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員進入 30 歲後該怎麼轉變?長跑選手說,我們即將迎來第二春了! | 運動分子

職業運動員進入 30 歲後都有哪些轉變?30歲了怎麼辦?迎來職業生涯第二春唄……

所有中長跑、長跑選手進入30歲後往往都會面臨這個問題:要麼選擇逐漸告別田徑賽道,要麼往更長距離的路跑比賽發展,比如馬拉松。

只是不像其它運動員的被動轉型,這對長跑選手而言並不算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因為人類身體的進化一直為了適應長時間的耐力輸出,如果保持訓練,人類的耐力(有氧能力)隨著年齡增加下降程度是比較低的。相比肌肉爆發力的下降,耐力的衰減微乎其微。

一般短距離選手30歲之前就開始考慮生涯尾部的打算,參賽量下降很大,並且短距離往往有更多傷病,這些日益加劇的傷病也會導致選手力不從心。加上更多靠的爆發力,身體肌肉比例也更偏向中短距離——幾乎沒有短跑選手能換項往其它田徑組別發展。

而所有的中長跑選手,職業生涯往往都驚人的相似:青少年時從中長跑開始,青壯年主攻5000/10000米比賽,等30歲以後如果還沒有退役,也會逐漸開始更長距離,也就是馬拉松比賽(距離定義上,中長跑通常指小於3000米、大於500米的比賽,長跑最主要指的就是兩個距離,5000米和10000米,馬拉松一般又會被單獨列出)。

當速度不再是他們所向披靡的武器後,耐力就成了他們最可靠的戰友。


列舉一些30歲後在更長距離創造傳奇的中長跑選手:

  • 「長跑之王」海爾·格布雷西拉西耶(1973年):

田徑史上最偉大運動員之一。19歲格布雷西拉西耶包攬了世青賽5000米和萬米金牌,20歲拿下世界田徑錦標賽萬米冠軍。然後開始不斷打破世界紀錄,1994-2000年期間(也就是他的21歲-27歲),15次創造萬米室內外中長跑世界紀錄,整個職業生涯創造了27個世界紀錄……

29歲時老格第一次正式參加馬拉松比賽,此時他的主項還是萬米,並且發力在兩年後的雅典奧運會,多少有點玩票性質。2002年第一場倫敦馬拉松,第三名;然後2005年阿姆斯特丹馬拉松,32歲,冠軍;然後2006年,33歲的老格開始搖身一變,身份從史上最強5000/萬米跑者變成史上最強的馬拉松選手——當年,柏林和福岡馬拉松都拿了冠軍,後面的2007、08年,已經34、35的老格在柏林馬拉松連續兩年跑出馬拉松世界紀錄,並且2009年實現了柏馬四連冠。

柏林馬拉松和倫敦馬拉松一直可以算馬拉松里競爭最激烈、最可能誕生世界紀錄的比賽,老格從20歲開始一直到32歲,都在5000/10000米保持最強戰力,33歲開始稱霸馬拉松,冠軍拿到手軟且還破了兩次世界紀錄,路跑的風頭完全不輸給田徑賽道。

直到2010年秋季第一次退役,老格還在當年迪拜馬拉松拿下冠軍,秋季因傷宣布退役沒多久,就又復出了……他自己說,閑不住,覺得還能跑……那年老格已經37歲高齡,復出後也不是「養生型跑馬」,各種半程和15公里路跑依然拿了不少冠軍。經紀人說他已經告別創紀錄生涯,但這個年紀的職業生涯仍有很強挑戰性。然後又跑了5年,老格才算正式掛靴——他已經整整42歲了。

差不多30歲之前,他的主要競爭對手都在等他的生涯末期,沒想到30歲以後又開始制霸馬拉松,在田徑賽道和公路上創造了兩段傳奇。

  • 凱內尼薩·貝克勒(1982年)

貝克勒和格布雷西拉西耶都是衣索比亞人,他也是老格的鐵杆粉,練長跑就是因為受老格的影響。他與老格相差10歲——某種意義上,它倆非常像科比和喬丹的關係。貝克勒也幾乎完全沿襲了老格走過的路,老格是「長跑之王」,他是「萬米之王」。

2001年貝克勒19歲,創造3000米世界紀錄(7分30秒67),然後2004年,23歲打破室內/外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紀錄——打破的紀錄也正是老格當年創造的。

2014年貝克勒32歲,他第一次參加馬拉松,就在巴黎馬拉松以2小時05分04秒拿了冠軍,然後2016年在老格的福地柏林馬拉松,以2小時03分03秒奪冠,距離世界紀錄只有6秒而已。

他與老格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可能此前5000/萬米落下傷病更多,馬拉松的退賽率更高,目前來看想打破世界紀錄比較難,不過參加的比賽依然是奪冠熱門。2017年倫敦馬拉松也僅落后冠軍9秒而已。貝克勒如今36歲了,還沒有宣布退役,依然還在跑一些馬拉松。

就像很多人都在YY喬丹如果和科比單挑誰會贏一樣,格布雷西拉西耶和貝克勒在5000、萬米甚至馬拉松上如果同場競技,真的很難說最終的贏家。相同的是,他們都在30後(幾乎)慢慢退出田徑賽道,開始在馬拉松上發光。儘管馬拉松沒有跑出過世界紀錄,可依然沒人會懷疑貝克勒的實力。

  • 埃魯德·基普喬格(1984年)

基普喬格是最近幾年馬拉松當仁不讓的世界第一人——雖然他沒打破過馬拉松世界紀錄。實際上他天賦異稟,16歲開始練中長跑,19歲就拿下世錦賽5000米金牌,在肯亞奈洛比市擁有一條自己名字的街道。

