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先知一樣思考,如拳手般戰鬥
本文作者老喻:「孤獨大腦」作者,「留哪兒」CEO,地產投資人,現居溫哥華。
我永遠不會為自己怎樣努力過而道歉
1、建築大師之拳手
有些人生來就是鬥士。在成為建築師前,安藤忠雄當過職業拳手,並靠獎金環遊歐洲。據傳:「當年安藤忠雄在萬神廟看了一天太陽的影子,就從職業拳擊手變成了建築師。」自學成才的他,以清水混凝土和幾何形狀聞名於世。
他的成名作住吉長屋,其設計彷彿是對喧鬧的外部世界的抗爭,用混凝土將外界阻擋起來,寧靜,又充滿力量。1995年,安藤忠雄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他把10萬美元獎金捐贈予神戶大地震後的孤兒。
安藤忠雄回憶起自己的傳奇經歷:
「那是因為,當時的我一無所有。拳擊打得失敗,卻對建築充滿業餘的興趣。如果那個時候我擁有某種其他手藝的話,也許就很難接觸新的事物了,我只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已有的技能上。
但正因為我什麼都沒有,所以才能夠接受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新東西。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稍作調整展示給大家看而已,但人們卻很狂熱地喜歡它。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往往面臨著能夠變大變強的最好機會。只是很少有人能有效地利用這個契機罷了。」
也許只有曾經在血肉模糊的被擊倒中,才能理解寧靜和躁動,安撫與鞭撻,絢麗與黑白,力量和脆弱。
2、街頭智慧之先知
2011年,伊藤穰一正在面試MIT媒體實驗室主任一職。他沒有學士學位,能被這家全球知名的學術機構看中,令人側目。
連續9場面試,面試官均是美國頂級的科學家、藝術家和設計師。他疲憊不堪。更令他難以安睡的是,福島核泄漏事故突然發生,而他的家就在附近。在確認家人安全後,他決定做些什麼。
極短的時間內,利用網路,招募關鍵人物,籌集資金, S a f e c a s t開始部署蓋革計數器,從日本的「公民科學家」手中搜集數據。
截至2 0 1 6年 3月,該項目共搜集了超過 5 0 0 0萬個數據點,用戶可在知識共享公共領域平台上獲取所有數據,該團隊將所有數據與大眾分享。
這個資料庫不僅幫助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了解福島放射物的擴散情況,還可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區域正常的輻射水平。倘若此類核事故再次發生,這些信息將給科學家和大眾提供切實有效的參考。
政府想做而沒做成的事情,他們完美地做到了。
伊藤穰一在美國長大,14歲時,伊藤回到日本,學到「街頭的語言、街頭的智慧和計算機技術」。他先後從塔夫斯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退學,成為夜店DJ。作為專註於互聯網和科技企業的創業家,他參與了多家互聯網初創公司。
美國科技作家賈斯廷.霍爾稱:「伊藤穰一是一個精力充沛得讓人難以置信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思想的企業家,他的確有些與眾不同。」
他最終成為媒體實驗室的主任,並令該機構再次煥發魅力。
一個是建築大師,一位是世界級學術機構的負責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1、既是各自所在領域的學術天才;
2、又具有街頭智慧和戰鬥精神。
讓我們從這兩個故事開始本文的主題:
你需要如先知般思考,像拳手一樣戰鬥。
3、「先知+拳手」的九大原則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變革一直乏力。直到最近,我們進入了指數時代。基於互聯網和集成電路晶元兩項革命,引發了與工業時代根本不同的變革,新範式的顛覆性變化越來越快,「真理」的穩定時間段越來越短。
伊藤穰一在他的新書《爆裂》里寫到,指數時代創造了三個定義條件:複雜性、不對稱以及不可預見性。這三個詞看起來不那麼新鮮,塔勒布在《反脆弱》里似乎說得夠透徹了。
假如他像塔勒布那樣,格外在意自己的歷史名聲,可能就會效仿後者,製造一個類似「黑天鵝」的名詞,用整本書來講透一個專屬概念。
然而,伊藤穰一更像是一個社會實踐者。他總結了9大原則:湧現優於權威、拉力優於推力、指南針優於地圖、風險優於安全、違抗優於服從、實踐優於理論、多樣性優於能力、韌性優於力量以及系統優於個體。
作為暢銷書,這樣做有些風險。但是,假如伊藤穰一是一個來自未來的先知,他來到當下,需要用一分鐘來告訴最親近的人,這個時代最大的秘密是什麼,9個原則便顯得那麼簡潔犀利,充滿誠意,拋棄了一切學術炫耀。
事實上,你很難找到更好、更全面的概括。既然如此,又何必求其新異呢?
