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W4 - 特斯拉還能漲6倍

1、數字貨幣 | 比特幣交易費用降至 1 美元,這能長期維持下去嗎?

Allen:比特幣的交易手續費怎麼計算?比特幣每個區塊能存儲的交易數量畢竟有限,所以交易還是要分優先順序來進行的。交易的priority = sum(input_value_in__units * input_age)/size_in_bytes,計算結果如果小於0.576,那麼該交易就必須支付手續費。一般來說,交易金額小於0.01比特幣,就要支付手續費0.0001比特幣。最近的506,368的交易費用按當時的比特幣價格,大約在5美元。所以如果比特幣1個能夠超過100萬美金,那麼0.01比特幣就是1萬美金,交易1萬美金以下需要支付手續費100美金,而美國銀行行內轉賬是免費的,跨行轉賬和國際轉賬手續費低於35美金,所以這時候交易都會走正常的貨幣體系了,因此比特幣到100萬美金1個是不可能的,按這套模型毛糙估計最多到35萬美金1個。

2、特斯拉為CEO設定長期績效獎勵方案 全獎高達780億美元

Allen:特斯拉對自己的市值定位是6500億美金,而現在是590億美金。google finance列出的tesla相關公司總市值,目前是7500億美金,這是要壟斷86%的市場份額么。一個參考數據,搜索領域的絕對壟斷巨頭google目前的市場份額是91.8%。不過我們打個6折,3900億美金還是很有可能的,所以特斯拉還有6倍漲幅。

3、柳青:AI Labs將幫助滴滴定義出行領域的技術邊界

Allen:「對 15 分鐘後的需求預測準確率已達 85%」,這是滴滴的申明,但是,有價值的信息往往在思考的後面,比如:

  • 準確率的定義定義是什麼?是幾公里方圓內的打車需求預測還是一條街道的?是清晰的預測出打車的目的地還是只知道向東出行大致範圍?打車人的性別年齡職業收入狀況音樂偏好知道嗎?
  • 為什麼是15分鐘?可以進一步收斂到10分鐘嗎,或者只是在某些場景下(早出/晚回)下?如果收斂的更短,對運力的調配有多少增益(整體交通擁堵情況/司機收入)?上海的平均車速大概是33km/h(2015年),以此估算15分鐘能夠提前調度的運力距離大約就是8公里,如果用戶還願意等3分鐘,那麼訂單過程中能調度的運力距離大致在10公里,陸家嘴到徐家匯的距離,已經很遠了。
  • 85%意味著什麼?競爭對手(uber/美團)在哪裡了?競爭對手的運營策略變化會否讓這個準確率形同虛設?預測不準的15%帶來多大的損失,是否會抵消掉85%帶來的收益?如果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能做什麼事情?如果這件事只能依靠頂尖科學家,程維和柳青有能力判斷這些人的技術決策質量嗎?
  • 這個技術能力是否需要新的產品形態(軟體的,硬體的)來發揮出最大價值?
  • 這個綜合指標如何對應到毛利率?你能否根據這個指標,對滴滴未來的估值應該是上是下有一個判斷?

4、摩根大通 CEO:對加密貨幣的討論已經太多了,金融科技正逢其時

Allen:「通常來說,那些有競爭力的企業的利潤率都在下降。這就是資本主義。」喂,谷歌的利潤什麼時候下降啊。。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銀行也漸漸的認可數據是資產,那麼,數據能夠抵押換取貸款嗎?

5、wired.com/story/dangers

Allen:當我們想不清楚當下如何破題的時候,翻看歷史也許會有一些啟發。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女性在其中是如何一步步參與的?

6、在線教育競賽目前還沒到相互搶用戶的時候_新聞_新芽NewSeed

Allen:這篇文章提到的一個數據讓我很吃驚,美國小學和初中有教師資格證的數量是200萬(3.2億),中國有900萬(13.8億),比例倒是基本相同的。中國目前每年出生人口1800萬,9年是義務教務,那麼相當於1個老師需要教育20個人不到,按比例是比以前要大大下降了。當然統計平均包含很多數字現金,也可能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重點學校的教師/學生比例居低不上。

7、創業者茅侃侃:曾翻山越嶺去找出路_新聞_新芽NewSeed

Allen:去復盤一個失敗的案例,我們能學到很多。創業成功到底意味著什麼,和個人的人生目標是否吻合,能否承受交換的代價等等,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求解和思索的問題。

8、混改!中國聯通的大跨步和與絆腳石_新聞_新芽NewSeed

Allen:內部的股權激勵屬於試點,3%員工和5年鎖定期有些苛刻,成效還要看考核指標是怎麼設定的。也許,下一個10年,頂尖國企會重回大學生首選。

9、峰瑞資本李豐:看好核心技術國產化過程中的機遇_科技_騰訊網

Allen:想明白一件事,IT行業從業人士怎麼投資科技公司的股票。就是用一線VC的投資數據,結合社交平台熱度(pullwave/微信指數/百度指數),來驗證哪些公司是值得長期持有的。

10、2017年的中國:還是好萊塢的「爛片回收站」嗎?_新聞_新芽NewSeed

Allen:和爛片無關,美國的技術力量在全球獲得的文化紅利而已,我覺得短期內不會隨著中國觀眾的口味提升而改變,炫黑科技的電影不管拍的好不好仍然會在平均票房之上。


推薦閱讀:

人類也有自動餵食器了!
50年前我們預想的今天(2017年)人類科技發展是什麼樣的?
取色筆的技術難點是什麼?為什麼現在無法廣泛生產?
3D印表機的具體價格?

TAG:科技 | 互联网 | 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