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史老師朗誦的《將進酒》
最近山東語文老師史大喜,在課堂朗誦《將進酒》時,由於其誇張的朗誦方式而爆紅網路。
史老師朗誦《將進酒》視頻
史老師的表達在博吃瓜群眾一笑的同時,我們在深入探討一下,他的朗誦到底如何?
先說稿件《將進酒》,這是一首酒徒詩。李白被皇上趕出宮,心情抑鬱的他和老友一邊喝酒一邊發牢騷。心中的苦悶和抑鬱,混雜著天生的豪邁與濃重的酒氣,誕生了這首「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驚世之作。
時隔千年,我們接近詩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自己灌醉,飄飄忽忽中,做一會丹丘生,靜靜的聽李白說說話。
史老師在表達時候極力的表現出「醉」的狀態,步履搖晃、興緻高昂,這樣的處理沒有問題。但是在課堂上,這樣的一種狀態的確有點「出洋相」。大家想一下,如果在酒桌上,史老師如此的朗誦必然能打動每一個醉酒的人。
但是,在「醉」的程度上,我認為還有推敲餘地。我仔細學習了濮存昕老師的《將進酒》朗讀,他的「醉」恰到好處。李白喝醉了還會帶著仙氣和狂放,卻不會接近於癲狂。
史老師最大的問題在於情緒的極大轉折,好比一條感情線,總是以過山車的方式來輸出情感,必然會導致聽眾難以有餘地理解內容。
比如「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句,史老師的處理中,「朝如青絲」達到過山車頂端,「暮成雪」卻瞬間達到最低,稍有哭腔的讀出來。極大轉折的處理往往是朗誦稿件中核心部分的極少運用,這句話如果想讀的更好,應該是情緒起點就要低下去,而不是強控制的「朝如青絲」。
另外,李白詩句中「悲」的處理需要進一步細化。「但願長醉不復醒」,史老師的處理更接近於「悲痛」。把語氣處理到「悲涼」、「悲憫」會更適合。
而除了表達上的問題之外,聲音的問題也較為突出。為了塑造聲音形象,史老師選擇喉頭位置上移、口腔共鳴靠後的發音方式。這種發音方式可以提供短暫的高效率發音,但是絕對是毀嗓子的。聽他讀完,真是為他捏一把汗。
總的來說,史老師的朗誦有真情實感,隔著手機屏幕能夠感受到他對於朗誦的熱愛,對於生活的細膩積累。願意分享,願意在課堂上打開自己,讓同學們感受文學的魅力、語言的美好。這真的是學生的幸運。
而如果史老師能夠在發聲、表達以及形體上進一步控制的話,離濮存昕老師的處理水準,也並非遙不可及。
濮存昕老師朗誦《將進酒》視頻
推薦閱讀:
※身高真的會限制你學習表演或者播音主持嗎?
※播音主持如何運氣發聲?早上應該如何練聲?
※為什麼中央電視台做直播總要先喊兩聲「中央電視台」?
※錄製有聲故事需要哪些設備?
※編導播音哪個好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