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虎爸虎媽,棍棒之下更易出「熊孩子」!
「虎爸」罰兒子跪在校門口寫作業,登上了今天的熱搜。
好多人覺得這位爸爸的教育十分不當,讓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被體罰,絲毫不體諒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小編也不認同這種「傷孩子」自尊心的體罰。本來只有你一個人知道孩子沒寫作業的,現在全國都知道了。
而且幸虧他碰上的不是「熊孩子」。遇上熊孩子就是體罰也不管用了。我們一貫主張對孩子要懷柔教育,以講道理感化為主,但是總有些孩子能瞬間把慈父慈母逼成虎爸虎媽。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熊孩子你是打不怕啊」
廣西南寧的新聞報道過:一群熊孩子真的上房揭瓦了!
一群熊孩子爬上34層樓頂玩耍,嚇得看到的人馬上報了警,就這畫面也是看的人心驚肉跳。
如果你覺得這個不明顯,那看看下面這張圖。想像一下,站在34層樓頂的感覺,小編都覺得腿軟。
警方到達現場時,「熊孩子」們已經逃之夭夭了,後來調取監控發現其中一小朋友家住14層他放假帶著7名同學前來家裡玩耍,無聊才上樓頂嬉戲。警方沒有查到這群孩子是如何爬上樓頂的,當他們上門詢問是時「孩子的眼角還有淚痕,應該是家長剛打過一輪」。
據了解這些孩子是通過14層的消防通道爬到34層,又跑到樓頂天台,在上面呆了幾分鐘,沒有什麼玩的,就下來了。
熊孩子這種不顧「死活」的行為傷的是自己,還有很多熊孩子是害「別人」。
騰訊新聞曾經報道過一則新聞《割斷工人安全繩:「熊孩子」怎麼治》
因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影響到自己在家看動畫片《喜羊羊》,一個10歲男孩想到的處理方法,居然是用刀子割斷工人的安全繩。還好繩子有兩根,工人只能懸吊空中等待營救。
我們周圍發生這種相對極端案例比較少,多的是一些非常調皮的「熊孩子」,但這兩種孩子都得到了父母十足的「特別關照」,還有網友調侃「慈母手中線,勒死熊孩子」
現在家長的教育理念上主張不能打孩子,實行「感化式教育」,甚至在很多的歐美國家立法禁止家庭教育里體罰孩子,父母管教孩子,不再是家庭的「私事」。正常的父母不會無緣無故打孩子,但有些熊孩子的種種行為真的讓人難以忍受,作為「熊孩子」的父母,到底該怎麼管教這些孩子呢?
一般來說,讓家長覺得煩惱的熊孩子們有以下特徵:
行為有攻擊性
熊孩子總是傷人和傷人的行為來解決問題,情緒容易激動,暴躁,甚至成為校園欺凌裡面的實施者,毫不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
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完全以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來做事情,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簡而言之,就是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或者同理心。
沒有規則意識
無視外界的規則和行為規範,隨著自己的性子來,時常讓家長覺得哭笑不得。
熊孩子為什麼這麼「熊」呢?
無論是具有攻擊性、以自我為中心或是沒有規則感,都是和孩子的道德發展水平是相關的,而道德發展實質上取決與孩子的認知發展。
父母教會孩子規則意識
2-5歲的孩子正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孩子以自己本能的願望實施著事情,而這個時候正是給孩子樹立規則感的關鍵期,父母先不要無底線的滿足孩子的願望。當孩子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催生他對自我情緒的控制,開始有規則意識。
父母對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是非,好壞,事情的危險性,在某個具體的場合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站在他人的角度體會他人的感受,學會合作,責任感和自律......而孩子的這些對事情的認知、行為規範和習慣並不能單純以打罵權威的方式傳授給孩子,而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的讓孩子知曉明白,以孩子的年齡段適合的方式去進行引導,比如:角色扮演遊戲,繪本故事,換位思考,說服等等。
家庭環境的重要性
很多研究表明,攻擊性強的孩子對別人行為意圖的理解是有攻擊性的,和孩子的成長經歷是有關係的。在家裡父母吵架有沒有互相動過手,有沒有通過打罵孩子出氣。有過度攻擊傾向的孩子被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模式所影響。
怎麼治理這些「熊孩子們」呢?
為什麼家長一遇到熊孩子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將孩子打一頓呢?這是人最本能的情緒發泄方式,攻擊別人來緩解自己的情緒暴怒。
很多家長覺得在孩子犯了錯誤,直接把孩子打怕,記住了疼就不再犯了。比如把別人給打了,家長在別人面前把自己孩子痛打一頓,就是打給對方看,對孩子抵罪性的懲罰。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是在挑釁自己,為了維護當爸媽的尊嚴,也要把孩子「打服了」。
打孩子是最簡單直接粗暴的方式,見效會很快,但是對於不同的孩子效果是不同的,一旦將孩子打「皮實」了,打罵就對孩子失去了威信力,父母再也找不到更有效的方法,打的越狠,孩子越不聽話,惡性循環。
說教孩子往往並不會聽從,當時記住了,轉眼就忘了。
懲罰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家長需要藉助一定的合理懲罰,讓孩子印象「深刻」,而不是只是說句「對不起」就結束了。比如說,將家裡的故意弄亂,亂塗亂畫牆壁。家長不要馬上指責孩子,自己收拾殘局,而是跟孩子說清楚道理,讓孩子自己收拾「殘局」。懲罰只是當時見效,過後就忘,讓孩子對自己錯誤的後果「深有體會」才能「長記性」。
懲罰孩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孩子需要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任,以回報性的懲罰為原則。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了解孩子,學習以適當和適應的方式教育孩子;處理好自己的家庭關係和婚姻關係,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幸福的家庭氛圍;父母給孩子做一個好的行為榜樣,也許我們的孩子便不會那麼熊了。
推薦閱讀:
※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聊天?
※孩子成長離不開老爸的參與,給老爸的十個哄娃神器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反映了中國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哪些問題?
※什麼是合格的父愛,缺乏合格父愛的結果是什麼,如何彌補?
※想生二娃,你可以不管大娃兒的意見,但一定要照顧好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