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醜聞一個接一個,悲憤恐懼後我們還能做什麼? | 所有父母都需要知曉的方法
三色幼兒園這件事情,寫這個稿子,真的是特別艱難。
在這件事情出來後,我就已經出離憤怒了,立刻在微博發了系列的文章和評論,包括對孩子的心理層面的援助。
當時真相不明,我也迅速和知乎的相關專業人士組成了小組討論,組織起來梳理整個事件的脈絡,也諮詢在 NGO領域的合作夥伴加入到「預防兒童暴力計劃」的推進中。我們都在思考,我們還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起來。
我們寫過多少篇反性侵的文章,從知乎、微博、微信,真的是已經數不過來了。發生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的時候,我想,這大概已經是自己能承受的極限了,對孩子們來說,這得是多痛苦多不堪回首的經歷。所以我在防範性侵的基礎上,寫了對孩子的心理建設,希望大家可以全社會一起去抵擋住這些傷害和肆虐。
可是……正如圖片所說,非常,無力。
我關注孩子的心理援助情況,但是大環境不更改,我的援助呼籲真的有幫助嗎?我們做那麼多,不是為了在現實中「苟且偷生」,不是為了在殘酷中「苟延殘喘」,只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值得被期待的環境,值得信賴的環境,難道,這點祈願都是過分的嗎?
「善良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會有魔爪集體、長期的將魔爪伸向我們純潔無辜的孩子,伸向我們視若生命的孩子。
連亮堂堂的正規執照的幼兒園如果都存在如此的骯髒和黑暗,那麼請問,我們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是不能被想像的?
昨天,朋友圈有一個留言讓我唏噓:
我們做父母的悲哀,大約是有時候不得不自我麻木,那個出事的幼兒園是農村的、是非公立的、是低端的、是個別的……但一起接一起的幼兒園事件,我們連自己都沒辦法騙自己了——
沒有一個小孩絕對安全的。
「這一次,我們終於實現了人人平等的恐懼。」
何其悲哀,我們這樣一群被逼到無奈的父母。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終於實現了人人平等的恐懼?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連孩子都保護不了的!
這篇文章,幾次執筆,幾次落下,幾次哽咽。我始終沒有辦法通過文章來表達我內心的憤怒和洶湧澎湃的悲傷,我心心念念的,還是孩子。
我昨天給孩子洗完澡,做了一件事情。我給哥哥弟弟擦拭身體的時候,我問哥哥,「你平時在學校有人碰過你的屁股嗎?」,哥哥斬釘截鐵地告訴我,「沒有啊,沒有人!」我突然感覺到深深的安心。
然後我去問弟弟,弟弟說,「有,J**總是碰我,碰我這裡,這裡!」我整個人都驚呆了,內心無比恐慌,然後不停地追問孩子細節,「你說 J**是誰啊,是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對於語言能力還沒有辦法表述的太明白的弟弟來說,我最後通過假裝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說清楚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的擔心才逐漸舒緩了下來:
原來弟弟班裡,有一個叫 J**的孩子,總是希望去拍其他小朋友的屁股。其他孩子們都不喜歡,所以已經勇敢地把這件事情告訴老師了。
我和先生討論了這件事情,內心特別悲傷。在人人自危的時候,一個兒童心理學上簡單而且非常常規有效的假裝遊戲,竟然成了我們父母想要「尋求真相」的首要法寶。
可是,真的得如此才行。對於我們來說,雖然我們很想了解幼兒園的一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往往小孩子思維階段還不足以應對,也沒有辦法從一天很多事情中剝離出合適的答案。更多的情況是,對於低齡、比如入托的孩子,語言表達不太好的孩子來說,這些問題他們根本說不清楚。
我今天想寫的文章,就是關於假裝遊戲的。非常諷刺,我根本沒想過我會在這樣子的情緒、和恐慌中,和大家系統地科普如何在家裡運用好假裝遊戲,讓父母可以更好地知道孩子的狀況。
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我們如何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在家裡和保姆、在早教班、在老家等等的狀況,我想,沒有任何時刻能比今天,我們更想了解孩子所發生的一切,在我們沒有辦法保護到的地方,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會儘可能保持住我的剋制,和大家詳細地談一談這個遊戲如何在家裡更好的運用,以便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況。朋友小土說,「努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努力一定沒有用」。有時候我不知道到底星星之火能否燎原,但只要能有一絲地對孩子有的幫助,我不想放棄。
- 用情景化的方式,還原真實生活
我現在羅列的幾個要點,已經不僅僅是關於孩子是否有被虐待或者受欺負了。我知道,此時此刻的大家,都跟我一樣很想系統性的了解孩子的狀況,孩子到底在學校里過的好不好,前段時間突然不想去上幼兒園了是因為什麼原因,老師和孩子的相處的狀況是怎麼樣的,同學之間的關係狀態又是怎麼樣的?……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因此來激化什麼矛盾,但是在現在監控設備基本上是一個盲點,幼兒園被爆出來的虐童事件一個接一個,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態,這難道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最基本的訴求和渴求嗎?
