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皰廚也。" 這是不是虛偽?

吃它的人是所謂的君子,殺它的人卻是庖廚,殘忍。這不可笑嗎?


這段話的核心不在虛不虛偽,而是在談孟子對於「當人們面對仁與義的道德困境」時該報以什麼樣的態度的主張。

要理解這段話就要了解其出處背景;當年齊宣王看到一個人牽著一頭牛要去宰殺,因見牛悲戚的模樣於是心中大慟要求屠戶放過這隻牛,屠戶卻告訴他這隻牛是用來祭祀的。須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放過這隻牛是有違當時義理的,萬般無奈下樑惠王想到;「不如你用只羊換眼前這隻牛吧」的主意。事後他越想越覺得自己的荒誕,於是將此事求教孟子,孟子於是說了後面那段話。

這段話中孟子對於齊宣王以羊易牛做法的初心予以出肯定,指出「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份仁愛之心正是人不同於禽獸的寶貴品質,但就這件事而言祭祀犧牲又是客觀需要的,作為一國之君反而更不能推諉,當面對個人價值觀與客觀現實違背的道德窘境時應該選擇「遠皰廚」。

這裡「遠」用的非常妙,孟子並不主張君子與庖廚者對立,將君子的道德觀加於庖廚者,而是希望君子能容下庖廚者遠離而共存,因為強迫庖廚者放棄庖廚本身就是一種不仁。

就帝王而言,中國古代明君無不儒法並用,一方面仁愛待民,另一方面對於罪人,敵人的刑罰又十分殘忍,否則不足以威懾。在這裡後者的做法無疑與前者相違背,但一個不講律法,刑罰一味懷柔的君王是無法讓子民安樂的。相反有時律法與刑罰某種意義上正是為了保護善良平民的一種仁愛手段,這是為君者最起碼的政治覺悟。

就個人而言,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孟子這句話正是忠告人們有時候一些個人道德觀僅限於制約個人,當遇到違背個人價值觀的事時有時候應該選擇轉過頭去而不是制止——好比現如今一些愛狗人士反對玉林舉辦的狗肉節。須知愛狗人士愛狗那是你們的事,你們沒有資格以你的價值觀標準來衡量甚至批判那些吃狗肉者,因為當你們以維護「狗權」來斥責吃狗肉者的時侯你們又是否想過吃狗肉者的人權?!又是否想起「豬權」,「雞權」?!這和梁惠王以羊易牛的荒誕做法有何不同?!當你們以維護「狗權」來標榜自己「仁愛」的同時卻對吃狗肉者的個人選擇毫無尊重與仁愛之心這才是虛偽。對於愛狗人士,孟子的建議是;看不慣就不要看,不知道躲遠點么?!


並非虛偽,這是講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人的惻隱之心。

比如你養了一隻雞,從小養大,朝夕相對,有一天要把它殺來吃你心理總歸是不好受的吧?

但是你去菜市場買雞肉,那隻雞是從和你毫無瓜葛不知道幾千里外的養殖場出來的,你和它的「雞生」毫無交集,你吃了它就吃了它,好像也不會有什麼心理負罪感。

他只是闡述「見其生而不忍見其死,聞其聲而不忍食其肉」這麼一個客觀事實罷了。


因為太喜歡這句話所以自己跑來答一答。

我慢慢修改你們慢慢看。

有很多種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大家也各有各的看法,我所說的是我本人對於這句話引起的思考:孔孟之言,我以為這一句話當屬至高之一。

下面1,2,3,4隻是為了理清思路,不是為了分段。

1.先說價值觀,

這句話所能給人討論的,絕不僅僅局限於是否偽善,或者專業有分工這麼簡單。事實上,他所傳遞的是一種深刻的價值觀,是一種中性的看待事物的方式,甚至解決當今世界很多社會問題的智慧,也存在於這句話里。

這句話意義非凡,請往下看。

一個人需要一個價值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部落,任何社群都需要一個價值觀,我們需要一種行事準則,讓人們能夠統一認知,不用每件事情都再爭論一次,做的事情彼此看著順眼,當有爭執時能更快找到解決的方式。

