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總裁喊話:在中國市佔率再高,也不代表吉利的成功

精彩導讀:在吉利「對標文化」的指引下,這家過去名不見經傳的中國車企,已經一躍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領頭羊。但顯然,吉利汽車對標的「獵物」,早已不是中國本土車企,而是世界前十強的跨國汽車巨頭。日前,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在吉利浙江杭州大本營,接受了汽車K線的專訪。

今年1月中旬,中國的江南格外冷。坐擁西湖和錢塘江的杭州,還多了幾分濕氣。

雖然是個輕鬆的周末,但握著安聰慧的手,感覺卻是冰涼的,顯然他剛在戶外停留了很長時間。

待坐下交談方得知,作為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這個「大管家」在回到總部之前,還在給吉利談一個大項目

「去年吉利汽車確實有一定表現,但這個表現對吉利而言只是剛剛開始,不是代表吉利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還是要遵循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律。」生於新疆和靜縣、求學荊楚之地,於1996年便加入吉利的安聰慧告訴汽車K線,在學生時期,他喜愛長跑,深知像馬拉松這樣的長跑項目需要持續的力量和堅持,一朝領先,並不代表最終率先衝過終點。

有時候最終衝過終點的人,是一直跟隨對標領跑者的人。

不久前,吉利汽車相繼發布銷量和盈利預告,2017年,該公司銷量達到124.7萬輛,同比增長63%,凈利潤預計同比翻倍。這樣的業績在2017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實際情況可能沒有增長,甚至微跌的大環境下,確實是值得驕傲和炫耀的。

可對於安聰慧而言,正如毛澤東在長征中《憶秦娥·婁山關》所感:「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是激烈、殘忍的。如果放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吉利汽車可能剛剛走完「長征」。他認真地告訴汽車K線,「現在我們內部高層會議上,經常強調戒驕戒躁、謙虛謹慎、如履薄冰、有強烈的危機感,我講最多的就是市場、客戶和大家的反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安聰慧深知,吉利剛剛舉重若輕地跨過了一個很多車企在中國都很難跨越的坎兒。

當中國人遇到韓國汽車

世紀之交,安聰慧曾帶隊赴韓國考察汽車業。可考察了現代汽車集團、浦項制鐵、雷諾三星等韓國大公司,他突然沒了興緻,甚至為中韓汽車巨大的落差驚詫。

也正是這次考察,讓安聰慧在未來知道世界汽車業高手林立,需要不斷對標

2000年的中國汽車市場,正處在私家車放開的「前夜」,還並不允許民營公司造車。汽車作為生產資料,有著較為嚴格的限制,與此同時,車型稀少、價格也不菲。

相反,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汽車業發展迅速,已經能夠逐漸進入國際主流陣營。無論是生產製造、工藝流程,還是設計研發,韓國汽車逐漸成為世界不可忽視的力量。

「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說實話我當時徹夜難眠,感覺造車不可行。」安聰慧笑著說,但是回到國內,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了一陣,他卻眉頭舒展開來,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有著絕對廣闊的市場和機遇。

理由很簡單,從上海回寧波的高速公路上,他幾乎看不到一輛車,那時候,中國除了「老三樣」,就是夏利。相反當時韓國道路,已經擁擠不堪。

自然地,吉利從偷偷摸摸,變成正式進軍汽車業,並成為第一個獲得民營造車資質的公司。當吉利的產品低價問世後,一舉打破了外資品牌價格「底線」。

在隨後的10年里,中國汽車市場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世界汽車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吉利汽車也伴隨中國市場壯大而不斷發展,並逐步發展到50萬輛規模。

「吉利在50萬輛時也有過徘徊,我主抓的很多車型,也因各種原因被斃掉。」但對安聰慧來講,這些失敗經驗是成功之母

2011年底,除了銷售,幾乎干過吉利汽車所有崗位的安聰慧,成為吉利汽車總裁。可恰恰在2012年前後,吉利正經歷戰略轉型期,相繼停掉了一些還在銷售、但產品力較差的車型。

彼時剛提出「對標戰略」的安聰慧,可能沒有想到,今天的吉利,也將成為「被對標」對象。

有吉利汽車高層曾略帶調侃地講道,現在大家都只看到吉利汽車現在的成功,卻不知道我們之前遭遇那麼多的坎兒;摔了多少次,只有自己知道。

「中國汽車品牌一定會成為市場主導」

最近幾年,中國提出供給側改革,為各行各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對企業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指引。作為國家支柱產業,中國汽車也處於轉型升級過程中。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淘汰技術、品質等各方面落後的產能、產品,來提升有競爭力的產品,以及消費升級後的產品。」安聰慧認為,吉利基本在2017年做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較好的典型。

2015年起,吉利汽車相繼推出博瑞、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3.0時代」產品,得到中國消費者認可,其中,吉利博越銷量在去年逼近30萬輛大關。同時,吉利還下決心淘汰了仍有市場的自由艦、金剛等老舊車型。

