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賺到的錢,未必都是你的 | 「余莉開講」第4集上

第四講 致富理財的秘訣在哪裡?——你賺的錢是吉財還是凶財?

  • 每天20分鐘,52期輕鬆學完《群書治要》

財並不是賺到你手、貪到你手,就是你的了,它實際上為「五家所共有」。

財貨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那一定會以不好的方式敗散掉。

立名於一世,失之僅頃刻。


一、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 你賺的錢是吉財還是凶財?

現在的很多領導幹部,本來可以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但卻半途而廢,鋃鐺入獄。什麼原因呢?其實都是在修身上出了問題,都是有一個字沒有放下。

這個字就是「貪」。不是貪財就是貪色,不是貪名就是貪利,總有一個沒有放下。

如果我們很貪財的話,我們就要想到在《大學》上有一句教誨,曾國藩也就是學了這些教誨,能夠做到「不取軍中一錢寄回家中」。哪一句教誨呢?那就是「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如果財貨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那一定會以不好的方式敗散掉。這句經典上的話是不容懷疑的。因為「經者,常也」經典所記載的是恆常不變的道理

當然古人看了這句話呢,可能也知道後人會對它產生懷疑,於是古人很用心,把不好的、敗散錢財的方式給我們總結了一下,歸納為五個方面。財並不是賺到你手、貪到你手,就是你的了,它實際上為「五家所共有」。

哪五家呢?首先就是官府。比如說我們這個錢是貪污受賄,違法亂紀,坑蒙拐騙得來的,結果東窗事發,自己鋃鐺入獄,所有的不義之財被沒收、充公,雖然你賺到手,貪到手了,但是還沒等你享受呢,又如曇花一現給收了回去。這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還讓自己身敗名裂,得不償失。

第二和第三,就是水災和火災。水災和火災也會把那些不義之財給沖走、奪走,給焚燒掉。

第四是盜賊。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盜亦有道」。這個盜賊也有「道義」,他的道義之一,就是劫富。他看你的錢財來路不明,都是不義之財,又沒有拿著這個錢財去做慈善,救濟窮苦,反而自己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一擲千金。那麼這個盜賊看了也會憤憤不平,專門偷盜、敲詐勒索為富不仁的人。

最後一個防不勝防的是什麼呢?就是不肖子孫。不賢德的敗家子,也會把你的不義之財敗散掉。

所以在中國古人那裡,即使沒有讀過聖賢書的普通百姓,都知道財分兩種。一種財叫吉財,就是我們通過勤勞致富,通過自己的聰明智慧,奉公守法來獲得的錢財,這個財給你帶來的是吉祥如意,幸福美滿。另一種財叫凶財,就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貪污受賄、坑蒙拐騙等獲得的不義之財。它給我們帶來的不是幸福如意,而是不盡的凶災。所以,對於不義之財,送給人家,人家都不敢要,知道後果不好。

在道家的勸善書《太上感應篇》中也做了這樣一個比喻:「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我們為什麼要去取不義之財呢?很多人說我需要。當然是很需要,但是,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如同是吃了有毒的肉,(漏脯,就是屋檐漏的雨水滴在干肉上,時間久了這個肉就有毒,吃了就對人有害。鴆酒就是有毒的酒。)喝有毒的酒來止息自己的饑渴,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民國期間,曾國藩的外孫聶雲台先生出任上海總商會的會長。因為他是曾國藩的外孫,又是商會的會長,所以他和滿清末年的那些權貴的後代子孫交往很多。耳聞目睹了這些後代子孫敗落的情形後,他非常感慨,就把這些故事案例全都記錄下來,寫了一本書叫《保富法》。

這本書特別值得領導幹部好好讀一讀。這本書提醒我們,賺錢容易,發財致富也不難,貪財也不難,但是要保持富貴達到三代以上,那可就難上加難了。他用歷史和身邊的案例給我們證明了「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規律。

林則徐、廣東的三家富商

那麼現在,有人為那些腐敗分子做了一個核算,確實很不划算。為什麼不划算呢?

第一是政治賬,自毀前程;第二是經濟賬,傾家蕩產;第三是名譽賬,身敗名裂;第四是家庭賬,妻離子散;第五是親情賬,眾叛親離;第六是自由賬,身陷囹圄,失去自由;第七是健康賬,身心憔悴,特別是貪污腐敗分子,因為做了錯事,雖然還未東窗事發,但他心裡總是戰戰兢兢,壓力很大,健康已經受到嚴重影響了; 第八是歷史賬,怎麼樣呢?遺臭n年,在若干年之後,人們說到這個腐敗分子仍然都恨的咬牙切齒,甚至他的後代子孫都抬不起頭來。所以你看,人生要懂得核算,不要去做那些得不償失的事。

古人提醒我們,「立名於一世,失之僅頃刻。」我們很多領導幹部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到研究生,到工作崗位,這一路走來,付出了很多艱辛的努力,過五官斬六將,走到今天的位置,何嘗容易啊?終於有一個好的位置,可以讓父母安心,讓家人為我們驕傲;可以在這個位置上,為人民服務,為國家貢獻了。但是在誘惑面前,如果把持不住自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那麼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前功盡棄,付諸東流。那是頃刻之間的事。所以 古人提醒我們,面對財色名利的誘惑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呢?應該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這樣才不至於利令智昏,欲令智迷。

這個利,凡是有利於我們的條件和環境,很多人都會去貪。古人告訴我們要「見利思義」「見得思義」,見到利益現前,我們首先考慮它是否符合道義。如果這是不符合道義的,人家送給你,你也不能夠要。所以對財色名利有一點過分貪戀,都會讓自己步入危險的境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講話中強調領導幹部要讀一點歷史。為什麼要讀一點歷史呢?我們學習歷史,就是要學習和汲取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寶貴思想財富,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對我們現在的領導幹部,仍然是非常有啟發的。

比如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魯國的宰相公儀休,他這個人廉潔奉公,而且不與民爭利,對屬下要求也很嚴格。但他有一個嗜好,就是特別喜歡吃魚。很多人投其所好,送他一些上好的魚,但是他看了看,就派人送了回去。

這個送魚的人感到奇怪,說我知道您愛吃魚,所以特意選了一些上好的魚送給您,為什麼您不接受,又給送回來了呢?公儀休是怎麼回答的呢?他的回答非常有味道。他說:「正是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您的魚。為什麼呢?我愛吃魚,我是宰相,我也買得起,我自己去買不就好了嗎?如果我今天接受了你的魚,養成了愛貪愛占的毛病,結果越貪越多,有一天因為貪污受賄被關進了監獄,請問,那時我還能吃得到魚嗎?還有人再送給我魚嗎?正是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您的魚啊。」

《群書治要》中像這樣的歷史故事非常多,發人深省。讓我們從這些歷史故事之中受到警示,做出正確的抉擇。

文 | 品讀《群書治要》第四集「你賺到的錢,未必都是你的」上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送給信佛的長輩手抄經書可以嗎?
直排滑輪的輪滑鞋如果把中間兩個輪子去掉還能滑么?
為什麼現在好多人都有老人味和口臭?
如何自己解開捆綁?

TAG:生活 | 财富 | 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