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取悅自己,才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

作者:然雪嬋(富書籤約作者)

01

也許每個人的生命里,總無可避免地會有那樣一段孤獨、敏感而又自卑的時光。

那段時日,無論如何努力飛翔也到達不了心裡想要的那方天涯海角。

這是我二十齣頭時真真切切體會過的時光。

那時候,我歷經兩次高考終於考入了湖南省的一所大學,而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我對城市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陌生。

而我生性孤僻,內斂沉默,膽怯且軟弱,我害怕被孤立,害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於是我用一層厚厚的殼將自己保護起來,那層殼的名字叫「討好」。

我從不懂得拒絕別人,經常習慣性忽視自己內心的感受,優先考慮去滿足別人的需求。欲以此來獲得別人的好感和好評。

而這種情況在工作後尤甚。我無法拒絕同事額外讓我幫助的活兒,從而導致我自己的工作沒能做好而挨批;

我犧牲掉自己用來休息的周末陪同事去逛街挑衣服,儘管我已然很累了;我總是附和領導和前輩的意見,儘管我當時並不那麼認同。

我總是害怕被討厭被排擠,所以一直以「取悅別人,委屈自己」的模式生活著。

可即便是這樣,我也並沒有在人際交往上遊刃有餘,也並未曾獲得多少人真正的認可,我也依然孤獨、敏感而又自卑。

待到年歲漸長,我與內在自我的衝突越來越明顯,長期被壓抑的那個「自我」,終於在某個深夜徹底爆發,控訴著這些年的不公平待遇。

而當讀到《我們內心的衝突》這本書時,我也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

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中提出內心基本衝突涉及的三類型人格:順從型、對抗型和疏離型

而其中順從型人格的顯著特徵便是:

1、能夠敏銳地感受到別人提出的、能被他的情感所理解的需求,但往往會無視自己內心的感受;

2、總是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並且無怨無悔;

3、總是情不自禁地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看待自己,過度依賴於他人的評價。

而這些特徵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壓抑了自己內心對於肯定、報復和野心等情感衝動的內在驅動力,而將這些情感衝動的驅動轉向了依賴外界。

因此要改變和克服這些特徵,勢必要將內在驅動力由外界扭轉回自己的內心。

02

於是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我有意識地與內心習慣「討好別人」的那個小人兒做著鬥爭。

我逐漸將全部注意力由外部評價轉向自己的內心,硬著頭皮拒絕了一個又一個違背內心意願的要求。

討好自己,讀書,觀影,音樂,旅行,與一切美好的事物相遇,做一切能讓自己開心愉悅的事情,矯枉過正全力做自己並且成為自己的主導。

而當我所有的時光都用來取悅自己時,那種愉悅感和成就感是多麼的讓人輕鬆舒服,一點兒也不需要拘謹。

於是在外面單打獨鬥的這些年歲里,心底那捉襟見肘的自卑感和千瘡百孔的自信心,終於漸漸一點點地明媚起來,我也終於在和內在的那個自我一點點地和解。

終於理解了那句「悅人者眾,悅己者王」,這無異於人生的一次重生,也給我原本有點糟糕的二十幾歲鍍上了一層七彩色的光暈。

懂得取悅自己,才算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

當你開始遵從內心接受自己的殘缺和不完美,懂得人生最大的意義便是悅己,原諒和寬容身邊的人和事,坦然面對庸常而瑣碎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成長和成熟。

真正的悅己,不僅僅是遵從真實的內心,還懂得運用一切外界事物來愉悅身心,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我們部門30+的恬姐,是全公司唯一一個每周都訂一束鮮花到辦公室的人。

