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救自己】系列之解讀「人生腳本」(六) | 我們會成為孩子的模板
除了前面說的父母的身體語言會對孩子的腳本產生影響,孩子更是會以父母的行為為模板,寫下腳本。
上過我課的學員們都知道我所從事的心理學工作是後改行的,我大學的專業是學中文的。大約在三、四年前,我的一位大學同學的孩子在美國讀心理學博士。她聽說媽媽的同學裡居然有人在從事心理學的工作,就利用回國的假期來到深圳,旁聽了我為企業所做的培訓。當晚在回家的路上,她跟我說了一句讓我相當震驚的話:阿姨,我們這代人都特別想在身邊找一個模板,讓自己像TA那樣生活。
這句話印證了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的:我們常常忽略自身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小姑娘可能沒有想到,她的這句話構成了我日後努力工作的動能之一,因為我希望通過不斷的自我完善與修鍊,做最好的自己,成為身邊年輕人的模板。
很多父母都沒想過,他們不經意的行為,竟然成為孩子書寫腳本的模板。孩子是人類行為敏銳的觀察者。
那麼,孩子是如何通過解讀父母的行為來書寫自己腳本的呢?
如果一個母親,每次都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來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採取與伴侶協商的方式,那麼她的女兒會從此種行為中得出結論:想要從男人那裡得到東西,就必須「死作」,她將這種感受寫到自己的腳本中,形成了日後與伴侶相處的模式。
所以說,男孩在談戀愛時,要密切關注丈母娘的行為模式,因為你未來的老婆有可能會拷貝她母親的行為模式。
如果一對意外喪子的夫妻,因一直沉浸在對亡子的哀悼之中而忽略了對其他的孩子的照顧,那麼目睹了這一切的孩子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死掉才能獲得父母的關注。當這種信息寫入腳本之中,這個孩子不會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對生命會淡漠,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就會大為增加。
這個孩子成年後,如不能及時覺察並中止自己的人生腳本,那麼他就有可能活出悲劇的結局。
如果一對父母始終保持每天閱讀的習慣,那麼你無須告訴孩子閱讀的重要性,這個孩子會認為:我的父母每天像吃飯、喝水一樣地閱讀,那麼閱讀應該是人一生都不能停歇的主題。
但我們看到更多的場景卻是,父母邊打麻將邊告訴孩子「好好學習喔」,你說這孩子TA能好好學嗎?TA會想,你不學好像混得也不錯,那我為什麼要學呀?
由於我們的父母都沒有學過心理學,沒有給我們樹立正確的模板,所以我們很多人的腳本是沒有寫好的。表現在我們很多人都不愛自己,對自己沒有期待。遇到問題就喜歡陷入腳本之中,通過抱怨:「這個世界果然像我小時候想的那麼陰暗」,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從而心安理得地拒絕做出改變。那麼我們又怎麼能指望以我們為模板成長的孩子們,會做出勇於承擔的舉動呢?
?全文總結?
孩子會以父母為模板書寫腳本,想讓孩子變好的想法,可以成為我們完善自己的動力。
參考:《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作者:Ian Stewart/ Vann Joines
李茜老師本知乎專欄:李茜老師嘮心理(每周三獨家發布「 專業線」心理學文章)
下期預告:我們為什麼會「壓力山大「
李茜老師微信公眾號:茜奶奶嘮心理(每周三首發「 故事線」心理學文章)
關注微信公眾號?茜奶奶嘮心理,精彩搶先看:
2017/11/22 第五期 《需要性別教育的不是孩子,似懂非懂的大人們》
2017/11/29 第六期 《淡定女王范兒速成記》
2017/12/06 第七期 《戀愛這種小事兒,就該多練練》(第二季)
2017/12/13 第八期 放手吧,那些令人窒息的母愛
……
推薦閱讀:
※我是初二的休學生,現在整天在家無所事事、萎靡不振,怎麼辦?
※看電影和文學作品入戲太深了,怎麼辦?
※動機在杭州 的 Live -- 該堅持還是該放棄:轉變期的選擇
※致心理學愛好者的公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