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個精子給我生孩子吧」
1
何潔離婚案開庭了。
當天,她走出法庭,滿臉憔悴。
隨後,她通過微博聲明,「孩子我養,從未要求男方凈身出戶」。
在這段婚姻中,何潔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她得到了什麼呢?
是孩子。
失去了一個渣男,得到兩個好孩子。
就怕「喪偶式育兒」里的渣男,在離婚之際,居然要搶奪孩子的撫養權。
那還不如真正的借精生子,落得個乾脆利落呢。
2
敏敏,我一個移民北美的閨蜜,就是通過精子庫,單身生下了她的女兒。
一年前,有一天,敏敏給我發了個微信,「凡子,我發動了,在醫院裡!」
第二天,當我打開朋友圈,首先躍入眼帘的就是敏敏的照片。
她在醫院裡,緊緊摟著一個皺乎乎的小嬰兒,一臉疲憊和幸福。
哈哈,我從心裡笑出來。這個千年白骨精,打不死的小強,居然剛生完就發朋友圈?
其實,我特別為敏敏高興。我是個目擊者,知道這個嬰兒,來之不易。
敏敏今年40歲,單身移民北美10年了。
從小我們倆都有兩個夢想:
一是找到我們的「對先生」;
二是,生一個孩子。
那時我們以為這兩個夢想是一件事,就是結婚生子。
生活永遠給我們以驚喜,或驚嚇。敏敏的女兒出生了。她不知道女兒的父親是誰,也不關心。
她對他的認知,是精子庫裡面的號碼和描述:「編號3060,高加索種族,棕色眼睛,身高1米80.....」
兩年前,多次約會而無果的敏敏對我說:
「我也願意找個情投意合的男人結婚生子。
37年來都沒有出現,我怎麼知道他在五年內一定會來呢?我不能放棄我做媽媽的心愿,但是為了做媽媽,而勉強和一個人在一起,無異殺雞取卵。」
英語俚語說,如果你只想要一根香腸,何必買整頭豬?
話糙理不糙。
敏敏連香腸都不要了,她只要最後的產物,一個自己的孩子。
敏敏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中產的收入,可以照顧自己和孩子。
最難得的是,她的開明父母支持她,讓她底氣滿滿。
敏敏的第一站,是約生育專家,檢查身體,還要在心理上接受評估,確定她是不是適合做一個單身母親。
檢查評估的結果都很好。
緊跟下來是最「有趣」的一步,選擇精子。
在網頁上看著捐精者的目錄,愛剁手的敏敏好像進入了一個大賣場。
首先,是各種物理標準選項,種族,血型,眼睛顏色,膚色,頭髮顏色,體重,身高。
居然還有,捐精者有沒有雀斑或酒窩,以及臉型,鼻子的形狀,嘴唇的形狀。
其次是職業,教育及家庭背景。
有沒有兄弟姐妹?有沒有孩子?教育程度是什麼?學的是什麼專業?工作是什麼?
接著是更詳細的軟技能信息,比如愛好,語言能力,夢想,對將來的計劃等等。
性格是什麼?內向還是外向?或是高冷?暖男?
必不可少的當然是捐精者的醫療歷史,有什麼遺傳病?有什麼生理狀況?
