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朗格多克:超托的超,不是超波的超
在我非常非常年輕的時候,對落日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情感。那時沒有考試和升學壓力,遠沒有體會到人生之多艱,有大把時光可以揮霍。當年玩樂的記憶已經褪色,可每當太陽落山,心裡莫名生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我卻記憶尤深。這種緊迫感,投射在今天的我身上,便是焦慮。因為焦慮,我變得沒有耐心,當我正在做第一件事的時候,腦子裡已經開始計劃第二甚至第三件事情了。這樣的我是沒辦法等一瓶酒慢慢展開的,我開始轉向一些「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葡萄酒,第一個瞄準的就是法國的朗格多克(Languedoc)葡萄酒產區,然而當我真正開始了解這個產區時,發現自己對它有太多的誤解。
誤解一:朗格多克和露喜龍是一體的
提到朗格多克,大家一定會想到露喜龍(Roussillon),太多的機構將它倆放在一起,這源自於1972年的政治劃分,將它倆整體作為法國27個新政區域之一。政府曾多次嘗試將其置於一個獨立的名稱之下,卻遭到了兩地人民的反對。畢竟,它們擁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語言,是兩個相當不同的地方。朗格多克地區主要包含三部分:地中海沿岸的羅德省Aude,埃羅省Herault和加爾省Gard,種植葡萄並生產葡萄酒,產量占朗格多克-露喜龍葡萄酒總產量的90%,一度是法國散裝酒的生產中心。露喜龍使用和朗格多克完全不同的語言,葡萄酒產量僅占朗格多克-露喜龍總產量的10%,種植更多的是其他水果和作物。
除了靜止的紅白和桃紅葡萄酒,朗格多克還擁有著名的起泡酒產地,我們曾寫過的利慕(limoux),相傳是法國起泡酒的發源地。另外,這裡還是著名的天然甜葡萄酒(Vins Doux Naturels)產地。在1936年法國第一批認證的AOC裡面,該地區首先被收錄的就是它的4個天然甜產區:Rivesaltes、Maury、Banyuls和Muscat de Frontignan。2年後,利慕地區(limoux)2個氣泡酒AOC(Blanquette de Limoux和Blanquette Methode Ancestrale)被認證。葡萄酒AOC產區的認證則要到1948年,才有了第一個Fitou AOC。
誤解二:廉價葡萄酒產區沒有悠久歷史
相較於法國其他產區,朗格多克靜止葡萄酒的AOC認證相對較晚,然而該地區種植葡萄的歷史卻相當長了。早在公元前125年,羅馬殖民地Narbo附近山丘上就種植了葡萄,這個地方如今生產的是科比埃、米內瓦和朗格多克AOC葡萄酒。這些葡萄酒通過河流被運輸到位於阿基坦的羅馬帝國,這可比波爾多產區的葡萄酒歷史早多了。然而隨著古羅馬帝國的沒落(約公元300年),葡萄種植也幾乎覆滅。
直到中世紀,在僧侶的幫助下,葡萄種植再次興旺起來。彼時蒙彼利埃大學已經建立,這為當地的葡萄酒和烈酒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
17-19世紀,朗格多克地區的葡萄酒發展依賴於交通因素。賽特港口Sete的建立,對該地葡萄酒順利出口至英國和荷蘭至關重要。米迪運河連接了地中海與大西洋,1855年第一條鐵路的修建,使朗格多克與北部人口重鎮里昂聯繫在一起。
19世紀中期,朗格多克的葡萄園已經有了坡地與平地的劃分,山坡上的葡萄園,葡萄樹種植在中等海拔的礫石梯田上,主要釀造葡萄酒。平原上種植的葡萄,多用於蒸餾白蘭地。根瘤蚜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又迅速恢復過來。到了19世紀末,該地區葡萄酒產量佔法國總量的44%,朗格多克成為法國的主要葡萄酒供應地。
