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的怪獸一:真實的謎題

第1節 真實的迷題

我小的時候,家裡人對我的評價是:老實,不愛說話。但是,奶奶對此毫不在意,她稱讚我道:老實娃子,好啊!奶奶是很有主見的人,她認為我並不笨,要是能補充一點營養會更聰明的。於是奶奶盯住家裡喂的小母雞,等它第一次生蛋後咯咯咯歡唱的時候,奶奶趕緊撿起雞蛋揣在懷裡,跑到離家不遠的村小學。奶奶在教室的窗戶外邊把我叫過去,然後把那隻尚有餘溫的雞蛋打到我嘴裡,我咕嘟一聲吞下了這隻生雞蛋,嘴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奶奶看著我的表情,開心地笑起來,對我說:這蛋吃了長記性!

雖然此後我並沒有感覺到自己記憶力大增,但這隻生雞蛋我卻一直記得,它寄託了奶奶的期望,增加了我的自信。從小學到初中,我的學習成績都還不錯,有幾次寫作文還被老師拿來作範文,念給大家聽。於是,中學時我報名做了學校廣播站的通訊員。然而,尷尬的是過了一個多月我一篇通訊稿都沒寫出來,原因是我不知道要寫些什麼,我也沒發現有什麼值得寫的事情。再接下來,我退出了通訊員的工作,但心中仍有些懊惱:為什麼人家有那麼多事情可寫?他們每天所寫的故事是真實的嗎?就算是真事,怎麼會每一件都如此有教育意義?而我,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見到的真實的事情描述清楚,如果這件事恰好有些特別之處,從而令我印象深刻,那麼我會把心中的一些感受記錄下來。這一招在小學時也許還能引以為傲,到中學以後就開始落伍了。

後來我才明白,寫文章是有技巧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很深的套路!套路需要學習鑽研,需要模仿演練,套路真玩好了,那是人才。武術套路練好了,可以大搖大擺的拿冠軍;文章套路練好了,可以中狀元、做文膽,也可以搞策劃、當寫手。至於把一件親歷的事情描寫清楚,或記錄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是現在的許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都想超越的階段。

講了這麼多,似乎跟人工智慧(簡稱AI)沒啥關係,那下面就說點有關係的吧。我剛開始是比較喜歡歷史的,後來發現學這個不好找工作,於是我選擇學計算機。對於計算機,我們懂得越少就會越樂觀:電腦運算速度很快、很聰明,而且越來越聰明,那麼總有一天它會像人腦一樣聰明,甚至會超過人類。這種樂觀有點盲目,但對此盲目樂觀的人遠不止我們這些剛開始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以及對「電腦」一知半解的普通大眾,實際上很多研究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科學家都看走了眼,包括人工智慧框架理論的創立者馬文·明斯基(創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的Marvin Minsky教授,逝世於2016年1月24日)。參加完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之後的那些科學家們都很樂觀,他們預言人工智慧將在十年內戰勝國際象棋大師、二三十年內即可全面與人類匹敵。1989年明斯基又重新預言二十年內可以解決自然語言處理問題,這些預言全部都破產了。在1980年代人工智慧進入轉型期,興起了知識處理、專家系統等研究方向,日、美等國爭相投入研發所謂的第五代計算機,最後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成果。當然,最終人工智慧還是取得了一些小突破,比如在1997年,IBM的「深藍」計算機打敗了人類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上述實踐表明,人工智慧的問題不是一兩個人能解決的,也不是一兩代人能解決的。從1950年圖靈將問題正式提出來,如果以25年作為一代人的尺度,到現在已經第三代了,問題雖然有了一點眉目,但遠未解決。

看看現在,真正的進展是計算機硬體變快了、更便宜了,各種大電腦、小電腦(手機、Pad等移動終端)在公眾中普及使用。實現人工智慧的工作20%在於硬體,80%在於軟體。現在硬體的發展快完成了,軟體的發展也可以認為接近一半了,這一半是什麼?是海量的數據,是基於隨時隨地的網路互聯、各種終端和應用接入形成的大數據。近幾年很熱門的「深度學習」技術正是基於大數據才獲得成功。谷歌公司率先使用這種技術能讓AI認出任意圖片中的貓,百度公司使用這種技術把中文語音識別準確率提高到97%,完全達到實用標準。綜合起來一看,硬體的20%加上大數據的40%,人工智慧的實現程度接近60%,似乎勝利在望了!