在我看來,這9條分為兩類,闡述了兩大信念:
1、如先知一樣思考:湧現優於權威、拉力優於推力、指南針優於地圖、系統優於個體;
2、像拳手一樣戰鬥:風險優於安全、違抗優於服從、實踐優於理論、多樣性優於能力、韌性優於力量。
在人類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你只需要扮演一個角色,就可以過得非常璀璨。
你可以是個先知,以超乎常人的敏銳、敏感、遠見,又或者只是瘋子般的囈語,告訴世人即將發生的事情;
你可以是個拳手,管它天明地暗,大象衝進瓷器店,靠雙鐵拳殺出一條血路,如亞歷山大大帝般,一劍劈開萬難結。
然而,在今天,晶元、互聯網、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呈現指數級增長。《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調查顯示,50%的企業家認為自己公司的商業模式在2020年將不復存在。
如果你想做點兒什麼,需要如先知般思考,又能像拳手一樣戰鬥。
4、如何成為先知?
當理論失靈,人們一方面會驚慌失措,一方面仍然會自欺欺人。
相當多的理論存在致命性錯誤。 1 3 4 7年,一艘商船上的水手帶來鼠疫桿菌,瘟疫橫掃歐洲,一半人口因此喪生。當時最權威的巴黎大學醫學院進行了研究,出版了一份縝密的、經過深思熟慮的《瘟疫的科學解釋》,報告里分析到:
「 1 3 4 5年 3月2 0日午後一個小時,寶瓶座發生三星連線」 。火星和木星連線「引發空氣中瀰漫的致命腐敗」 ,從西西里島傳播開來肆虐歐洲其他地區。作者指出,高危人群包括那些「身體… …是濕熱的」 ,以及「鍛煉、性生活和洗澡過於頻繁的人生活方式不佳。」
那時的病理學理論很大程度上以一千多年前的理論為基礎,結合星相學和「四種體液」觀點,形成一套連貫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這些小冊子的作者們是「正確」的。他們「正確地」使用了錯誤的方法。
「直接觀察」這種方法今天看起來稀鬆平常,然而當時還未被啟蒙。
讓我們先看幾個重要觀念:
1、任何一個人類發展時期,都擁有一整套得到公認的假想與信念體系。
2、這一由信仰、偏見、行為模式和風俗習慣所組成的矩陣構成了引導我們思考、做決定的一系列規則,稱之為 「知識模型」 。3、這一包羅萬象的思想體系稱為 「範式 」 。4、即使是最嚴謹的科學家也經常會忽略或誤讀數據,以維持占統治地位範式的 「一貫性 」 ,並為某些科學理論出現的漏洞進行辯護。5、直至發生巨變(科學革命,或稱「範式轉移」)。
6、過後是短暫的混亂期,然後會穩定下來,圍繞新的範式形成新的科學共識。
費曼說:真理不過「在某個階段正確」。我們現在擁有懷疑的自由,歸功於科學早期對權威的抗爭。這是一個極其深刻、有力的鬥爭。
該怎麼辦?
1、承認自己的無知,不介意自己看起來很蠢;
2、獨立思考,質疑權威;
3、「實踐」必須貫穿「理論」 ,就像「理論」必須貫穿「實踐」一樣。
《爆裂》說: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這一點前所未有的重要。未來的科學發現一定會檢驗我們最看重的主張。
理論如「先知」,實踐如「拳手」。假如一種力量不是由兩種對立的力量結合而成,就不是一種真正的力量。
5、如何成為拳手?