20世紀80年代,該地區通過減少種植面積提高質量的做法,逐步提升葡萄酒的品質,科比埃(Corbireres)、米內瓦(Minervois)和朗格多克(Coteaux du Languedoc)這些產區才從VDQS提升到了AOC的地位。
誤解三:司空見慣的炎熱乾旱和千篇一律的土壤
大量生產廉價葡萄酒的地方,應該是炙熱的陽光照在大片平坦的土地上,這樣才有利於葡萄高產和機器採收。然而,對於朗格多克,這種印象是完全錯誤的。朗格多克全區受山脈和一海(地中海)一洋(大西洋)的影響,有著獨特的微氣候。全區是地中海氣候,全年平均日照在2500小時,在葡萄生長的旺季,氣候非常的乾旱炎熱,氣溫經常超過30℃,好在tramontane帶來山上的冷空氣,調節葡萄的生長。全年降雨量稀少,靠近海邊年降雨量也僅為400mm,且主要集中在冬季,溫暖潮濕的環境使葡萄能夠免於凍傷。在朗格多克南部,乾旱是主要問題。朗格多克北部地區,雖然屬於地中海氣候,更多受大陸性氣候影響,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可達20度。最西邊,Cabardes、Malepere和利慕受大西洋影響更大,是該地區最涼爽的地方,也難怪能夠生產起泡酒。
根據地質地貌的不同,朗格多克可以簡單的分為三個地區:沿海地區、山區丘陵地帶和大西洋影響區。
在沿海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這裡的葡萄高產,多用於生產入門級日常餐酒或地區餐酒,也是我們對朗格多克葡萄酒廉價印象的主要來源。酒色淡,酒體輕薄,果香直接,單寧柔順,非常適合乾杯。儘管該地區的生產量對朗格多克至關重要,然而受歐盟葡萄拔除計劃的影響,近10年來葡萄種植面積持續下降。
在山區丘陵地帶,多樣的土壤類型、不同的海拔和微氣候為該地區的葡萄酒提供理想的生長條件,可以說,這裡是朗格多克地區最好葡萄酒的誕生地。這裡有以石灰質和黏土土壤為主的石灰質土壤;和以板岩、泥灰岩和石階地類型為主板岩土壤。前者利於葡萄生根,Fitou地區的佳麗釀便是是品種與土壤的良好結合,生產出的葡萄酒有著強壯的單寧與濃郁的黑色果香;後者能很好的儲存日間的熱量來維持夜間葡萄田的溫度,西拉和歌海娜在這類土壤上表現良好。Faugeres的西拉保有西拉品種的力量、質感和結構外,另有一種突出的礦物感和較高的酸度。Belesta的歌海娜則更優雅細緻。
大西洋影響區:朗格多克最西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勢力交匯處。黏土與石灰石土壤佔據主要位置,因此這裡的AOC法規中會規定要含有一定比例的波爾多葡萄品種。舉個例子,Cabardes AOC中規定至少含有40%的赤霞珠或梅洛,至少含有40%的西拉或歌海娜。至於到底怎麼混合,取決於生產者。該地區最知名的是利慕,受大西洋涼爽的海風影響,該地以白葡萄酒和氣泡酒聞名,當然也有一部分用梅洛生產的紅葡萄酒。
誤解四:這裡不重視質量
適宜的氣候、多樣的土質、再加上多種多樣的葡萄品種,朗格多克產區可以稱得上得天獨厚。這裡到底種植多少種葡萄,我並沒有確切的官方數字,除了赤霞珠、梅洛、西拉、霞多麗、長相思等國際流行葡萄品種之外,這裡有皮克普爾(Piquepoul blanc)、馬爾薩訥(Marsanne)、胡姍、克萊雷特(Clairette)、鴿籠白、大芒森、小芒森、西萬尼、維歐尼、馬家婆(Macabeau)、莫扎特(Mauzac)白詩南、小粒麝香、亞歷山大麝香、Vermentino等白葡萄品種,佳麗釀、西拉、歌海娜、神索、慕合懷特、黑佳美、馬瑟蘭、Morrastel、Negrette、丹魄、包當(Portan)、桑嬌維塞、小維多等紅葡萄品種(這一堆葡萄品種念順溜了,我可以出一個葡萄酒界的「報菜名」了)。這些小品種各有其特性,在該產區相遇,碰撞出創意的火花。