但問題是:剩下的這40%是什麼?我們能否突破它?計算機與人工智慧之父阿蘭·圖靈在1936年就已證明「用有限的指令和有限的存儲空間可算盡一切可算之物——圖靈機理論」,這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可算之物?什麼又是不可算之物?簡單理解,人們能講清楚的事物必定是可以計算的,如果某事物人們根本無法描述清楚,那很可能是因為它是不可算之物——即使計算機再先進、速度再快,也無法在有限時間內得出有意義的運算結果。

把一件事情描述清楚,這不是很簡單嗎?只要是我們親身經歷的真實的事情,怎麼可能講不清楚呢?這似乎是我擅長的!小時候我寫作文凡是被老師表揚說寫得好的文章,寫的就是真實的事情;寫得不好的都是些胡亂編造出來交差的文章。長大參加工作,給客戶做管理軟體開發,在做需求分析時,我總是自信滿滿地對人家說:只要你把規章制度講清楚,不管多複雜,我的軟體都能實現。

現在問題來了:我們都認為人是聰明的或智能的,人類的思維與意識是一種奇妙而真實的存在。不管你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也不管你信奉這個神還是那個神,對於自己有思維這個事肯定是沒疑問的。即便是提出「普遍懷疑」主張的著名哲學家笛卡爾也認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思維或意識人人都有,我們一天到晚都在運用它:你跟人交談,你觀察事物,或者你做其他任何一件事,都是它在操控。即使你在睡覺,意識也未完全關閉。你和它是如此的熟悉,那麼你能否講一講思維和意識是如何運作(或如何發生)的呢?根據我的經驗:真實的事情一定能講清楚,就算我們暫時沒想明白,但是古今中外那麼多聰明人,他們應該可以給我們答案吧?那些著名的哲學家大多研究過思維的問題,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培根、笛卡爾,再到康德、黑格爾,哲學家從注重本體論轉向關注認識論,開始研究思維本身是怎麼回事。這裡面有許多的爭論,爭來爭去最後產生了語言哲學。之後,量子力學大放異彩,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和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提出,給哲學致命一擊,曾經傲視群雄的哲學家們一下子變得謙虛、謹慎起來,轉向研究一些瑣碎的小問題,而對於思維和意識的問題卻置之不理了。(有沒有能計算卻講不清楚的事物?愛因斯坦的時空相對論觀點就有這種感覺。但很多科學家認為相對論還算是清楚的,最講不清楚的是量子力學,同時計算精度最高的也是量子力學!)

要弄清思維的問題,現在大概有兩個辦法:一是讓醫學家對生物的神經系統進行仔細地分析和還原,以了解思維的運作原理;二是讓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對人類智能進行抽象,創建人工智慧。1950年圖靈發表了一篇論文:機器能思考嗎?這正式開啟了人工智慧的新時代,他會成功嗎?

反思一下這個問題,可分幾種情況來討論:

A、思維或意識並不真實,它只是一種假象。人們能否弄清楚它,取決於神是否讓我們這樣做,所以人類研究它並沒有意義。

B、思維或意識是真實的,但極其複雜、不可計算。所以我們可以研究一些簡單的自動控制功能,但不要試圖計算不可算之物。

C、思維或意識是真實的,而且可以計算,但對於人類來說這非常困難,也許某些外星生命才能實現這種計算。

D、思維或意識是真實的、可以計算的,而且人類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定會實現這種計算。

E、某些人宣稱自己就是神(或半仙、特異功能之類),於是他們無所不知,包括預知500年後之事、掐指一算知你命運吉凶、通過耳朵聽出書本上的字或你內心的想法等等,這種「超計算」功能人類早已實現!花十塊錢就能體驗一次,何必追求什麼人工智慧?