《爆裂鼓手》講述一名少年在嚴師督教下,以非常規手段挑戰自己的極限、追逐爵士樂鼓手夢的熱血故事。主人公熱愛打鼓,但過度的投入讓他失去對音樂的初衷,進而演變為生命的負荷以及師徒間近乎瘋魔的對決。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叫《Whiplash》。沒錯,和《爆裂》這本書的名字一樣。如果直譯的話,電影和書都該叫《鞭打》或者《鞭擊》。
《爆裂》講述的是一些複雜的內容 ——密碼學 、遺傳學 、人工智慧等 ,但它有一個簡單的前提:
技術發展的速度超過了人類理解能力的提升速度。現在 ,我們要迎頭趕上 。
這個世界正在鞭打我們。
人和現實世界之間,有某種SM式的關係,你不懂這鞭擊是上帝的懲罰,還是憐愛。
在過往的億萬年間,絕大多數人類都過著踩西瓜皮式的生活,沿著時光,順流而下。
到了今天,我們將進入某種更加覺醒的前行狀態。我們一生中所能經歷的變化,可能超過祖先的100個一生。這是幸運,或者不幸?
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假如有一天,我們能和一位來自唐朝的兄弟喝酒,看著今日的星球,他也許會說:我喜歡你們這個年代。
因為羨慕,
因為我從來都沒有那樣熾烈的熱愛,
別說是愛, 很強烈的恨, 很絕望的悲傷, 很無奈的沮喪, 我都沒有。
大自然為什麼鞭擊我們?也許上帝想激活我們的天賦,想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這個世界。
如《爆裂鼓手》里的台詞:
不需要激活就能展示的天賦,想必也不值錢。近乎本能的純熟技術之上,才能捕捉靈光的乍現。
只有戰鬥過的人,才體會過拳拳到肉、血肉淋漓。喚醒安藤忠雄建築天賦的,或許並非萬神廟的光影,而是在拳擊台被擊倒時的痛苦和絕望。他因此比常人更能理解力量與寧靜。
6、湧現計算
這個世界似乎變得越來越混亂、越來越不確定。
在我看來,恰恰相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逼近真相。如我在《大腦碎片》里所寫的:
世界是以更不確定的模樣更加確定起來的。事實上我們處在人類有史以來最確定的年代。
複雜伴隨著「湧現」:
上世紀的70-80年代,科學家們開始關注「複雜系統」,「湧現」則是複雜系統中最顯著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特徵。湧現(Emergence),字面翻譯為突然出現,在系統科學中它意味著「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任何系統都是由大量微觀元素構成的整體,這些微觀個體之間會發生局部的相互作用,然而當我們把這些個體看作一個整體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全新的屬性、規律或模式自發地冒出來,這種現象就稱為湧現。例如:每隻小小的螞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個體,它們沒有聰明的頭腦,只會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然而,當把成千上萬隻小螞蟻組合到一起的時候,整個蟻群就能體現出非常複雜、龐大的湧現現象,例如社會分工、集體協作等等。
兩位斯坦福大學教授最近合作研究螞蟻如何尋找食物,其中一位是計算機科學家,另外一位是生物學家。
他們發現,蟻群其實早於人類數百萬年便發明了傳輸控制協議 /互聯網協議(T C P / I P ),而這是信息在互聯網上傳輸的核心方法。
人類的大腦是另外一個蘊含 「湧現 」理論的令人震驚的例子。
組成人類基因組的 2萬個不同基因中,大約有 1 / 3出現在大腦中,並且掌管著數百億個神經細胞的生死。每一個神經細胞儘管相對複雜,但自身沒有意識,或者說不夠聰明。
然而,當這些神經細胞相互連接時,便會形成一個令人驚訝的網路,該網路不僅比神經細胞總和更強大,而且能夠意識到自己在思考。儘管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仍然是 「大腦真正的工作機理 」 ,但很明顯,以正確的方式將不太複雜的部分相互連成網路,便可以湧現思考和意識。
當這個世界越來越數字化的時候,「湧現」呈現了某種乘積效應。原因如下:
1、 我們已經在為這個世界編碼,一切都將「數字化」;
2、 我們慢慢地在數字世界裡形成數字化大腦;(想想看,全球前十大公司基本被科技公司佔領了,它們就是一個個超級數字大腦)
3、 我們正在用AI來模擬人類的大腦,從而加速了1和2。
此外,「基因測序的價格在下降,增長速度則是摩爾定律的6倍。(摩爾定律認為,計算機處理速度每 1 8個月會增長一倍)
當阿爾法狗戰勝人類冠軍時,職業棋手們驚呼:它有意識!