有些精子庫還會提供照片,性格測試結果,和捐精者自己寫的個人介紹,讓顧客有更多的感性認識。
眼花繚亂之際,敏敏和我討論過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約會一個男人,對他的情況,並不一定了解得比目錄上寫的更詳盡。
見到了他本人又如何?這麼說,選擇一個捐精者作為孩子的父親,其實風險也沒有更大。
激動但又冷靜的,她選擇了一個匿名捐精者。
就像網上購物一樣,精子庫會把這些精子快遞到醫生診所,還是包郵的。
同時,敏敏已經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始注射排卵針和吃促排卵葯。
歷經了種種程序和肉體的不便,終於有一天,驗孕紙上是清晰的兩道杠。
整個孕期,敏敏像所有其他的准媽媽一樣,感受著孕吐,感覺著神奇的胎動。
第一次看B超是媽媽陪她去的。
雖然沒有準爸爸在旁邊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看著B超屏幕上的小小人兒在遊動,敏敏的心情同樣雀躍。
九個月後,她平安生下了女兒。
這個女兒,是愛的結晶,是她全心全意的愛孕育出來的。
一年過去了。
帶新生兒的種種辛苦無需贅述。
有時,她在微信里跟我抱怨,寶寶晚上又醒來了無數次。
然而她的元氣始終飽滿。
她說,「生孩子是我自己的選擇」。
3
我們都覺得敏敏很幸運,她可以選擇做一個單身母親。
單身女性通過購買精子,自己生孩子,在歐美已經是一條規範化的生育之路,沒人會驚奇地揚起一條眉毛。
全球最大的精子庫在丹麥。
50%的購買客戶是單身女性,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會上升到70%。
這些女性客戶,都跟敏敏一樣,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經濟能力。
這樣出生的孩子,社會不僅不歧視,還會視單親媽媽的經濟條件,給予補助。
沒有社會壓力的敏敏,當突破了內心的障礙以後,她覺得人生更獨立圓滿了。
看完了北美的例子,我們來看看國內的情況。
我有兩個要好的單身女朋友,今年40多了。
一個早早抱定了不婚主義,另外一個早婚,沒生孩子,離異了。
她倆都秀外慧中,對人生有自己的態度和品位。
經過多年的努力,她們事業有成,生活在一個風光秀麗,人情溫暖的三線城市裡,輕鬆富足。
唯一的缺憾是,她們都想要一個孩子,而且是有自己基因的孩子。
這樣的訴求有代表性,因為,單身潮已經來臨。
據民政部統計,每7個人中就有1個單身,全國單身人口近兩億,其中30歲及以上未婚女性,比例比十年前增加近兩倍。
單身女性想生孩子嗎?
不少人想。
著名婚戀網發布的單身人群調查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單身三年以上的女性比例高達6成,她們的生育意願強烈。
民間組織「單身女性生育權關注組」 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中,近9成的人支持單身女性生育,其中6成的人非常支持。
不出所料的是,不支持的人當中,男性占的比例更大。
單身女性,應該有自己生孩子的選擇嗎?
應該。
聯合國文件和國內法律規定,生育權是最基本的人權。單身女性,也應該有生育權。
「婦女權益保護法」第51條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婚姻法」第25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所以,我的40+的女友們,都非常歡迎獨立生育權的到來。
其中一個說,如果可以自己選擇精子,沒有道德壓力,我真的寧願不結婚,生一個孩子。
還有一個則說,我現在年紀大了,如果年輕一點時,能自己生,早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
獨立生育權對單身女性意味著什麼?
它意味著,生孩子不跟結婚捆綁在一起。女性可以早婚或者遲婚,可以結婚或者不結婚。
但是,她們都可以生孩子。
有選擇才有尊嚴,獨立和自由。
它意味著,女性在婚戀市場上會有更足的底氣。
日前,有記者對重慶露天相親市場進行採訪。
四成男人要求,女方比自己小十歲以上;只有一成男人,要求女方跟自己年齡相當。
這就是赤裸裸的年齡歧視。
單身女性的才華,性格,素養在這些年齡條件面前,都要敗下陣來。
一位大齡女性的媽媽對記者說,女兒都這麼大了,再拖下去,眼看就不能生孩子了,要不先把婚結了,生了孩子再離婚也行。
曲線救國啊。
難怪,中國已婚女性的幸福感總體較低。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字字道盡中國式婚姻的悲催。
優秀女性們的最新勵志金句是,「不好好工作,將來可是要結婚的!」
言下之意,只要自己夠強大,夠獨立,也未必結婚。
除非想生孩子。
但生為女性,生育生物鐘緊迫,已經是身不由己的「短板」。
如果「為了生孩子而結婚」,所嫁非人,會帶來更多委屈。
4
國內單身女性能主動生孩子嗎?
現狀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首先,單身女性要生孩子,必須先懷孕。精子在哪裡?
國家衛生部規定,單身女性不能接受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人工手段生孩子。
看不到結婚證,沒有哪個醫院會給單身女性做人工授精。
好吧,也許我們可以等待法規的改進。
當晚育已經成為大趨勢,為了和時間賽跑,可不可以先冷凍卵子?
