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璞第34期:阿里巴巴的僱傭關係,職場社群如何建構(3)
我們今天來看一下社群在職場的應用,也就是在職場的新的僱傭關係的大背景之下,社群是發揮著怎樣的作用,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作為2016年的最佳僱主獲獎者之一,他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就是夢想和使命由每一位員工來傳承。
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是很鮮明的,在成立之初就有了夢想的使命已經願景和價值觀,記得那個時候我曾經也看過阿里巴巴從北京失敗之後又回杭州,創業以及這個過程之中的錄像採訪能夠看到他富有激情的演說,哪怕大家不相信,他依然會富有激情的跟大家去分享和講解,聚一群有情有義的人一起快樂的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一直以來都是阿里巴巴招聘、培訓和留住人才的最高宗旨以及目標,同時阿里的文化非常鮮明,比如很多人遇到的化名文化。
昨天有分享到職場社群的最主要的三個核心,第一個是價值觀趨同,第二個是夥伴關係,第三個是賦權結構,那阿里巴巴人力資源部的資深總監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專訪的時候,也闡述了阿里巴巴是如何將自身的使命和願景以及價值觀於每個員工去做一個充分的連接,共同協力去傳承快樂,同時積極進取,並且把這種富有激情的企業文化傳承下去。
阿里巴巴是在成立之初就已經確定了公司的使命和願景以及價值觀,這個早在1999年就已經非常的明確了,那與同時代的互聯網公司相比,其實阿里巴巴在這方面的理念,而且對於公司的長期的發展的重要性,阿里巴巴始終強調這種理念的堅持和實現,這甚至已經成為公司文化最大的特點之一,阿里巴巴的使命讓天下難做的生意的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說到這裡我想說的是,其實很多企業並非沒有自己的企業的使命和文化的設置,甚至一些藍圖和願景。
在成立之初,其實很多公司都是有這樣各種的口號也好、企業文化也好,可是最大的差異和區別在於哪裡呢?是你真的會認真嗎?是你真的認真的把他做到嗎?
從上到下,從創始人開始,其實這個裡面我有很深的體會,早在05年到12年這個期間,這個期間我也在很多的公司從國企、外企,包括創業甚至到後面的教育諮詢行業,跟著一個導師去做很多的事,那個時候我最大的願景其實也是跟對一個人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些事情,那個時候我花了幾年的時間去學做人,我學做人的這個過程之中,我很大的收穫就是當一個人他是認認真真做事情的時候,因為有幸跟到一個導師,跟著他這幾年去學到的最大的一點,當時我們也有我們自己公司的一開始就設立了使命、願景,當時我們有一個很核心的理念,至今我都記憶深刻,也就是感恩、奮鬥、尊重、信任、愛,至今為止他都刻在我的骨子裡,也就是說做人也好,做事業也好,我們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如果你沒有感恩的心,那麼你就不懂得珍惜人,懂得珍惜事,同時你沒有奮鬥的精神,你就不能把事情做成,同時如果你說連尊重都沒有你去談珍惜和愛,那不可能的。
因此當你懂得了去尊重,人是萬物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去珍惜留在你身邊的或者是你能夠擁有的一切,最終他體現的結果那就是一份愛。
