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前傳丨古人是怎麼吃茶葉的
(原文首發於公眾號「小鼴鼠的茶世界」)
我在周一的文章中講了茶葉作為一味藥材的歷史,說到茶葉的藥用綿延千年未曾間斷。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作為藥材只是茶葉的一小部分功能。
俗語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被列為每日吃飯所不可缺少之物。現在茶區的人們還說「吃茶」、「食茶」是有其歷史源流的。
??
歷史上,茶葉的主流價值還是作為一種飲品,但在明代清飲流行之前,人們主要是把茶葉當食材使用,把茶葉一併吃下去,不僅僅是泡水喝茶湯。
中國人很早就發現了茶葉,有文字記載如反映周代風土的《詩經》,該書有十餘處提到茶(荼、檟、蔎、茗、荈都是茶的別名)。但一直到魏晉時期,都沒有文獻具體提及人們如何食用茶葉。據猜測應該是煮茶菜湯,即拿鮮葉或者晒乾的茶葉直接投入水中,加鹽、姜等調味料直接煮。
說到鮮茶葉煮湯,大約十年前我還品嘗過。我在公號的首發文里有提到(首發丨關於茶葉的一千零一種可能)當時,我去別人家做採茶工,茶山很遠,需要走好幾里地,我們中午就在茶山上煮飯吃。一般不特別備其他湯料,而是直接采一把茶葉帶著茶梗放進開水中煮。
話說回來,在魏晉之前,一般認為茶葉的用法就是「草味羹飲」。到了魏晉時期,人們就不吃茶葉子,而是將之碾成粉末。杜育《荈賦》有言:「惟茲初成,沫成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初步判斷,此時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干茶。
??
唐代吃茶的方法叫做「煎茶法」,簡單說來就是把干茶放到水中去煮。陸羽強調最好是清飲,頂多可以在茶湯里放點鹽。但時人更多的會在茶湯里加入除鹽之外的其他調料。
宋人吃茶的方法又與唐人不一樣,人們稱之為「點茶法」,日本現在的抹茶道就是宋代點茶法的傳承。點茶法就是把茶葉磨成粉末,加水,用茶筅調勻,然後和著茶末一併吃下去。
但宋代的點茶法屬於比較中上層人的吃法,民間仍然會在茶裡面加各種調料、點心。比如反應北宋生活的《水滸傳》講到開茶坊的王婆請潘金蓮吃茶,就是「濃濃地點道茶,撒上些白松子胡桃肉。」
到了明代出現了瀹飲法,和我們今天喝茶的方式大致一樣,但民間吃茶照樣是加入花、果、筍、豆。
??
今天,人們很少把茶葉當做一種食材來處理,但一些少數民族、高山茶區的人還是會煮茶,比如藏區的酥油茶,蒙古草原的奶茶,都是把茶和著奶、油一起吃下去。
在藏族文獻中,黑茶被稱為:甘露之海;藏族人和草原民族的人們分解油膩、補充維生素都靠茶,茶就是他們的活命之水。他們是一日不可無茶,就像我們一日不可無米一樣。因此茶對他們來說與其說是一種飲品,倒不如說是一種日常的食物。酥油茶要加油炒,也會放花生米、核桃肉。
現在湖北鄂西土家族,客人來了要請客人吃茶,他們的茶也不是用泡的,而是用油炒茶然後放水煮,在茶湯里放各種調料——油茶湯,就類似於唐代人吃茶的方法。吃的時候還會再茶食里放花生米之類的作為佐料。白族的「三道茶」裡面也有芝麻、蜂蜜一類。基諾族則喜好涼拌茶。
除了茶食,如果遇上特別好的茶葉,仍有好茶之人連著葉子一起吃下去。最著名的愛吃茶葉子的人大概是毛主席了吧,據說他喝完湖南熏茶後,總是用三指直接捏了茶葉送入口中。1961年春天,周恩來在梅家塢喝到明前龍井茶時,覺得倒掉茶葉子太可惜,遂一併吃下去了。
??
茶用作主要食材煮著吃並符合大多數人對菜肴美味的標準,嚼茶葉子茶根子就難說美味了。但茶作為調香還是別有一番滋味的。比如我喜歡用泡過的龍井茶葉干煸豆角,用切碎的烏龍茶葉炒雞蛋,都是別有一番茶葉清香。
至於如何拿茶葉製作美食,咱以後還會說到。
當然,茶葉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遠不止藥材、食材和飲品,下周再敘。
最後獻上這道美味的松茸茶湯!
相關文章:
茶葉前傳丨作為世界級的萬能葯
圖片丨網路
撰文丨鼴鼠
推薦閱讀:
※浙江舟山那有什麼必吃的美食?
※市場上進口的牛肉參差不齊,尤其是好的牛排或牛肉有哪些好的品種?國外有哪些比較好的牛種?
※一說到內蒙古,你們會想到什麼?
※三七粉有「六不喝」,你喝對了嗎?
※每天喝一杯白酒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