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區域武裝衝突現狀與趨勢:聯合國數據亞洲視角
聯合國大學政策研究中心(United Nation University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於2015年發布動態研究,總結了從1990年至2013年全球多國多集團武裝衝突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根據烏普薩拉衝突數據項目資料庫(Uppsala Conflict Data Program,UCDP)的分類,多國多集團武裝衝突氛圍以下三種:
- 以國家為基礎的國家間武裝衝突:兩個敵對國家之間
- 非國家層面武裝衝突
- 單邊暴力:單方面使用武力
(Louise Bosetti and Sebastian von Einsiedel, 2015:2)
報告中包含全球武裝衝突總數趨勢如表1,大規模內戰數量於2010-2011年間開始顯著增長,而小規模衝突數量則時上時下,數量極不穩定。
而在區域武裝衝突數量變化上,亞洲地區及撒哈拉以南地區衝突數量於2010年後顯著上升,亞洲及非洲地緣政治仍然相當不穩定。相比而下,發達資本工業化地區如北美洲,歐洲地區的武裝衝突則一直穩定於低水平。部分原因是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間經濟相互依賴性較高,國家間摩擦不太容易升級成武力衝突(見表2)。雖然2013年世界各地仍有33場內戰進行,相比於數量頂峰時期的1990s50場內戰進行,武裝衝突的數量在近20年內顯著下降。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高烈度武裝衝突(High-Intensity Conflicts)數量於前十年大量攀升。
自2013年開始,亞洲成為武裝衝突最集中的地區,總共有13場正在進行的多國多集團武裝衝突,但大多數均維持在低烈度衝突範圍內(阿富汗除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多國多集團衝突數量在2000年至2005年呈現穩定下降趨勢,但自2005年起開始反彈,由2005年的6場翻到2013年的12場。由於利比亞及敘利亞內戰的爆發及極端伊斯蘭組織的蔓延,中東及北非地區(MENA)多國多集團衝突數量在2011年達到頂峰,11場。
亞洲地區衝突現狀及態勢:
在中亞及南亞區域,衝突主要集中在緬甸,斯里蘭卡,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四國。東南亞區域,衝突則集中在菲律賓。(詳見表4及5)
主要材料:
Louise Bosetti and Sebastian von Einsiedel (2015). Intrastate-based Armed Conflicts: Overview of global and regional trends (1990-2013).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其他材料:
Sebastian von Einsiedel et al. (2014). Major Recent Trends in Violent Conflict, Occasional Paper,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The Human Security Report, which was last published in 2013. Available at:http://www.hsrgroup.org/docs/Publications/HSR2013/HSRP_Report_2013_140226_Web.pdf
See: http://www.pcr.uu.se/research/ucdp/datasets/
Megan Price et al.(2013).「Preliminar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ocumentation of Killings in the Syrian Arab Republic」, The Benetech Human Rights Program.
作者:小保健
封面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有侵權請告之。
《國際衝突:定性與定量》專欄將持續收集採集各方資料並加以整合分析。
推薦閱讀:
※女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丈夫,在外交場合中有哪些特定的禮儀?
※怎麼看待 ISIS 獲40國資助?
※中國對敘利亞難民的態度是什麼?
※一個國家的興亡和總統的關係大不大?
※2012 年美國大選奧巴馬能夠連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