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精想怪93——短篇合集1
0短篇合集
這是一個偷懶專用模式,我平時把一些想寫的東西記在「想精想怪list」上,然後每周寫的時候如果沒有現成的靈感,那就從list里挑,但是像我這種內心戲過於豐富的人,這個list的長度一直是有增無減,每周肯定不止增加1個,所以我得想一個群殺的方法
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list里的點都可以寫一篇完整、長篇的想精想怪來高談闊論,有的兩三句話就說完了,實在是找不到更多的談資和段子。
這種短篇合集系列會視我是否想偷懶而不定期出現,說不定裡面出現的點之後有想法了也可能展開獨立寫一篇
1悄悄發送
有時候晚上給人發消息會有這種顧慮:對方可能已經睡了,而且TA睡眠很淺,我要是給TA發簡訊/微信/QQ會不會手機一響/震動就把TA吵醒了?其實這條消息並不重要,不需要「馬上」看到,可以等到明天TA醒了再看,但是我又希望等TA一醒過來就馬上看到……糾結糾結
現在各種應用APP都強調「提醒」,每個APP都巴不得每天推送N個信息呼喊著「快打開我看看!」但是實際上很多信息發送者並不希望「提醒對方」,只需要對方有空的時候看看就行了,尤其是在你知道對方正在工作,不想打擾對方的時候。
目前這種需求只能靠接收方自己靜音、設置消息不提示等方法實現,而發送方無法控制。因此我覺得微信QQ這些通訊軟體完全可以提供一個「悄悄發送」的功能,對方收到消息後不觸發任何主動提示,僅僅在對方打開APP後提示。
2都想走中間
學校里馬路中間有減速帶,減速帶分成左右兩段,中間有個豁口,當人們騎自行車經過減速帶時,如果不想減速帶干擾,那麼可以選擇從減速帶左右靠近馬路牙子的地方,或者從中間的豁口過去。由於左右兩邊其實離馬路牙子很近,從那裡經過容易在馬路牙子上擦一下很不爽,因此大多數人更願意從中間的豁口經過
於是當2個人迎面相會時,雙方都想走中間。而且由於「中間」這個位置正好「靠右行」規則的灰色地帶,於是雙方都覺得走中間是自己的權利。
大家心裡的通常認知是誰先到減速帶誰優先走中間,於是會出現2人都加速往減速帶沖,最後要麼撞一起,要麼後到的一個被迫突然變相,都不安全。
生活中是否還有別的類似的「每個人都覺得是自己的權利」或者「每個人都覺得不是自己的責任」的現象?
3新手上路
不少車後面會貼「新手上路」或者「內有兒童」的標誌,其目的在於讓其他車看見自己的時候離自己遠一點或者不要進行突然超車、變道等危險操作。但是實際上這個標誌誰都能貼,而貼上這個標誌對自己也沒有損失,一個老司機貼個新手上路也不會被任何人處罰。
於是其他人看見一輛車上貼著類似的標誌時並不能判斷這車是否真的符合標識的情況,因為這輛車很可能是為了從標識上獲益而貼的,並不是真的符合標識上的描述,於是這個標識根本起不到相應的作用。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標識的初衷設計能夠明確獲益,但缺乏明確、足夠的代價,也無法簡單、直觀地判別真假。只要滿足這些條件,假貨就會泛濫,標識也就失去了應當起到的作用了。
4伸手黨
我們都討厭伸手黨,就是遇到什麼問題盡想著求助別人,而不是自己先搜索一下查查資料的人。「百度啊!」。
但是實際上確實有的事情A做要花費20的精力,A請B幫忙B只需要花費5的精力,這對於兩人來說是賺了的,只要A還B10精力的人情,或者雙方在類似的問題上互相幫忙,就是雙贏的結局。
但是A很難在事前就判斷此事自己做和讓別人幫忙之間到底差多少精力?
此外到底差多少精力以上適合讓別人幫忙,多少精力以內還是自己動手合適?
所以到底一個人的行為到達何種程度時,可以認為此人是「伸手黨」?
是否存在一個「基本操作庫」,連這個基本操作庫內的操作都沒完成就去求助別人就可以認為是伸手黨?
5數量多了才有用
最近學校里的車越來越多,停車位完全不夠用。但是有一些電動的小車十分mini,一個車位能停2個甚至3個小車,於是我想如果更多的人使用這種小車,那麼相同大小的停車場就能停更多的車了。
後來想到,如果這種小車的數量不夠多,那麼在設計停車位的時候就不會為小車專門設計對應大小的車位,於是一個輛小車還是得佔一個大車的車位,並不能使得停車場能停更多的車。只有當小車數量形成一定規模時,才能推動對應的規則、策略的變動,產生具體的收益。
6怎麼不方便
「中國式社交」有一個典型特點,就是特別自來熟,不把自己當外人,說得難聽點就是不尊重對方的隱私,什麼都想問什麼都想知道。別人拒絕了就要問為什麼拒絕,別人說不方便就要問怎麼不方便。但是不方便的原因往往是不方便說的,這是個死循環,當我說「不方便」時就意味著我不想把具體原因告訴你。
當然其實有時候問一些事情並不是問的人真的想知道想打聽,只是希望通過「問」這個行為來表達感情好,但是這對於對方來說就十分困擾,說真話不好,說謊話心裡有罪惡感,於是中國是社交就造就了一堆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精」,說白了就是「無原則」,但是人們確推崇這種「會說話」的本事,這是否會社會平均道德水平降低?
7閾值變化
現在綜藝節目、網路直播等娛樂方式的火爆,真的讓部分年輕人越來越沒有自知之明了,天天在網上、電視上看到的都是帥哥美女,於是各種瞧不起自己身邊周圍長相一般的人。因為看到過太多顏值高的人之後,自己對於顏值評價的閾值就提升了,外加每個人對自己的長相都會打出偏高的分,這是生物的本性,於是擇偶標準各種神奇。
此外一些電影電視動漫里後宮瑪麗蘇的劇情,使得很多「不成熟」的年輕人真的天天妄想著有完美的另一半從天而降。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劇情導致了他們覺得「不努力也可能成功」的感覺?還是真的是被多巴胺獎勵多了以後,自身對於「努力」的自律能力會顯著降低?反正最終的結果是「努力到能讓自己滿意」的閾值降低了。
推薦閱讀:
※有些時候,你會覺得,today is just not my day……這也許是件好事情
※修行
※但願人生如意,不願人生如戲
※不敢隨便答應你,是怕一不小心辜負你
TAG:生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