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資深金融人的地理自媒體之路(上篇)

本文是自媒體「地理答啦」在新媒體大講堂做的分享《「心法」、「技法」、「章法」,一個資深金融人的地理自媒體之路》的講課內容整理稿,因內容較多,因此上篇(心法)、中篇(技法)、下篇(章法)發布,此為第一部分——「心法」。以下為講課內容:

大家花時間來進行分享,都希望多聽到一些乾貨。不過我還是想先說一點比較務虛的東西,比如自媒體從業者應當如何保持怎樣的心態——我自己稱之為「心法」。

談心法主要是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如何源源不斷的找到內容素材,

二是如何筆耕不輟的堅持「日更」,

三是如何百折不撓的面對挫折。

我自己的「心法」就是:源於興趣、享受樂趣、心態「佛系」。

我是一名金融從業者,本職工作是風控,每天做的工作的是大額資金監控、產品風險評估、業務流程審查、打擊違法違規等等,內容比較枯燥,工作壓力也很大。

而我同時是個地理和旅遊愛好者,從小就喜歡與地理、旅遊相關的東西,特別是人文地理方面的東西。我痴迷於收藏地圖、背包旅行、風光攝影,大部分的業餘時間也都花在「讀萬卷地理書、行萬里旅行路」上面。

從中學時期到現在的十幾年時間裡,我收藏了1500多幅地圖、700多冊地理書籍,走遍了國內30多個省區、10多個國家,拍攝了23000多幅照片。

現在做「地理答啦」這個自媒體,也是為了傳播地理知識,分享旅行資訊。因為地理和旅遊是我的興趣所在,又有了長期的積累,所以我不需要絞盡腦汁考慮「今天寫什麼」,也不需要抓耳撓腮思考「這話題怎麼寫」。

比如假期看到黃山景區宣傳片,我立刻想到寫一篇「黃山市這個名字和徽州市這個名字哪個好?」。

比如看到京港澳高速擁堵,我立刻想到應該介紹一下京港澳高速的輔線——許廣高速。等等。

做自媒體,尋找話題、搜集資料、碼字拍片、互動回復,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別是要日復一日、長年累月的不間斷保持更新,更是需要毅力和耐力。

但是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興喜歡的,能在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勞作中享受到樂趣,那麼事情就會簡單得多,甚至一天不寫就不舒服,根本停不下來。

有個做的很好的地理自媒體,名字我不說了,他們最近招聘員工的第一條標準就是要「極其熱愛地理」,必須對所從事的工作有強烈的興趣。

做自媒體不可避免要面對各種挫折和打擊。比如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精心編輯的文章,閱讀量卻只有個位數;比如評論區噴子們的各種難聽的咒罵和惡毒的攻擊;比如看到別人做自媒體月入萬元而自己卻顆粒無收,等等。

面對這類的事情,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我認為可以借用最近流行的一個詞——「佛系」,以「佛系」的心態處之,看淡一些,別太在乎,一笑而過,對自己說「這都不是事兒」!以「堅持、不要臉、堅持不要臉」的精神繼續下去,就會有做出成就的那一天。

另外,關於自媒體的收益——也就是獲得感。很多人認為收益就是錢,掙到錢就是有收益,掙不到錢就沒有獲得感。

我個人認為把自媒體的收益可以分為幾類:

一是直接收益與間接收益,

二是有形收益與無形收益,

三是單一收益與綜合收益。

「錢」就屬於直接的、有形的、單一的收益。但除此之外還有間接的、無形的、綜合的收益。

比如我通過做頭條號直接獲得的廣告分成並不多,但堅持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獲得了原創標籤、加V認證等權益,以及優質答主、簽約專家等認可,後來又得到簡書、企鵝、百家、大魚、微博等平台給予的原創權益和優質認證,有了這些平台給予的認可,才能進一步得到了粉絲和廣告主的認可。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我通過做自媒體,結識了很多各個領域的大咖,並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他們有大學歷史學教授、名校外交學博士、新浪知名美食博主、知名三農頭條號、部隊心理戰專家、資深證券分析師、私募基金高級HR、大型國企新聞宣傳幹部、喜馬拉雅知名主播、情感網站資深運營、戲劇專業在讀研究生等等,通過和他們交流,我感覺打開了一個全新世界的大門,原有的知識體系以及對世界、對人生的認知都發生了改變。通過他們,我也接觸到了更多的自媒體平台和自媒體人。可以說,他們是我做自媒體最大的收穫!

所以,希望大家也要重視間接的、無形的、綜合的收益,因為這可以反過來給你帶來直接的、有形的收益。

(未完待續。其餘兩部分將於明後天發布,敬請關注。)

傳播地理知識,分享旅行資訊。請關注「地理答啦」同名微信公眾、簡書、知乎、微博、頭條、百家、企鵝、大魚、一點、新浪、搜狐號


推薦閱讀:

文學類自媒體,娛樂類自媒體,哪個更勝一籌?
自媒體推薦少量閱讀量少怎麼辦?
文章怎麼能被推到首頁?
自媒體是什麼?自媒體怎麼賺錢?5分鐘帶你走進自媒體賺錢的世界!

TAG:自媒体 | 知识变现 |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