2015年,41歲的徐靜蕾,公開承認自己在美國冷凍了卵子,並稱「冷凍卵子是全世界唯一的後悔葯」。
此後一個月,央視新聞報道稱,除了在患有惡疾等特殊情況下,單身女性禁止在國內進行凍卵手術。
有趣的是,衛生部同樣規定,男性可以凍精以作「生殖保險」之用。也沒有規定凍精男性必須已婚。
這下,連自稱是「直男癌」的韓寒都看不過去了。
他在微博上寫道:「想要個孩子,但就是不想跟男人結婚不可以嗎?自己的卵子自己還不能用了嗎?女性不能獨立行使生育權利嗎?......」
生育率持續走低的二胎時代,單身女性想生孩子,自己撫養,招誰惹誰了?
精子沒有合法的來源,卵子也不能冷凍,那麼,「意外」懷孕吧,別問這意外是怎麼來的。
懷上了才是打怪升級路漫漫的開始。
給新生兒辦戶口需要准生證,准生證只會發給已婚女性。
單親媽媽,如果沒有以上證件,怎麼辦?
很可能需要認罰巨額社會撫養費,要不孩子就成為「黑戶」。
「新民周刊」曾報道,面對高額的社會撫養費,北京未婚媽媽劉菲一度想要去賣腎。
即使媽媽有能力繳清社會撫養費。
在很多地區,媽媽需要提供生父信息,親子鑒定證明多種文件。
如果沒有這些證明,那麼媽媽連認罰社會撫養費的資格都沒有。
「澎湃新聞」報道過一個單親媽媽梁曦薇的故事。
為了給她的非婚生孩子上戶口,她奔波了五年,總結出四個字:「有血有淚」。
孩子要上小學的時候,她終於拿到了了親子鑒定,有資格交納6萬多的社會撫養費了,這才把戶口辦了下來。
即使有些地方法規,比如吉林,湖北和廣東,開始有了鬆動的跡象,在實際執行中,給非婚生孩子落戶口,現在仍然是一條阻礙重重的道路。
北京未婚媽媽吳霞在懷孕17周的時候,決定跟男朋友沈博倫分手,但是他們都想生下孩子。
由於未婚生子,他倆必須交納4萬多元的社會撫養費。
計生委的人甚至向他們建議,他們可以先結婚,生下孩子上了戶口以後再離婚。
兩個年輕人斷然拒絕了。
他倆鼓起一腔孤勇,決定在網上發起眾籌,籌錢繳納罰款的同時,也讓公眾參加這場討論。
這兩個敢吃螃蟹的年輕人,提出了一個大家都會關注的社會問題。
在他們的理念里,形式上的家不算真正的家,對孩子坦誠和發自內心的愛,才是真正的公平。
這樣的認知,是一地雞毛中的一抹亮色。
寫到這裡,我非常明白,為什麼我在國內的兩位單身女朋友特別羨慕敏敏。
能夠順利的結婚生子,當然好;
不能結婚,或者不想結婚也能生子,那才是真的好。
有辦法的女性,如徐靜蕾,都出國找路子去了。海外凍卵業務蓬勃發展。
有些人會說,這對孩子不負責任。
這種帽子扣錯了。
它應該扣在對孩子「養而不教」的父母身上,或者是造成「喪偶式育兒」的爸爸們身上。
雙親家庭未必理想。
單親家庭未必不利於孩子成長。
關鍵是看個人心態、條件、性格,以及社會能否理解和接受多元家庭的存在。
如果你是一個在經濟、心態等方面準備好了的單身女性,有資格做媽媽,也可以做好媽媽。
事實上,主動型的單親媽媽,在決定走上這條道路以前,考慮得比任何人都要周到。
群眾就不用太擔心了。
仍住在北美的敏敏說,她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的決定。
「看著女兒晶瑩的眼睛,我知道,她是我,她是一部分的我。」
「我對捐精者心存感激,但是很少想到他。我決定,以後我會讓孩子知道她的來歷,那就是,因為媽媽太想要她,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男人幫忙的時候,請醫生幫了我。我很樂觀,這個多元的社會,不會大驚小怪。」「我的孩子會在愛裡面平安長大。」
希望勤勞勇敢聰明活潑的單身女性們,早日有獨立的生育權。
只要自己準備好,自己願意,就可以擁有做母親的獨特經歷。
作者:清帆川(周沖工作室投稿作者)
如果喜歡,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知乎專欄:周沖的影像聲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