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種做法能讓你愛上吃蔬菜

這兩天翻美食雜誌,看到這樣一張圖以及相關菜譜。

作者介紹說家裡的孩子極其討厭吃捲心菜,原因是受不了那絲絲的苦味,以及由內而外瀰漫出來的寡淡。她仔細想了想,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對捲心菜的料理方式不外乎水煮或是沙拉,那股甘藍家族(捲心菜位列其中)儲備的防禦化學物質(苦味、嗆味等)確實沒怎麼去掉。於是她靈機一動換了種做法:用黃油先炒洋蔥,再下捲心菜煎炒至略焦,加雞湯與奶油燉軟。最後搭配土豆泥、烤香腸,孩子吃得不亦樂乎,點滴不剩。

我不由想起我們家的小先生。他小的時候可喜歡吃蔬菜了,每次回奶奶家,問他要吃什麼菜,他的答案總是:水蒸蛋、大白菜、土豆絲!可現在倒好,無肉不歡,口味越大越重,吃點蔬菜像完成任務,而且只撿綠葉部分。像上圖中的捲心菜、或是家常青菜的梗之類的硬質蔬菜那絕對是敬而遠之的。搞得我跟大先生老兩口私底下嘀咕:那個吃素的「小和尚」去哪兒了?

上述捲心菜食譜給了我啟發。晚上我借鑒思路做了青菜梗,成品效果很好。操作的要點就是菜梗對半剖開用水沖一衝,油略多,先下蒜末再下菜梗高溫煸炒至軟,放些糖促進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搭配香菇與生抽提鮮,再加一小勺花生醬促進乳化反應。跟以往菜葉菜梗一起炒的效果不同,前者因為怕菜葉過熟而總是導致菜梗過生;此處單炒菜梗至略焦,味道芳香不說,還有了堅果般複雜的味道;並且又加了湯汁燉軟,入口質地也好了許多。

這次小先生不在家,等周末再做了請他品鑒一番。不過我想起他對油燜茭白、油燜筍之類做法並不排斥,就堅定信心啦!

肯定有人會問:那菜葉哪裡去了?哈哈,請放心,作為一名持家廚娘,我不會輕易浪費食材——煮了一鍋菜飯!並且這一次沒有用傳統的鹹肉、火腿之類,取而代之的是油煎後的紅薯丁(飯熟後,紅薯丁與炒過的青菜葉一起拌入飯里),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好滋味!

其實燒菜飯在我家也有淵源——我老弟小時候也不肯吃蔬菜,情急之下我媽一到冬天就隔三岔五燒菜飯。

回到開頭那份菜譜,我也東施效顰了一把,嘿嘿。拍照時間緊張,要趕在溫度沒降到不好吃的水平前拍完上桌,所以也就這麼個水平啦(實際就是技不如人!!!)

科普時間:

  1. 烹飪中的美拉德反應與焦糖化反應是極其重要的化學變化,它們能產生許多令人愉快的揮發性芳香族化合物,有點類似堅果的味道。想想麵包、烤雞那誘人的金褐色吧!當然這兩種反應在料理蔬菜時也會產生,但前提是加熱的溫度必須達到154攝氏度與180攝氏度以上——所以,煮出來的菜沒有這兩大利器加持,滋味自然打了折扣。
  2. 捲心菜、青菜同屬於甘藍家族,都儲存有兩類防禦化學物質:風味前驅物,以及作用於該前戲物而形成風味的酵素。植物細胞受損時,這兩大儲備物品便混在一起,而酵素則觸發連鎖反應,產生苦味、嗆味,以及味道強烈的傾倒物。甘藍家庭的這套特殊系統火力十分強大,人類還因此發展出惡名昭彰的人工版本——一戰時使用的芥子氣。水煮對此無能為力。對付它們的好辦法是事先用水沖、炒時搭配洋蔥類食材,原因竟然在於兩者有相同的酵素系統:洋蔥、大蒜、香蔥等會奪走那股子沖味的風頭!
  3. 類似的原理,我昨天做了一道干煸萵筍蘑菇。你問我好不好吃?——怎麼對我這麼沒信心捏?

參考文獻:《BBC:GOOD FOOD》、《極客趣談I:創意料理與營養美食》、《食物與廚藝》。

推薦閱讀:

稀飯和粥有什麼區別?
柚子茶做苦了該怎麼辦?
如何在賽百味點一個好吃的三明治?
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

TAG:美食 | 烹饪常识 | 烹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