有時候是百合和茉莉,有時候是風信子和橄欖菊,花開絢爛,幽香撲鼻,整個密閉壓抑的財務部只因了她這束花而變得靈動和明朗起來。

而大部分來我們部門的人稱讚了一番之後都表示很不理解:「這花能活多久啊?」

恬姐答:「一周左右。」

又問:「這花一束也得二三十吧?」

恬姐點點頭後,那邊一個勁兒感嘆:「花期這麼短,凋謝之後就剩一堆爛葉,太不划算了。」

恬姐笑:「你平日里一周吃的零食可不止二三十吧,再說上班時間緊張又壓抑,累的時候給花兒換換水,看著她們傾力綻放,心情暢快愉悅,工作體驗都會很不一樣。」

真正的悅己者,從不拘泥於物質,也從不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心中總有由內而發的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的願景。

因此會格外注重自己對於幸福的感官和對於美的體驗,不為取悅別人,僅僅是為讓自己開心。

那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03

我住的小區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菜市場,而我每次都會固定去小莉姐那裡買。

無論顧客買什麼,她都會無一例外地送上兩棵蔥和幾顆蒜,買的次數多了我也逐漸和她熟稔起來。

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四十多歲的年紀,但即便是在有點髒亂的菜市場,她的小攤前卻總是最乾淨整潔。

每一種菜都按次序擺放,爛了的菜葉也不隨便丟,會固定放到自備的垃圾簍里。

並且我每次去買菜時,總能看到她小攤兒前擺放著不同的書。

不僅如此,和其他攤主大媽的隨意凌亂不同,她每日都化著淡妝,穿著和打扮都是精細乾淨。

從頭髮到妝容再到衣著,都是精心搭配整理過的,清新素凈,加上臉上時常掛著的親和的笑容,讓人忍不住想靠近。

有一次我下班晚,去買菜時正好碰上她收攤兒,跟她寒暄的間隙,她一邊整理自己的妝容和衣服一邊說:

生活是自己的,不管在哪裡過怎麼過,讓自己開心自在才最重要。

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她每日都能笑意盈盈,那著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淡然和愉悅才能有的表情。

她深知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取悅這個世界,而是為了用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取悅自己,從而活出自己的樣子。

然而現實中的很多人,都帶著無比尖銳的功利心,在追名逐利的路上不斷討好這個世界,漸漸迷失了自己

日本松浦彌太郎說過一句話:「任何一個追求生活品位的人,都應該是一個悅己者,你的愛好,你的生活方式,都是為了取悅你自己,而不是為了炫耀和交配。」

而我們與這個世界的博弈,歸根到底不過是與自己內心的一場較量。

總有一日,你會明白,世界那麼大,我們太渺小,僅僅是做好自己就已經需要我們不遺餘力去努力了,哪還有閑心去在意別人呢?

你最終能否過得好,能否在自己的人生里活得遊刃有餘,取決於你能否妥善安放自己的心。

你能聽從內心的聲音,取悅自己從而活得坦然舒悅,你終會是那個勝利者。這不也正是我們付出那麼多努力所希望達到的目的么?

就像我之後每日去上班總會將自己從頭到腳收拾體面,但凡違背自己心意的要求都會禮貌拒絕,越來越喜歡獨處,習慣一個人看書寫字觀影跑步。

而做這些只是單純讓自己開心,而後容貌變得舒展,內心也變得更強大。

取悅自己,才能最終讓自己圓滿。

若你全無傾城貌,只要你認真愛自己,會讓你修得一顆傾城心。如這一步一履地跋涉,一時一辰地堅守,最後你會發現,當你學會取悅自己後,世界便開始取悅你。

作者簡介:然雪嬋,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江南女子,寫沉靜但不矯情的文字,寫暖心且有力量的故事。寫散落在時光里的愛恨,亦寫情仇。珍惜與文字的緣分,懷謙卑之心,行暖心之文。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住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活著只剩下痛苦,活著還有意義嗎?
美國的城市治安是否會比中國的城市治安普遍要差?
溫柔是什麼?
為什麼稱中國人和東亞人為蒙古人種?我們明明是漢族,而且漢族人口遠遠多於蒙古族人?

TAG:生活 | 自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