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滷水的製作關鍵
鹵,是製作冷盤的一種烹調方法。又稱「滷水」,「原鹵」,「老鹵」。
滷水製作的好壞,通常是衡量一個冷盤師技術高低的標杆。有人說,一個冷盤師不能賦予滷水激情飛揚的靈魂,則如機械操作的機器無二,不能創新,靜若死水,沒有壯觀波瀾,怎樣引人入勝?此話頗為有理。
為什麼滷水能夠同時得到烹調者與饕餮者的共同親睞呢?據分析,烹調者愛他的製作簡單,取材廣泛及易於造型;而饕餮者則喜歡他的色美味醇,適宜下酒佐餐。其實,集眾多優點於一身的滷水,看似簡單易制,沒有多少含金量,但若想鹵出讓人食後念念不忘的滷味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非侃侃而紙上談兵一番就可大功告成的。滷製的過程中,從調鹵到原料處理再到滷製等一系列工序中,還有許多需要特別注意的關鍵。
首先,滷水的調製。這是製作滷味菜的關鍵環節,它決定著滷水的成品味道是好是壞。說起調鹵,各地因口味不同,而配方各異,但有一樣東西卻是都必須的——鮮湯,一鍋鮮香味美的鮮湯,大致做法如下:取老雞2隻(約重3.5 kg)斬成大塊;豬棒骨3 kg,用刀背敲斷;豬肉皮、雞爪各1 kg治凈待用,鍋入冷水,分別放入老雞、豬棒骨、豬肉皮、雞爪,大火燒沸,撇去浮沫,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另取一不鏽鋼桶,添入清水25 kg,放入焯水原料,老薑(拍破)、大蔥(整棵去皮)各500 g,大火燒沸後轉小火熬約2 h,至雞酥、肉爛,湯汁濃稠時,離水打去料渣,即得鮮湯。在熬制鮮湯的同時,將所用到的香料(花椒、八角各70 g,桂皮、香葉、良姜、陳皮、白芷各50 g,草果、小茴香、山柰、蓽拔各30 g,甘草、丁香、香茅草各15 g,白寇、砂仁、肉蔻各20 g,羅漢果2個)入沸水中汆一遍,再入放有底油的鍋中小火炒香,最後裝入一個寬鬆的紗布袋中,用細麻繩紮緊口,然後把香料包放入鮮湯鍋中,接著調入生抽1 kg,鹽100 g,冰糖300 g,糖色200 g,老抽200 g,料酒150 g,魚露50 g,玫瑰露酒20 g,雞粉、味精各30 g,待中火熬出香味後,則可下入準備滷製的原料了,如果再加入一些用豬油炸香的蔬菜料(如長芹菜段、整個的青辣椒、整棵的香菜)香味會更加濃郁醇厚。這是製作「紅鹵」的方法,另外還有一種「白鹵」。兩者雖然叫法不同,但製法基本相同,只是紅鹵加醬油、冰糖,口味咸鮮回甜,而白鹵只加鹽不加醬油,一般也不加冰糖,既便加也只是極少量,目的為提鮮,決不能吃出甜味,鹵出的菜肴以原汁原味取勝。
其次,滷水的保管。因為滷水只有使用的次數愈多,保存時間愈長,質量才會愈高,味道愈好,所以妥善保管尤為重要。我的做法是每次鹵完原料後,都會過濾打渣,並撇去浮油。既使在不用的情況下,也每日燒沸,不過春冬季節氣溫較低時可隔日燒開。需要注意的是,燒沸後不能再隨意攪動,更不能有生水滴入,否則易引起滷水發酸變質。另外,香料包也要及時更換,因為滷水每使用一次,味道就會減弱,使用次數越多,味道越寡。為了使滷水的口味始終如一,長久不變,只有及時添加調料,更換香料包。做法是,調料每次滷製前都酌情適量添加一些,而香料包一般2~3次更換一回,有時也在舊的基礎上再添加一個新的香料包。
再次,原料的處理。一般一鍋滷水需要滷製多種原料,所以不免遇到一些腥膻味重之物,故做好原料的處理加工也是一道重要的環節。下鍋滷製前的原料,不能僅僅以清洗乾淨為標準,而應根據不同原料選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乾貨原料要先漲發後再滷製,如動物原料要進行宰殺、去內臟、分割等一系列工序,更有一些特殊的原料,如污穢味重、異味較大的下水,處理更需要講究。不過,對於這些味重的特殊原料,還是把老鹵舀入另鍋滷製為好,不能讓其本身難以祛除的異味破壞了整桶滷水的鮮美滋味。
當然,滷製時還需要掌握一些操作關鍵。如滷製時所用的鍋具,砂鍋是首選,其次是不鏽鋼桶;如投放多種原料時,應根據不同原料的成熟狀況,分別提前入鍋滷製或提前出鍋;如在滷製過程中,還應該掌握好火候和加熱時間的長短;如滷水燒沸後,不能再用旺火,因為滷水激烈沸騰時候,原料反而不易成熟,且肉質老化……
最後,滷菜的存放與食用。鹵好的成品出鍋存放時,最好在其表面抹一層香油,既增味又防變干變硬變色。如果是一些不怕熟爛的原料,也可離火浸泡在原鹵中,待冷卻後隨用隨取,這樣能更好地保持滷菜的鮮嫩。
滷菜的食用方法很多,冷卻後即可直接改刀食用;也可以改刀後澆上原鹵或拌其他調味汁食用;亦可擺成某種造型後跟輔助味汁蘸食;有些還需先在熱油鍋中炸一下再改刀食用。不一而足。
總之,如果說冷盤是夏天的主旋律,那麼滷水則是那主旋律中最強勁、最誘人魂魄、最扣人心弦的一節音符。
推薦閱讀:
※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