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再發18顆衛星, 北斗導航2020年覆蓋全球
最新從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獲悉,國產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定位,預計2018年發射18顆衛星。
這就意味著:北斗將全覆蓋亞洲地區,尤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目前,啟用的是北斗第三代衛星——北斗三號,計劃部署35顆,已經發射部署7顆,計劃明年再部署18顆,由此可以達到覆蓋整個亞太歐地區,到2020年全部部署完成,屆時可以像GPS一樣覆蓋全球。
2012年正式啟用的北斗第二代衛星——北斗二號,目前在軌使用的共計16顆,民用可以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東亞、東南亞、澳洲,據悉軍用功能基本已經全球覆蓋。
北斗第一代最早從1994年起步,直到2004年開始切換到第二代。
大家知道,北斗定位與另外三家衛星導航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一起被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
要知道,衛星導航既是衛星眼,更是數據心。
最早設計、開發衛星導航系統,無論四大家哪一家,其實都是為了軍事戰略目的,可以說是後冷戰時代與衛星時代的結合產物,任何軍事打擊、精確制導都離不開衛星導航……
之後才在互聯網時代,逐步開放給民用。無論軍用還是民用,導航定位系統就像一雙強大的衛星眼,早已變得必不可少。
目前,僅從民用市場份額看,GPS最大(起步早、免費用),伽利略系統次之,北斗第三,格洛納斯第四。
現在和未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加速度進程,導航定位不僅是衛星眼,而且還是數據心。
可以想像,海量數據透過定位系統流入流出,就像心臟與全身血液循環系統一樣,導航定位系統就是一顆至關重要的數據心臟。
掌控導航定位系統就等於掌控了未來。
所以呢,我們就不難看懂:為啥GPS免費用、北斗捆綁用強制用、四大家採取分級用……
下期說說全球定位系統大比拼。
推薦閱讀:
※中國航天史上有沒有存在過失敗的案例?
※2017中國航天發射計劃?
※「墨子號」量子衛星升空後將會展開哪些研究?以及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中國最後一位「航天四老」逝世,他用一生澆築了中國航天的豐碑
※高分十號發射失敗對中國近中期的航天項目有何影響?
TAG:科普 |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BDS | 中国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