而這之後我自己在經歷了很多的,在經歷幾年去學做人、做事,然後到後面自己摸爬滾打出來去做事,這個過程之中我形成了我自己核心的一個做人的原則,會把他帶到我自己的企業文化裡面,甚至社群裡面,我說的很簡單就三個詞:第一誠信,第二走心,第三共贏,如果說我們沒有辦法做到誠信,你說到的事說到不做到,那麼其實我們任何的話說再多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了,因此我自己追求的,對自己的要求是要能夠哪怕是一個承諾,如果是我要說出口就盡量最大權利去把它做到,要麼我就修正自己不要去多說。不要去多承諾,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去承諾,這是這個時代我看到很多企業、企業家甚至很多大老闆栽跟頭的核心原因,是因為,原來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有一個局限性,我們的承諾往往大於我們的所能夠達到的結果。可是當你在這個過程中不停地修正自己,糾正到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只承諾我們自己能做的,同時我們承諾的一定要把它做到。
第二很多人,我們做事情做人很多都是不太去走心的,也就是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之中,好像我們隨意說了一句話,某玩笑可以隨便開,話不能隨便說,事可以隨便做,他最終好像跟我們自己沒有太大關係,可是我強調的還是走心,當我們做一個事情,哪怕他是一件公益的事情,哪怕它是一件商業的事情,哪怕它是一件簡簡單單的事情,我們舉手之勞的事情,我們能夠走心的把他做掉,那我們就走心的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
第三就是共贏,如果說我們沒有一個共贏的心態,我們不可能做人做事走的長久,如果說我見一個人坑一個人,或者說我見一個人就把我自己利益放到最大化,請問誰能跟你走的更長久。
因此阿里有這樣的文化,很多企業都有這樣各種各樣的文化,你單從文化的角度看,哪個文化都不差,哪個總結都很好,可能是最大的差異在於你是否真的認真的把這些企業文化也好、使命也好還有那些願景也好,作為視為生命一樣的沉重去把他落實到位,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決心,沒有這樣全力以赴的狀態,恐怕那也只是一個口號而已。
那我們再來看一看阿里的企業文化是怎麼落地的,當我們有了很好的企業使命與非常清晰地願景與價值觀的時候,我們沒有了心態去把他落實的時候,最終還是要怎麼落地,都是需要路徑和方法的,那阿里就從內在的驅動力去入手,將這種驅動力分為了三個層次,位列第一層的是公司推崇個人成就感,努力讓員工以及團隊為自身工作以及和突出能力感到自豪。第二層公司受價值驅動,價值可以表現為應發思考帶來快樂等等。第三層企業受使命的驅動,他面向未來,為普羅大眾的長久利益尋求解決方案。因此阿里巴巴對使命的定義以及第三層驅動力更契合。
所以從公司上層到公司的所有的方方面面員工,滲透了一個詞就是驅動力,當你把內在驅動力從公司的角度、從每個人的角度連接起來、調動出來,這個時候公司將放眼天下,關注的就是我們如何達成公司最終的願景,而另外一個路徑也是一個技巧類的方式,阿里用願景來促進的過程之中,用了花名文化,很多人對阿里的花名文化都非常的熟悉,通過花名文化不但拉近員工之間的距離,因為每一個人在起花名的時候都加入了自己對自己未來的期許,這個時候是最大程度的把自己的目標清晰,同時跟公司的目標做統一,同時還把自己內在的驅動力做了一個最大化的調動,而這種又通過創新的方法得以延伸以及落地。
同時在價值觀的層面,阿里巴巴也經過了幾次改版,足以見到阿里巴巴對價值觀的一個重視度,阿里巴巴的六條價值觀分為三個層次,形成了一種金字塔的結構,金字塔的塔尖是所有價值觀的核心,也就是客戶第一,這也是公司為廣大客戶傳遞價值的使命,那中間層是兩條價值觀分別是:團隊合作、擁抱變化,代表了公司對個人以及他人關係的期望,而基礎的第三條是三條價值觀,是公司對員工個人操守的要求及誠信激情以及敬業。因此這種金字塔式的價值觀他將公司上上下下的價值觀的體系架構成了一個穩定的結構,也讓他有一個傳承的基礎。