到底是人工智慧有意識,還是說,人類的意識其實只是幻覺?
我們有一個古老且頑固的核心認知假設:蟻群會接收蟻后的指令,某些組織會負責應對我們周遭世界的複雜性,股票的漲跌是由莊家決定的,某個隱秘的組織在黑房間里商定世界格局。
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明白下面這個解釋:蟻后並不比最低級的工蟻擁有更多的能力。
這顛覆了數個世紀以來人們心中的認知,持續不斷地創造我們周圍多樣化的、差異化的生命形式的物種形成背後並沒有權威的支配力量。
最近我在看http://musical.ly的案例,一款在中國開發的APP,奇蹟般風靡歐美。團隊一共5個人,用了幾個月才把這個最新的短視頻項目做出來,然後簡單地掛在了網上,然後連做推廣錢都沒了。
這個mvp(最小化可行產品)只有兩個功能:
1、拍15秒的對嘴型音樂短視頻;
2、給開發團隊寫郵件。
產品於2014年7月上線。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有幾個德州的小孩子發現了這個軟體,發布後的兩個月里,他們共收到了約200封用戶的來信。隨後,火不可擋。
3年後,今日頭條以十億美金收購了http://musical.ly。
一個典型的「湧現」案例。
我將《爆裂》一書中九條原則中的四個,歸為「像先知一樣思考」:
1、湧現優於權威。如上所述;
2、拉力優於推力。前文中,伊藤發動社會公民,漂亮地完成了核污染的監測;
3、指南針優於地圖。地圖意味著掌握詳細的地形信息以及最佳路徑 ;相比而言 ,指南針是更加靈活的工具 ,需要使用者發揮創造性和自主性找到自己的道路 。
一個人決定放棄地圖而選擇指南針 ,是因為他認識到在日新月異的世界中 ,一份詳細的地圖可能會將你引入密林深處 ,帶來不必要的高成本 ;而好用的指南針卻總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
4、系統優於個體。例如,谷歌在介紹其無人駕駛汽車時,強調汽車只是個「個體」,駕駛汽車的人工智慧是「系統」,只不過無縫銜接融入了其他所接觸的系統。
正因為如此,感測器和軟體都設計成能處理現有的道路設施情況,解決比如醉駕和幫助行動不便者駕車等共同問題。
基於「個體」的方法設計無人駕駛汽車,得到的至多是昂貴的玩具,或被設計成能使車企利潤最大化的貨運汽車。而谷歌利用基於「系統」方法,則是旨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變化。
7、原諒你自己的脆弱
為什麼是深圳、而非中關村,成為了中國的矽谷?
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深圳沒有斯坦福,也沒有惠普這類老大哥公司,來給蘋果、谷歌、Facebook等晚輩公司當導師。
我還記得本世紀前一兩年,有天晚上在深圳坐計程車經過立交橋,看到有個人拿著把砍刀追另外一個人,前面那個人冷靜奔跑的樣子,至今歷歷在目。
而中關村,名校林立,有聯想、四通等老牌公司,還有各種手握資金和資源的主管部門。
為什麼瑞士是有史以來最穩定的國家?瑞士並沒有強大的中央銀行,老百姓甚至不熟悉自己國家總統的名字。
塔勒布將瑞士視為有關反脆弱性理論的最好例證——在打擊和混亂的作用下,特定事物會變得更加堅強,而脆弱的事物則直接敗下陣來。
他認為,瑞士之所以是穩定的樣板,正是因為它沒有強大的中央銀行或政府。組成瑞士的十幾個擁有主權的州彼此之間爭吵不斷,鬥爭不休。
這種混亂局面卻讓瑞士變得更加堅強,小問題在演變成大危機(比如財政懸崖)之前就已經得以解決。
《爆裂》一書歌頌了華強北,以及無所不能的「山寨」。作者認為,科技、貿易和注塑技藝已經轉移到了深圳。即便美國有製造能力,整個知識的生態系統的關鍵部分只存在於深圳。深圳對於實驗、失敗、風險的容忍度也遠遠高於美國。
如何擁有「反脆弱性」?