假裝遊戲中運用的核心要點是情景化的方式,通過情景化我們可以搞清楚自己想要了解的,多數是由孩子扮演老師,而父母、家人來扮演學生,還可以讓家裡的小玩偶一起上陣玩。我們的暖場和開場白一般是: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這是我們的幼兒園,寶寶,你是老師,我是小朋友哦,我們現在來玩遊戲吧。」
這幾個生活場景,都是我們關心的,我把它羅列出來:
幼兒園生活日常情景(以吃飯為例)
如果我們想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吃飯,同樣是以自己是學生,孩子是老師的方式,我們可以說:
「老師,你可以喂我嗎?我不想自己吃飯。」
孩子也許說: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自己吃飯。」
這個回答其實是告訴我們答案:
「哦!孩子在幼兒園是自己吃飯的!」
如果想知道孩子吃的情況怎麼樣,可以試著這樣模仿孩子說話:
「老師,這個青菜我不想吃。」
「老師,我還想吃XX菜。」
「我不要吃米飯!」
……
是的,我們要做的是代入場景,引發孩子回憶的繩索,這裡有可能是孩子班裡其他同學的狀態,也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經歷的狀況。我們要觀察孩子怎麼回答,從孩子反饋的言語里就能比較詳細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細節,而不是我們傳統問題里的,「孩子你吃了嗎?」「吃了/沒吃」這麼籠統。
師生相處情景(比如老師會不會罰站)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不會隱藏自己感情的,所以如果孩子真的喜歡一個老師,他就會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喜歡。我家哥哥很喜歡的一個老師叫 Lily,弟弟很喜歡的一個老師叫 Ana,他們於是就在假裝遊戲里把我的名字改成了「Liliana」,這便是孩子在運用假裝遊戲中自然的感情流露。
我之前在推廣假裝遊戲的時候,我閨蜜作為第一波親身體驗者,跟我分享了這個故事,我聽完當時心情也是百感交集。
閨蜜很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午休的時候過的好不好,於是運用這個假裝遊戲:
閨蜜指指玩偶,故意提醒孩子:「老師,要去睡覺了,這個小朋友還在玩玩具呢。」
孩子馬上大聲說:「現在是睡覺的時間,玩玩具是不對的。」閨蜜馬上說:「老師要給他罰站嗎?」孩子搖頭表示:「不是,不是罰站,是提醒。」
閨蜜接著問:「那如何提醒這個小朋友呢?」孩子回答說:「如果他再不睡午覺,我就取消他的小紅花啦!」
在這裡,閨蜜知道老師沒有罰站孩子,而是用小紅花作為獎懲的方式,在孩子有不良行為時,老師會取消小紅花。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會不自覺地表演出,他們心目中老師的樣子。
在遊戲時,閨蜜家孩子突然說:「你這個小朋友怎麼這麼不聽話,今天的午點,你沒有水果吃了。」
閨蜜因為孩子一本正經的樣子笑了笑,結果孩子說:「有什麼好笑的,現在是上課時間,不能說話不能笑。」
這便是我閨蜜的親身的分享。都說孩子是不會騙人的,孩子模仿出的老師的形象竟如此威嚴,真的也是讓我們一陣唏噓。後來閨蜜去跟老師認真地聊了一下,閨蜜很感謝從我這邊了解到了這個遊戲,現在閨蜜的孩子也大了一點,但是師生關係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也是因為這個遊戲妥善的「緊密跟蹤」。
同伴關係(比如交朋友)
上了幼兒園後,除了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師生狀態,孩子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有沒有遭遇過霸凌等事情,也是我們非常擔心的問題。我之前四年級長達一年的霸凌經歷,從來都沒有大人介入過,這件事情也一直讓我介懷。
但是假裝遊戲可以,只要我們有心,想知道孩子是否有被霸凌的真相,我們不妨從和孩子「演」打架開始。
我們可以通過假裝遊戲,教會孩子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在假裝遊戲的環節里,大人扮演其他小朋友,比如排隊時讓孩子假裝推自己,然後我們可以演給孩子看:立即躲開,保護自己,盡量不要摔倒,同時大聲說,「你推倒我了!」
我們也同樣可以通過這個遊戲,看被推了的孩子是怎麼樣的表現,這個做法可以看清楚孩子到底處在怎麼樣的關係狀態。最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反應,演練不同的應對方案,比如是不是要告訴老師等等。讓孩子對這些話術和動作先熟悉起來,孩子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夠隨機應變、臨場發揮地表現出來,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要判斷學校里到底有沒有霸凌的事情,我們要讓孩子逐漸熟悉這個演打架的流程後,讓孩子去想一想「扮演一個你最想扮演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目睹,或者長期看見霸凌的現象,孩子一定會通過這個遊戲表現出來的。因為,孩子,就是最真實生活的記錄者。
