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峨眉山的寺院生活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前不久為了籌備我途的年終奇miao旅行日曆,無意中刷到了@僧范兒的微博——一位在峨眉山的比丘尼師父,當時被他(出於對佛家的尊重,下文都用第三人稱的「他」,而非「她」代指))拍攝的峨眉山的各種貓咪所吸引,他的鏡頭捕捉到在寺院生活的貓咪各種有趣的姿態。
▲ 峨眉山伏虎寺的貓咪 by 僧范兒
在一陣強勁地雲吸貓後,我的目光又轉向了他的微博,這裡記錄了他在峨眉山伏虎寺修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和我印象中的峨眉山很不一樣。
在他的視角里,伏虎寺常年處於深山密林中,有山有水有橋,更加清凈離塵,遊客流連較少,我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來自伏虎寺的尋仙訪道之感。
▲by 僧范兒
於是,本著我途厚臉皮的傳統,在不耽誤師父修習生活的情況下,和他聊了聊。
拍照,也可以是一種修行
簡途:你好僧范兒,終於有時間和你聊天了,很開心。請問怎麼稱呼您呢?
智覺師父:你好,對於出家人其實應該稱呼「師父」,每位師父也有自己的個人稱號,所以你就叫我「智覺師父」吧。
@僧范兒
峨眉山佛學院女眾部僧人,法號智覺師父,目前在峨眉山伏虎寺內的學院修習,他的微博簡介寫著:作為出家人的自己,也很喜歡拍出家人。
簡途:經常在您鏡頭裡出現的師父們感覺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好,請問堅持這些愛好,對修行是否有幫助呢?
智覺師父:我們這邊的同學,有的愛好書法,有的愛看書,有些愛打坐,有些愛畫畫,我愛攝影,在我看來,愛好,是不需要刻意堅持的,它是自然而然、信手拈來的。
修行這件事並不拘泥於某種相狀,並不是你端端正正坐在那裡閉眼盤腿就是修行,信仰和修行是落實於生活的,它細細密密,不間斷,需要你保持正念,安住當下,你的行住坐卧、一餐一飲,無不是修行。
@僧范兒眼中的比丘尼
師父們的愛好也挺多樣,我想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其實都可以看做是修行。
▲ 師父學習課程還可以包括學古箏 by 僧范兒
▲ 師父在寺院享受陽光的同時看著書 by 僧范兒
▲ 出太陽了,師父們被召集到寺院里上課 by 僧范兒
簡途:為什麼您會選擇在峨眉山修習,峨眉山哪裡最吸引您?
智覺師父:在我看來,到普賢菩薩的道場,並不是我刻意而為,它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這個發生的過程,離不開因緣的和合,然後我來了,就安住這裡了。
來之前,我僅僅知道這是普賢菩薩的道場,來之後,我被這裡的山,這裡的樹,這裡的一切所吸引。
@僧范兒捕捉到的四季峨眉山
在他拍下這些照片時是潛意識對這個場景的自然反應,因為喜歡所以按下了快門。
▲by 僧范兒
▲by 僧范兒
▲by 僧范兒
伏虎寺內的學院是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位於四川峨眉山山麓低山區,與報國寺相鄰。入寺門票6元,持有學生證免費。
簡途:在您拍攝的峨眉山一年四季的風景中,您覺得這裡最美的景色是什麼呢?
智覺師父:對我來說,峨眉山最美的景色是當下。
因為只有安住當下,我們才能看到樹的綠、花的紅、水的清、天的藍;能聽到蟲鳴鳥叫、山水叮咚;能感受清風拂過、陽光遍灑。安住當下,與自己同在,與萬物同在,就是最美。
@僧范兒的細膩視角
和我們常常看到的峨眉山風景不一樣,智覺師父捕捉到了旁人忽略的風景,讓他的照片擁有了細膩的情感表達,一樹一木皆有情。
▲by 僧范兒
▲by 僧范兒
簡途:您的攝影作品充滿了對生活的細膩感受,請問您都是怎麼培養自己的攝影愛好呢?