像拳手一樣戰鬥:風險優於安全、違抗優於服從、實踐優於理論、多樣性優於能力、韌性優於力量。
1、 風險優於安全。如扎克伯格所說:主動擁抱風險。實施「風險優於安全」的戰略,並不意味著要讓你看不到風險所在,而是要讓你明白,隨著創新成本的下降,風險的性質也在改變。
Facebook和谷歌這樣成熟的公司也都曾利用風險讓自己保持靈活性和彈性,並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戰略和主打產品。
2、 違抗優於服從。「違抗」通常要比「服從」獲益更多,尤其在解決問題等關鍵領域。創新需要創造力,而創造力需要擺脫束縛,這讓那些出於善意的(和不那麼善意的)管理者備感挫折。
科學進步的規則便是打破規則。沒有人是靠別人告訴他怎麼做或沿著別人的足跡而贏得諾貝爾獎的。
3、 實踐優於理論。探索、質疑、違抗,這種對待工作和學習的方法幫助推動了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也改變了從製造業到安全產業等各行各業的發展軌跡。
互聯網的先驅們最初創業時都沒有商業計劃書,也沒有獲得別人的認同,他們只是做他們要做的和想做的。
穿過你的身體的思想,才真正是屬於你的思想。理論和實踐,是彼此貫穿的。
4、 多樣性優於能力。傳統的管理實踐經常會在「誰最適合做哪項任務」上大錯特錯。
至少在納米生物技術領域,將人才與任務匹配的最佳方式並非是讓學歷最高的人承擔最困難的任務,而是要觀察成千上萬民眾的行為,並確定誰最具備完成該項任務所需的潛質。
5、 韌性優於力量。絕大多數系統在遭受攻擊或承壓時會崩潰。一些系統(如免疫系統或互聯網)在受到攻擊時,儘管會有痛苦,但會適應並且會變得更強大。
脆弱的事物面臨壓力時傾向崩潰。但是,現實世界還有不少事物會在壓力作用下變得更加強壯。比如,去健身房練舉重會讓一個人的肌肉更加有力。再比如病菌能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
作者不是原教旨主義者,他補充到:
上述這些不是為了說明創新者及其所在的機構不應該規劃未來或預測潛在的問題。而只是簡單地讓你意識到,在未來某一時刻終會面臨失敗,最實用的系統能夠快速革新重生。
關鍵在於:當抵禦失敗的成本超過屈從於失敗時,敢於承認這一點;保持韌性,即便公司處於蓬勃發展中。
8、先知與拳手的自由切換
在我看來,矽谷的傳奇,來自於科學精神與頑童的好奇心混搭。
本質上,Google、Facebook、特斯拉這類公司的成功,得益於波普爾的「證偽」與互聯網和風險投資的完美結合。
波普爾最著名的理論,是他的「證偽原則」。概述如下:
1、反對觀測-歸納法,科學理論不適用於普世,只能作間接評測。
2、 科學理論和人類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識,都不過是推測和假想,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摻入了想像力和創造性,好讓問題能在一定的歷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3、 人們只能依靠僅有的數據來樹立這一科學理論,然而,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夠多的實驗數據,能證明一條科學理論絕對無誤。(例如,人們在檢測100萬頭綿羊後得出「綿羊是白色的」這一理論,然而檢測之外,只要有一隻黑色的綿羊存在,即可證明前面的理論錯誤。誰又能無窮無止地檢測綿羊,以證明「綿羊是白色的」理論的絕對無誤呢?)4、 這一「可錯性」原則所推演出的「真偽不對稱性」(真不能被證明,只有偽可以被證明),是波普爾哲學思想的核心。
谷歌的佩奇、特斯拉的馬斯克,還有扎克伯格,都是工程學的高手。
另一方面,矽谷天才們,又如頑童般,對一切貌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甚至多少都算個哲學家。
這是兩種極為矛盾的天賦。所以,兼具二者,實在不容易。
