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之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原文:《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字詞解釋:這段話的字面意思是,《詩經》上說:「快樂的君子,民眾的父母。」他們喜歡民眾所喜歡的,他們厭惡民眾所厭惡的,這就是民眾的父母。

前面我們講了「好」和「惡」兩字,在儒家文化中經常用到「好」和「惡」這兩個字,大家很容易把「好」和「惡」理解為喜好和討厭,這是錯誤的,這是沒有修心人的理解。《大學》在前面講了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也就是說內心有情緒就是不正,有情緒就不是君子所為,「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應該這樣解釋,民眾喜歡的東西,我們就支持它,民眾討厭的東西,我們就遠離它,但遠離它並不意味著內心排斥它。

沒有修心去讀《大學》,我們就成「愛」「憎」分明了,這恰恰不是真正的君子。當然,真正的君子一定不會同流合污。

什麼是民之父母呢?就是不能忤逆民眾的心意。

沒有修心的人因為內心存有嫉妒之心,不希望別人超過自己,只要別人好了,他內心就會不高興,他就會設法去阻礙別人,這是忤逆別人最常見的心理。

當你看到某個明星大腕成功時,你內心有多羨慕,你就會對你周圍熟悉的人成功有多嫉妒,同時,你也會暗中設法去阻止他們的成功,這就是小我的弱點。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嫉妒被隱藏了,如果你認真去分析,還是能發現其中的端倪。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張學員對李學員說:「聽說王學員修得不錯。」李學員因為內心嫉妒,他往往漫不經心地回答說:「他不也就那樣嘛。」或者你對孫學員說:「聽說周學員在這個項目上掙了不少錢」,孫學員因為同樣的原因,也往往很不情願地回答:「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這些都是內心嫉妒的例子,他們都是內心在暗暗使勁不願意別人比自己好。大家認真去觀察,你會發現嫉妒的情況在你周圍也很普遍。

如果領導沒有修心,領導也會有嫉妒之心。很多人懂了這個道理,在領導面前都會表現得很低調,以免遭受領導的嫉妒,明明自己的才華超過領導,但在領導面前一定要把領導捧一下,他們往往會說「領導才是高屋建瓦」、「領導的分析才叫精闢」之類的讚賞話,這也是自我保護的意識。如果領導的權力大了而沒有相應的制約,他就會只考慮自己和少數人的利益,忤逆民意的情況就會發生。

除了嫉妒,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內心恐懼造成的,明明大家的行為是合理的,但是因為害怕而做出的忤逆民意的行為。比如秦朝的焚書坑儒,就是因為國君恐懼大家議論古是今非,於是,就剝奪了大家學習文化的權利,這種忤逆民意行為的結果恰恰加劇了秦代帝國的覆滅。

要說明的是,並不是大家所有的意願都是合理的,不忤逆民意是指不違背民眾追求幸福的願望,君王對少數追求賭博和奢靡之風當然需要制止。

我們普通人要做到不忤逆別人,其實也是有難度的,只有徹底消除內心的各種障礙才可以做到。

推薦閱讀:

【大學之道】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大學之道】知止而後有定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