顯而易見,A和E都沒有討論的價值。B是弱人工智慧的觀點,C是強人工智慧的悲觀派意見,D是強人工智慧的樂觀派意見。

我上面的推理還存在一個漏洞:一定要先清楚人類的思維和意識的原理,我們才能計算或模擬出高端的思維與意識功能嗎?圖靈正是抓住這個漏洞,提出了驗證人工智慧水平的「圖靈測試」。圖靈認為人類的思維和意識的原理是很難弄明白的,與其在此處作無謂的爭論,不如設計一些可實現有限智能的程序,這些程序不斷地改進,當它能順利通過某個標準的測試,就可認為它有了足夠的智能。至於這個程序是基於什麼原理設計的,是如何實現各種功能的,與人類的思維和意識的產生原理是否相同,這些都不重要。圖靈測試的方法大概是這樣:讓計算機冒充人類與真正的人類進行某種對話(比如文字聊天),如果有超過一定比例(30%)的人分不清對方是人還是機器,那麼這台計算機就基本達到了人類的智能水平。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方法,但也是比較實用、容易實施的方法。

2014年6月7日,英國雷丁大學組織的「圖靈測試2014」活動中,5個參賽電腦程序之一的「尤金·古斯特曼」成功「偽裝」成一名13歲男孩,回答了測試者輸入的所有問題,其中33%的回答讓測試者認為與他們對話的是人而非機器,這是人類第一次通過「圖靈測試」!是不是大功告成了?人工智慧就這樣實現了嗎?

如果能夠穿越時空,我們要很遺憾地告訴圖靈:你的測試通過了,但這個機器並未被人類認可其具有真正的智能。你也許想像不到,21世紀的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是多麼的快、存儲容量有多麼的大,在全球互聯的計算機網路中信息資源是多麼的豐富,人類日常生活中各種智能應用是多麼地普遍。所以,人們的眼光變高了,30%的門檻太低,改為60%或更高也許合理一些。甚至我們認為,智能機器並不一定要偽裝成人類,就像電影《鋼鐵俠》中托尼·斯塔克的AI管家,它既沒有身體也沒有年齡,只是一套可與人類交互的系統,它的任務是理解和幫助主人,它能真誠地與人類溝通,並讓人類對它產生信任和感情,這就夠了。

人類的思維和意識是一個真實的迷題,智能的機器則是一個模糊的實在。當你第一次見到紅外線自動感應門時,可能會認為它挺智能的,但當它出現故障讓你掏錢維修的時候,你會覺得它只是一道容易壞的門而已。當你去朋友家,見到能通過指紋或人臉識別主人的自動門時,你震驚了,這才是智能啊!直到你聽說指紋很容易被盜,刷臉也不太安全的時候,你又遲疑了。到底什麼樣的機器算是智能機器呢?有語音導航功能的智能手機,應該算是智能了吧?可是,如果有一輛無人駕駛汽車直接把你拉到目的地,那豈不是更好?

智能到底是什麼,這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你承認,或不承認它,思維就在那裡,從古至今;你研究,或不研究它,智能就在那裡,風生水起;你使用,或不使用它,AI就在你身邊,它電閃雷鳴、勢不可擋!


推薦閱讀:

意識或潛意識是怎麼控制身體的?
意識是物質嗎。?
人能想像意識中不存在的概念嗎?
020 精神系統的結構——意識活動的本質結構是什麼?
文章推薦|羅素:意識如何引導無意識來消除焦慮

TAG:人工智能 | 思维 | 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