- 藉助假裝遊戲,給孩子預習安全知識
我想很多爸爸媽媽們,對孩子的保護意識應該都已經加強,在假裝遊戲里,同樣我們也是可以演練這些安全意識,幫孩子建立界限意識,就是要教孩子知道哪些是不可碰的。
在日常的親子溝通中,一定要時時滲透,遭遇任何壞的觸摸,都要及時告訴父母或者老師,不要替壞人保守秘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壞的觸摸,防範被侵害。
通過假裝遊戲,除了加強孩子的反抗意識之外,切記還要提醒孩子,「發生了這個事情,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一定要當場示範給孩子看,我們可以如何「告訴爸爸媽媽」。
- 當孩子不願意玩假裝遊戲時
假裝遊戲很好,但是父母在運用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能操之過急。
孩子在故事的情境里能感到安全,尤其是當孩子難以承受的時候,直接去討論那些令孩子們困擾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非常艱難,所以這個時候,要記得趕緊換頻道,先撫慰孩子的內心。
我開頭說了我和孩子的例子。我聽到弟弟說有人會碰他的屁股的時候,我整個人都驚呆了,內心真的是波濤洶湧地想要追問孩子各種細節。但是其實這樣子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我內心反覆地安撫和平靜自己,嘗試去更好地幫助孩子縷清楚整個脈絡,直到孩子在一個放鬆、輕鬆的氛圍里吐露出真相。
是的,假裝遊戲實施的基礎,在於放鬆的氛圍。孩子只有在一個真實的狀態,安心的氛圍里才能更好地把事情還原。但即便如此,不是任何時候孩子都願意跟我們玩假裝遊戲的。如果孩子不想進行角色扮演時,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重新和孩子搭建起來橋樑。
同樣舉一個例子,這是我的粉絲媽媽親身實踐過的情景。當時她來找我的時候,特別焦慮,孩子一直都不肯去上幼兒園。我一開始和她講解了如何用假裝遊戲,但是她發現,她的孩子拒絕和父母一起參與角色互換,嘗試了幾次,都失敗了。那可怎麼辦呢?所以我啟發她用講故事的方法去嘗試溝通。
我將這個媽媽的分享梳理給大家參考:
因為孩子特別喜歡小象,所以在萌芽的指導下,我最終決定了用小象來作為角色代入,在睡前和孩子進行編小象上學的故事:
「從前呀,有一隻快樂的小象,它每天都非常喜歡上學,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我再也不想去上學了。』媽媽說:『我的寶貝,你怎麼啦,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了嗎?』」
還沒等朋友繼續往下說,孩子就接著編下去了:「小象說:『因為學校一點也不好玩呀。』於是媽媽說:『那我們今天就不去幼兒園了吧。』他們就在家裡玩啊玩。玩得好開心,還吃了胡蘿蔔餡餅和土豆。」孩子明顯岔開了話題,但是因為我和萌芽之前有過溝通,事先學習到孩子有可能的排斥反應,這是因為孩子內心下意識的拒絕。所以我把故事的方向變了變:「可是在家的時間太久了,小象突然無聊起來,鬧著要去幼兒園。這時候,媽媽開了一輛飛行車,帶著小象一下子就飛到了學校。」孩子也順著這個方向講起來:「他們一到學校,小猴子,小馬,還有小兔子都圍上來:『哇,好厲害呀。』這時,小馬對小象說:『小象,你可以做我的朋友嗎?』小象回答說:『可以呀。對不起,那我們繼續做好朋友吧。』」
當粉絲媽媽把這個故事複述給我,我說,我們都知道大致原因了吧。讓孩子不開心的原因,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原來是和自己的朋友鬧矛盾了。最後粉絲媽媽帶著孩子到了幼兒園,找到了那個小朋友後,孩子們修復了感情關係,孩子又重新接受入園了。
這篇文章,從三色幼兒園事情爆發後開始碼字,很多話想和大家說,但感覺怎麼說也說不完。
搭檔也一起在幫我找相關的資料和線索,因為真相不明,很多東西根本真真假假、看不清楚,道不明,與其意氣用事、以訛傳訛,我們選擇了更嚴謹地跟進和查找資料。
每當這樣虐心的新聞發生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憤怒感、無力感和對這個世界的懷疑中彷徨。但每次我都會努力驅趕自己的無力感,告訴自己,星星之火,也能成燎原之勢。
改變世界,憑的永遠都不是一句口號、一句台詞,我不知道我可以走多遠,但我會持續地走下去。我不是大 V,但我知道我身邊的很多大 V 朋友們也和我一起在努力,倡導立法、提倡管制、發文預防、呼籲建檔……我們努力在做,是因為心心念念的都和大家一樣。
今天的文章太長了,也寫的挺亂的,但一字一句都是我的心裡話,我想我一定會堅持下去,做自己。
最後,儘管最近發生了很多令我們萬分痛心的事,也希望大家不要對大部分依舊盡忠職守的老師失去信心,希望家園關係能一直保持和諧暢通,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推薦閱讀:
※幼兒教育到底重不重要?幼兒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為何還是比較低?
※一家遊戲公司最近遇到了點麻煩
※為什麼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而幼兒園沒有納入免費教育的範疇呢?
※拒絕貧瘠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