該產區長久以來有生產IGP的傳統,釀酒師在思想上受到的約束相對較少,調配的藝術在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相比中規中矩的AOC產品,有志之士更傾向於生產高質量的IGP。在這裡你可以找到混合品種之多足以媲美教皇新堡的高性價比葡萄酒,也可以找到非常個性的小眾佳品。然而,這樣的精品葡萄酒,因為固守品質,產量不可能太大。對於一個身上貼著「廉價」葡萄酒產區標籤且量少的高品質葡萄酒來說,很少有酒商願意去接手這樣的產品。然而,良好的自然條件,創意與自由,以及相對便宜的土地租金,仍然吸引了一批外來者來此投資。著名的拉菲集團在該產區就有投資酒庄,一些國際上知名的釀酒師也在該區成立自己的酒庄。
除此之外,上文中提到的葡萄拔除計劃(Vine pull scheme),對於該區葡萄酒的品質提升也有一定幫助。該計劃是歐盟為了減少葡萄酒供大於求這一狀況,對低質葡萄品種進行拔除,改種高質量葡萄品種或其他經濟作物的操作手段。受此計劃影響,朗格多克產區的種植者和種植面積由原來的31541人和241537公頃縮減到2010年的19752人和192286公頃葡萄田。雖然種植面積依然佔據法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葡萄品種及比例卻有了變化。上世紀在該區佔主導地位的佳麗釀已讓位於西拉和黑歌海娜,屈居第三,主要用於IGP葡萄酒的國際流行葡萄品種梅洛即將趕超它。講真,我對這個計劃喜憂參半,畢竟,遍地都是梅洛赤霞珠西拉歌海娜,並不是一件多麼令人愉悅的事情。有時候因為人類的功利心,一些生物失去生存的空間,最後滅絕,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想起在盧瓦爾河谷越來越少的夏瑟拉,南法和義大利被拔除的那些當地的小品種……
朗格多克產區本身也在努力,一方面它希望通過增加AOC的數量來促進質量的增長;另一方面它通過制定產區性戰略如有機葡萄酒等增加該區葡萄酒的競爭力。此外,朗格多克是法國南部葡萄酒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南部葡萄酒品牌機構在我們國內進行了大量的推廣,對該區葡萄酒的形象扭轉和知名度產生了較大的正面影響。我個人對於葡萄酒是AOC級別還是IGP級別並沒有太大的執念,只要品質好價格合適就好。並不是說AOC一定比IGP質量好,而是在AOC的條件制約下,至少可以保證葡萄酒的最低水準在同一水平線上。就朗格多克產區的微氣候、土壤和品種的多樣性來講,我反而更期待少了許多條條框框的IGP葡萄酒,或許這裡就是下一個超級托斯卡納產區,誰知道呢。
我~有~話~說~
那些葡萄品種,都是因為「人類的功利心」而被培育出來的,他們的消失離「生物的滅絕」還遠。
葡萄拔除計劃本質上是為了提升當地酒農的收入水平,採用的是補貼的經濟政策。酒農是沒有義務為了保守葡萄品種多樣性而堅持不被市場歡迎的小品種的,這是產業和科研機構該做的事情。如果這些品種消失,責任在於後者而不是「功利心」的酒農。
—— @嶧峰
參考閱讀:
[1] Robinson, J. (2006).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 3rd ed. Cor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
[2] 法國南部大師班教材. (2016). Sud de France, pp.14-25.
作者 / 編輯: @旁白
?小酌日曆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繫 Jonathan@sexydrinkers.com
推薦閱讀:
※大名鼎鼎的黑皮諾是如何煉成的?
※葡萄酒,新世界好還是舊世界好?
※「星二代」皮諾塔吉的成名路
※大閘蟹適合與什麼葡萄酒搭配?
※【法國大選】下屆法國總統愛喝什麼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