「宅心大起」,窩在家裡認認真真的讀書,安安靜靜的寫信。

如此佛系的一款遊戲是怎麼火起來的?

之所以關注小青蛙,或許是羨慕小青蛙的生活,羨慕它可以如此自由的支配時間,享受所愛。它過著我們不曾擁有、隨心所欲的「理想生活」。這種想走就走、想玩就玩,不被事業所累,不被社交羈絆的自由生活,讓我想起來美國垮掉的一代,以及低慾望社會裡的無為青年。

這些年輕人,在日本著名學者大前研一的《低慾望社會》里得到了精準的描述:

年輕不願意背負風險,不像上代人,願意獨立購屋、背負幾千萬的房貸;少子化,人口持續減少、人力不足;是個喪失物慾、成功欲的時代;不論是公共投資還是貨幣寬鬆政策,都無法刺激其需求和消費,經濟增速放緩。

專門製造假新聞的洋蔥日報說,「青蛙旅行」是一款「生育意願測試器」,是日本生育部門聯合遊戲公司開發的遊戲,為了挖掘發現生育意向強的年輕人而設計。

真實情況卻恰恰相反,日本年輕人不願意養娃,只願意養蛙了。

曾經在王者峽谷叱奼風雲的英雄們,紛紛變身為盼子歸期的「老母親」,在朋友圈總能看到這樣的心靈叩問——「我的小青蛙怎麼還不回家?」平日里也有很用心的關愛這隻青蛙兒子,為蛙收割三葉草,配備出門遠行需要的食物和裝備,再替它收拾好行囊。關心它的「學習」,又不想它「太宅」,支持它旅行,又牽掛它許久都不回家,每一位蛙爸蛙媽豐富的內心戲,都可以演繹出一整套帶娃攻略了!

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養娃了。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6》的統計,中國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其中一孩生育率為0.556,這個數據低於所有其他199個國家和地區的生育率,比世界正常人口更替生育率2.1整整低一倍,甚至低於日本東京1.06的生育率。

以此來看,中國的生育水平幾乎處於全球最低,這意味著2100年,中國人口將跌至6億,足足減少一半。

養個娃就是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半夜餵奶,湊不夠首付的昂貴學區房、如弓在弦的拼媽拼爹大賽等等,負累不堪,身家all in,收益可疑,可能是風險係數最高的終生投資。

但這隻小青蛙,它不粘人,也不花錢,只要幾小時收割一次三葉草,它就能自己吃飯、玩耍、看書、學習、旅行。實在煩了,退出、卸載遊戲,就能重回清靜世界。

低慾望社會,除了較低生育率之外,還有事業心的懈怠。在基本的物質需要基本滿足後,工作不再是必要的存活手段。90後的年輕人更趨向簡單自在的小生活,對於工作的熱衷度就有所下降,而這隻隨時可以出發、沒有任何牽絆的小青蛙,就代表了一種自我隨性的理想生活。

當生活的重心不再是養兒育女,也不再是打拚事業之後,如影隨形的是普遍的孤獨感。

在日本,20~24周歲日本男性的單身率高達94.2%。在中國,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 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

單身潮讓大多數年輕人患上「孤獨症」,這隻小青蛙就是治癒孤獨症的良藥。它是小時候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出門回寄明信片,還會帶特產,它不給你增加任何負累和支出,卻總是無私回饋「微小而確切的小幸福」。

它又讓我們無處安放的愛意和牽掛找到了出口。出門時,蛙爸蛙媽就擔心我蛙會不會餓了迷路了出車禍了;在家看書困得打瞌睡時,又怕兒砸累了,希望它趕緊去休息玩耍交友,用小愛好把生活裝點得豐富多彩。

它要的那麼少,給的又那麼多。所以,養個娃,也許真的不如養只蛙吧。反正,我是不會再吃水煮牛蛙了!

推薦閱讀:

玩旅行青蛙(旅かえる)有哪些體驗?

TAG:旅行青蛙旅かえる | 生育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