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 | 20個人,20個火鍋回憶
撰文 | 陳一一
出品 | 識廣編輯部
這是「識廣」第7次推送
11月末,廣州的冬天姍姍來遲。
一位朋友在朋友圈中說道:「對於廣州的冬天,我的情緒向來複雜。既有像中國隊終於進球的圓滿和狂喜,又有滿衣櫃都翻不到一條秋褲的措手不及,還有對突如其來的濕冷感的幾分厭惡。但能入冬,總歸是件好事,畢竟一年裡面總得有個日子,能叫喚朋友出來打邊爐。」
似乎每到冬天,朋友圈中都會滿屏火鍋底料,火鍋成為了冬天最令人期待的節目之一。儘管每個人對待冬天的感情各異,但吃火鍋的歡喜,卻是出奇地一致。
如今,火鍋已經成為了都市人的一種情緒、狂歡和社交方式。「和陌生人拉近乎要靠酒,跟熟人聯絡感情要靠火鍋」,火鍋跟酒一樣,突破了簡單的味蕾享受,成為了與他人維繫感情的一種手段。
在熟人的圈子中,「火鍋社交」甚至要比「酒桌社交」來得更為日常與頻繁,與酒相比,火鍋大大削減了酒桌上的拘束感與正式感,顯得輕鬆、隨意、熱鬧。
「打邊爐的時候,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氣氛,」 高中的朋友曾經說過, 「雖然每次打邊爐時吃到嘴裡的都是醬油味,但是它卻是我一年裡面最期待的一頓飯。」
如果沒有提及,我們或許都不曾發現,在我們的內心裡,多少會有一些「火鍋記憶」,它或許是其樂融融的,或許是撕心裂肺的,但不管怎樣,在火鍋面前,在冒起的熱氣和身邊人的包圍面前,我們總能尋得片刻的慰藉,就像下面的20個小故事一般:
@阿修
一直都很喜歡吃火鍋的感覺,特別是鍋里東西快要熟的時候,自己又分不開手去夾,就會跟身邊人說:「那個熟了熟了,我要我要!」他就急急忙忙地給我夾過來。這種感覺我特別喜歡。
@Jimmy
大學時候,宿舍不能用違禁電器,所以每次冬天打火鍋,都會先從學校旁邊的市場買蔬菜和各種火鍋料回來,一到宿舍樓下,舍友之間就要互相掩護,有人負責阻擋宿管視線,有人負責探路。在陽台打邊爐的時候,還要擔心冒出來的水汽會被對面樓的學生髮現舉報,所以要用扇子扇。記得有一次正吃得歡,突然有人敲門,嚇得我們都抱著電磁爐衝進廁所把門鎖上,幸虧只是虛驚一場。
@Rue
吃火鍋的時候會發現,平時大大咧咧的朋友,其實是很用心的,他會幫你找肉,也會把自己燙好的菜分你一份。
@小雲
通常都會在重要的日子跟朋友吃火鍋,每次吃得都特別鬧,像是會把蛋糕丟進去鍋里煮,看著奶油煮得冒起泡泡!還有紙巾煮起來會特別像油條哈哈。因為有一段時間傳言鍋底是回收利用的,我們就想著把一些有的沒的丟進鍋里,店主總回收不了了吧,所以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會帶著莫名的「正義感」。
@藺相如
上一頓火鍋可以追溯到大學畢業的時候了,我在老家跟初中朋友一起,大冬天的,就在路邊的火鍋店,從校園回憶一直聊到未來出路。未來對於大多數年輕人而言都是很迷茫的, 對於我們而言也是如此。但在那一天,火鍋騰起的熱氣罩得各自滿面紅光,談起學業就業什麼的也沒有那麼苦逼了。我們幹了啤酒,吃著火鍋,把對彼此的祝福一併下肚。
@哎,叫啥呢?
最近交了一個男朋友,想到和他單獨吃的第一頓飯就是吃火鍋。當時我們倆還沒交往,有一次他從深圳過來廣州,我們就見了一面,我提說有一家火鍋蠻好吃的,其實也是有想到萬一尬聊了,大家還能低下頭來涮東西吃。但是意料之外,那頓火鍋我們吃了五個小時,還是因為他要趕車回深圳才就此結束的。也是因為那頓飯,讓我重新審視了我們之間的關係,畢竟能跟一個人聊五個小時,不是一件能難得的事情嗎?
@木節子
最難忘的是打邊爐的場景和氣氛。小的時候我們一起打邊爐,電磁爐就放在地上,一二年級的冬天,全部人都圍坐成一個圈。當時還小,不懂「聚」的珍貴,但這個畫面卻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以至於後來我希望讓家人們坐在一起,大家聊聊天的時候,我都會提議:「我們打邊爐吧。」
@葉子
去北京第一年,頂著北漂的壓力,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當時的冬至前後都在趕項目,每天黑天昏地地工作,不是家人提起也不知道是冬至。後來想著怎麼也得有點過節氣氛,就自個兒吃了一頓火鍋,結果涮了一盤肉就走了,實在是沒有胃口吃下去了,沒有人在一起吃,再好吃的火鍋也是沒有一點滋味。
@PGTWO
曾經跟一大幫子的人出去吃火鍋,同行的還有我一直覬覦的女神,平時挺有氣質的一個人。開吃之前還好好的,結果涮起肉來,女神就開始狂了,跟哥們搶起肉來神情猙獰,就連最後飄在鍋里的菜葉都不放過,跟往日那個溫婉樣截然不同,現在想想還蠻恨那頓火鍋的,讓我心中的女神瞬變女神經。
@斯叮
對吃的很挑,其實並不喜歡吃火鍋。大學四年,唯一一次是被舍友拉去吃了頓劉一手,記得剛出鍋的毛肚太燙,卡在喉嚨,嗆得淚都飛出來了。
畢業7年,每天忙忙碌碌,應酬無數。吃過很多大餐,但越來越覺得沒味,倒是偶爾想起那口毛肚會流口水。
@咯咯咯
難忘的是,為了跟家人吃火鍋,公司都還沒發車,我就特意從澳門坐公車回珠海(答主是珠海人,工作在澳門,家在珠海,工作日會在公司宿舍住,周末才回家)。
上個星期買了一次料,在家裡吃了三次火鍋。然後今天又接著吃,周日又要吃,反正就是很想吃哈哈哈。
@王林
和前男友一起的時候彼此都很喜歡吃火鍋,從清湯吃到番茄,從番茄吃到紅油,從走地雞吃到潮汕牛肉,就連分手前最後一頓也是去吃的火鍋。分手之後,自己曾經犯賤,一個人又去了同一家火鍋店,當時感覺,菜肉還是一樣的菜肉,可是眼前人已無眼前人。在那以後我就再也不想吃火鍋了,現在都只吃酸菜魚。幸好還有吃的,在吃面前,失戀算個P!
