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偏好所蘊藏的人性和商業秘密

上一期我們較為通俗的談到了音樂、聆聽地點與環境在品牌傳達中的情緒鏈接及長時間形成的品牌聽覺識別(即聲音VI系統)。

本期我們將較為系統的跟大家分享為什麼諸如星巴克、優衣庫、無印良品都有明確的音樂風格(星:爵士樂,優:電子樂,無:民族樂)傾向。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帶大家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人為什麼會有音樂偏好?

2、我們如何通過音樂偏好了解自己。

3、音樂偏好在生活和商業中的應用。


音樂偏好動機成因

1、根據人類學理論,如果生活方式與人存在的普遍意義和個體需求相符,人便會感到滿足。

而創意和審美能力對營造這樣的生活非常重要。而聲音的創意和審美能力集中體現在人類的音樂上。

因此,生活中人們相互之間的音樂話題調侃,如,你的音樂品位很差,某某音樂人的音樂很垃圾..... 在某種程度上是完全成立的!

這張照片想表達的是男孩兒對女孩兒音樂品位的嘲笑......

2、人在入神或近似入神的狀態下會產生一種接近生命本質的體驗,而這種體驗會為人們帶來深層的快樂。

這可以說是一種意識狀態的轉變(在之前的推文中已系統的闡述,恍惚狀態)。

心理學上通常將意識定義為三種狀態:清醒、睡眠和入神。

而音樂則是一種?

①不具備危險性的將人帶入入神狀態的媒介,這或許是人類從事音樂活動的真正原因。

它不僅以某種具體活動為目標,更能為動機本身提供動力。

↓ ↓ ↓

?①之所以不具備危險性,就是說還有具備危險性的方式達到入神的意識狀態,比如吸毒(所以大家看了這篇推文要多多轉發,萬一吸毒的朋友看到了豈不是為他省了一大筆錢,要HIGH可以聽音樂)。

這張照片要表達的就是選擇不吸毒而聽音樂的入神的喜悅感。

比如,一個男孩兒選擇了一家咖啡館向心儀的女孩兒告白,在告白的過程中男孩兒選擇了來自AC/DC的《Highway to Hell》作為告白背景音樂。

這種做法既明確了追求女孩兒的活動目標,同時這首歌也為男孩兒的追求行為增添了幾分「慫力」。

3、美的體驗是人類的原動力之一。

在過度工業化的社會中,人在精神上更需要審美體驗,審美是一種自我培養的快樂體驗。

追求審美的動機既具備了目標也包含了狀態。

而音樂恰好是聲音審美的全部(就普通人而言)。

2音樂偏好及審美中的3個變數

實際上音樂偏好包含了兩個部分,一類是樂器偏好,一類是音樂類型偏好。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音樂類型偏好。

3個變數分別為:

1、聽賞者(年齡、性別、訓練、人格)

2、音樂(風格、熟悉度、複雜性)

3、地點與環境(演唱會、休閑、工作、公共場所)。

這些變數中的每一個都影響著其它兩個變數的變化。

1、聽賞者

哈格里夫斯和諾思(North&Hargreaves)於2008年的綜述中提到男性青少年更喜歡攻擊性的音樂風格,如說唱和重金屬音樂。

這POGO若換成老年人也著實有點難度

年齡對音樂偏好的影響已在相當數量的研究中得以證實。

例如在異鄉9歲到78歲聽眾投票的研究中,人們往往把特定年齡群體和特定音樂風格聯繫到一起:

嬰兒與搖籃曲(實際上到現在我都喜歡聽搖籃曲);兒童與兒歌;青春前期與某種流行音樂;青少年與重金屬、說唱/嘻哈音樂。

另外,接受過音樂訓練的人們偏愛較為複雜的音樂,總體而言,聽眾的變數是音樂偏好的決定因素。

所以一些商業空間,當你們考慮好定位人群就要選擇有特定人群的年齡因素和音樂素養因素才能創造出讓他們感到舒適的聲音氛圍。

2、音樂

借用兩個原創理論來解釋音樂本身如何影響人的偏好。

第一個理論源自伯萊茵(Berlyne)的用反U形曲線來表示的「喚醒潛能」理論。意思是最受喜愛的音樂一般處於複雜性和熟悉度的中間水平。

例如,複雜性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導致較低的偏好(這就是大部分人不喜歡古典音樂和口水音樂的原因)。

第二個理論源於馬丁代爾(Martindale)的「典型性學說」

舉例來說,就是對於一個古典樂迷來說莫扎特可能比勛伯格更為典型(因為莫扎特更多的體現了古典音樂的顯著特性),於是聽者對之更加喜愛。

再舉一個重金音樂的例子,對於金屬樂迷來說Metallica(金屬樂隊)比Anthrax(炭疽樂隊)更為典型,因此絕大多數的金屬樂迷更喜歡Metallica。

Metallica

Anthrax

這兩個理論從不同的側面解釋了,音樂變數的不同可能影響的偏好及其方式。

聽眾將音樂與之前形成的模式或原型相匹配,對所聽音樂予以分類。

在我們聆聽歷史的早期,我們將所聽音樂的不同方面進行分類,並逐漸形成可被識別的原型。

隨著時間的進展我們對喜歡的音樂逐漸形成明確的定義和獨立的原型。

大家設想讓一個喜歡碧昂絲(Beyoncé)的人去聆聽左小祖咒的音樂。

左小祖咒專輯中的音樂和非音樂特性都不符合聽者的既有模式,那麼他對左小祖咒音樂特性的處理也就比較困難,獲得的積極反應當然也就比較少,當然這只是客氣的說法。

很多聽了左小祖咒音樂的人不僅沒有積極反應,恨不得把左小祖咒的祖上八輩都罵了個遍。聽歌音樂都氣成這樣,以至我都找不到形成這種憤怒的心理學依據。

左小祖咒

3、地點與環境

這是一種涉及個體積極尋求社會認同的概念。

也就是說,人們傾向於從積極的角度來思考他們的社會關係。

例如:

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與朋友聚會時,可能喜歡流行音樂,但在學校管弦樂隊中演奏小提琴時,可能更喜歡古典音樂。

人們一般都會按照具體的情況來選擇音樂。

因此,當你想通過播放音樂來營造一個氛圍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你想營造的社會關係氛圍是什麼。


總結

在一個人的音樂屬性中,有些是遺傳的,有些是後天獲得的。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自己喜歡的音樂中獲得自身的身份認同,並表達為音樂偏好。

人的音樂性存在於特定社會及更廣泛的文化群體之中。

當每個人形成了自己的音樂偏好,在心理和生理層面則表現為沉浸在該類型音樂時的舒適感。

而「身份認同」和「舒適感」恰恰是生活,工作以及商業不可或缺的底層需求。

<End>

首發於同名微信公眾號

「有問有答」新欄目

在公眾號後台回復:#想要提問的問題#

堆積心底卻無處尋覓的音樂疑惑,都可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推薦閱讀:

《神奇秘譜》高清重製計劃
有哪些旋律優美的歌曲?聽起來很有懷舊的味道或者適合靜靜的聆聽。
20歲之後開始學習音樂,有可能成為一名作曲家嗎?

TAG:音乐 | 偏好 | 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