30歲前的基普喬格一直都在跑3000、5000和萬米,成績也非常不錯,世錦賽和各種比賽的冠軍拿了不少。2012年一到30歲,他也開始往路跑轉變。他沒有直接上馬拉松,倒是跑了不少半程馬拉松。然後從31歲開始,一直到現在,基普喬格都是最強馬拉松跑者。

連續兩年倫敦馬拉松冠軍、比世界最快成績只慢了幾秒、里約奧運會馬拉松冠軍——此前基普喬格在奧運會5000米拿過銀牌和銅牌,四年又四年,想拿金牌是沒可能了,沒想到換項馬拉松圓了金牌夢——里約奧運會,基普喬格32歲。

基普喬格2017年最有名的就是參與了馬拉松的「破二」挑戰,在蒙扎賽道以一種接近實驗性質的方式用時2小時00分25秒跑完42.195公里,距離破二也只差了一點點。說他是一流的5000/萬米選手,超一流的馬拉松選手,完全沒毛病。

  • 保拉·拉德克里夫(1973年)

大家都知道她是當之無愧的馬拉松女王,世界紀錄創造者(2003年,30歲)——如今過去15年也絲毫未見被打破的痕迹(*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分Wo和Wx,目前Wo紀錄已經破,Wx還沒破。可以看看這個:女子馬拉松成績中的Mx和Wo是什麼意思? )

而實際上,讓拉德克里夫揚名立萬的除了馬拉松,還有更早些年(27歲以前)的中長跑和越野賽、障礙跑。30歲以後她開始在馬拉松上取得更輝煌的成績,三次倫敦馬拉松冠軍,三次紐約馬拉松冠軍,一次芝加哥馬拉松冠軍,兩個世界紀錄。

只可惜,稱霸馬拉松多年的拉德克里夫一直與奧運獎牌無緣,04年和08年都是因傷退賽,2011年已經38歲高齡的她在柏林跑出2小時23分46的第三名成績,覺得等到倫敦奧運會還能一戰,結果又受傷了。

拉德克里夫一直是性情中人。2005年倫敦馬拉松時,32歲的遭遇尿急,就當場褲子一扯開始噓噓了……最後還是拿了冠軍,並且還是真正法定的世界紀錄。這張照片也成了英國當年某評選的年度照片之一↓↓

  • 丹尼爾斯·基梅托(1984年)

肯亞的基梅托是世界馬拉松紀錄的創造者(2小時02分57秒),2014年柏林馬拉松,他當年正好30歲。基梅托和東非那些從小被發現天賦然後培訓的不同,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過跑的比較快而已。

2010年基梅托都26歲了,因為跑的快就被邀請參加傑弗里·穆泰的訓練營——穆泰也是一個很出名的馬拉松冠軍選手。當時基梅托的身份更接近陪練,直到2012年才第一次到肯亞之外的地方比賽,那時候他都28歲了。

然後2012年他還是作為穆泰的陪練選手參加了柏林馬拉松,拿了第二,冠軍就是穆泰——很多人認為基梅托放水了,這樣穆泰就能奪冠然後拿到WMM馬拉松大滿貫年終冠軍的50萬美金獎金。

是金子遲早發光。2013年,29歲的基梅托拿下東京馬拉松的冠軍,然後8個月後又拿下芝加哥馬拉松冠軍;2014年,30歲的他在柏林創造神跡,一舉打破世界紀錄。

接下來幾年他傷病不少,不過他也「才」34歲而已,上演王者歸來不是沒可能。祝這個肯亞農民好運。

時間偷走了反應、爆發力、速度和恢復效率,兌現給你經驗的同時,卻忘了把耐力帶走。想想很神奇,多數職業運動員在30歲後身體都開始走下坡路,開始轉變自己的打法和風格,相反中長跑運動員很多卻「越來越能跑」並且「跑的更遠」了。

這自然與人類的生理有關,但有一點非常奇妙——有個說法,人類的耐力巔峰出現在28歲(待考證),但多數馬拉松愛好者的PB(personal best,個人馬拉松最好成績)都出現在33-38歲左右。可能也因為年紀漸漲,更耐得住性子訓練,比賽也更懂得傾聽心聲壓住速度。


知乎專欄:運動分子

知乎機構號:運動分子 橙藍文化


推薦閱讀:

  • UTMB環勃朗峰越野挑戰賽:只剩下170公里,就能跑完這場比賽了!
  • 跑馬拉松的人,全身上下裝備到底要花多少錢?
  • 這是鐵人三項的歷史,也是強者的故事
  • 為什麼多數運動鞋的鞋底不是水平的,而是鞋跟高於前掌的厚度?
  • 為了讓孩子們能在教室就看到奧運會比賽發槍,這個女人直接決定了馬拉松的距離
  • 向有趣致敬,世界上還存在著這些千奇百怪的馬拉松世界紀錄
  • 看不見的賽道和看得見的夢想,跑馬拉松的視障跑者和他們的領跑員們
  • 懷孕期間到底是否應該堅持跑步?
  • 堅持跑步會改善皮膚狀態嗎,跑步愛好者有哪些護膚注意事項?
  • 腿部肌肉如此發達,人為什麼不能像貓科動物一樣跳的很高?
  • 運動手錶的防水性能都分為哪幾個級別,分別代表怎樣的防水效果?

推薦閱讀:

半馬和全馬的差距有多大?
馬拉松比賽開始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馬拉松怎麼練,雙月超詳細專業馬拉松訓練計劃

TAG:马拉松 | 长跑 | 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