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商教育入門(7):背叛之傷

背叛傷痛的來源

背叛之傷,往往來自於一個人覺得信任、親密的人背叛了自己。

在婚戀關係里,一方的出軌,或者超出對方意料的分手,往往可能引發另外一方的背叛傷痛。但這裡我們並不會詳細討論出軌和分手問題,因為它通常可能引發多種傷痛,也因此容易讓人高度失控。在介紹完五種傷痛之後,我想專門一篇來討論"並發傷痛"問題。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代,父母有出軌或者分手,如果處理不當,尤其是父母一方感覺到強烈的背叛傷痛,那麼通常也會直接或者間接引起小孩的背叛傷痛。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小孩感覺家長未能信守承諾,或者辜負了小孩的信任,也可能引起背叛之傷。例如小孩將自己的秘密告訴家長,家長卻不以為然的到處傳播。或者家長二胎或者三胎,對於前面的小孩而言,有些時候可能也會引發背叛的感覺。

另外在成年之後,如果是在諸如工作關係,或者親密關係中,遇到感覺嚴重背叛的場景,一個人也可能從此背上背叛之傷,或者更加強化。

背叛傷痛 => 控制者

對於遭遇嚴重背叛傷痛的人而言,為了防止自己不再有類似經歷,可能會發展出控制型的人格假面。

控制者的典型心態,是無時不刻想要控制一切。

需要說明的是,有控制慾望的人非常多,類型各異,但往往嚴重背叛傷痛的人,他們的控制性是最深入骨髓也最持久,很難有絲毫鬆懈的。對他們而言,失去控制就意味著背叛,這是無論如何要避免的。

控制者在外表上,常常表現的很有力量,容易讓人感覺強勢。他們好像散發著"快看我快看我"的光芒,在一群人當中容易引入注目。

大家在職場上,可能看到過這樣類型的管理者。看上去很強勢,說話不容置疑,對下屬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站在我這邊,要服從」,掌控一切權力,要了解各種雞毛蒜皮的細節。類似的,在家庭中可能也有這樣類型的人。

相比其他人,控制者往往有著炯炯有神的眼睛(以便看清一切),甚至眼神咄咄逼人(展示力量)。對於控制者而言,力量非常重要,因為沒有力量就會失去控制,失去控制就意味著背叛。所以這樣的人很容易掩飾自己軟弱一面,喜歡顯得勇敢、充滿力量。

剛才我在微博上搜了一下"背叛",搜到這麼一條:

我要的安全感 在我面前手機任何消息都不要隱瞞我 把所有與他曖昧的聯繫人都刪除 我需要的時候肯定在我身邊 就這樣居然都沒有一個人能夠實現 不管多大什麼人 都會在身邊留幾個備胎我真的感覺整個世界都會背叛我

從這句話里,可以體會一下"背叛傷痛與控制者"的感覺。

我有個學員,跟相親對象見了幾次面之後,相親對方就不怎麼回她消息了,越來越淡。然後她就一定要搞清楚"為什麼他不理我了"、"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各種調查,挖到了對方的公司地址,挖對方的經濟記錄等等,最後挖出來對方貌似以前還做過經濟詐騙。我說你現在該停了吧?她說不。我問她你還想跟他繼續嗎?她說不想,但是忍不住一定要搞清楚。

然後她經常問的問題就是"如何展示我的優秀"、"如何判斷對方是不是騙子"、"我想他做什麼但是我不能主動,否則就示弱了,怎麼讓他主動"。我聽了下來發現,她跟相親對象交往,貌似幾乎沒啥甜蜜的感覺、愉悅的溝通,更像是在玩控制與反控制的遊戲。

思想和語言上的控制性

遭遇嚴重背叛傷痛的人,想要控制一切的本能,發展出一點就是,他們不僅僅滿足於掌控信息、控制人的行為,甚至極大程度要想控制人的思想。當然,這裡的"想要",常常是基於潛意識,他們自己也未必有察覺。

往往他們會很快形成對人和事的看法,而且深信不疑。又期待別人附和他們的想法,想盡辦法說服他人。

我有學員,跟我談她認為戀愛該怎麼溝通,說了一堆,而且斬釘截鐵。問題是,她戀愛一堆問題搞得關係破裂,然後我的視頻課、案例討論她統統都沒看,就一啪啦的跟我她覺得是什麼樣子。我後來乾脆問她:"你到底是來學習呢,還是來授課的?"