其次從對阿里的訪問過程之中,他可以看得出來社群這種夥伴關係就是當新員工正式上崗之後還會有師兄為他們提供輔導而且這些師兄不僅在業務上面提供寶貴意見,而且還會與新人分享阿里以及阿里人的事迹,給他們親切的關懷以及溫暖的友誼,其實這種氛圍恰恰已經超越了原有的僱傭的關係,而是達到了一種夥伴關係,甚至已經是類似於親人家庭的這種關係,因此他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把員工之間的連接的更緊密,同時能夠彼此的將這種價值最大化的綻放出來,另外還可以看得出來阿里是有很多節日的,他們有這種大型的活動和社群,會組織員工內部的一些文化的集體的活動,會讓阿里人有一種很強的歸屬感和集體感,同時還會有一個很好玩的叫「成年文化」,他們管所有的員工在進入職之後一年、兩年、三年分別設立成了自己的一個紀念性的節日,就每個人進到公司一年叫一年香,三年叫三年醇,五年叫五年陳,因此這種年成文化也造使每個員工在進入阿里這個大家庭之後,他會伴隨著阿里的成長,甚至更期待未來的發展。
不但如此,阿里還會有十派,阿里的十派非常好玩,他會在阿里的內部根據他的興趣組成社團發展成吉他派、攝影派、籃球派、瑜伽派、旅行派、劍道派、詠春派、書法派、精武門派等等一共42個興趣的社團,可以看得出來他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公司僱傭關係,他已經有了太多的空間可以讓自由度讓員工之間形成一種很自在的一個大的空間,無論怎麼折騰,無論怎麼綻放自己都有自己的歸屬感、價值感,以及榮耀感,同時還有一個客戶日,用心的服務客戶,阿里的使命構成了公司的願景以及價值觀一個最基本的基石。因此公司就選定了9月10日。
回顧一下我們看看阿里創造了很多的節日,無疑我們能夠感受得到,如果研究了他們內部自己的一個員工的一些企業文化,會看到這些重大的全球的聞名的雙十一、雙十二也好,很多的節日也好,被阿里所創造出來其實絕非偶然,是因為從內部、從每一個員工開始、從阿里的小的團隊開始、從阿里整個公司開始就已經形成了這樣子的整體的氛圍,那麼他創造一些世界性的節日也不足為奇。
阿里還有個特別的節日叫阿里的精神日,每年的25月10日是阿里的精神日,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一個節日呢?這個要起源於2003年非典,了解阿里的成長和發展過程的故事的一些朋友大家應該會了解,阿里的員工當時去廣州出差之後,因為懷疑成非典患者而被隔離之後,整個公司的所有的員工一瞬間都被隔離,當時阿里人都將辦公室設備搬回家,但是工作照常進行,沒有客戶察覺到整個公司都被隔離起來了,這個聽起來其實都是蠻感動的,這天就被阿里定成了一個阿里的精神日。
其實講到這裡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無論是花名文化也好,還是各種其他節日也好,尤其是最後的阿里精神日也好,他已經不但做到了夥伴的關係,而且他通過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好、榮耀感也好、價值感也好完全的賦能於每一個阿里人。而恰恰是這種企業文化,能夠把價值觀篩選,能夠通過價值觀的篩選之後,能夠把價值觀變成一種體系去傳承,同時又能夠從內驅力入手,夥伴的這種關係,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以及相互的珍惜,將員工變成了夥伴、將員工變成了家人,將員工變成了親密無間、可以長期相伴走下去的這種角色的時候,那賦能已經達到了一個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說你無論是從內驅力還是外在的一個激發的效應,已經可以把一個願意去獨立,願意去有自己核心的價值觀,願意去選擇方向的時候,他又能夠在這平台上相互依存,相互守護的,繼續的長久的陪伴下去,這就是社群、企業文化和社群職場的應用,很好的案例。
關於自媒體和社群你又有怎樣的經歷和想法,也歡迎在評論區跟大家來一起分享和交流,那我們明天再見!
推薦閱讀:
※如果付費社群是個產品,你應該怎麼賣?
※社群營銷:3個技巧讓社群成員與你"不離不棄"(附案例)
※宜璞第99期:技術賦能於連接速度,思想賦能於連接的深度,情感賦能於連接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