智覺師父:像我這種攝影,我稱之為非專業人員的專屬任性,就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沒有章法,我剛開始拍照的時候基本都是在錯誤中總結經驗。
我師父說:錯誤到頭了,對的自然就顯現了。我所理解的藝術,它是沒有框架束縛的,我覺得美,你覺得好看,大家覺得歡喜,就好了。
▲by 僧范兒
我覺得攝影,也是保持覺知的過程,拿著相機的時候,會隨時保持對環境、人物、光線、角度等等,很多方面的覺知,你會和當下所發生的一切安住在一起。
攝影是瞬間的事,然而這個瞬間,考驗的就是我們對當下的把握。還是那句話,愛好不用培養,發自內心的喜歡,自然就會去做了。
攝影的世界裡不應該有框架
智覺師父把攝影當做對周遭世界的一種敏捷反應,他需要去抓住當下的瞬間美麗。
▲by 僧范兒
▲by 僧范兒
▲by 僧范兒
佛學院的修習從生活開始
簡途:能不能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在峨眉山佛學院女眾部的生活?
智覺師父:其實佛學院還是以學習為主的,我發的那些照片是因為只有在這些情況下我才能拍照。
遇到上殿、過堂、上課等等集體活動或者法事活動,我都要參與其中,所以沒法拍出來給大家看,所以在我看來,峨眉山佛學院是一個將信仰落實於生活,生活回歸信仰的學院。
@僧范兒用照片記錄自己的生活
我們的生活需要自己去感受,去記錄,這期間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智覺師父選擇了一個他最擅長的表達形式。
▲ 師父的農禪生活 by 僧范兒
▲ 師父在準備午餐 by 僧范兒
簡途:在佛學院還有哪些對於出家人比較重要的日子,同時這些節日哪些能夠允許讓遊客參與的?
智覺師父:很多佛誕日,浴佛節,觀音誕等等,這些日子都可以去廟裡和師父一起普佛,然後廟裡偶爾舉行拜懺,佛七、禪七、水陸法會等等,都是可以參加的。
▲ 師父們一起在朝拜普賢菩薩道場的路途中 by 僧范兒
簡途:在您朋友圈看到大概是十六歲就出家了,當初智覺師父是出於什麼原因選擇出家的呢?
智覺師父:我十六歲去福建旅遊,到廟裡玩,那個廟在山頂,很大,住了一百多出家人,我去的那天,山上剛下過小雨,一片煙雨朦朧,我走進廟裡,那邊的師父很熱情。
在那裡住的第二天,隨著師父們上殿、過堂、念經,感受著不曾體驗過的生活,內心很震撼,也很充實,本來只打算住幾天就走的,結果就不願意走了,後來就在那個廟接受考驗,快兩年才出家。
▲ @僧范兒(智覺師父)本人
簡途:如果有網友看了您所展示的佛學生活心生羨慕和嚮往,也有了出家的念頭,您會給這些網友怎樣的建議呢?
智覺師父:我覺得,網上看到的畢竟只是單方面的。如果有意向出家,我建議,還是就近找個廟親自去體驗一下。
出家是一輩子的事,選擇出家就是一輩子都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自己還是慎重。
▲ 帶著一顆虔誠的心,走在自己生活的路上 by 僧范兒
有人曾說,伏虎寺因山形像一隻卧虎,定名伏虎。初次聽到這個名字,以為是寺廟中藏有厲害的大老虎,實際上在塵世間需要安撫的是你自己心中那隻躁動的猛虎。
▲by 僧范兒
人活一世,不是為了那個最終的生命長度,而是活出那幾次精彩的瞬間。旅行也同樣如此,不是為了走多麼遠,而是在有限的一生里,走出更多屬於自己的故事。
願你也和智覺師父一樣,在生活里的瞬間美好都能信手拈來。
推薦閱讀:
※建築倒置!怎樣做到照片的效果?
※「窮游錦囊系列知乎 Live」—— 世界北極的純凈,北歐五國的旅行攝影之旅
※一周攝影集:消逝之光
※畫裸體人像(拍裸體藝術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沒有什麼推薦的電子相冊製作軟體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