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滴滴傍的一條大腿講起:電動汽車運營怎麼做?充電怎麼做?

今年11月初,很多媒體報道這樣一則消息:

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宣布,滴滴聯合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GE"> 合資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

,通過構建充換電體系、儲電、電池再利用等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來支持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 2020年 之前,滴滴將率先在平台推廣超過 100萬輛

新能源汽車。

程維在聯合國高級論壇演講

這樣的公司名稱和推廣數量,正符合程維所說的:「未來5-10年,共享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普及將是汽車企業面臨的一大機遇,滴滴希望成為新能源汽車 最大的運營商 。」

滴滴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在中國400餘座城市為近3億用戶提供全面出行服務,滴滴擁有87%以上的中國專車市場份額; 99%以上的網約計程車市場份額。

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滴滴,做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運營商也順理成章。但大家都忽略了一個細節,和滴滴聯手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GE」。

誰是GE"> 滴滴電動汽車運營怎麼做?充換電怎麼做? 《電動汽車觀察家》嘗試為大家解答。

GEIDCO:好粗的大腿

程維宣布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的場合很特別,是在聯合國全球能源互聯網高級別研討會(UN High-level Symposium)上。這個研討會,正是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與GEIDCO合辦。

顯然,程維在聯合國高級別研討會這樣的場合演講,是借了GE是什麼組織?

GE">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發起

,聯合相關企業、組織、機構等自願組成的非政府、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宗旨是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推動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組織註冊在北京。

GE"> 主席是曾任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的劉振亞 ,副主席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 國家電網公司現任董事長舒印彪,以及日本可再生能源協會會長孫正義。

國家電網公司為什麼要發起GEIDCO?

上述同一篇新聞稿中介紹,「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大峰會上提出了『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中國倡議,得到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半年多以來, 國家電網堅持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呼籲 。」

由此可見,GEIDCO是國家電網響應號召,落實「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使命的組織。而滴滴和國家電網一道,將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描繪為國家領導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藍圖的一筆。

GE"> 孫正義 ,是全球最著名投資機構之一——日本軟銀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多家媒體報道,2017年4月底, 軟銀集團旗下投資部門軟銀資本對滴滴出行投資了20億美元,約人民幣138億元,聯合前幾次投資,總投資額已達345億元。

由此可以說,滴滴的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得到了 資本和政治的雙重加持 。

到目前為止,通過國內的工商信息查詢軟體,還看不到GE對外投資三家企業,都是其獨資。不過,後文我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採購 捧場國能

程維在聯合國發言之前,滴滴與國能電動汽車簽約,稱兩家公司將設計生產一款電動汽車,在未來完善滴滴所提供的出行服務。12月5日,在國能新能源汽車天津項目啟動生產儀式上,雙方還簽署了採購框架協議。

國能董事長蔣大龍(左)與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在國能儀式上

業內人士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都是,為什麼是國能?

國能於2017年1月獲得了國家發改委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項目審核,但目前為止還沒有通過工信部的驗收,企業和產品都尚未進入公告。也就是說,國能目前為止還未獲得完整資質,滴滴想要的車,

估計還要等上一年半載以上

。另外,國能仍然是給出了薩博9-3車型(誕生於1998年),源自國能從薩博收購的鳳凰平台。薩博資產被多次轉賣,到國能手裡的資產含金量還有幾何?業內人士各有判斷。

國能公司的創始人 蔣大龍也曾是電力圈內人

。現在搜「蔣大龍」,百度百科仍主要介紹呈現其電力領域的身份:「1983年參加工作,曾先後在工商銀行,沃爾沃公司工作;2004年籌建龍基電力有限公司,2005年參與籌建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這個從

山東 起家,業務主要在農村市場、惠及農民的生物質發電新能源公司……」(不知道「山東」為什麼要加粗的朋友,可以搜索「電力山東幫」)

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於2005年7月,由龍基電力有限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共同投資,龍基電力和國網深圳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分別占股25%和75%,蔣大龍出任董事長。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曾是中國生物發電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公司,但在2014年5月,蔣大龍從國能生物發電集團退出。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成了國家電網旗下節能服務公司控股超過八成的公司。

我估計,滴滴為國能捧場的成分更大( 與滴滴簽過各種約的車企已經數不過來了 ),大規模採購可能性小。打著「共享汽車」旗號的滴滴,會自己百分百採購電動汽車嗎?從一些先例來看,未必。

與比亞迪、時空電動合資自營車

國能尚遠,其實滴滴早已和比亞迪及浙江時空電動成立了合資公司,用這兩家公司的電動汽車,進行自營車輛的運營嘗試。

2015年初,滴滴快的合併時,快的此前收購的打車公司大黃蜂也併入滴滴門下。2015年10月,大黃蜂投資成立惠迪(天津)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惠迪(天津)由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擔任法人,應該是滴滴出行對外合作新能源汽車運營服務的平台公司(在2017年初的一次滴滴人事調整中,楊峻被定為汽車資產管理中心負責人)。該公司(40%)和比亞迪(60%)合資,成立的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又對外投資15家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其中4家已經註銷),名稱多含有「迪滴」「亞滴」,業務範圍覆蓋廣東各市、福建、山西、長沙等地。