全世界有很多不同的價值觀,我只簡單舉例,國人的道德,普世價值,共產主義,一神教三大派,古希臘的,古羅馬的,哪怕一個村子,兩個朋友,道不同不相為謀。

為了團結所有人,一個國家也需要一個價值觀,而價值觀不同,是無法團結大家的,西方社會如今面臨的很多問題,就是價值觀的分裂。

價值觀,很重要。

2.西方缺少價值觀,統一的價值觀。至少現在是。

西方的價值觀,因為我並沒有深入研究,說錯了大家見諒。

古代是希臘,羅馬的,就算是人文主義吧,之後是一神教時期,然後文藝復興又脫離了天主教。

古希臘,羅馬時期,無論科學還是人文,都是極其發達的,我認為這種價值觀很好,但是並不是每一方面都有優勢。

然後是一神教,不錯我就是討厭一神教。一神教的優點也是缺點,不允許思考,排他性,優點是,一切都是上帝的意志。任何爭吵都不能分裂這種意志。

平時自己人家裡吵一吵打一架,但是一旦有外敵可以立刻團結起來。

3.華夏價值觀。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這就是不右。

然則廢釁鐘與?

如果廢了,就是左。

君子遠庖廚,就是不偏左也不偏右。

一個小小的故事就把今天西方社會面臨的問題的根源解決了,這不是智慧嗎?

孔子學院其實是拯救世界用的。


不是,一直覺得萬物有其時。用現代眼光就是,如果不殺生,某個物種會泛濫,生態會失衡,所以有狼有羊才平衡。所以,儒家也不是說反對殺生吧。君子遠庖廚,為的是守住自己的心,不讓自己見慣了血腥而變得殘忍。


說了之後還吃,是偽善。

說了之後不吃,是也是偽善。

順其自然而吃,是天性。

順其自然而不吃,是境界。


首先一點,提主你沒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以下是我之前回答的一個。

說實話,你沒有經歷過齊宣王類似那種內心思想辯論你不會知道這句話能解決多少問題。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樣。在年初老虎咬人致死中我同情被咬死的遊客,但在網上沒有一個這樣的聲音。當時我就矛盾了,是我錯了還是網友錯了。這件事折磨了我一個多月,差點崩壞了我的價值觀,這句話不是瞎說,你們無法體會到整夜整夜思考這事的那種焦慮。後來偶然聽到這句話,有些豁然開朗。人或者事都是具有複雜性的,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全部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值得善意,值得善意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我能做的就是幫助或者善意的對待那些值得幫助的部分。遠包廚更重要的是一種「不在乎」,不在乎其他,只專註於其需要幫助的部分。


畢竟提倡性本善。為了堅守自己可笑的善心,只好遠庖廚啦。。。


《君子遠庖廚 》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所謂「君子遠庖廚」,不過說的是一種不忍殺生的心理狀態罷了。也就是齊宣王「以羊易牛」的心理,因為他親眼看到了牛即將被殺的樣子而沒有親眼看到羊即將被殺的樣子。「眼不見為凈」,所以君子遠離宰雞殺鴨的廚房。

以上來自百度百科,非要上升到是不是虛偽的高度,倒是讓人覺得有些可笑


字面意思 不要想太多。講的就是人要有惻隱之心而已。你要是連自己養的寵物都吃 你不是禽獸嗎


正所謂眼不見 心不亂


這個問題就好比生產者和消費者,誰的責任更大。

生產者生產仿冒的產品是要做很多「功」的,從蓄意造假,到策劃、組織、生產零部件、總裝、銷售,是很複雜和系統的行為。而購買仿冒產品的消費者只是簡單的購買行為而已,所以責任要輕很多。

而且,如果生產者不生產仿冒產品,消費者也絕對不會購買。源頭和根本在於生產者。

同理,君子絕不會殺生,他吃肉只是隨順社會的習慣而已。如果沒有屠夫,君子肯定是吃素的。責任基本上都在庖廚這邊,君子並非偽善。

君子不應被看做純而又純的水晶人,他是現實的,不會主動作惡的。


君子而又席不正不坐,肉割不正不食,儒家真是矯情虛偽到極點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可以終身行之者」的話、詩句、名言?
你知道哪些最具諷刺效果的句子或故事?
有哪些意義完全相反的名言諺語,你支持哪一種觀點?或是如何辯證統一看待它們的?
喬布斯說過這話么?

TAG: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