@night
爸媽在我16歲的時候離婚了,現在每到冬天我都會想起小時候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火鍋的場景。
@名字已亂碼
剛出來工作的那年,還不是很懂職場人情,當時的上級叫方小姐,雖然她只比我才大兩歲,但可能因為她平時工作的時候比較雷厲風行,而且也有一點等級觀念吧,所以我一直挺怕她的。覺得她神通廣大,卻又嚴肅可怕。
直到那年的冬至,部門組織去吃火鍋,方小姐就坐我旁邊,她站著跟部門裡的人歡鬧,同時不忘給身旁的我夾肉。後來吃飽了,大家都攤在位子上,看著她也會像常人一樣摸著肚子,一句有一句沒地在抵抗困意,突然間我對方小姐的恐懼也就消失了,發現她跟我們一樣,也是吃的時候鬧,鬧玩之後困的人。
那頓火鍋之後,對她的戒備心放下了,聊起來發現大家還蠻多共通點的。現在已經離開原公司了,但還是會跟她私下約出來。
@栗子君
大一下學期,第一次過女生節,那也是我失戀後的第四天。當天班上男生提議說全班一起吃火鍋。但是因為心情實在不好,看見最愛的魚皮餃也沒有一點胃口,舍友或者同學把菜夾到我碗里的時候,我也是機械地放到嘴裡。
直到吃完飯,收到了7個男生集體寫的一張明信片(當天40多位女生都收到了),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世界裡除了愛情,還有許多能溫暖我的事情,像是大家一起吃火鍋,像是這些身邊的朋友。
現在畢業了,明信片依然好好地保存在家裡。
@Mr.Y
中專讀完出來就跟師傅做汽修,工作苦,賺錢少,所以跟師傅通常都是去大排檔吃飯的,沒有什麼高檔的餐廳。
師傅家有個讀高中的兒子,高考考砸了,要給一筆錢去讀貴价書,師傅一邊打火鍋一邊唉聲嘆氣,當男人的不能像娘們那樣說什麼好聽的話,就只能給他倒啤酒涮肉。生活不易啊,但起碼吃了這頓火鍋,會有點動力繼續生活。
@Vanessa
現在在法國念書,有段時間學業壓力比較大,看見身邊有人發Pot-au-feu(一種法式火鍋)的照片,就特別想念家鄉,懷念在潮汕跟家人打火鍋的日子,於是發了條朋友圈,忍住沒哭,睡一覺後又繼續努力了。
過了沒多久,國內的朋友就給我寄來方便火鍋,雖然跟國內的火鍋真的沒法比,但我卻覺得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火鍋了,想著家人和朋友,不禁哭了出來,邊吃邊哭,把宿友都嚇了一跳。
@玲玲銘銘
為了掩蓋我不會做飯的事實,我第一次去男朋友家做的就是火鍋。想不到他看了一下我洗菜的姿勢,就在一旁淡淡地說了一句:「一看你就是沒有做過飯的人吧?」(哭)
@茱旎
因為最近有個同事要回老家了,所以前幾天公司內部搞了一個歡送會。雖然是別的團隊的同時,但是聽到這個消息後,很多團隊的小夥伴都自己捎上鍋啊、電磁爐啊、刀具什麼的回來,買菜的買菜,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沒有後勤部門,20多個人,每個人都得自己忙乎。那種感覺就像突然回到大學時偷偷打火鍋一樣。能在職場生活中還能有這樣的體驗,還是蠻難得的。
@Adolescent
吃火鍋和喝酒其實是一樣的,別人都愛說酒後吐真言,其實火鍋後更能吐真言,畢竟吃火鍋那個場景比較輕鬆,大家都會被暖意團團圍住,很多話就能說開了,許多以前的隔閡也會隨之冰消雪散。
還有,和「酒品即人品是一樣」,吃火鍋也是有「鍋品」的,火鍋細節見人品,一頓火鍋下來,你能知道誰是一直默默給人涮肉的,誰是食色面前卻不動聲色的,誰是只吃不幹的。
@我
不管有沒有火鍋,希望你的冬天都是暖的。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作者
http://weixin.qq.com/r/NjiUjM7Et5PIrYrv920k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對你動心了的男人,才會有的3種表現
※夫妻之間應該有私人空間嗎?
※曾經有過做第三者經歷的朋友,當聽到其它第三者的故事時,內心是怎樣的心情?
※你們聽過最美的一句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