惠迪(天津)與浙江時空電動子公司合資,成立了杭州滴時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杭州滴時又投資了大連滴時。

以廣州亞滴為例,我們來看看雙方是如何合作的。

在拉勾網上, 廣州亞滴如此介紹自己:專註致力於汽車租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網約車培訓服務等領域,是一家專業的網約車服務提供商。 車隊規模超過1500台。

從網路論壇上比亞迪車友發布的帖子來看,廣州亞滴從比亞迪購買比亞迪秦、e5等新能源車輛,然後招聘司機,在審核、培訓之後進入滴滴平台。

廣州滴滴車主俱樂部司機招募工作人員12月13日也介紹,司機如有符合網約車政策運營資質的車可以帶車加盟;如果沒有,亞滴公司會提供符合資質的車,或租或買。買車的方式和從4S店買車沒差別,首付一部分,三年分期供車(如果是比亞迪e5:首付19998,月供3999,分36期,尾付42000)。工作人員還介紹,前期車型是比亞迪秦,現在該車型已租完,目前的車型是純電動車e5,不提供充電服務。

此前新快報(news.163.com/16/0618/02)的一則報道顯示,廣州亞滴曾經有過首付1.5萬,干滿三年送車的模式,但是每個月要完成的流水任務不少。本質上是 以租代售 模式。

天涯論壇上一則廣州亞滴招聘司機的獎勵說明

由此可以看出,亞滴公司和以往租賃公司不同在於,該公司還以網約車模式賣車。從工商信息也可以看到,2016年9月以前, 廣州亞滴經營項目只有汽車租賃,但之後又增加了汽車零配件零售、二手車銷售和汽車銷售 。

這樣的合作模式下, 滴滴在合資公司佔小股,一方面擴展了自營車隊規模,另一方面積累了電動汽車運營的數據和經驗。整車廠一方則通過運營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 。可以說各得其所。如果滴滴和國能合作,模式可能也是這樣。

目前來看,滴滴還在以這種模式測試自營電動汽車運營的效果。測試目的當然是驗證這一假設:用電動汽車做網約車真的更賺錢嗎?

電動汽車跑網約車更賺錢?

北京的電動車主陳文現在是滴滴的快車司機。他攜帶自己的比亞迪e5加入平台跑專車。

他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現在冬天跑10個小時左右,夏秋跑14個小時。

陳文介紹,滴滴平台並沒有為電動汽車車主提供任何專門充電支持。他每天在家用自有的充電樁充電,在公共充電站補電一次。在家充電就是家用電價,費用20塊錢左右;在外充電一般在國網的快充,一度電1.6元左右,就充十二三度電。現在冬天全天運營250-300公里,一天接25-30單。

在他個人的賬單里,一天電費只要40多塊,能跑500元左右的流水;而其他燃油車主跑到500元左右的流水,需要150塊左右的油錢。

單論運營費用,純電動汽車的優勢顯而易見。粗略計算,油電差一天100元,一年就是3萬左右,一年能把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的購買價差覆蓋(以滴滴燃油車入網要求裸車10萬左右計算)。

問題是車輛殘值。目前許多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公司商業模型當中,車輛都是三年折舊,就是三年後零殘值。但一般燃油車三年之後,還能在新車的四成左右。

程維說2020年運營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以10萬一輛計算,也要1000億元。雖然滴滴當前已經估值高達500億美元,但也無法獨立持有這麼重的資產。

目前電動汽車還並不普及,滴滴平台目前有2100萬的車主,但電動汽車只有26萬輛。完全依賴C2C的兼職司機帶車輛加盟的模式,在電動汽車領域更行不通。

一則可資借鑒的消息是新三板上市公司富電綠能(430087)的公告。富電綠能子公司富電新能,與惠迪(天津)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前述滴滴旗下的資產公司)簽訂《關於車輛採購的合作意向書》。惠迪(天津)根據其業務需求以及經營安排等向富電新能採購質量合格的車輛。惠迪(天津)擬在其與富電新能開展合作的三年內,

通過自采、指定關聯公司、指定第三方採購 或者將富電新能車源推薦給 其他第三方公司 進行採購 等方式,向富電新能採購車輛五萬輛。

大眾汽車為滴滴提供的電動運營車輛e-up!

由此可見,滴滴在電動汽車運營商,會更大力度做自營車輛。滴滴還會繼續以像比亞迪、時空合作的方式, 建立和車企背景的租賃公司,讓合資租賃公司或其他加盟租賃公司持有資產,並且可能會有機制安排,讓車企對車輛的最終殘值墊底 。

小桔充電會怎樣做?