於是,你看到他們做產品時如科學家,質疑、獨立思考,對「證偽原則」瞭然於胸。
而他們思考公司未來時,又充滿了看似不切實際的幻想。
自由切換其間。
- 如喬布斯自由切換於人文和科技;
- 馬斯克自由切換於物理學家和商人;
- 扎克伯格自由切換於程序員和社會心理學家;
- 蓋茨自由切換於企業家和慈善家。
伊藤穰一回憶自己還是小男孩的時候,大家都告訴他要專註。專註,專註,專註!但是,他很擅長高度專註,但並不擅長持續專註。他對一切都很好奇、很興奮,結果就是對周圍的一切都很關注,周邊視覺過度發達。
成年後,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思維:
世界在不斷變化,我們不能再儲存資源和信息,不能再掌控一切,計劃一切,將信息和指令從權力中心推向邊緣,因為現在邊緣區域才是創新蓬勃發展的地方。資源將被「拉」到需要的地方:世界將從「資源儲存」向「資源流動」轉變。
由此伊藤穰一總結了如下策略:
1、 在我們的生活中,覺察模式和專註–執行模式之間自由切換的能力是擁有偶然幸運的關鍵技能,但關鍵是將那些「幸運」的事轉化為切實的機會。
2、 我試圖設定一個前進的大致軌跡,同時也試圖擁抱偶然性,允許我的人際網路提供必要的資源,將任何偶然事件轉變成有價值的事。
3、 我很贊同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關於「弱連接力量」的論述:那些正常圈子之外的連接往往能帶來最大的價值。
4、 然而,偶然的幸運並非僥倖,而是一些條件的綜合產物。
在過去25年間,我們已經從一個簡單體系佔據統治地位的世界,進入到被複雜體系所困擾和阻礙的世界。
以前,問題在於戰鬥的人不思考,思考的人不戰鬥。
而現在,無論你是誰,你都被賦予了某種機遇、或者挑戰:
你需要如先知般思考,像拳手一樣戰鬥。
9、容忍混亂,戰鬥至死
世界並不因為我們變得更加智慧、更能應對不確定性,就變得不再艱難。
命運以一種殘忍的方式,來教會伊藤穰一容忍混亂,或者接受意料之外的事。2 0 0 8年1月,他的兒子被診斷出患有「整體發育遲緩症」 。他面臨一系列身體和智力上的挑戰,自閉症只是其中之一。
我在溫哥華,曾帶孩子去一個朋友家參加生日聚會。他家的兒子與我女兒同齡,患有自閉症。有一次,那個孩子的媽媽說:「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兒子叫了我一聲媽媽。」聞者淚下。
伊藤穰一試圖表現出勇敢,「磨礪我的意志,測試我的耐力,嘗試著取得勝利。」
然而,這從來都沒有奏效。
「過去幾年我已經明白並且接受了以下這一點:我對育兒的所有期待,或者說是自由意志,導致一個結果:總是努力去贏的我卻一直失敗。」
「只有當我接受沒有勝負之分,有的只是事情的發展和我選擇面對它們的方法時,我才能成功。」
下面是《爆裂》這本書打動我的一段:
如果本書的受眾是所有人,做出艱難抉擇的將是所有人,他們要制定新的策略,不再預測勝利和能力,而是更多地在這個不可預測的世界中茁壯成長。
正如芬恩幫我明白的那樣,接受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最 後
海明威在《乞力馬扎羅的雪》的開篇寫道:
「乞力馬扎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
人類的好奇心,從未因為艱難、混亂、不確定性而退縮過。比起不知道為什麼爬那麼高的豹子,我們更是不知所以地去月球,去火星,以及去某些我們迄今尚不知曉的地方。
伊藤穰一併未被剝奪什麼,他只是被賦予了施加更強烈的父愛的權力。他比我們的任何一個人都洞察了生命的本質。
至少他能說:
我永遠不會為自己怎樣努力過而道歉。
推薦閱讀:
※怎樣面對人生中的巨大失敗?
※怎樣克服惰性?
※為什麼努力總是差一點?
※當代90後面臨的死局如何突破?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還是想去北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