其實本來就是一種分享交流,但是控制性的人很容易帶有強烈的銷售目的,他們基本上不大會去了解他人的看法,做詳細的調研,這樣一來,往往他們基本事實都沒掌控,但是結論下卻是不容置疑。

再比如在家庭裡面,小孩說學習沒意思,控制性的家長典型的可能是"你怎麼能有這種想法?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要後悔知道嗎?你怎麼這麼不懂事balblabalbla....."。但是為什麼小孩說學習沒意思?他們沒有興趣去知道。

這裡面有趣的一點是,控制性的人往往可能覺得"我們聊了很多啊"。其實不是交流了很多,只是控制者自己發泄了一堆。

從另外一個角度,通常控制者是要把控話題的。例如小孩的主題是"學習沒意識",控制者的家長,對這個話題可能就是一筆帶過,接下來就是自己感興趣的了。他們喜歡唱獨角戲,但有希望別人做一個好聽眾。

控制者往往對於交流缺乏耐心,常常打斷他人的話。但如果其他人打斷他們,往往他們的反應就是"讓我把話說完,我才說到一半呢"。

在微博上,當有諸如明星出軌新聞的時候,如果有"女性小三"的角色,通常就會招來一大群人的謾罵,而且謾罵的貌似大多都是女性。而且她們對於有不同意見的人,立馬就炸鍋,甚至你不跟著他們發表同樣的看法,可能都被罵,這是非常典型的思想和語言控制傾向。

其實,當一個人表現的特別情緒化的時候,往往可能是因為觸發了他的心理傷痛,甚至他們自己代入了事件當中。在社交媒體上各種情緒化言行泛濫的背後,映射的是整個社會的心理問題。

背叛傷痛的有色眼鏡

控制者對他人懷著非常高的期望,他們常常想要確認別人是否有能力,是否忠誠,自己是否能夠信任對方。

這裡面控制者經常看重的一點是「承諾」。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你答應我的就一定要做到」。其實這裡面好幾個問題:

  • 因為控制者很難去聽取他人的想法,往往他們最終頭腦里的,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不是真正他人意願的表達
  • 很多時候其他人僅僅是"暫時的想法",他們就會把這個固化成"嚴肅的承諾"

簡單的說,他們認為別人對自己承諾,其實是自己帶上有色眼鏡所看到的。如果真正去了解他人的看法,可能大相徑庭。

例如很多經歷小時候家庭出軌或者長大後伴侶出軌的人,會特別在意承諾,甚至設置各種小測試,比如當時你答應我什麼啊你都沒記住啊。很容易把雞毛蒜皮的事情擴大化,一些小事也會上升到嚴肅的整體信任的高度。所以在心理健康的人看來可能無足輕重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就是背叛的標誌。

這一點往往會發展成為,甚至如果在公開或者私下,對控制者的想法有異議,可能也會被認為是背叛。例如在公司會議上,如果對有嚴重背叛傷痛的管理者,提出異議,那可能立馬被划到對立面。他們最在乎的不是觀點有沒有道理,方案是不是可行,而是"你是不是我的人"。

通常由控制者主導的組織,往往是看上去意見一致,私下裡每個人什麼想法卻難以得知。

控制者這種難以接納異議的特徵,讓他們很難真正實現"了解一切"的目標,導致往往他們所感受到,和真實的情況有非常大差異。到最後出現大問題不得不面對真相的時候,一方面大吃一驚,另外一方面又會感覺"這些都不告訴我,他們都背叛我了",這種傷痛往往更慘重。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猜忌多疑,在位17年,先後任命14任兵部尚書,都沒什麼好下場;內閣換了50多次。當李自成逼近北京時,崇禎要求北京的官、商捐款抗敵,響應寥寥。然而李自成攻下北京後,從京城官紳的家中搶出大量錢財。並非完全沒錢,只是已經到了眾叛親離。

