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孩子如此「任性」

電影《克萊默夫婦》中有一幕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賽思朝爸爸憤怒地喊道,「我恨你!」

爸爸抱起賽思,把他扛回了他自己的房間,扔到床上,還他一聲大喊:「我也恨你,你個小臭狗屎!」

這對父子真的相互仇恨嗎?當然不是。相反,他們還彼此深愛著對方。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賽思因為爸爸忙於工作而無暇顧及自己,感覺受到了傷害。爸爸則必須趕在限期之前完成任務,可賽思偏偏把一杯飲料灑在了他正在做的文件上,這讓爸爸怒火衝天。因此,他以責備的語氣斥責賽思。爸爸的行為讓賽思下意識地覺得爸爸不愛自己,自己沒有價值,也毫無歸屬感。因此,最終發生了衝突。

下面我們分析下,為何爸爸如此惱怒,賽思如此傷心呢?

一、爸爸因限期趕工作,表面看似十分平靜,實則內心極為著急。在這種心態和情境下,情緒極易失控。

人在不理智的情況下,即便成年人也會和孩子一樣缺乏知識、意識和技能,並且會像孩子一樣陷入「原始腦」的操縱中。爸爸的發火,傳遞給賽思的是「不再愛」。所以,小傢伙故意將飲料灑在爸爸在做的文件上,實則是渴望能通過此種行為來引起爸爸的特別關注。

二、不如往常平靜的爸爸,此刻站在了自己的角度,而非站在賽思的角度。即以一個成年的標準要求還是孩子的賽思,認為賽思應乖乖的,而他的行為令他失望了。

首先,爸爸忽略了賽思還是個孩子,不應對其有過高的要求。比如,這種「鬧關懷」的表達方式,在爸爸看來,是種令他極其失望的不良行為。事實上,孩子根本不知何為「不良行為」,更不知該做出怎樣的「良性行為」,只會做出「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

這種行為經常發生在孩子身上,其背後的真正意圖是為了「尋求過度關注」(操縱別人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務)。

在孩子看來,唯有得到特別關注或特別服侍時,才能獲得歸屬感。唯有被人圍著團團轉時,才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對於這種行為,建議作為家長的你,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改善:

1. 在平常生活中,安排一些特別時光,來建立日常慣例。

2. 幫孩子布置臨時任務,轉移孩子的行為,並表達出對孩子的愛。比如「媽媽愛你,等會兒花時間陪你。」

3. 花時間訓練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

End.

教育

推薦閱讀:

一級註冊建築師2016年考試沒有出現在人社部的考試規划上,是不是說不考了,以後會考試嗎?
想在國內考TESOL,苦於不知道官方渠道?
如果滿足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的所有要求,那麼到他成年他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