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用說謊,就能扭曲真相
作者 | ZT Luo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的今天,人與人、地域與地域之間的距離感和信息差被打破。拿起手機,紛繁世界盡在那小小的顯示屏中。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有時候,我們真的會以為世界本就是手機屏幕中所呈現的樣子。
如果再給一次機會,讓你看到顯示屏以外的畫面,你會看到什麼?
(1)
我們先來看這五組圖:
1.藍天下的故宮角樓?
錯了,它其實是——
3月4日,北京的霧霾天,手機里的照片已和現實對比鮮明。12月16日,北京啟動2016年首個霧霾紅色預警,新一輪的強霾來了。(視覺中國)
2.安靜的藝術畫廊?
別被祥和矇騙雙眼——
12月19日,土耳其安卡拉。俄駐土耳其大使在參加活動時遭到槍殺。槍擊者大喊:「你們將不會安全,直到我們的城市安全!」Reuters
3.一如大笑的希拉里?
她到底因為什麼在大笑呢——
9月26日,希拉里在為大選拉票。2008年時,支持者們爭相把手伸向希拉里,希望能和她握手。如今大家卻背對希拉里,更想確保自己被拍上。Victor Ng/Twitter
4.絢爛的奧運會場?
絢爛的往往只是表象——
8月5日,巴西里約,貧民窟里的百姓在遙望開幕式。他們與富人區僅一牆之隔,卻又如此遙不可及。Andrej ISAKOVIC / AFP
5.在曬太陽的貓咪?
可愛萌寵的背後會有什麼——
11月10日,伊拉克,流離失所的婦女抱著貓等待通過檢查站。從10月17日摩蘇爾收復戰打響以來,大約有7萬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Odd ANDERSEN / AFP以上五組圖,每一張人們在看到之後的感受都不盡相同,但是,我給大家看哪張,大家就會認為這就是事實,雖然圖片還是那張圖片,但事實已經不是那個事實。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這個真實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世界千差萬別呢。
所以,很多瞬間或許並非是我們看到的那樣,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
(2)
現在的媒體,有一千種方法,操縱大眾的認知和觀念。他們無需撒謊,只需呈現部分的事實,就能夠達到扭曲真相的目的
公眾對世界的認知,很大一部分是由媒體塑造的。而在現代社會,大眾傳播是信息環境的主要營造者,它通過信息的大量生產、複製和大面積傳播,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遍世界,造成普遍的信息聲勢,同時,通過各種手法凸顯某類新聞,使其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無意識教育的理論,理論認為:
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綜合、有意識和無意識是不可分割的,而暗示是環境和個人之間一個經常不息的不知不覺的交流因素,能產生巨大的「熏陶」作用。
很多時候,大眾傳媒在給大眾以權威性認知後,從而給受眾和社會帶來強大的壓力,促使「劣勢意見的沉默」與「優勢意見的高漲」的螺旋式擴展,最終導致「劣勢意見」服從「優勢意見」。
從本質上來說,媒體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立場。就會有偏向性。
任何事情,都有主觀原因、客觀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但我們只需要記住,根本原因看經濟,這句話就夠了!
由於媒體的市場化和商業化不斷推進,加上網路新興媒體的迅速崛起,媒體行業的競爭加劇。為了爭奪公眾有限的注意力資源,媒體從業者們不得不另闢蹊徑,放下以前的包袱,棄守道德底線和職業素養,新聞報道開始追逐求新、求快、求異,而新聞表現手法則以故事化、娛樂化、煽情化為主,新聞內容更是用刺激性、庸俗性、標籤性,不斷挑撥和誤導公眾情緒來博得眼球,製造熱點,帶來流量,看著大家吵成一團,自己賺得盆滿缽滿!更多的時候民眾就被這些媒體當槍使了。
另一方面,新聞立法的缺失。政府對新聞亂象的認識相對不足,現在的新聞行業的管理相對落後,法律條文空缺,對媒體的一些不負責任的亂髮、搶發、誤發行為缺乏有效的管理規範和整治措施,客觀上也縱容和助漲了媒體亂象。如今新聞業務的問題早已超出了業內倫理的範疇,成為一類社會公共事件。
現在的新聞啊,過幾天才能看……都被反轉怕了
(3)
如何避免自己被操控認知,正確理解網路信息?
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質疑!
這會是事實嗎?
這則信息的來源是哪裡?裡面的人物是否存在利益聯繫?文章的論述有沒有偏頗?有沒有違背常識的地方?……
拒絕我們早已認同的東西,會讓我們離真相更進一步。
泰國出了一則短片,叫《再也回不來的乞丐》,主要講述的是店老闆每天早晨開門,都會看見門前睡著一個乞丐,趕都趕不走。他不僅擋著做生意,還一股子難聞的味道。
於是老闆每天開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水、掃帚、雞毛撣子趕乞丐走。
有一天,打開門他發現,乞丐不見了。又過了幾天,還是沒回來。店鋪老闆想起自家安了監控,調出來看。最後兀自落淚。
原來,乞丐每天晚上睡在自家店鋪門口,會趕走那些不懷好意的人。難聞的氣味也是路人在捲簾門上撒尿,和乞丐沒關係,還是他趕走了那個人。
乞丐失蹤的前一天晚上,店鋪遇上了小偷。乞丐和他們打起來,搏鬥中被刀刺中了。
片末尾,有這樣一句話:
現在的世界,小孩子才問對錯,大人只看利益。世界上的很多事,不是單單用好惡對錯來進行理解的。在心理學書《烏合之眾》中,作者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
群體是成一群沒有大腦、沒有思維、特別容易被煽動,而且一經煽動就走向極端的暴徒,這群體裡面,沒有彬彬有禮的紳士。
當一個人是獨立的時候,他/她是有自己獨立判斷的。不要隨大流偏聽偏信,不要從眾的認為大家都這樣做的事一定是對的。不要淪為烏合之眾。
要相信,謠言止於智者,真相遠在路上。
推薦閱讀:
※如果十個人里九個人說煤是白的,那麼煤應該是什麼顏色的?
※輿論大多都向著醫生說話,醫患關係緊張都是患者的錯嗎?
※一百七十八、幕僚的作用
※為什麼被黑的總是我?
※西班牙電視台為什麼經常污衊中國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