崇禎最後死的時候還感嘆"諸臣誤朕也",卻沒想過,自己手下那麼多不得善終的大臣,他是不是對得起他們,是不是背叛了自己的臣下。

宮斗劇

一個組織,無論是家庭還是公司,如果由具有嚴重背叛傷痛的控制者掌控,那就可能變成宮斗劇。

控制者把"防止背叛"作為頭等大事,為此目標,通常他們會任用私人、煽動內部鬥爭,從而保護自己。

很多人講這是"帝王之術"。問題是,在封建社會,成王敗寇的時代,帝王控不好就是身家性命。今天很多時候,在家庭或者公司裡面,卻未必是這樣的後果。風險規模不同,那麼考量也就應該不一樣。

即使在古代,也有"朝之大臣和國之大臣"。所謂國之大臣,是治理髮展國家;而朝之大臣,則是皇帝的私人,重點在於權力調控。皇帝要防止背叛,但還是要發展國家。一味的關注內控,忽略發展,往往最後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急躁與缺乏耐心

想要控制一切的心理,容易導致人急躁,缺乏耐心。

我認識一個控制型老闆,抱怨他的員工能力弱,說自己說了好多次,都做不好。最後變成自己搽屁股,再變成什麼都得自己干。然後跟我感嘆怎麼找一個好的人這麼難。

我說那你帶著他做一遍,看看有什麼問題,然後輔導討論。

他聽到這話明顯不耐煩,說"有那個時間我還不如自己做"。於是我就閉嘴了。

控制者往往對於需要長期投入才能有結果的事情,缺乏耐心,例如對人的培養。結果就是他們累死也未必有好結果。這就像控制型的媽媽,小孩一做作業,她們可能就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開始指手畫腳。最後是,小孩永遠沒能養成自己的主動型和習慣,她們又管來管去累的要死。

鑒於控制者對信任的標準實在是太高,他們又缺乏長期培養人和建立關係的耐心,以至於現實中幾乎沒有人能讓他們信任的。於是他們幾乎沒法信任任何人,這又反過來加劇了他們要控制一切的傾向。

這種惡性循環非常影響人的心態。一旦人和事情不如期望的進展,超出掌控,控制者就容易生氣。而且他們自己並不覺得是在生氣,自己在「表明態度」,比如"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但這很容易讓其他人不爽。

因為缺乏耐心,控制者往往關注進度甚於關注質量。比如控制者型的老闆,天天看上去都在對員工指令,但從來沒發展出像樣的員工能力和授權機制。控制型的父母,看上去天天都在教育子女,但可能不僅僅沒有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反而讓子女有了對學習的逆反心理。

這就像崇禎皇帝,在位17年換14任兵部尚書,50多次內閣,真不知道每一任怎麼有發揮空間和好心態。

難以享受現在

控制者想要規劃一切掌控一切,做事情目的性非常強,這種太強的目的傾嚮導致他們很難享受現在。

比如工作的時候,忙著規劃未來假期的旅遊;真正到了假期時,反而開始思考工作,操心不在家裡的事情,急著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是否在軌道上,就是沒法度好這個假。

所以控制者往往缺乏那些活在當下的感覺,諸如:

  • 輕鬆愉悅
  • 平和
  • 對美的體驗

缺乏這些體驗,從感覺的角度,控制者往往活得更向機器。而跟他們的關係,通常也是效率導向,缺乏那種溫情、愉悅、輕鬆、親密感。如果說在工作上,效率導向可能問題還不大的話;在諸如戀愛、婚姻、親子關係中,缺乏這些就是非常大的問題了。

有次我看學員跟交往對象的對話,兩個人已經聊到將來有了小孩要讀什麼幼兒園了,但是所有的對話卻缺乏那種戀愛的感覺,就事論事更像是在走工作流程。我說求你們了,都討論到這麼後面了,你們能不能先戀愛一下呢。

所以對控制者而言,我覺得一個基本的功課,是學會放棄控制一切的妄念(我們又不是神),開始學習不帶改造目的的去感受、傾聽自我、他人以及這個世界。

===情商教育內容===

兩性關係:電子書《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

情商教育:教程《家庭情商教育入門》

推薦閱讀:

拿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喜歡一個女生。但是她有男朋友。該怎麼做?
26 歲女朋友因為沒吃到一種蛋糕哭了,這正常嗎?
家庭情商教育入門(6):羞辱之傷

TAG:情商 | 家庭教育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