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協的發展史

我會種平台介紹了很多關於日本葡萄的種植現狀,我們都很羨慕日本葡萄種植水平高。世界本沒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日本種植水平高只是結果,而背後的原因,也值得我們去分析和探索。

日本農業的發展和發達,離不開日本農協,日本農協在日本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通過查閱文獻和翻牆,介紹日本農協的發展歷程,對其歷史發展,產生背景及其職能演變進行介紹。希望對國內農業從這者有所啟迪。本文由我會種少龍原創,轉載一定要註明,是來自「我會種種植技術交流社區少龍」,否則,嘿嘿嘿。

日本的農協有兩個,一個是綜合農協,一個是專業農協。綜合農協的事業範圍比較廣,融合了日本農民的日常生活,生產。生活包括了醫療保健娛樂等服務項目;生產涉及產前的信息供應,產中的技術指導,產後的銷售等一條龍服務。一般日本農協,都是指綜合農協,全稱為:「日本農業協同組合」,是一個為農民提供服務的綜合服務體系。

我從日本農協(JA)的主頁中看到,其經營的範圍包括,米業企業(銷售大米),園藝企業(銷售水果和蔬菜),糧食企業(銷售小麥和大豆),家畜企業(銷售牛肉,豬肉,雞肉和雞蛋),畜牧生產企業(銷售飼料),化肥業務,農藥業務,包材業務,農業機械業務,甚至還包括了石油,天然氣業務和壽險業務,覆蓋了日本農民的方方面面。下面這位是他們的老大。

下面我們梳理日本農協的發展歷程:

1947年,日本國內製定了農協法,然後開始著手設立日本農協(JA,1948),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自耕農民。當時的日本的土地改革(在大資本的推動下,土地流轉,失地農民被迫進入城市,淪為及其便宜的勞動力,日本商品憑此優勢傾銷全世界;而土地改革的核心就是限制地主持有土地,最高只能擁有45畝地,其他的強制轉讓給種植戶。關於日本的土地制度改革,也是很精彩,我們以後有機會再開一篇文章來講)之後,日本的自耕農處境艱難,聯合國佔領軍總司令部為了徹底粉碎日本軍國主義復興的夢想,破壞其大財團的經濟基礎,同時保護農民,才在美國意志的主導下,設立了日本農協。

上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騰飛,農協各項事業直線上升,進入發展的黃金階段。農協會員生產的農產品的銷售及所需的生產資料的購買,幾乎全部都是通過農協來實現的。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協的各自為政,整個組織開始暴露出弊端。為此,日本政府制訂了農協合併促進法並於1961年執行,開始對農協進行整頓合併。

到20世紀70年代是,受到1973年石油危機的影響,日本開始從經濟放緩,由於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種植規模擴大政策導致大米嚴重過剩,為了反抗當局的「減反政策」即減少稻米耕作面積,農協對此做了很艱苦的工作,爭取到了很多優惠的補助。這一時期的日本農協演化出一個新的功能,「壓力團體」即作為可以影響政策走向的政治團體,前幾年有日本農民示威反對日本加入TPP,這背後就有日本農協的身影。

日本經濟騰飛後,農業發展緩慢,出現了嚴重的兼業化經營,種地的人確實少了很多,日本農協也短暫的陷入低迷。農協事業增長呈現停滯狀態,80年代中期,農協經營出現危機。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農戶減少,農業人數減少及人員老齡化,農協進行的改革,重點是銷售渠道的縮短,生產資料價格降低及基礎性產業的經營改善,把農協從三級體制改革成二級體制。

未來改革的方向如下圖:

換言之,就是成為日本農業領域的綜合服務商,代表日本農民直接和消費者溝通,「由賣農產品,向以消費者需求為基礎的「生產能夠賣掉的農產品」轉變(確保生產安全,放心農產品,擴大和強化農協的直接銷售)」。

看完這些,你有什麼想法想說的?

後記:

今天看了很多關於日本農協的資料,怕寫太複雜不好交流。日本農協其實就是針對日本農民的生活起居(便利店,生活用品採購,人壽保險,財產保險,甚至上門洗澡業務),農業生產產前的規劃,產中的技術指導,產後的加工,流通和銷售,甚至發展到現在已經開始開農產品連鎖店,打造屬於農協的農產品品牌。這可能也是導致日本國內的農產品質量特別好,價格超級貴的原因。

這樣的農協如果是放在中國,那是怎樣的巨無霸?

我認為中國未來一定會出現針對農民和農業的綜合服務商,不只是提供農資產品,更提供市場信息和金融服務,至於誰可以做成,我們都很難說。


推薦閱讀:

一塊布如何用四方之軀展現包裹萬物的溫柔?就這麼走過了千年光陰
假如你的新同事是一名精神分裂症者?
是否值得放棄家裡找好的工作去日本讀研?
寶冢之謎

TAG:农业 | 日本文化 |