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妮和克萊德》:這部傑作曾差點被影評人的唾沫埋沒

現在好萊塢的影片,凡是涉及到犯罪、槍擊、暴力的,都極為逼真,一槍打出去,馬上血肉橫飛,就差濺觀眾一臉了。但是倒退50年,這類電影還是很保守的。雖然西部片、犯罪片、動作片仍上演著一幕幕暴力場面,但往往只是徒有其表,真實感上差遠了。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的黃金年代早已過去,一部部陳腐的類型片已經無法滿足當時的觀眾。再加上政府失去民心,反戰情緒高漲,學生運動迭起,反抗主流神話成了年青一代的奮鬥目標。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了嬉皮士,爵士樂中演化出了搖滾樂,電影圈則迎來了「新好萊塢電影」。

「新好萊塢電影」,是從一部名為《邦妮和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1967,也譯作《雌雄大盜》)的電影開始的。這部電影講了一對鴛鴦大盜,攜手搶銀行、殺人的故事,最後被警察擊斃。這麼一說,就像一部俗氣的犯罪類型片是吧?當年的大部分觀眾觀看前也是這麼想的。宣傳海報里打出一條標語:「他們年輕!他們相愛!他們殺人!」

觀眾們覺得,能看到搶銀行,殺人,還有愛情場面,票錢也就值了。但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看到的是一部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一部影響數代電影人,直到今天還閃閃發光的電影。

當然了,當時的人們不會想這麼多,他們只是被銀幕正上演的一幕幕驚呆了。

在此之前,他們都不知道床戲可以這麼曖昧、誘人,彷彿自己也在床上和他們滾成一團。

在此之前,他們不知道人中槍後會血肉橫飛,因為大部分電影里的人中槍都只留下一個小圓孔,甚至一滴血都不流。想想約翰·韋恩的那些西部片,中槍後手捂著傷口嗷一聲,這人就算完了。血呢?

在此之前,他們幾乎就沒見過這麼年輕的男主角,拍這片時男主角克萊德·巴羅的扮演者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只有28歲。而那時的男主演普遍都超過35歲!頭髮半白、滿臉褶子,搭配年輕漂亮的不超過30歲的女演員,在好萊塢電影里比比皆是。

事實上,《邦妮和克萊德》在蒙特利爾電影節首映後,影片人間就掀起了一場論戰。這場論戰來的非常之快,有些電影上映後,大家都等在那裡不說話,想先看別人怎麼說,一等就是幾個月。

《邦妮和克萊德》則全然不同。大家猛地發現,這片子可不簡單,有可能是年度最優秀的好萊塢電影。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事後說:「誰能想到,比蒂和佩恩(阿瑟·佩恩Arthur Penn,影片導演)去沙漠里苦幹了一番,結果交出一部大師級作品。」

但也有人持相反態度。比較出名的是《紐約時報》上一個叫博斯利·克勞澤(Bosley Crowther)的影評人,這人很有影響力。他說《邦妮和克萊德》「是在頌揚暴力,是情感上嘩眾取寵的廉價展示。」

反對克勞澤的聲音接踵而至。《老爺》的影評人維爾福雷德·希德(Wilfrid Sheed)寫道:「《紐約時報》的這個傢伙,又一次表現得不夠冷靜。」《村聲》的安德魯·薩里斯(Andrew Sarris)說:「美國電影終於又出了一部傑作,但克勞澤拒絕承認它,這等於是在給美國電影拖後腿。」

之後,克勞澤寫了第二篇文章,宣布自己「再也不會為任何一部暴力成分過多的電影做正面評價」。隨後,影評人奧爾森·賓恩(Orson Bean)在《時代》上寫道:「我們似乎看到,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自由派只在你與他觀點相同時,才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本來還有個《新聞周刊》的影評人約瑟夫·摩根斯特恩(Joseph Morgenstern)也反對這部電影。但他的態度只維持了一星期。前一周他還在抨擊《邦妮和克萊德》中的暴力和大膽鏡頭,下期雜誌他竟然來了個180度大逆轉,承認自己判斷錯誤,然後開始分析自己錯在哪裡,最後熱情洋溢的把電影誇了一通。

看到報道,影片男主演沃倫·比蒂樂得不行:「想像一下:摩根斯特恩承認自己改變了看法,於是找到編輯。他們告訴他,天哪,你可不能改主意啊!你是影評人,你是永遠正確的!但他還是堅持要改,編輯也只能隨他去了。我敢打賭,《新聞周刊》辦公室里肯定有人為此氣得直摔門!」

《新聞周刊》改投陣營,其他影評人也都看好這部電影,只剩下克勞澤孤軍奮戰。看來《邦妮和克萊德》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大成功,然而事實不是這樣。這就要提到博斯利·克勞澤的個人影響力了。

《紐約時報》是當時最權威的幾家雜誌之一,給《紐約時報》寫文章的克勞澤則是一言九鼎的影評人。他在外圍都很有影響力,好多電影院老闆都愛看《紐約時報》,對他們來說,克勞澤就是上帝。一部電影,克勞澤不喜歡,哪怕全世界其他人都喜歡,也不頂用。

於是,同樣討厭這部電影的華納公司的頭頭就打算把它扔給德克薩斯的那些汽車影院,是比蒂懇求製片廠給它一個機會,它才能在1967年秋季全面上映。

但悲劇的是,很快就下片了,影評人罵聲一片,只有少數人讚賞它。寶琳·凱爾(Pauline Kael)很喜歡它,責備她的同事不懂欣賞,並心潮澎湃地在《紐約客》上發表了一篇詳細分析《邦妮和克萊德》的文章。

影評人羅傑·伊伯則特喜不自勝地稱它為「美國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部真實的光芒四射的傑作。並預測多年之後,它很可能被視為六十年代的標誌性影片。

現在看來,伊伯特的預測精準的應驗了。《邦妮和克萊德》很快被正名,隨著1967年-1969年上映的一系列顛覆傳統的電影(如《畢業生》、《逍遙騎士》、《法國販毒網》、《2001太空漫遊》、《陸軍野戰醫院》等),「新好萊塢電影」轟轟烈烈地啟動了。

這場浪潮幾乎席捲了好萊塢影片的所有類型,從此,美國電影的面貌煥然一新。再也沒有人懷念那個中槍後只留下一個小眼兒,整部片子都不帶一滴血的老古董了。

微信公號:老電影話廊


推薦閱讀:

有哪些殺死情侶的電影??
戰爭片中經常出現發無線電報的鏡頭,那些電報代碼都寫了些什麼?
為什麼很多美劇里保護家庭和家人觀念比中國要強?
有哪些好萊塢電影借鑒了日本電影?
向好萊塢大片學營銷

TAG:好莱坞电影 | 雌雄大盗电影 | 犯罪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