滴滴平台中有26萬新能源汽車,但除了關聯公司,滴滴自身不為電動汽車提供特別的充電服務。

但在剛剛結束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程維介紹,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的產品小桔充電將在12月上線。程維所說的「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不知是哪個主體。但是前述反覆提及的滴滴資產公司惠迪(天津),就在2017年11月29日,更改了經營項目,新增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一項。而且值得留意的是,惠迪(天津)的母公司,也就是大黃蜂公司,

在2016年8月23日完成了投資人(股權)變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退出,改為由Perferent (Hong

Kong)Limited全資持有 ,但法人仍然是滴滴副總裁楊峻。由於這個全英文的香港公司做股東, 惠迪(天津)

看起來還挺像滴滴和GEIDCO合資的「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的。

不八卦了,更重要的是,小桔充電會怎麼做?

程維此前明確表示,滴滴的充換電網路,不僅將服務於滴滴平台的電動汽車,還將向全社會開放。另外,2020年滴滴將在平台投放100萬輛電動車,同時也將完善充電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我總結是兩個兼顧,一兼顧線上線下,線上做平台,線下建場站;二兼顧滴滴和社會,滴滴平台的電動車要服務,社會上的電動汽車也要服務。

但是, 滴滴充換電業務初期,整合現有充電場站,建設充電平台,也就是程維所說的「樁聯網」 。而且,和以往的充電平台不一樣的是,滴滴可能會直接運營這些場站,通過建立平台,引入自有客戶,拓展行業客戶,改善充電體驗,和建站方共享運營利潤。

我的證據是,一方面,目前業界暫沒有人觀察到滴滴已經或者正在獨立建設充換電設施;另一方面, 小桔充電目前招聘人員信息,包括城市經理、運營、產品經理,但不包含充換電場站建設人員 。

小桔充電的招聘啟事稱,「目前公司正在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業務,以整合市場現有充電樁資源為主,目前已經和星星、特來電等多家充電樁運營公司合作,共同布局充電樁市場。」國內多家充電運營商人士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滴滴希望各家提供充電介面,讓滴滴的充電平台可以接入運營商的充電站信息並且直接支付。

對此,充電運營商心態複雜。一方面,滴滴平台下目前有26萬新能源汽車,2020年有100萬,將給自己的充電場站帶來巨大流量。另一方面,滴滴初步是將充電平台只用於自己的司機端,但後期開放給所有電動車主,一旦形成壟斷的充電平台,就會讓充電運營商邊緣化,在日後充電收入分成中處於弱勢地位。

但是滴滴不僅止於此,他們還想參與運營。可見的方向有:

首先,提出新功能,提升體驗。

小桔充電在招聘的產品經理——策略方向,職責之一是「負責小桔充電預約、派單等相關領域的產品策略」。目前,各家運營商都沒有提供預約充電服務,電動車主頂多可以看到充電樁是充電還是空閑狀態,到了場地內,往往會遇到排隊情況。

而體驗方向的產品經理,則要負責充電全流程體驗類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產品化方案和落地。

其次,拓展B端用戶,導入更多客流。

小桔充電正在招聘的「區域B端客戶拓展」職位中,職責描述如下:「負責區域內部客戶拓展, 包括租賃公司、計程車公司、物流、分時租賃公司 。」

總體來說,小桔充電將跟滴滴出行類似,邀請現在充電場站加盟,也會出台類似加盟車型要求那樣的加盟場站場站要求;和滴滴出行不一樣的時, 小桔充電將組建運營團隊,進入加盟充電場站,與合作運營商一起改進樁站體驗。

甚至,《電動汽車觀察家》的一個猜想是,滴滴也許會承包一些場站,以固定成本從建設方手中取得運營權,然後利用自己的流量和市場能力,盤活充電場站。目前充電場站運營大多虧損,滴滴或有起死回生的能力。

在整合資源、建立平台、吸引客流之後, 滴滴很可能自建充換電場站 。

程維的聯合國高級論壇演講中說:「而在未來,隨著基礎建設規模的拓展,滴滴也將服務於每個家庭以及全社會,以科技力量提供智能充換電服務,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這裡的「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是誰來建設?他沒有明確。但聯合的是國網背景的GEIDCO,建設充換電設施,應該是應有之義。不過建設的方式和發展電動汽車車隊的方式類似,應該會交由合資公司來建,除了GEIDCO,還有國家電網、特來電、協鑫等許多企業可能成為滴滴的合作夥伴

以上就是《電動汽車觀察家》根據資料收集、業界訪談和分析得出的一些觀察。滴滴之大,舉足輕重,相信讀者都有體會,不妨留言交流。本文如有不當之處,也請大家評論提出。(完)

《電動汽車觀察家》提供電動汽車行業的真實信息和誠懇意見,由電動汽車媒體界資深從業者邱鍇俊原創。邱鍇俊曾任第一電動網CEO和主編。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電動汽車觀察家


推薦閱讀:

Uber 管理層動亂,是滴滴國際化的好機會嗎?
35億美元僧多粥少,能分給Uber中國的可能寥寥無幾
在 ofo 或摩拜單車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多方布局,戰線越拉越長的滴滴是否會陷入多元化困局?

TAG:滴滴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