「雖然去年整個中國汽車行業沒有什麼增長,但對吉利來說卻是非常好的機遇。」安聰慧直言不諱地說,「從前,我們見大勢頭不好,也犯過錯,但認為只要能比整體市場增速高3個百分點就是很好的表現了。」但產品相繼取得成功,讓吉利看到提升產品力,才是汽車公司長遠發展的根本

在2017年,在中國汽車市場,少數車企有較大增長,有些企業有大幅下降,還有些非常具備競爭力的汽車企業,甚至沒有增長。「這時就充分體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2018年,吉利汽車設定了158萬輛目標,同比增張27%,對吉利而言,這非常關鍵。因為與此同時,世界汽車巨頭也加速了在中國的市場布局

去年,豐田汽車TNGA構架開始在中國落地;大眾汽車也將從今年起,發動「SUV攻勢」,並於明年推出廉價車品牌……無不對吉利崛起構成威脅

對此,安聰慧有自己的考量和規劃。他堅信,隨著產品力不斷提升,中國汽車品牌未來一定會主導中國汽車市場。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在汽車強國和發達國家,其汽車產業在全球都是具有影響力的,發達國家有實力的汽車企業,在該國市場佔有率最高。

現階段從國家導向大背景環境下,安聰慧認為吉利是有機遇的。因為汽車作為實體經濟和高端製造業,將長期得到支持。「對自主品牌而言,以吉利為例,其已經在公務車(外交部禮賓用車)、G20、政府採購獲得大量訂單,支持力度和以往不同。」

不僅如此,消費者對中國品牌認識不斷提高,中國市場3000萬量級的規模優勢,以及中國汽車產業化競爭加劇,都為中國品牌成為主導力量提供了機遇

「未來中國品牌有面子,有價值,中國人才有面子。」安聰慧認為,即便外資品牌下探,但有不少品牌依然銷量下滑,所以這是綜合體系規劃的問題,中國本土企業優勢更加明顯。

「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再高,也不能代表吉利的成功」

去年,吉利汽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佔有率接近5%。不過,安聰慧認為,吉利在中國市場率再高,也不能代表吉利的成功;汽車行業的性質,決定了企業要全球化,參與到全球市場競爭。

目前,吉利汽車在全球擁有4個設計研發基地,一萬多研發人員從事產品開發工作。「我現在去歐洲花費最長的時間,就是面試!

「我們併購沃爾沃約7年,CEVT已五年。五年時間,吉利不是簡單把沃爾沃已有技術拿來為我所用,提高自己,而是通過併購後怎樣融合在一起,來進行共同投入、共同研發,開發未來更有競爭力的技術和產品,這才是主要的。」安聰慧對汽車K線說,「畢竟現有技術對未來並不是模式,為保證企業和產品有長久生命力和競爭力,就需要不斷地投入。」

「未來不排除吉利會挑戰400萬-500萬輛的規模,中國為何不能誕生世界級汽車集團呢?」安聰慧反問道。

此前,吉利汽車宣布其「20200戰略」,即在2020年實現200萬輛規模。屆時,吉利汽車希望進入世界汽車公司前十強。

「實際上,對標管理作為吉利的文化,決定我們可以做的更好。通過對標就能找到差距,兩年前找到進入世界前十強的差距。先是整個體系找到差距,然後從研發設計體系、人才、製造等方面去分解。」安聰慧介紹,今年吉利還有一個設計研發中心投入使用,同時他們正在為下一個五年計劃做準備。

2018年,對吉利將是產品大年,吉利將有至少5款全新產品問世。與此同時,安聰慧也表示,今年還是吉利汽車新能源的元年海外發展的準備之年

在新能源領域,吉利今年將推出兩款電動車,並將實現產品電氣化,技術路線涵蓋48V、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而LYNK&CO品牌,也會在未來陸續推出新能源車型。

海外發展方面,去年吉利相繼併購了馬來西亞寶騰、英國路特斯,並在年底成為沃爾沃AB第一大股東。不僅如此,吉利汽車白俄羅斯工廠也已經建設完成,今年對馬來西亞寶騰工廠的準備也將有重大進展

文字為【汽車K線】(微信號:autoKline)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精彩文章,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歡迎關注【汽車K線】。

weixin.qq.com/r/tThcRL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比起一年漲266.7%的吉利汽車股價,這份成績單為何更值得關注
目標價被調至30港元,吉利月銷「10萬+」會成「新常態」嗎?
不充值、不敲詐,關於吉利設計總監Peter Horbury,我講16個故事
博越在國產車中是什麼水平?動力怎麼樣?
吉利博越和奇瑞瑞虎7哪個好些?

TAG:吉利汽车品牌 | 吉利博越 | 吉利帝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